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管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管。
背景技术:
2.一般消防竖井风管都预先进行施工,然后将风管安装在施工完成后的消防竖井内。通常安装在消防竖井内的多个风管之间通过常规的法兰连接方式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需要给安装人员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才能够保证连接的稳固性及密闭性。然而,在设计消防竖井时,因为计容面积、结构形式等原因,往往无法预留足够的操作空间,风管最外周边与竖井内墙设计间隙仅留50mm~100mm,安装人员按照以往的常规法兰连接方式很难对多个风管进行连接安装,即使勉强安装也往往保证不了密闭性及牢固性,漏风量很大,满足不了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风管,旨在解决消防竖井内预留的操作空间较小时,风管安装困难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风管,所述风管包括:
5.至少两个管段,所述管段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插接件,所述第二端设置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上设有卡槽;其中一个所述管段的插接件插入另一个所述管段的所述卡槽内。
6.可选地,所述插接件包括扩口部及与所述扩口部连接的插接部,所述扩口部远离所述插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卡槽内。
7.可选地,所述插接部的末端呈卷筒状设计。
8.可选地,所述扩口部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呈渐扩设置。
9.可选地,所述卡接件为咬口结构。
10.可选地,所述卡接件包括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及卡接部,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卡接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由所述第二端的外壁面朝靠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弯折形成,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围合形成所述卡槽,所述卡接部向下延伸至所述卡槽内,且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之间形成供所述插接件插入所述卡槽内的插口。
11.可选地,所述插接件、所述卡接件和所述管段一体成型。
12.可选地,所述风管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插接部和所述卡接部,用以连接固定所述插接件和所述卡接件。
13.可选地,所述风管还包括柔性密封条,所述柔性密封条贴合于所述卡槽的内壁面。
14.可选地,所述管段的壁厚范围为0.75mm~1.2mm。
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管段的一端设置插接件,在管段的另一端设置卡接件,并且在卡接件上设置有卡槽,工人在对两个管段进行连接固定时,只需要将一个管段
上的插接件插入另一个管段上的卡槽中即可。相比于传统的管段之间通过法兰连接的连接方式而言,该种插接的连接方式不需要很大的操作空间,可以有效的节省消防竖井的面积,同时,工人可以将风管拼接一端紧固一段,极大程度的节省了安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9.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20.图4为图1中c处的放大图。
21.附图标号说明:
[0022][0023][0024]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7]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
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8]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管的实施例,该风管主要用于消防方面,当楼房或大厦发生火灾时,可以通过该风管为楼房或大厦内的楼道进行送风,使得楼房或大厦内的楼道为正压状态,也就是说楼道内的气压比别的地方高,从而使得烟雾不会渗透进楼道而导致人员窒息,以此来保证逃生人员的安全。该风管可以通过插接的方式使得相邻的两个管段进行连接固定,便于工人对风管进行安装,并且不需要太大的外部操作空间,有效地提高了消防竖井面积的利用率,且该风管在安装完成后具有良好的密闭性及牢固性,漏风量很小。
[0029]
请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风管10包括至少两个管段100,所述管段10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设置有插接件200,第二端设置有卡接件300,所述卡接件300上设有卡槽310;其中一个管段100的插接件200插入另一个管段100的卡槽310内。
[0030]
具体说来,安装在消防竖井中的风管10一般都是由一节一节的管段100拼接而成,从而形成一个长的送风管道。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管段100的结构相同,所述管段10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上的插接件200和第二端上的卡接件300外露,在卡接件300上还设置有卡槽310。工人在进行安装时,仅需要将一个管段100上的插接件200插入另一个管段100上的卡槽310中即可,不需要很大的操作空间,可以有效的节省消防竖井的面积。
[0031]
所述管段100通常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为了保证风管10的气密性、尺寸及接口的标准性,管段100必须由工厂预制完成,而不能由工人在现场加工。对于所述管段100的形状,管段100可以设置为矩形风管或圆形风管,也可以设计为扁圆风管或其他形状的风管,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0032]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管段100的一端设置插接件200,在管段100的另一端设置卡接件300,并且在卡接件300上设置有卡槽310,工人在对两个管段100进行连接固定时,只需要将一个管段100上的插接件200插入另一个管段100上的卡槽310中即可。相比于传统的管段之间通过法兰连接的连接方式而言,该种插接的连接方式不需要很大的操作空间,可以有效的节省消防竖井的面积,同时,工人可以将风管10拼接一端紧固一段,极大程度的节省了安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0033]
请参阅图1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插接件200包括扩口部210及与扩口部210连接的插接部220,扩口部210远离插接部220的一端与第一端连接,插接部220插入卡槽310内。
[0034]
具体说来,在将一个管段100的插接件200插入另一个管段100的卡槽310中时,此时插接部220位于卡槽310内,并且通过卡槽310卡住,使得插接件200不会轻易脱出卡槽。
[0035]
进一步地,插接部220的末端呈卷筒状设计。具体说来,插接部220的末端呈卷筒状设计,便于生产和加工,同时,卷筒状设计使得卷边没有毛刺,在施工时不容易将工人的手割伤,并且插接部220在插入卡槽310中时不容易松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插接部220的末端也可以设计为其他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0036]
在此考虑到,两个管段100之间通过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其中一个管段100需要插入另一个管段100中,因此管段10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管道内径应当不同,以此来
满足一个管段100的第一端可插入另一个管段100的第二段中。鉴于此,为解决该问题,可选在扩口部210自第一端向第二端的方向呈渐扩设置,从而使得第一端的内径大于第二端的内径,且卡接件300位于管段100第二端的外侧,扩口部210自第一端向插接部220的方向渐扩设置后,插接件200可以直接插入卡接件300的卡槽310中。
[0037]
值得一提的是,卡接件300为咬口结构。具体说来,使用咬口结构的管段100便于加工,且在两个管段100之间进行连接固定时比较方便,连接效果也较为牢固。
[0038]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卡接件300包括第一弯折部320、第二弯折部330及卡接部340,第二弯折部330连接第一弯折部320和卡接部340;第一弯折部320由第二端的外壁面朝靠近第一端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330与第一弯折部320围合形成卡槽310,卡接部340向下延伸至卡槽310内,且卡接部340与第一弯折部320之间形成供插接件200插入卡槽310内的插口350。
[0039]
具体地,当两个管段100进行安装时,其中一个管段100的插接件200,通过插口350插入另一个管段100的卡槽310内,在插接件200插入卡槽310内后,卡接部340卡住插接件200上插接部220末端的卷筒,使得插接件200无法脱离出卡槽310,以此来对两个管段100进行连接固定。
[0040]
在一实施例中,插接件200、卡接件300和管段100一体成型。这样设计,可以无需针对一个管段100设计三个模具,从而减少模具的设计,减少管段100的制造工序,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0041]
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风管10还包括紧固件400,紧固件400穿过第一弯折部320、插接部220和卡接部340,用以连接固定插接件200和卡接件300。
[0042]
具体说来,当两个管段100之间通过插接件200和卡接件300连接固定后,工人还可以自风管10内部使用紧固件400对两个管段100之间的连接部位进行二次固定,以防止管段100之间的连接不牢固,发生脱离或出现漏风等现象。所述紧固件400可以为自攻螺丝,工人通过自攻螺丝自风管10的内部由内朝外,依次穿过第一弯折部320、插接部220和卡接部340,来对插接件200和卡接件300进行二次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紧固件400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螺丝,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0043]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风管10还包括柔性密封条500,所述柔性密封条500贴合于卡槽310的内壁面设置。
[0044]
具体地,所述柔性密封条500的材质为防火的柔性材质,所述柔性密封条500可以是碳酸盐纤维,或者是陶瓷纤维等防火的柔性材质,在此不作具体限制。柔性密封条500贴合于卡槽310的内壁面设置,可以保证两个管段100连接之后的气密性,减少漏风。
[0045]
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管段100的厚度范围为0.75mm~1.2mm。
[0046]
具体地,针对于消防竖井的面积大小,会设置相对应管径的风管10,不同管径的管段100,所述管段100的壁厚也不同。目前,常规使用的管段100的厚度为0.75mm、1.0mm和1.2mm三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管段100的厚度也可以小于0.75mm,或者大于1.2mm,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004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