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内圆切片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光学玻璃片生产的多刀头内圆切片机。
背景技术:
2.现有内圆切片机部分设置多刀头以适应多种加工需求,但工作人员操作过程经常将常用工具放在两侧工具盒内,但是工具在无需使用时并未设置相应的固定措施,导致工具可能由于碰撞或其他人员的随意拿取而掉落或难以找寻,同时现有内圆切片机高度为固定设置,身高不够的工作人员可能会无法舒适操作内圆切片机,导致内圆切片机的使用具有一定不便之处,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光学玻璃片生产的多刀头内圆切片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光学玻璃片生产的多刀头内圆切片机,解决了工具在无需使用时并未设置相应的固定措施,导致工具可能由于碰撞或其他人员的随意拿取而掉落或难以找寻,同时现有内圆切片机高度为固定设置,身高不够的工作人员可能会无法舒适操作内圆切片机,导致内圆切片机的使用具有一定不便之处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光学玻璃片生产的多刀头内圆切片机,包括切片机主体,所述切片机主体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两个置物框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置物框内壁的正面卡接有两个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内壁与移动杆的外表面搭接,两个所述移动杆背面的一端与同一限位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切片机主体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两个橡胶接触垫的相对面固定连接。
7.所述置物框的下表面设置有气管,所述气管的顶端与活塞腔相连通,两个所述气管相对的一端分别与活塞框的正面和背面相连通,所述活塞框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活塞杆,两个所述活塞杆的顶端与同一踏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活塞杆的底端与同一第二活塞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8.所述第二活塞板的外表面与活塞框内壁搭接,所述切片机主体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八个弹性杆相对的一端固定连接,前侧四个所述弹性杆正面的一端与同一防护板的背面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活塞板的下表面与两个弹性组件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组件的底端与活塞框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踏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连接槽,所述气管与活塞框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二活塞板的下方。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活塞腔开设在置物框内,所述活塞腔内壁与第一活塞板的外表面搭接,所述第一活塞板的背面与两个移动杆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板的位置与橡胶接触垫的位置相对应,两个所述气管与两个活塞腔相连通的位置位于两第一活塞板之间。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活塞框的下表面与两个电动液压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液压杆的底端与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左侧面与切片机主体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橡胶接触垫的尺寸与限位板的尺寸相对应,所述防护板的位置与置物框的位置相对应。
15.(三)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1、该用于光学玻璃片生产的多刀头内圆切片机,通过设置第一活塞板、第二活塞板、活塞腔、限位板和踏板,当需要操作本装置时,工作人员可站在踏板表面进行操作,此时踏板向下移动,同时第二活塞板向下将活塞框内气体挤压进入活塞腔内,此时两第二活塞板和限位板相互远离移动,此时限位板与工具分离,此时工作人员可顺手取用相应工具,当工作人员结束使用离开踏板后,弹性组件带动第二活塞板向上移动,此时两限位板和第二活塞板相互靠近移动,此时限位板对工具进行挤压定位,本装置可避免不是切片机主体操作人员随意取用工具,和工具晃动掉落的情况。
18.2、该用于光学玻璃片生产的多刀头内圆切片机,通过设置电动液压杆,电动液压杆可控制活塞框和踏板整体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可根据操作人员的身高条件对其操作高度进行调整,使本装置具有较好的灵活性。
19.3、该用于光学玻璃片生产的多刀头内圆切片机,通过设置防护板和弹性杆,当本装置前后两面受到碰撞时,防护板会挤压弹性杆,可实现对两面碰撞的缓冲防护,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本装置的防护性能。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框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活塞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踏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切片机主体;2、置物框;3、橡胶接触垫;4、活塞腔;5、连接套;6、移动杆;7、第一活塞板;8、限位板;9、气管;10、活塞框;11、电动液压杆;12、固定板;13、活塞杆;14、踏板;15、连接槽;16、第二活塞板;17、弹性组件;18、弹性杆;19、防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7.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光学玻璃片生产的多刀头内圆切片机,包括切片机主体1,切片机主体1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两个置物框2的相对面固
定连接,通过设置置物框2,置物框2用于对工具的存放,通过设置连接套5和移动杆6,连接套5可对移动杆6和第一活塞板7的移动起到导向和支撑作用,保证第一活塞板7和限位板8的顺利稳定移动,置物框2内壁的正面卡接有两个连接套5,连接套5内壁与移动杆6的外表面搭接,两个移动杆6背面的一端与同一限位板8的正面固定连接,切片机主体1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两个橡胶接触垫3的相对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橡胶接触垫3,对工具被夹持过程起到一定缓冲和增大摩擦力的作用,保证工具的夹持效果同时降低对其的夹持损伤。
28.置物框2的下表面设置有气管9,通过设置气管9,气管9可实现活塞腔4和活塞框10之间的连通,方便活塞框10和活塞腔4中气体的流转,气管9的顶端与活塞腔4相连通,两个气管9相对的一端分别与活塞框10的正面和背面相连通,活塞框10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活塞杆13,两个活塞杆13的顶端与同一踏板1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活塞杆13的底端与同一第二活塞板1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29.第二活塞板16的外表面与活塞框10内壁搭接,切片机主体1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八个弹性杆18相对的一端固定连接,前侧四个弹性杆18正面的一端与同一防护板19的背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防护板19和弹性杆18,当本装置前后两面受到碰撞时,防护板19会挤压弹性杆18,可实现对两面碰撞的缓冲防护。
30.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二活塞板16的下表面与两个弹性组件17的顶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弹性组件17,当人员离开踏板14后,弹性组件17可带动第二活塞板16自动向上移动,方便自动控制两限位板8相互靠近对工具进行夹持限位的过程,弹性组件17的底端与活塞框10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31.具体的,如图1和图4所示,踏板14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连接槽15,气管9与活塞框10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二活塞板16的下方,通过设置连接槽15和踏板14,踏板14方便工作人员直接踩踏,同时连接槽15可避免其出现前后滑动或踩偏的情况。
32.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活塞腔4开设在置物框2内,活塞腔4内壁与第一活塞板7的外表面搭接,第一活塞板7的背面与两个移动杆6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
33.具体的,如图3所示,限位板8的位置与橡胶接触垫3的位置相对应,两个气管9与两个活塞腔4相连通的位置位于两第一活塞板7之间,通过设置第一活塞板7、活塞腔4、第二活塞板16和活塞框10,第二活塞板16在活塞框10内进行上下移动的同时可抽吸或挤压空气,可实现对活塞腔4内气压的改变,进而可实现控制第一活塞板7的移动。
34.具体的,如图1所示,活塞框10的下表面与两个电动液压杆11的顶端固定连接,电动液压杆11的底端与固定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板12的左侧面与切片机主体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电动液压杆11,电动液压杆11可控制活塞框10和踏板14整体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可根据操作人员的身高条件对其操作高度进行调整。
35.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橡胶接触垫3的尺寸与限位板8的尺寸相对应,防护板19的位置与置物框2的位置相对应。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7.s1、当需要使用本装置时,工作人员可站在踏板14表面进行操作,此时踏板14向下移动,同时第二活塞板16向下将活塞框10内气体挤压进入活塞腔4内,此时两第二活塞板16和限位板8相互远离移动,此时限位板8与工具分离;
38.s2、同时可控制电动液压杆11带动活塞框10向上移动至合适高度,然后工作人员
可顺手取用相应工具,当工作人员结束使用离开踏板14后,弹性组件17带动第二活塞板16向上移动;
39.s3、同时第二活塞板16向上移动并通过气管9抽取活塞腔4内的空气,同时两限位板8和第二活塞板16相互靠近移动,此时限位板8对工具进行挤压定位。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1.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