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公开码垛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码垛机器人工作站。
背景技术:
2.码垛机器人工作站是一种集成化的系统,它包括码垛机器人、控制器、编程器、机器人手爪、自动拆/叠盘机、托盘输送及定位设备和码垛模式软件,它还配置自动称重、贴标签和检测及通讯系统,并与生产控制系统相连接,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集成化包装生产线。
3.现有技术中已有的码垛机器人工作站原理是:通过使得货物经过输送带传送,通过输送带上的检测设备对货物进行检测,检测出货物存在破损或重量不合格等情况时,通过码垛机器人将其放置至对应货架,例如公开号“cn214114230u”中提出的“一种码垛机器人工作站”中就是采用上述方式,但是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每次需要码垛机器人往复移动至输送带出对货物进行分类放置处理,并且每次在该过程中,需要输送带处于长期的停机状态,使得整体工作效率降低,同时码垛机器人每次往复移动至分类放置货架的位置只能实现单间货物拾取并进行码垛作业,进一步使得工作效率变低。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码垛机器人工作站。
5.第一方面,垛机器人工作站,包括,基础组件,所述基础组件包括工作平台,且工作平台顶部前侧设置有输送带检测组件;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左右侧两组呈v形的导向架,且导向架的顶端嵌设在输送带检测组件顶部,所述导向架的顶部左侧开设有凹口,且凹口内设置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一端与驱动装置输出端连接,所述转动柱外壁套设有导向臂一端。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架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呈v形的挡边,所述导向臂后端从左至右均匀活动嵌设有滚珠。
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架另一端下方设置有支撑台,且支撑台顶部左右侧均设置有承接架,且承接架顶部带有凹槽,所述承接架的前侧开设有与导向架相配合的进入通口。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承接架底部设置嵌设有铁性块,且支撑台顶部对应承接架中央的位置嵌设有通电吸附铁性块的电磁块。
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左右侧支撑台的底部前后端均通过支架和滑块与设置在工作平台顶部的导向轨配合,前后侧支架之间通过连杆连接,左右侧连杆相背一侧均与伸缩装置一输出端连接,左右侧所述伸缩装置一分别通过镶板一设置在工台平台一顶部左右侧。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承接架的后侧左右端均设置有镶板二,两组所述镶板二相背一端均设置有伸缩装置二,所述伸缩装置二输出端活动贯穿镶板二并设置有夹持板。
11.综上所述,本技术公开有码垛机器人工作站。
12.本技术方案通过在输送带检测组件的一侧设置有辅助组件,根据检测设备对货物进行检测后得到的信息,通过驱动相对应位置的驱动装置使得转动柱带动导向臂转动至倾斜状态,进入使得货物经过导向臂的引导进入指定的导向架,再通过导向架进入对应的承接架内,实现自动的合格货物或不合格货物分类,无需码垛机器人往复作业,且无需输送机构长时间停机,提高工作效率。
13.更进一步地,在上述结构设计的基础上,本技术还通过设置有支撑台、承接架和伸缩装置一,在其中一组承接架上货物堆放至所需量后,通过伸缩装置一使得支撑台移动,使得另外一组承接架与导向架对应进行收集,且此时可通过码垛机器人移动至放置好货物的承接架处,通过其外壁的伸缩装置二和夹持板与码垛机器人连接后,断开相对应的电磁铁,即可使得码垛机器人带动装好货物的承接架移动进行码垛作业,无需码垛机器人频繁往复移动进行捡取放置等作业。
附图说明
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5.图1是本技术中码垛机器人工作站立体图;
16.图2是本技术中图1另一视角立体图;
17.图3是本技术中图2另一视角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1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0.实施例1
21.请参考图1-3,码垛机器人工作站(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器元件均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包括,基础组件1,基础组件1包括工作平台11,且工作平台11顶部前侧设置有输送带检测组件12,输送带检测组件12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例如公开号“cn214114230u”中提出的“一种码垛机器人工作站”,输送带检测组件12由上料传送带、输料传送带、龙门架、称重传送带、视觉摄像头、扫码仪、称重传感器和称重底座等结构组成;辅助组件2,辅助组件2包括左右侧两组呈v形的导向架21,对货物起到导向的作用,且导向架21的顶端固定嵌设在输送带检测组件12顶部,导向架21的顶端前侧与输送带检测组件12顶部处于同一平面,使得货物可进入导向架21,导向架21的顶部左侧开设有凹口,且凹口内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转动柱25,转动柱25一端与驱动装置输出端连接,驱动装置固定与导向架21底部(图中未示出),驱动装置可采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组成,转动柱25外壁套设有导向臂23一端,转动柱25可带动导向臂23转动,使得传输的货物经过导向臂23的引导进入对应的导向架21。
22.请参考图1-2所示的,导向架21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呈v形的挡边22,对经过导向
架21滑动的货物不会从其侧边掉出,导向臂23后端从左至右均匀活动嵌设有滚珠24,方便货物经过导向臂23的引导移动,同时降低接触磨损。
23.实施例2
24.请参考图2-3所示的,导向架21另一端下方设置有支撑台27,且支撑台27顶部左右侧均可拆卸设置有承接架28,用于支撑货物,且承接架28顶部带有凹槽,用于货物进入,承接架28的前侧开设有与导向架21相配合的进入通口,使得经过导向架21向下滑动的货物准确通过进入通口处于承接架28内;
25.请参考图2-3所示的,承接架28底部设置嵌设有铁性块,且支撑台27顶部对应承接架28中央的位置嵌设有通电吸附铁性块的电磁块211,通过使得电磁块211通电,即可将承接架28吸附固定于支撑台27顶部,通过使得电磁块211断电,即可使得承接架28与支撑台27分离;
26.请参考图2-3所示的,左右侧支撑台27的底部前后端均通过支架和滑块与设置在工作平台11顶部的导向轨26配合,使得左右侧支撑台27可进行移动,前后侧支架之间通过连杆连接,左右侧连杆相背一侧均与伸缩装置一210输出端连接,伸缩装置一210可采用气缸、液压缸或电液推缸等,左右侧伸缩装置一210分别通过镶板一29设置在工台平台一顶部左右侧,通过驱动伸缩装置一210可带动支撑台27移动;
27.请参考图2-3所示的,承接架28的后侧左右端均固定设置有镶板二212,起到支撑和安装结构的作用,两组镶板二212相背一端均固定设置有伸缩装置二213,伸缩装置二213可采用气缸、液压缸或电液推缸等,伸缩装置二213输出端活动贯穿镶板二212并可拆卸设置有夹持板214,夹持板214可根据码垛机器人的固定位置进行选择,在此不另做详述,通过使得码垛机器人移动至指定位置后,通过伸缩装置二213驱动夹持板214与码垛机器人对应位置固定,使得码垛机器人可带动承接架28移动,进行码垛作业。
28.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29.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