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氯化磷生产用气化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2  154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三氯化磷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氯化磷生产用气化加热器。


背景技术:

2.三氯化磷是一种无机物,主要用于制造敌百虫、敌敌畏、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三氯氧磷、亚磷酸、磷酸三苯酯和磷酸三酚酯的原料,现有工业在合成三氯化磷时一般通过溶剂法生产,主要生产工艺包括液氯气化、黄磷溶解、氯化反应、成品精馏、成品包装和尾气处理,其中液氯气化一般通过加热器实现。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部分液氯气化器在容器侧壁设置有温水,利用温水加热,容器中心处的液氯相较容器外壁处的液氯受热不充分,使液氯加热效率下降,同时这类气化加热器内部配件的清污和检修工作繁琐费力,需进一步改进。
4.为此,设计一种三氯化磷生产用气化加热器来解决上述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氯化磷生产用气化加热器,通过在罐体内部设置上圆盘盒、下圆盘盒、外套筒和换热组件,将液氯输送至多个内管中,将热水输送至内管与外套筒之间,以此实现加热,并且通过拧动第一螺栓可以将整个换热组件拆除,以解决现有的部分液氯气化器在容器侧壁设置有温水,利用温水加热,容器中心处的液氯相较容器外壁处的液氯受热不充分,使液氯加热效率下降,同时这类气化加热器内部配件的清污和检修工作繁琐费力,需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氯化磷生产用气化加热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罐体侧壁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罐体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罐体内部设置有上圆盘盒以及下圆盘盒,所述上圆盘盒边缘以及下圆盘盒边缘均与罐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上圆盘盒与下圆盘盒之间设置有外套筒,所述外套筒两端分别贯穿上圆盘盒和下圆盘盒,所述外套筒两端分别与上圆盘盒和下圆盘盒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筒侧壁与上圆盘盒连接处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外套筒侧壁与下圆盘盒连接处开设有第二圆孔,所述外套筒内部设置换热组件。
7.优选的,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内管,所述内管底端贯穿外套筒内底壁并且延伸至下圆盘盒底部,所述内管顶端延伸至上圆盘盒顶部,所述内管外侧固定套接有上安装环和下安装环,所述上安装环通过第一螺栓与外套筒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安装环与下安装环之间设置有螺旋翅片,所述螺旋翅片固定套接在内管外侧。
8.优选的,所述上安装环与外套筒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固定连接在上安装环底部。
9.优选的,所述下安装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紧贴外套筒内底壁。
10.优选的,所述上圆盘盒侧壁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一端贯穿罐体侧壁并延伸至罐体外部,所述进水管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压力检测计。
11.优选的,所述下圆盘盒侧壁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一端贯穿罐体侧壁并延伸至罐体外部,所述出水管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压力检测计。
12.优选的,所述罐体外部设置有液位管,所述液位管底端依次贯穿罐体侧壁和下圆盘盒并延伸至下圆盘盒底部,所述液位管与罐体以及下圆盘盒均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所述顶盖边缘设置有第二螺栓,所述顶盖通过第二螺栓与罐体固定连接。
14.优选的,所述罐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阀门。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罐体内部设置上圆盘盒、下圆盘盒、外套筒和换热组件,在使用时可以将液氯输送至多个均匀分布得较细的内管中,将热水输送至内管与外套筒之间的间隙中,以此实现加热,各个内管内部的液氯受热更加均匀,加热效率更高,同时拧动上安装环上的第一螺栓可以将整个换热组件从外套筒中拆除,方便清洁和检修。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罐体的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圆盘盒的俯视图。
21.图中:1罐体、2支腿、3进料管、4顶盖、5出气管、6上圆盘盒、7下圆盘盒、8外套筒、9第一圆孔、10第二圆孔、11内管、12上安装环、13下安装环、14螺旋翅片、15第一密封圈、16第二密封圈、17进水管、18出水管、19液位管、20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参照附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三氯化磷生产用气化加热器,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支腿2,支腿2的数量至少设置为三个,所述罐体1侧壁固定连接有进料管3,所述罐体1顶部设置有顶盖4,所述顶盖4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气管5,所述罐体1内部设置有上圆盘盒6以及下圆盘盒7,所述上圆盘盒6边缘以及下圆盘盒7边缘均与罐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上圆盘盒6与下圆盘盒7之间设置有外套筒8,所述外套筒8两端分别贯穿上圆盘盒6和下圆盘盒7,所述外套筒8两端分别与上圆盘盒6和下圆盘盒7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筒8侧壁与上圆盘盒6连接处开设有第一圆孔9,所述外套筒8侧壁与下圆盘盒7连接处开设有第二圆孔10,实际应用中第一圆孔9刚好位于上圆盘盒6内,有利于使上圆盘盒6内的热水进入外套筒8内部,第二圆孔10刚好位于下圆盘盒7内部,有利于使外套筒8内的热水进入下圆盘盒7内,所述外套筒8内部设置换热组件。
24.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内管11,实际应用中内管11的最大直径设置在5cm,所述内管11底端贯穿外套筒8内底壁并且延伸至下圆盘盒7底部,所述内管11顶端延伸至上圆盘盒6顶部,所述内管11外侧固定套接有上安装环12和下安装环13,所述上安装环12通过
第一螺栓与外套筒8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安装环12与下安装环13之间设置有螺旋翅片14,所述螺旋翅片14固定套接在内管11外侧,实际应用中螺旋翅片14外边缘贴近外套筒8内壁,螺旋翅片14可以对热水进行导向,使热水与内管11充分接触,提高热交换效率。
25.进一步地,所述上安装环12与外套筒8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5,所述第一密封圈15固定连接在上安装环12底部,第一密封圈15可以提高上安装环12与外套筒8连接处的密封性。
26.进一步地,所述下安装环13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16,所述第二密封圈16紧贴外套筒8内底壁,第二密封圈16可以提高下安装环13与外套筒8内底壁连接处的密封性。
27.进一步地,所述上圆盘盒6侧壁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7,所述进水管17一端贯穿罐体1侧壁并延伸至罐体1外部,所述进水管17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压力检测计。
28.进一步地,所述下圆盘盒7侧壁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8,所述出水管18一端贯穿罐体1侧壁并延伸至罐体1外部,所述出水管18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压力检测计。
29.进一步地,所述罐体1外部设置有液位管19,所述液位管19底端依次贯穿罐体1侧壁和下圆盘盒7并延伸至下圆盘盒7底部,所述液位管19与罐体1以及下圆盘盒7均固定连接,液位管19内的液面与内管11内部的液面相同,方便根据液面高度控制液氯的泵送压力。
30.进一步地,所述顶盖4边缘设置有第二螺栓,所述顶盖4通过第二螺栓与罐体固定连接。
31.进一步地,所述罐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污管20,所述排污管20上设置有阀门。
3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从进料管3可以向下圆盘盒7底部泵送液氯,然后液氯经内管11底端进入内管11,此时通过贯穿液位管19可以控制液氯的液面高度,然后从进水管17向上圆盘盒6内部泵送热水,热水再经第一圆孔9进入内管11与外套筒8之间的间隙中,在螺旋翅片14的导向下流动,并最终经第二圆孔10进入下圆盘盒7中,最终经出水管18流出,此过程中可以实现对液氯的加热,蒸发后的气体经出气管5输出;
33.当需要对换热组件进行清洁或检修时,先拧动第二螺栓将顶盖4拆除,然后拧动上安装环12上的第一螺栓,再向上拔出上安装环12,可以将内管11、螺旋翅片14、下安装环13均拆除,以便清洁和检修。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