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一种具有凹槽的凸模及其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2  84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凹槽的凸模及其模具。


背景技术:

2.汽车外板件冲压拉延过程中,现有的凸模与板料全面接触,对板料和模具清洁度要求很高。若材料自带碎屑、环境粉尘和模具本油污等不可避免的细微异物聚集在凸模、凹模和材料之间,一旦有轻微脏点原材料成型走料过程中,在产品表面就留下凸包或拉伤等外观面品缺陷,造成零件返修甚至报废,造成材料、人工等成本极大的浪费。
3.公开号为“cn209953634u”,公开日为2020年1月7日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异物检测功能的冲压模具,通过异物感知杆对凸模上面的异物进行检测,当检测完之后,控制清洁机构内部的引风机工作,引风机产生吸力,从吸尘口位置处将碎屑吸入其中,依次经过疏流管和导管,直至被过滤盒内部的过滤网所阻拦,当清除完凸模表面碎屑之后,驱动电机反转,带动转动杆回归原位,这样的设计,方便了人们对凸模表面的异物进行检测以及清理,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自动化程度较高。
4.在上述的方案中,增加异物检测机构和清扫机构来避免异物影响产品的冲压,但是由于部分异物非常的细小,只要不能实现完全清扫干净,那么还是会影响产品的冲压效果,而清扫机构无法保证能够对凸模进行百分百的清扫而无异物残留。并且若是板料自身带有细微异物,则无法得到清扫,同样会导致产品外面面品缺陷。同时,增加检测机构和清扫机构会导致模具成本的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凸模的细微异物影响冲压产品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凹槽的凸模,在进行产品冲压的时候,细微的异物能够进入至凸模的凹槽内,从而不会与产品表面发生接触,使得产品表面不会产生缺陷。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凹槽的凸模,包括凸模本体,所述凸模本体的产品成型面上设置有若干互相平行且等距分布的第一凹槽和若干互相平行且等距分布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均与所述第二凹槽相交;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构成网槽区域。
7.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凸模本体的产品成型面在冲压的时候与产品接触,产品成型面上的细微异物能够进入至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内,在对产品拉延成型的时候,板料和产品成型面的细微异物也能随着压力的作用下进入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内。进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细微异物不会与产品的表面接触,避免了异物在产品表面形成凸包或拉伤等外观面品缺陷。同时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是等距设置,使得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分布均匀,不会出现较大面积缺乏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情况,确保产品成型面的细微异物都能够进入至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8.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均为0.15-0.25mm,第一凹槽和第二
凹槽具有足够的深度,确保进入至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的细微异物不会与产品表面接触。
9.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距离为2.4-2.6mm;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距离为2.4-2.6mm。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两两之间的间距均为2.4-2.6mm,优选为2.5mm。在该距离下,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形成的区域会有足够的密度能够确保细微异物都能够进入至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同时也避免了第一凹槽之间的间距和第二凹槽之间的间距过小,难以保证凸模的成型功能不受影响,导致产品成型面形成一个近乎一体成型的凹槽而影响产品的冲压。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宽度均为1.1-1.3mm。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具有足够的宽度,确保细微异物能够进入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内。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夹角为80-100度。
12.优选的,所述网槽区域与所述产品成型面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10mm,优选的,述网槽区域与所述产品成型面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0mm。产品成型面的边缘为压力较强的区域,此处若有凹槽容易将凹槽的结构反应在产品上,影响产品的拉延成型。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从距离末端10mm处至末端的宽度逐渐减少;所述第二凹槽从距离末端10mm处至末端的宽度逐渐减少。为了进一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强压下对产品成型的影响,令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靠近末端的位置的宽度和深度逐渐减少至为零,同时也令该段距离能够继续容纳一些细微的异物。
14.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为圆弧槽。圆弧槽的弧形面更容易令异物更容易进入至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底部。
15.一种冲压模具,包括凹模和凸模,所述凸模为上述具有凹槽的凸模本体。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凸模的产品成型面上设置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保证凸模成型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减少型面与材料的接触面积,产品成型面和板料上的细微异物能够进入至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减少拉延异物造成的凸包等面品不良,提高拉延面品质量。同时,该结构简单,模具的成本低。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凹槽的凸模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第一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第一凹槽的参数图;
21.图5是一种冲压模具装有材料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
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长”“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25.实施例1
26.如图1-4所示为一种具有凹槽的凸模的实施例,包括凸模本体1,凸模本体1的产品成型面101上设置有若干互相平行且等距分布的第一凹槽2和若干互相平行且等距分布的第二凹槽3,第一凹槽2均与第二凹槽3相交;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3构成网槽区域。
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的深度f均为0.15-0.25mm,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具有足够的深度,确保进入至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内的细微异物不会与产品表面接触。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之间的距离p为2.4-2.6mm;第二凹槽3之间的距离为2.4-2.6mm。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两两之间的间距均为2.4-2.6mm,优选为2.5mm。在该距离下,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所形成的区域会有足够的密度能够确保细微异物都能够进入至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内,同时也避免了第一凹槽2之间的间距和第二凹槽3之间的间距过小,难以保证凸模的成型功能不受影响,导致产品成型面101形成一个近乎一体成型的凹槽而影响产品的冲压。
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的宽度w均为1.1-1.3mm。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具有足够的宽度,确保细微异物能够进入第一凹槽2或第二凹槽3内。
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之间的夹角为80-100度。
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网槽区域与产品成型面10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10mm,优选的,述网槽区域与产品成型面10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0mm。产品成型面101的边缘为压力较强的区域,此处若有凹槽容易将凹槽的结构反应在产品上,影响产品的拉延成型。
3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从距离末端10mm处至末端的宽度逐渐减少;第二凹槽3从距离末端10mm处至末端的宽度逐渐减少。为了进一步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在强压下对产品成型的影响,令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靠近末端的位置的宽度和深度逐渐减少至为零,同时也令该段距离能够继续容纳一些细微的异物。
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均为圆弧槽。圆弧槽的弧形面更容易令异物更容易进入至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的底部。
34.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或工作流程:凸模本体1的产品成型面101在冲压的时候与产品接触,产品成型面101上的细微异物能够进入至第一凹槽2或第二凹槽3内,在对产品拉延成型的时候,板料和产品成型面101的细微异物也能随着压力的作用下进入第一凹槽2或第二凹槽3内。进入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的细微异物不会与产品的表面接触,避免了异物在产品表面形成凸包或拉伤等外观面品缺陷。同时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均是等距设置,使得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的分布均匀,不会出现较大面积缺乏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的情况,确保产品成型面101的细微异物都能够进入至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
35.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凸模的产品成型面101上设置的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在保证凸模成型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减少型面与材料的接触面积,产品成型面101和板料上的细微异物能够进入至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内,减少拉延异物造成的凸包等面品不良,提高拉延面品质量。同时,该结构简单,模具的成本低。
36.实施例2
37.一种冲压模具的实施例,如图5所示,包括凹模4和凸模,所述凸模为上述实施例所述具有凹槽的凸模本体1。
38.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中,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不矛盾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9.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