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管道用风量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2  174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风管道用风量调节阀。


背景技术:

2.在通风、环保工程中,在通风管道上均会安装风量调节阀,该风量调节阀作为气体介质流量调节或切断的控制装置。
3.在现有技术中的风量调节阀中,叶片和叶转轴是相互分离的,以便于安装叶片。具体安装方式为:叶片预先置于阀体的内部,转轴从阀体的外部插入阀体表面预留的安装孔中,再通过敲击的方式使转轴插入至叶片上的安装孔中。上述安装方式繁琐,费时费力,当需要维修叶片或转轴时,叶片和转轴的拆卸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通风管道用风量调节阀,叶片、转轴等部件安装以及拆卸方便快捷,且省时省力,有效满足风量调节阀的组装作业需求。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通风管道用风量调节阀,包括阀体、风量调节单元、驱动组件;所述阀体的内部设有风道;所述阀体上设有与风道连通的通风口;
6.所述风量调节单元包括设置于风道相对两侧壁上的导向槽、设置于风道中的叶片和设置于叶片上的转轴;
7.所述导向槽沿风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具有靠近通风口的敞口端和远离敞口端的封闭端;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活动设置于对应侧的导向槽中;
8.所述阀体的侧壁上设有可拆卸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一端伸入导向槽中,并与导向槽的封闭端之间形成限位空间;
9.所述转轴沿导向槽移动,并具有安装位置;在所述安装位置,所述转轴被限位于所述限位空间中;
10.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阀体上,用于驱动叶片转动。
11.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槽的封闭端设有封闭面;所述封闭面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与转轴的外周面相适配。
12.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槽的底面上设有贯穿孔;所述限位件与贯穿孔螺纹连接;所述限位件伸入所述导向槽的一端为圆柱体。
13.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螺杆、连杆和转动座;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叶片铰接,所述转动座铰接于连杆的第二端;所述螺杆与阀体螺纹连接,螺杆的一端与转动座转动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风量调节单元沿风道的宽度方向设置至少两组。
15.进一步的,所述风量调节单元两两之间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
接件和铰接于第一连接件两端的第二连接件;其中一个第二连接件与两者中的其中一组风量调节单元的叶片固定连接,另外一个第二连接件与两者中的另外一组风量调节单元的叶片固定连接。
16.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7.本实用新型通过转轴和导向槽的使用,转轴能够由导向槽的敞口端进入导向槽中,并在导向槽中来回移动,进而使得叶片能够自由出入阀体的内部。通过限位件的配合使用,能够将转轴限位在导向槽中,使得转轴在限位状态下只能转动。通过上述方式的配合使用,叶片、转轴等部件安装以及拆卸方便快捷,且省时省力,有效满足风量调节阀的组装作业需求。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21.图3为图1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3中的d-d处剖视图;
23.图5为图4中的b处放大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阀体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叶片、驱动组件等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叶片和转轴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8.其中:1、阀体;11、导向槽;12、封闭面;13、贯穿孔;14、密封条;2、叶片;3、转轴;31、耐磨套;4、限位件;5、第一连接件;51、第二连接件;6、螺杆;61、转动座;62、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30.如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通风管道用风量调节阀,该风量调节阀一般安装在通风管道的连接处,用于调节通风管道的通风量。
31.该风量调节阀包括阀体1、风量调节单元、驱动组件。阀体1由金属材料焊接而成的腔体结构。阀体1的内部形成风道。阀体1上位于风道的两端形成与风道连通的通风口。该风道的横截面为矩形,通风口为矩形。风量调节单元安装于风道中,包括焊接于风道相对两侧壁上的导向槽11、叶片2和安装于叶片2上的转轴3。叶片2安装在风道中。叶片2和转轴3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导向槽11沿风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具有靠近通风口的敞口端和远离敞口端的封闭端。该导向槽11的宽度与转轴3的外径相适配,转轴3的两端分别活动安装于对应侧的导向槽11中,从而能够在导向槽11中移动以及绕自身中心轴线转动。两导向槽11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与转轴3的两端之间的距离相适配。导向槽11的底壁上的预定位置加工有贯穿孔13。该贯穿孔13贯穿阀体1的侧壁。贯穿孔13中安装有限位件4。该限位件4可以由阀
体1的外部方向插入贯穿孔13中。限位件4的一端伸入导向槽11中,并与导向槽11的封闭端之间形成限位空间。当转轴3沿导向槽11移动至预定位置时,转轴3被限位于限位空间中。限位件4与导向槽11的封闭端之间的间距与转轴3的外径相适配,在该限位空间中,转轴3只能转动而无法沿导向槽11移动。驱动组件安装于阀体1上,用于驱动叶片2绕转轴3的中心轴线转动。该叶片2的大小以及形状与风道的内轮廓相适应,通过叶片2的转动,叶片2能够在打开风道的打开状态和关闭风道的关闭状态之间来回切换,进而实现风道的通风量的调节。
32.本实施例中,在转轴3的两端套装有耐磨套31,该耐磨套31由塑料制作而成。耐磨套31与导向槽11相适配,在转轴3转动过程中,该耐磨套31与阀体1相接触。
33.其中,前述的导向槽11的封闭端形成有封闭面12。该封闭面12位导向槽11的侧面。封闭面12和限位件4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限位空间。封闭面12优选为圆弧面。圆弧面与转轴3的外周面相适配。在转轴3限位时,转轴3的外周面与圆弧面间隙配合。前述的贯穿孔13为螺纹孔,限位件4与贯穿孔13螺纹连接。限位件4伸入导向槽11的一端为圆柱体。当转轴3在导向槽11中移动至预定位置时,将限位件4旋入各贯穿孔13中即可实现转轴3的限位。
34.如图8所示,前述的驱动组件包括螺杆6、连杆62和转动座61。连杆62的第一端与叶片2铰接,转动座61铰接于连杆62的第二端。螺杆6与阀体1螺纹连接,螺杆6的一端与转动座61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转动座61上成型有挡板,螺杆6的一端穿透挡板,且螺杆6上位于挡板的两端插入有销杆。通过该销杆的限位,使得螺杆6只能转动。拔出销杆即可实现螺杆6与转动座61的拆卸。正反转动螺杆6时,通过连杆62的联动,进而能够带动叶片2绕转轴3的中心轴线转动。
35.前述的风量调节单元沿风道的宽度方向布置有至少两组。各风量调节单元的叶片通过转动的方式相互配合,以实现风道的关闭和打开。本实施例中风量调节单元布置有两组。风量调节单元两两之间安装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5和铰接于第一连接件5两端的第二连接件51。其中一个第二连接件51与两者中的其中一组风量调节单元的叶片2固定连接,另外一个第二连接件51与两者中的另外一组风量调节单元的叶片2固定连接。通过连接组件的联动,当其中一组风量调节单元的叶片2转动时,可以带动其余组的风量调节单元的叶片2转动。前述的驱动组件的连杆62与其中一个叶片2铰接。
36.本实施例中,在风道的内壁上安装有密封条14,该密封条14与导向槽11的端面大致平齐。当叶片2转动至关闭风道的关闭状态时,叶片2的两端面与密封条14的端面相配合,形成密封结构,从而提高风道在关闭状态时的密封效果。
37.具体安装时,预先将叶片2、转轴3以及连接组件组装好,再将各转轴3从导向槽11的敞口端插入导向槽11中。当各转轴3在导向槽11中移动至预定位置时,将限位件4装入各贯穿口13中。预先将连杆62和转动座61装配好,再将连杆62安装至其中一个叶片2上,将螺杆6安装至阀体1上预先加工的螺纹孔中,最后将螺杆6的一端通过销杆安装至转动座61上。将销杆从螺杆6上拆卸下来,以及将限位件4拆卸下来,进而可以将叶片2、转轴3等部件整体从风道中拆卸下来。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