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举升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捷式摩托车举升机。
背景技术:
2.目前,摩托车作为车辆中结构较为特殊的一种,摩托车的销量也在市面上不断增加,摩托车维修企业对摩托车举升机使用量的也在不断增加,随着使用量的增加,一些客户对摩托车举升机的功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一些需要涉及较多种类机型的,希望有一款摩托车举升机能同时满足不同规格车辆的举升,并且同时易于携带,在维修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运输,但是,市场上现有的摩托车举升机一般尺寸不能满足所有规格的摩托车,并且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式摩托车举升机投入使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捷式摩托车举升机,包括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的顶部设置有顶部框架,所述顶部框架的底端滑动连接有前负载块同时转动连接有后负载块,所述底部框架的顶端滑动连接有一对对称的活动轴,所述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之间设置有前提升臂和后提升臂,所述前提升臂和后提升臂相互交叉设置且交叉点处转动连接有锁定臂,所述前提升臂的顶端与前负载块转动连接,所述后提升臂的顶端与后负载块转动连接,所述前提升臂和后提升臂的底端分别与对称设置的活动轴转动连接。
5.优选的,所述顶部框架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外部框架,所述外部框架的内侧设置有框架枢纽,所述框架枢纽顶端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与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框架枢纽上靠近底端处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活动轴卡接。
6.优选的,所述底部框架的两侧通过螺钉安装有两侧扩展平台,所述两侧扩展平台的一侧面开设有孔位,所述两侧扩展平台的底端安装有万向轮。
7.优选的,所述前负载块和后负载块上开设有对齐且连通的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螺纹连接有动力螺钉,所述动力螺钉的一端与框架枢纽顶端的转轴转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顶部框架的顶端设置有一对对称的防滑垫。
9.优选的,所述锁定臂上固定连接有把手。
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该便捷式摩托车举升机,通过动力螺钉驱动前负载块向后运动,进而使得前负载块带动前提升臂的一端运动,使得前提升臂和后提升臂之间的夹角增大并带动顶部框架下移,进而实现该举升机高度下调的功能,从而便于适用于市面上各类改装后的摩托车底部高度,增加该举升臂的使用范围以及实用性,为各类改装后的摩托车的检修提供便利。
11.(2)在该举升臂的高度下调至最低时,通过锁定臂上的把手,可以将该举升机提
起,方便随身携带,在锁定臂的作用下,在下调该举升机高度的同时保证其整体强度。
12.(3)利用两侧扩展平台底端的万向轮,可以通过推动该举升机对正在维修的摩托车进行运输,增大了摩托车的维修范围,利用两侧扩展平台上的孔位配合固定绳固定摩托车,保证摩托车运输过程中以及维修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9.图中:1、顶部框架;2、底部框架;3、两侧扩展平台;301、孔位;4、框架枢纽;401、卡槽;5、锁定臂;6、活动轴;7、前提升臂;8、后提升臂;9、前负载块;10、后负载块;11、动力螺钉;12、万向轮;13、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6所示的一种便捷式摩托车举升机,包括顶部框架1和底部框架2,所述底部框架2的顶部设置有顶部框架1,所述顶部框架1的底端滑动连接有前负载块9同时转动连接有后负载块10,所述底部框架2的顶端滑动连接有一对对称的活动轴6,所述顶部框架1和底部框架2之间设置有前提升臂7和后提升臂8,所述前提升臂7和后提升臂8相互交叉设置且交叉点处转动连接有锁定臂5,所述前提升臂7的顶端与前负载块9转动连接,所述后提升臂8的顶端与后负载块10转动连接,所述前提升臂7和后提升臂8的底端分别与对称设置的活动轴6转动连接,使用时,根据摩托车底部高度,可以旋拧动力螺杆,动力螺杆驱动前负载块9向后运动,前负载块9带动前提升臂7的顶端运动,使得前提升臂7与后提升臂8之间的水平夹角增大,竖直夹角减小,进而使得顶部框架1下移,实现该举升机高度下调的功能,直至该举升机适应摩托车的底部高度,在摩托车高度下调后,在锁定臂5的作用下,使得举升机的整体仍能够保持较强的稳定性。
22.然后将待修理的摩托车置于顶部框架1上,顶部框架1上的防滑垫13可以增大摩托车与顶部框架1之间的摩擦力,保证摩托车的稳定性。
23.当需要转移运输该摩托车时,可以用固定绳穿过两侧扩展平台3上的孔位301将摩托车捆绑固定,保证摩托车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然后推动该举升机,在万向轮12的作用下,使得该举升机带动该摩托车运动,实现该摩托车的运输功能。
24.当需要随身携带该举升机时,可以将该举升机的高度调整至最低,然后利用锁定臂5上的把手,将其提起从而方便随身携带。
25.所述顶部框架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外部框架,所述外部框架的内侧设置有框架枢纽4,所述框架枢纽4顶端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与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框架枢纽4上靠近底端处开设有卡槽401,所述卡槽401与活动轴6卡接,框架枢纽4可以与顶部框架1以及前提升臂7和后提升臂8形成三角形结构,保证该举升机在的高度调整至最大时的稳定性。
26.所述底部框架2的两侧通过螺钉安装有两侧扩展平台3,所述两侧扩展平台3的一侧面开设有孔位301,所述两侧扩展平台3的底端安装有万向轮12,孔位301配合固定绳可以对摩托车进行捆绑固定,保证摩托车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27.所述前负载块9和后负载块10上开设有对齐且连通的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螺纹连接有动力螺钉11,所述动力螺钉11的一端与框架枢纽4顶端的转轴转动连接,动力螺钉11可以驱动前负载块9运动,进而带动前提升臂7的顶端运动,改变前提升臂7与后提升臂8之间的夹角,实现调节该举升机高度的功能。
28.所述顶部框架1的顶端设置有一对对称的防滑垫13,防滑垫13可以增大摩托车与顶部框架1之间的摩擦力,保证摩托车在修理过程中的稳定性。
29.所述锁定臂5上固定连接有把手,把手便于在该举升机高度调整至最低时,便于随身携带。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捷式摩托车举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框架(1)和底部框架(2),所述底部框架(2)的顶部设置有顶部框架(1),所述顶部框架(1)的底端滑动连接有前负载块(9)同时转动连接有后负载块(10),所述底部框架(2)的顶端滑动连接有一对对称的活动轴(6),所述顶部框架(1)和底部框架(2)之间设置有前提升臂(7)和后提升臂(8),所述前提升臂(7)和后提升臂(8)相互交叉设置且交叉点处转动连接有锁定臂(5),所述前提升臂(7)的顶端与前负载块(9)转动连接,所述后提升臂(8)的顶端与后负载块(10)转动连接,所述前提升臂(7)和后提升臂(8)的底端分别与对称设置的活动轴(6)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摩托车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框架(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外部框架(14),所述外部框架(14)的内侧设置有框架枢纽(4),所述框架枢纽(4)顶端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与外部框架(14)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框架枢纽(4)上靠近底端处开设有卡槽(401),所述卡槽(401)与活动轴(6)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摩托车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2)的两侧通过螺钉安装有两侧扩展平台(3),所述两侧扩展平台(3)的一侧面开设有孔位(301),所述两侧扩展平台(3)的底端安装有万向轮(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摩托车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负载块(9)和后负载块(10)上开设有对齐且连通的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螺纹连接有动力螺钉(11),所述动力螺钉(11)的一端与框架枢纽(4)顶端的转轴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摩托车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框架(1)的顶端设置有一对对称的防滑垫(1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摩托车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臂(5)上固定连接有把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捷式摩托车举升机,具体涉及举升机技术领域,包括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的顶部设置有顶部框架,所述顶部框架的底端滑动连接有前负载块同时转动连接有后负载块,所述底部框架的顶端滑动连接有一对对称的活动轴,所述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之间设置有前提升臂和后提升臂,所述前提升臂和后提升臂相互交叉设置且交叉点处转动连接有锁定臂,所述前提升臂的顶端与前负载块转动连接,所述后提升臂的顶端与后负载块转动连接,所述前提升臂和后提升臂的底端分别与对称设置的活动轴转动连接,该举升臂便于调节高度适应不同底部的改装摩托车同时便于对修理过程中的摩托车进行运输。理过程中的摩托车进行运输。理过程中的摩托车进行运输。
技术研发人员:黄昌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欧翠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4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