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2  191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


背景技术:

2.屋顶檐口在每一个建筑里都是必不可少的,常见的屋顶檐口是由简单的板体进行防水,或者只有防水层,这样的屋顶檐口不仅防水效果差,在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后很容易开裂导致建筑物漏水,然而进行更换又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叠层的方式将雨水收集起来,并使收集雨水的装置可以自动清理,使用年限长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上方设有室内墙体,所述室内墙体上方设有屋顶,所述屋顶上方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上方通过支撑杆连接有弧形挡水板,所述防水层上方设有多个防水板块一,所述防水板块一下方设有卡接块,所述防水板块一通过卡接块连接有防水板块二,所述防水板块二下方位于室内墙体一侧设有内部为中空结构的集水箱,所述集水箱内设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一端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内设有多个滚珠,所述套环内插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套设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下方设有活动板一,所述活动板一与集水箱之间通过弹簧一相连,所述转动杆周围位于集水箱内设有活动板二,所述活动板二与集水箱之间通过弹簧二相连,所述转动杆远离转动轮一端连接有旋钮,所述旋钮套设有转动体,所述转动体周围设有毛刷,所述集水箱内贯穿设有集水管。
5.所述转动杆内设有配合滚珠滚动的凹槽。
6.所述卡接块包括圆柱体和连接在圆柱体周围的卡接件。
7.所述集水箱内设有放置配合转动轮、液压杆位移的通槽。
8.所述集水管远离集水箱一端插设于墙体内。
9.所述集水管周围位于集水箱下方设有固定块。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功能齐全,通过弧形挡水板与防水板块一和防水板块二叠层放置的设置,可以使雨水在弧形挡水板、防水板块一和防水板块二上方逐一流下,并且这种方式的叠放使用寿命长,直至落进集水箱内,通过卡接块的设置,可以使相邻两个防水板块一之间、防水板块一和防水板块二之间连接的更加稳固,防水层的设置,可以双重保证水滴不会进入屋顶,水顺着防水板块二流入集水箱内,可通过集水管收集起来,集水箱长期使用后,必然会产生污垢,通过液压杆带动套环移动,从而滚珠带动转动杆转动,从而转动轮在通槽内移动,转动杆带动转动体进行前进的同时也旋转,由此毛刷可以进行对集水箱的清洗,活动板一和弹簧一的配合衔接,使得转动轮在通槽内移动的时候减轻晃动,延长转动轮的使用
寿命,活动板二和弹簧二的配合衔接,使得转动杆在转动的时候能够减少摩擦,同时也增长了转动杆的使用寿命,整体来看,本实用新型增加了防水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的剖视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的a部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的b部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的套环剖视图。
16.(1、墙体;2、室内墙体;3、屋顶;4、防水层;5、支撑杆;6、弧形挡水板;7、防水板块一;8、卡接块;8.1、圆柱体;8.2、卡接件;9、防水板块二;10、集水箱;11、液压杆;12、套环;13、转动轮;14、活动板一;15、弹簧一;16、旋钮;17、转动体;18、毛刷;19、集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8.为了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能够通过叠层的方式将雨水收集起来,并使收集雨水的装置可以自动清理,使用年限长,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如图所示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其功能在于:包括墙体1,所述墙体1上方设有室内墙体2,所述室内墙体2上方设有屋顶3,所述屋顶3上方设有防水层4,所述防水层4上方通过支撑杆5连接有弧形挡水板6,所述防水层4上方设有多个防水板块一7,所述防水板块一7下方设有卡接块8,所述防水板块一7通过卡接块8连接有防水板块二9,所述防水板块二9下方位于室内墙体2一侧设有内部为中空结构的集水箱10,所述集水箱10内设有液压杆11,所述液压杆11一端连接有套环12,所述套环12内设有多个滚珠,所述套环12内插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套设有转动轮13,所述转动轮13下方设有活动板一14,所述活动板一14与集水箱10之间通过弹簧一15相连,所述转动杆周围位于集水箱10内设有活动板二20,所述活动板二20与集水箱10之间通过弹簧二21相连,所述转动杆远离转动轮13一端连接有旋钮16,所述旋钮16套设有转动体17,所述转动体17周围设有毛刷18,所述集水箱10内贯穿设有集水管19。
1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动杆内设有配合滚珠滚动的凹槽。
2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卡接块8包括圆柱体8.1和连接在圆柱体8.1周围的卡接件8.2。
2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集水箱10内设有放置配合转动轮13、液压杆11位移的通槽。
2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集水管19远离集水箱10一端插设于墙体1内。
2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集水管19周围位于集水箱10下方设有固定块。
24.通过弧形挡水板6与防水板块一7和防水板块二9叠层放置的设置,可以使雨水在弧形挡水板6、防水板块一7和防水板块二9上方逐一流下,并且这种方式的叠放使用寿命长,直至落进集水箱10内,通过卡接块8的设置,可以使相邻两个防水板块一7之间、防水板块一7和防水板块二9之间连接的更加稳固,防水层4的设置,可以双重保证水滴不会进入屋顶3,水顺着防水板块二9流入集水箱10内,可通过集水管19收集起来,集水箱10长期使用后,必然会产生污垢,通过液压杆11带动套环12移动,从而滚珠带动转动杆转动,从而转动轮13在通槽内移动,转动杆带动转动体17进行前进的同时也旋转,由此毛刷18可以进行对集水箱10的清洗,活动板一14和弹簧一15的配合衔接,使得转动轮13在通槽内移动的时候
减轻晃动,延长转动轮13的使用寿命,活动板二和弹簧二的配合衔接,使得转动杆在转动的时候能够减少摩擦,同时也增长了转动杆的使用寿命。
2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所述墙体(1)上方设有室内墙体(2),所述室内墙体(2)上方设有屋顶(3),所述屋顶(3)上方设有防水层(4),所述防水层(4)上方通过支撑杆(5)连接有弧形挡水板(6),所述防水层(4)上方设有多个防水板块一(7),所述防水板块一(7)下方设有卡接块(8),所述防水板块一(7)通过卡接块(8)连接有防水板块二(9),所述防水板块二(9)下方位于室内墙体(2)一侧设有内部为中空结构的集水箱(10),所述集水箱(10)内设有液压杆(11),所述液压杆(11)一端连接有套环(12),所述套环(12)内设有多个滚珠,所述套环(12)内插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套设有转动轮(13),所述转动轮(13)下方设有活动板一(14),所述活动板一(14)与集水箱(10)之间通过弹簧一(15)相连,所述转动杆周围位于集水箱(10)内设有活动板二(20),所述活动板二(20)与集水箱(10)之间通过弹簧二(21)相连,所述转动杆远离转动轮(13)一端连接有旋钮(16),所述旋钮(16)套设有转动体(17),所述转动体(17)周围设有毛刷(18),所述集水箱(10)内贯穿设有集水管(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内设有配合滚珠滚动的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块(8)包括圆柱体(8.1)和连接在圆柱体(8.1)周围的卡接件(8.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箱(10)内设有放置配合转动轮(13)、液压杆(11)位移的通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19)远离集水箱(10)一端插设于墙体(1)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19)周围位于集水箱(10)下方设有固定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包括墙体,墙体上方设有室内墙体,室内墙体上方设有屋顶,屋顶上方设有防水层,防水层上方通过支撑杆连接有弧形挡水板,防水层上方设有多个防水板块一,防水板块一通过卡接块连接有防水板块二,防水板块二下方设有集水箱,集水箱内设有液压杆,液压杆一端连接有套环,套环内设有多个滚珠,套环内插设有转动杆,转动杆一端套设有转动轮,转动杆一端连接有旋钮,旋钮套设有转动体,集水箱内设有集水管,该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叠层的方式将雨水收集起来,并使收集雨水的装置可以自动清理,使用年限长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用年限长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用年限长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刘朝晞 朱振兴 赵金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新兴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1.05.13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