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物料混合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搅拌聚合反应釜。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工业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对物料进行聚合反应,在聚合过程中物料局部易出现过热现象,影响聚合产品的质量,进而需搅拌聚合反应釜对物料进行搅拌,使物料受热均匀。
3.相关的公告号为cn20251650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搅拌釜,包括釜体,釜体内设有搅拌轴,搅拌轴下部设置有搅拌桨,搅拌轴中部设置有打沫杆。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使用上述搅拌釜对物料进行搅拌后,物料粘附在搅拌釜内壁,不便于对釜体内壁剩余物料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对釜体内壁剩余物料进行清理,本技术提供一种搅拌聚合反应釜。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搅拌聚合反应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搅拌聚合反应釜,包括釜体,釜体包括釜体一和釜体二,釜体一上端连通有进料管,釜体二下端连通有出料管,釜体一上端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搅拌器,釜体一下端的外侧设有连接部一,釜体二上端的外侧设有连接部二,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可拆卸连接,釜体一外侧设有油缸,油缸的活塞杆与釜体一固定连接,油缸的缸体竖直设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物料通过进料管进入釜体内,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带动搅拌器转动,对物料进行搅拌,搅拌后的物料通过出料管排出。拆卸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启动油缸,油缸的活塞杆伸缩,带动釜体一向上移动,使釜体一和釜体二分离,使釜体一和釜体二内壁露出,便于工人对附着在内壁上的物料进行清洁。
9.可选的,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之间设有密封片,密封片与连接部二上端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片使物料不易从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之间溢出,有利于提高装置的密封性。
11.可选的,釜体二外侧固定连接有套层,套层与釜体二之间留有加热空腔,加热空腔内固定连接有电热板。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热板放置在套层和釜体二之间的加热空腔内,电热板通电对釜体二进行加热,便于物料充分混合。
13.可选的,釜体一上端设有轴承,轴承的外侧与釜体一固定连接,轴承的内侧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轴承上端设有轴封。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封减少了釜体一内物料从轴承处溢出,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密封性。
15.可选的,釜体一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远离釜体一的一端与电机固定连
接,电机的外侧包裹有防尘罩。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支撑电机,提高了电机的稳定性,防尘罩减少了灰尘落至电机上的风险,使电机不易损坏,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17.可选的,釜体二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下端设有连接板,釜体二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连接板与底座可拆卸连接,底座的上端与油缸缸体的下端固定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架通过连接板连接底座,固定架和底座对釜体二起支撑作用,油缸的缸体放置在底座上,底座对油缸起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19.可选的,釜体一和釜体二外侧均设有保温层。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层可减少釜体一和釜体二内热量散失,对釜体一和釜体二起保温作用,便于物料充分混合。
21.可选的,釜体一上端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穿过釜体一的部分位于釜体一内部。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传感器显示釜体一内温度,便于工人控制釜体一和釜体二内温度,使釜体一和釜体二内温度便于物料混合。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本技术通过设置油缸,启动油缸,油缸的活塞杆伸缩,带动釜体一向上移动,使釜体一和釜体二分离,进而使釜体一和釜体二内壁露出,便于工人对附着在内壁上的物料进行清理。
25.本技术通过设置防尘罩,减少了灰尘落至电机上的风险,使电机不易损坏,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一种搅拌聚合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凸显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图2中a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釜体;2、搅拌机构;3、支撑机构;11、进料管;12、出料管;13、阀门;21、电机;22、搅拌器;23、轴承;24、轴封;25、防尘罩;26、支撑杆;14、釜体一;15、釜体二;141、连接部一;151、连接部二;152、密封片;153、套层;154、加热空腔;155、电热板;16、保温层;142、温度传感器;156、固定架;1561、垂直部;1562、水平部;1563、连接板;157、底座;31、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搅拌聚合反应釜。
32.参照图1,一种搅拌聚合反应釜包括釜体1、搅拌机构2和支撑机构3,搅拌机构2穿过釜体1的部分位于釜体1内,支撑机构3与釜体1两侧固定连接,釜体1上端连通有进料管11,釜体1下端连通有出料管12,进料管11和出料管12均设有阀门13。需对物料进搅拌混合时,打开进料管11处的阀门13,将物料从进料管11导入釜体1内,搅拌机构2在釜体1内对物
料进行搅拌,物料搅拌后,打开出料管12处的阀门13,将搅拌混合后的物料排出,混合后的物料排出后,支撑机构3可将釜体1分离,使釜体1内壁露出,便于对釜体1内壁附着的物料进行清洁。
33.参照图2和图3,搅拌机构2包括电机21和搅拌器22,电机21的输出轴与搅拌器22固定连接,釜体1上端设有轴承23,轴承23的外侧与釜体1固定连接,轴承23的内侧与电机2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轴承23上端设有轴封24,轴封24与轴承23转动连接。启动电机21,电机21的输出轴带动搅拌器22转动,在对物料进行搅拌时,轴封24减少了物料从轴承23处溢出的风险,提高了装置的密封性。电机21的外侧包裹有防尘罩25,防尘罩25使灰尘不易落至电机21上,减少了电机21损坏的风险,提高了电机21的使用寿命。釜体1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6,支撑杆26远离釜体1的一端与电机21固定连接,支撑杆26对电机21起支撑作用,使电机21更加稳定,便于电机21驱动搅拌器22对物料进行搅拌。
34.参照图2,釜体1包括釜体一14和釜体二15,釜体一14下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部一141,釜体二15上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部二151,连接部一141和连接部二151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连接部一141和连接部二151之间设有密封片152,密封片152与连接部二151固定连接,对物料进行搅拌混合时,密封片152使物料不易从连接部一141和连接部二151之间溢出,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密封性。
35.参照图2,釜体二15外侧设有套层153,套层153与釜体二15之间留有加热空腔154,加热空腔154内固定连接有电热板155。电热板155通电对釜体二15进行加热,有利于釜体二15内物料充分混合,釜体一14外侧和釜体二15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保温层16,保温层16使釜体一14和釜体二15内热量不易散失,进一步提高了物料的混合程度。
36.参照图1和图2,釜体一14上端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142,温度传感器142穿过釜体一14,部分温度传感器142位于釜体一14内,工人可通过观察温度传感器142显示的数值了解釜体一14和釜体二15内温度,便于控制釜体一14和釜体二15内温度,有利于使物料充分混合。
37.参照图1和图2,釜体二15外侧设有固定架156,固定架156包括垂直部1561和水平部1562,垂直部1561和水平部1562固定连接,水平部1562与釜体二15固定连接,垂直部1561下端设有连接板1563,釜体二15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157,连接板1563与底座157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底座157通过连接板1563连接垂直部1561,底座157、垂直部1561和水平部1562相配合,使装置不易活动,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38.参照图1和图2,支撑机构3包括油缸31,油缸31的活塞杆与釜体一14上端固定连接,油缸31的缸体与底座157固定连接,且油缸31竖直设置,启动油缸31,油缸31的活塞杆伸缩,带动釜体一14向上移动,使釜体一14和釜体二15分离,进而使釜体一14和釜体二15内壁露出,便于工人对附着在内壁上的剩余物料进行清洁。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搅拌聚合反应釜的实施原理为:工人打开阀门13,物料从进料管11进入釜体一14和釜体二15内,启动电机21,电机21的输出轴带动搅拌器22转动,对物料进行搅拌混合,同时电热板155通电,对物料进行加热,物料加热搅拌后,打开出料管12处的阀门13,将物料排出。将连接部一141和连接部二151之间的螺栓拆卸下,启动油缸31,油缸31的活塞杆伸缩,带动釜体一14向上运动,使釜体一14和釜体二15的内壁露出,工人可用水管对釜体一14和釜体二15的内壁进行喷淋清洗。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