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膜结构建筑,尤其涉及一种快速通风式膜结构建筑。
背景技术:
2.膜结构建筑是当下最具代表性与充满前途的建筑形式。它打破了纯直线建筑风格的模式,以其独有的优美曲面造型,简洁、明快、刚与柔、力与美的完美组合,呈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给建筑设计师提供了更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3.膜结构建筑施工周期短,建筑施工需要的原料较少,符合现代化环保节能的主题,传统的膜结构建筑依覆盖膜材的开放空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使依靠进入口或膜与膜之间间歇完成,但这样气体交换速度较慢,难以加快膜结构建筑内的气体流动,不利于降低膜结构建筑内的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快速通风式膜结构建筑。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快速通风式膜结构建筑,包括控制室,所述控制室的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控制室的内腔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顶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顶端贯穿控制室的内腔底部和贯穿箱体的底部中心处,所述箱体的内腔有盒体,所述盒体的底部中心处贯穿设有套环,所述转杆的顶端贯穿套环的内腔底部,并与盒体的内腔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套环的外侧边缘靠近顶端处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啮合设有三个第二锥形齿轮,三个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远离转杆的一侧圆心处均固定连接有风扇叶,三个所述风扇叶远离第二锥形齿轮的一侧均贯穿盒体的内腔侧壁,所述控制室的内腔左侧靠近中心处插接有主动杆,所述主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盘。
7.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箱体的顶部中心处贯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部与圆盘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外侧边缘中心处套设有十字槽,所述十字槽内腔活动连接有四个滑杆。
8.进一步的,所述圆盘的顶部开设有四个弧形开口,四个所述滑杆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柱体,四个所述柱体的顶端均贯穿相邻弧形开口的内腔,四个所述滑杆远离转轴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板。
9.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内腔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底端贯穿箱体的内腔底部和控制室的顶部靠近右侧处,并固定连接有摇杆。
10.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外侧边缘靠近底端处和传动杆的外侧边缘靠近顶端处均套设有传输轮,两个所述传输轮之间设有传输带,两个所述传输轮通过传输带传动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套环的外侧边缘靠近底端处套设有蜗轮,所述蜗轮的前侧啮合设
有蜗杆,所述蜗杆的左端插接在箱体的内腔左侧靠近底部处。
12.进一步的,所述蜗杆的外侧边缘靠近左端处和主动杆的外侧边缘靠近右端处均套设有槽轮,两个所述槽轮之间设有皮带,两个所述槽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1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一种快速通风式膜结构建筑,通过转杆、盒体、套环、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风扇叶、蜗轮、蜗杆、主动杆、转盘、槽轮、皮带等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对风扇叶角度的自由调节,从而控制风速大小;
15.2、一种快速通风式膜结构建筑,通过转轴、圆盘、十字槽、滑杆、弧形板、柱体、传动杆、传输轮、传输带、摇杆、箱体等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对膜开口大小的自由调节和开启关闭。
16.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圆盘的局部俯视图;
19.图3为风扇叶的局部俯视图;
20.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1.图中:1、控制室;2、箱体;3、电机;4、转杆;5、盒体;6、套环;7、第一锥形齿轮;8、第二锥形齿轮;9、风扇叶;10、蜗轮;11、蜗杆;12、主动杆;13、转盘;14、槽轮;15、皮带;16、转轴;17、圆盘;18、十字槽;19、滑杆;20、弧形板;21、柱体;22、传动杆;23、传输轮;24、传输带;25、摇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快速通风式膜结构建筑,包括控制室1,控制室1的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箱体2,控制室1的内腔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电机3,电机3的动力输出轴顶
端固定连接有转杆4,转杆4的顶端贯穿控制室1的内腔底部和贯穿箱体2的底部中心处,箱体2的内腔有盒体5,盒体5的底部中心处贯穿设有套环6,转杆4的顶端贯穿套环6的内腔底部,并与盒体5的内腔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套环6的外侧边缘靠近顶端处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7,第一锥形齿轮7啮合设有三个第二锥形齿轮8,三个第二锥形齿轮8的远离转杆4的一侧圆心处均固定连接有风扇叶9,三个风扇叶9远离第二锥形齿轮8的一侧均贯穿盒体5的内腔侧壁,控制室1的内腔左侧靠近中心处插接有主动杆12,主动杆1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盘13。
26.箱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盘17,箱体2的顶部中心处贯穿设有转轴16,转轴16的顶部与圆盘17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转轴16的外侧边缘中心处套设有十字槽18,十字槽18内腔活动连接有四个滑杆19,圆盘17的顶部开设有四个弧形开口,四个滑杆19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柱体21,四个柱体21的顶端均贯穿相邻弧形开口的内腔,四个滑杆19远离转轴1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板20,实现对膜开口大小的自由调节;
27.箱体2的内腔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传动杆22,传动杆22的底端贯穿箱体2的内腔底部和控制室1的顶部靠近右侧处,并固定连接有摇杆25,转轴16的外侧边缘靠近底端处和传动杆22的外侧边缘靠近顶端处均套设有传输轮23,两个传输轮23之间设有传输带24,两个传输轮23通过传输带24传动连接,实现传动作用;
28.套环6的外侧边缘靠近底端处套设有蜗轮10,蜗轮10的前侧啮合设有蜗杆11,蜗杆11的左端插接在箱体2的内腔左侧靠近底部处,蜗杆11的外侧边缘靠近左端处和主动杆12的外侧边缘靠近右端处均套设有槽轮14,两个槽轮14之间设有皮带15,两个槽轮14通过皮带15传动连接,实现对风速的调节作用。
29.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需要调节膜开口大小或是完全关闭时,可通过转动摇杆25,摇杆25转动带动传动杆22转动,传动杆22转动通过传输轮23和传输带24的传动作用带动转轴16转动,转轴16转动带动圆盘17转动,圆盘17转动通过四个柱体21带动四个滑杆19向中心移动,四个滑杆19向中心移动带动四个弧形板20向中心移动,从而将弧形板20外侧的膜进行收拢,其中十字槽18起到对滑杆19的限位作用,通过启动电机3,电机3通过转杆4带动盒体5转动,盒体5转动带动若干风扇叶9转动,实现快速通风,需要调节风速时,可通过转动转盘13,转盘13转动带动主动杆12转动,主动杆12转动通过槽轮14和皮带15带动蜗杆11转动,蜗杆11转动通过蜗轮10带动套环6转动,套环6转动通过第一锥形齿轮7和若干第二锥形齿轮8带动若干风扇叶9进行角度调节,从而控制风速。
30.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