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一种现浇混凝土防渗墙与造孔防渗墙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2  86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墙体结构,尤其是一种现浇混凝土防渗墙与造孔防渗墙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常规的水工混凝土施工中,土石坝从底部基础开始整面墙均为心墙施工,施工过程比较复杂且工期较长,资源投入较多,同时易出现渗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防渗墙与造孔防渗墙连接结构,有效的解决了常规土石坝施工的资源投入大、工期长及易渗漏等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现浇混凝土防渗墙与造孔防渗墙连接结构,包括造孔防渗墙,造孔防渗墙顶部浇筑有止水帽,现浇混凝土防渗墙下部呈“凹”型倒扣在造孔防渗墙顶端且形成施工缝,施工缝内涂刷有沥青层,沥青层形成第一道防渗线,造孔防渗墙与现浇混凝土防渗墙的接缝部位迎水面布置柔性止水,柔性止水形成第二道防渗线。
6.所述止水帽内预埋有铜止水片、插筋。
7.本实用新型一种现浇混凝土防渗墙与造孔防渗墙连接结构,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8.1)、先行施工造孔防渗墙,并在造孔防渗墙顶部先浇筑止水帽,后浇筑倒“凹”型的现浇混凝土防渗墙,即现浇混凝土防渗墙包裹造孔防渗墙,此种结构设计防渗墙仅为1m宽即可满足防渗要求,使得施工工作量较传统方式大量减少,节约施工工期。
9.2)、通过涂刷沥青方式形成第一道防渗线,有效降低止水渗漏等常规施工缺陷所带来的影响。
10.3)、在造孔防渗墙与现浇防渗墙的接缝部位迎水面布置柔性止水措施,形成第二道防渗线,增强防渗效果。柔性止水措施即在迎水面接缝处采用缝口设置φ50pvc棒填塞+gb柔性填料填塞+gb三复合橡胶板盖片封闭+扁钢+膨胀螺栓固定。
附图说明
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柔性止水措施布置示意图。
14.图中:造孔防渗墙1,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沥青层3,施工缝4,柔性止水5,铜止水片6,插筋7, pvc棒8,gb柔性填料9,gb三复合橡胶板盖片10,扁钢11,膨胀螺栓12。
具体实施方式
15.如图1所示,一种现浇混凝土防渗墙与造孔防渗墙连接结构,包括造孔防渗墙1,现
浇混凝土防渗墙2、5mm厚的沥青层3,施工缝4、柔性止水5、铜止水片6、插筋7等。
16.造孔防渗墙1先行施工,后施工的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底部与造孔防渗墙1接触面设置成“凹”型包裹状,即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包裹造孔防渗墙1。
17.在造孔防渗墙1顶部先浇筑止水帽,后浇筑倒“凹”型的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反扣入造孔防渗墙1形成施工缝4,施工缝4内涂刷5mm厚沥青3形成第一道防渗线。
18.为加强造孔防渗墙1与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接缝处的防渗,在造孔防渗墙1与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的接缝部位迎水面布置柔性止水5,形成第二道防渗线。
19.工作原理及过程:
20.1)、造孔防渗墙施工:造孔防渗墙1先行施工,后续现浇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前将造孔防渗墙1顶部50-100cm范围内进行凿除后重新浇筑,并提前将铜止水片6与插筋7进行预埋。
21.2)、现浇混凝土防渗墙施工:造孔防渗墙顶部先浇筑止水帽,后浇筑倒“凹”型的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反扣入造孔防渗墙1形成施工缝4,施工缝4内涂刷5mm厚沥青3形成第一道防渗线。
22.3)、柔性止水施工:在造孔防渗墙1与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的接缝部位迎水面布置柔性止水5,形成第二道防渗线。柔性止水措施即在迎水面接缝处采用缝口设置φ50pvc棒8填塞+gb柔性填料9填塞+gb三复合橡胶板盖片10封闭+扁钢11+膨胀螺栓12固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现浇混凝土防渗墙与造孔防渗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造孔防渗墙(1),造孔防渗墙(1)顶部浇筑有止水帽,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下部呈“凹”型倒扣在造孔防渗墙(1)顶端且形成施工缝(4),施工缝(4)内涂刷有沥青层(3),沥青层(3)形成第一道防渗线,造孔防渗墙(1)与现浇混凝土防渗墙(2)的接缝部位迎水面布置柔性止水(5),柔性止水(5)形成第二道防渗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防渗墙与造孔防渗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帽内预埋有铜止水片(6)、插筋(7)。

技术总结
一种现浇混凝土防渗墙与造孔防渗墙连接结构,包括造孔防渗墙,造孔防渗墙顶部浇筑有止水帽,现浇混凝土防渗墙下部呈“凹”型倒扣在造孔防渗墙顶端且形成施工缝,施工缝内涂刷有沥青层,沥青层形成第一道防渗线,造孔防渗墙与现浇混凝土防渗墙的接缝部位迎水面布置柔性止水,柔性止水形成第二道防渗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现浇混凝土防渗墙与造孔防渗墙连接结构,可有效的解决两种不同型式的结构之间有效连接,结构连接安全并避免接缝间出现渗漏。漏。漏。


技术研发人员:张生琴 陈学发 陈万昌 何帮恒 陈云 张泽忠 雷国勇 黎启宝 刘铭 周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葛洲坝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5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