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氯化磷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2  171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氯化磷冷凝器。


背景技术:

2.三氯化磷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为cl3p,主要用作制造敌百虫、敌敌畏、甲胺磷、乙酰甲胺磷、稻瘟净等有机磷农药的原料,也是制造三氯硫磷、三氯氧磷、亚磷酸、磷酸三苯酯和磷酸三酚酯的原料,医药工业用于生产磺胺嘧啶,磺胺五甲氧嘧啶等药物的中间体,染料工业作缩合剂,用于生产色酚类染料,还用作生产香料的氯化剂和催化剂。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三氯化磷生产大部分采用通过在蛇形盘管式管道内走三氯化磷气体,通过冷凝器对三氯化磷气体进行降温,现有的冷凝器冷却效果差,同时冷凝水的利用率很低,降温后的冷凝水没有循环使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变相的提高了生产成本。
4.因此,发明一种三氯化磷冷凝器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氯化磷冷凝器,通过冷凝机构,以解决冷凝器冷却效果差,同时冷凝水的利用率很低,降温后的冷凝水没有循环使用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氯化磷冷凝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冷凝机构;
7.所述冷凝机构包括冷凝水箱,所述冷凝水箱固定设于壳体底部,所述冷凝水箱顶部固定设有挡板,所述挡板顶部固定设有泵,所述泵一端固定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一端贯穿挡板并延伸入冷凝水箱内部,所述泵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另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冷凝水管与输水管,所述冷凝水管外部设有吸热网,所述吸热网外部设有三氯化磷管道,所述三氯化磷管道两端均延伸出壳体外部,所述输水管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两端均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分流管底部固定设有多个雾化喷头,所述吸热网底部固定设有防水板,所述防水板分别与壳体和挡板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冷凝机构还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贯穿壳体顶部并与壳体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转动杆外部固定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两端均嵌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杆与两个转动轴底部均设有第一扇叶。
9.优选的,所述壳体顶部固定设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内部固定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与转动杆固定连接。
10.优选的,两个所述转动轴外部均固定套设有齿轮,所述齿轮外部套设有环形齿轮板,两个所述齿轮均与环形齿轮板相啮合,所述环形齿轮板与壳体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转动轴顶部通过轴承连接有滑块,所述壳体顶部设有滑槽,所述滑槽顶部与壳体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块一端均延伸入滑槽内部并在滑槽内部滑动。
11.优选的,所述输水管一端贯穿防水板并与防水板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冷凝水管一端贯穿防水板并与防水板固定连接,所述冷凝水管另一端分别贯穿防水板与挡板并延伸入冷凝水箱内部。
13.优选的,所述三氯化磷管道两端分别固定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
14.优选的,所述挡板一侧固定嵌设有滤网。
15.优选的,所述壳体侧壁固定开设有多个通风口,所述壳体底部两侧分别固定设有进水管与排水管。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冷凝水管内部冷凝水流动将吸热网从三氯化磷管道上吸附的热量带走达到冷凝的效果,冷凝水经分流管分流分别从多个雾化喷头处喷出,使得冷凝水形成喷雾状,多个第一扇叶转动经通风孔抽取空气形成冷风,吹动从雾化喷头处喷出雾状冷凝水,有效地对三氯化磷管道内部的三氯化磷达到降温效果,使得降温效率提高;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三通接头分流使得冷凝水分别流入冷凝水管与输水管内部,冷凝水管内部的冷凝水从另一端回流到冷凝水箱内部,从多个雾化喷头处喷出的雾化冷凝水经防水板与挡板流入滤网处,从滤网流入冷凝水箱内部,使得冷凝水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有效地减少冷凝水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视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俯视剖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视剖视图。
23.图中:1壳体、2冷凝水箱、3挡板、4抽水管、5泵、6三通接头、7冷凝水管、8吸热网、9三氯化磷管道、10防水板、11环形齿轮板、12输水管、13分流管、14雾化喷头、15滤网、16保护壳、17电机、18转动杆、19连接板、20转动轴、21齿轮、22滑槽、23第一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参照附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三氯化磷冷凝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冷凝机构;
26.所述冷凝机构包括冷凝水箱2,所述冷凝水箱2固定设于壳体1底部,所述冷凝水箱2顶部固定设有挡板3,所述挡板3顶部固定设有泵5,所述泵5一端固定连接有抽水管4,所述抽水管4一端贯穿挡板3并延伸入冷凝水箱2内部,所述泵5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三通接头6,所述三通接头6另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冷凝水管7与输水管12,所述冷凝水管7外部设有吸热网8,所述吸热网8外部设有三氯化磷管道9,所述三氯化磷管道9两端均延伸出壳体1外部,所述输水管12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流管13,所述分流管13两端均与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分流管13底部固定设有多个雾化喷头14,所述吸热网8底部固定设有防水板10,所述防水板10分别与壳体1和挡板3固定连接,通过三通接头6分流使得冷凝水分别流入冷凝水管7与输水管12内部,冷凝水管7内部冷凝水流动将吸热网8从三氯化磷管道9上吸附的热量带走达到冷
凝的效果,同时输水管12内部的冷凝水流入分流管13内部,经分流管13分流分别从多个雾化喷头14处喷出,使得冷凝水形成喷雾状,分别对冷凝水管7、吸热网8和三氯化磷管道9进行喷淋,达到降温效果,冷凝水经防水板10与挡板3顶部流到滤网15处,从滤网15处流入冷凝水箱2内部,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有效地减少冷凝水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
27.进一步地,所述冷凝机构还包括转动杆18,所述转动杆18一端贯穿壳体1顶部并与壳体1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转动杆18外部固定设有连接板19,所述连接板19两端均嵌设有转动轴20,所述转动杆18与两个转动轴20底部均设有第一扇叶23多个第一扇叶23转动经通风孔抽取空气形成冷风,吹动从雾化喷头14处喷出雾状冷凝水,冷风带动雾状冷凝水散落在冷凝水管7、吸热网8和三氯化磷管道9上,配合吸热网8对三氯化磷管道9的吸热,冷凝水管7内流动的冷凝水带走吸热网8的热量,有效地对三氯化磷管道9内部的三氯化磷达到降温效果,使得降温效率提高;
2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顶部固定设有保护壳16,所述保护壳16内部固定设有电机17,所述电机17输出端与转动杆18固定连接;
29.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转动轴20外部均固定套设有齿轮21,所述齿轮21外部套设有环形齿轮板11,两个所述齿轮21均与环形齿轮板11相啮合,所述环形齿轮板11与壳体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转动轴20顶部通过轴承连接有滑块,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滑槽22,所述滑槽22顶部与壳体1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块一端均延伸入滑槽22内部并在滑槽22内部滑动;
30.进一步地,所述输水管12一端贯穿防水板10并与防水板10固定连接;
31.进一步地,所述冷凝水管7一端贯穿防水板10并与防水板10固定连接,所述冷凝水管7另一端分别贯穿防水板10与挡板3并延伸入冷凝水箱2内部;
32.进一步地,所述三氯化磷管道9两端分别固定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
33.进一步地,所述挡板3一侧固定嵌设有滤网15;
34.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侧壁固定开设有多个通风口,所述壳体1底部两侧分别固定设有进水管与排水管。
35.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使用本新型连接外部电源,通过进气口将需冷凝的三氯化磷排入三氯化磷管道9内部,通过进水口将冷凝水添加入冷凝水箱2内部,启动泵5,泵5通过抽水管4将冷凝水从冷凝水箱2抽出,经泵5排入三通接头6内部,通过三通接头6分流使得冷凝水分别流入冷凝水管7与输水管12内部,冷凝水管7内部冷凝水流动将吸热网8从三氯化磷管道9上吸附的热量带走达到冷凝的效果,同时输水管12内部的冷凝水流入分流管13内部,经分流管13分流分别从多个雾化喷头14处喷出,使得冷凝水形成喷雾状,分别对冷凝水管7、吸热网8和三氯化磷管道9进行喷淋,达到降温效果,启动电机17,电机17转动带动转动杆18转动,转动杆18转动带动连接板19转动,连接板19转动带动转动轴20沿滑槽22转动,转动轴20转动带动齿轮21转动,因齿轮21与环形齿轮板11相啮合,使得转动杆18转动时带动转动轴20转动的同时转动轴20本身发生转动,从而带动多个第一扇叶23转动,多个第一扇叶23转动经通风孔抽取空气形成冷风,吹动从雾化喷头14处喷出雾状冷凝水,冷风带动雾状冷凝水散落在冷凝水管7、吸热网8和三氯化磷管道9上,配合吸热网8对三氯化磷管道9的吸热,冷凝水管7内流动的冷凝水带走吸热网8的热量,有效地对三氯化磷管道9内部的三氯化磷达到降温效果,使得降温效率提高,降温后的冷凝水管
7三氯化磷从三氯化磷管道9排气口排出,冷凝水管7内部的冷凝水从另一端回流到冷凝水箱2内部,形成雾状的冷凝水经风力吹动和重力影响从冷凝水管7、吸热网8和三氯化磷管道9上滑落,带走热量同时落到防水板10与挡板3顶部,经防水板10与挡板3顶部流到滤网15处,从滤网15处流入冷凝水箱2内部,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有效地减少冷凝水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