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洁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抽液泵及马桶。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功能性坐便器,俗称马桶。由于对马桶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端马桶都配备有自动冲洗功能,同时装配有高压抽液泵,以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冲洗效果的要求。
3.应用在马桶上的传统抽液泵需要与储液箱配合使用,即需要额外先在马桶上安装一个用于存储液体的储液箱,再将抽液泵安装至储液箱上,导致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组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抽液泵及马桶。
5.抽液泵,包括:
6.泵壳,所述泵壳具有能够存储液体的储液空间;
7.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的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储液空间内;所述导流件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液口、引液腔及排液口,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导流件容置于所述储液空间内的部分上;
8.驱动件,安装在所述泵壳上;
9.叶轮,容置在所述引液腔内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叶轮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旋转,以将所述储液空间内的液体依次经所述进液口、所述引液腔及所述排液口抽出。
10.上述抽液泵的泵壳自身具有能够存储液体的储液空间,从而无需再额外安装储液箱来配合抽液泵使用,有效节约成本,同时,驱动件安装在泵壳上,从而在组装至马桶上时,只需要将泵壳安装至马桶上即可,无需额外进行驱动件的安装工序,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组装效率。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泵壳的外部;所述泵壳上设有通孔,所述抽液泵还包括穿设于所述通孔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驱动件及所述叶轮连接。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为筒状结构,所述进液口及所述排液口分别位于所述导流件的相对两端,所述导流件设有所述进液口的一端容置在储液空间内,所述导流件设有所述排液口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泵壳的外部。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的限位套,所述限位套容置于所述储液空间内,且所述限位套的一端与所述泵壳连接。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为蜗壳结构,所述引液腔包括相连通的容纳空间及流道,所述叶轮容置在容纳空间内,所述流道沿所述叶轮的周向环绕所述叶轮设置,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并沿所述叶轮的轴向对应所述叶轮设置,所述排液口沿所述
叶轮的径向与所述流道连通。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的底部与所述泵壳的底部贴合,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导流件的顶部,排液口位于所述导流件的侧部。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道的两端分别为大端和小端,所述流道的横截面自所述小端朝所述大端逐渐减小,所述排液口位于所述大端。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为电机或水轮。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泵壳外部上的密封壳,所述驱动件容置在所述密封壳内;当所述驱动件为水轮时,所述抽液泵还包括连接密封壳的进液管及连接所述密封壳的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内及所述出液管内均与所述密封壳内连通。
19.一种马桶,包括上述的抽液泵。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抽液泵的竖向剖视图;
21.图2为图1所示的抽液泵的横向剖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抽液泵的竖向剖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抽液泵的横向剖视图;
24.图5为图4所示的抽液泵的横向剖视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抽液泵的竖向剖视图。
26.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27.泵壳10,储液空间11,通孔12,导流件20,进液口21,引液腔22,排液口23,驱动件30,轮毂31,叶片32,叶轮40,转轴41,扇叶42,传动轴50,限位套60,容纳槽61,轴套62,密封壳70,第一壳部71,第二壳部72,密封圈73,喷射口74,进液管80,出液管90,输出轴100,转接套110,汇流管120。
28.泵壳10a,储液空间11a,通孔12a,导流件20a,进液口21a,引液腔22a,容纳空间220a,流道221a,大端222a,大端223a,排液口23a,插孔24a,驱动件30a,叶轮40a,轮盘41a,轮环42a,扇叶43a,贯穿口44a,凸环45a,凸起46a,轴孔47a,传动轴50a,限位套60a,轴套62a,密封壳70a,密封圈73a,输出轴100a,转接套110a。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制。
31.此外,术语“第一”、“从”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从”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从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从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从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从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从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从特征。第一特征在从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从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从特征。
3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5.请参考图1及图2,为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抽液泵,其应用于卫浴设备中,在本实施例中,卫浴设备为马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卫浴设备还可以是洗手盆台、浴缸等需要冲洗的其他设备。
36.抽液泵包括泵壳10、导流件20、驱动件30及叶轮40。泵壳10具有能够存储液体的储液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泵壳10存储的液体为水,以用于冲洗马桶。导流件20的至少部分容置于储液空间11内。导流件20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液口21、引液腔22及排液口23,进液口21位于导流件20容置于储液空间11内的部分上。驱动件30安装在泵壳10上并与导流件20对应设置。叶轮40容置在引液腔22内并与驱动件30连接。叶轮40在驱动件30的驱动下旋转,以将储液空间11内的液体依次经进液口21、引液腔22及排液口23抽出。
37.具体地,当储液空间11内的液体高度达到第一预设液位时,导流件20的至少部分浸没在储液空间11内的液体中,储液空间11内的液体经进液口21进入引液腔22内,叶轮40浸没在引液腔22内的液体中。进行抽液时,驱动件30驱动叶轮40旋转,促使引液腔22内的液体从排液口23排出,同时,叶轮40的下方产生负压,使储液空间11内的液体在不断经进液口21吸入引液腔22内,从而实现不断地将储液空间11内的液体抽走。当储液空间11内的液体高度降到第二预设液位时,第二预设液位低于第一预设液位,储液空间11内的水不再被吸入引液腔22,驱动件30停止工作,抽液工作完成。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液位为导流件20设有进液口21处的高度,可以理解地,当储液空间11内的液体高度降到进液口21位置时,外界空气会从进液口21进入引液腔22,以平衡叶轮40下方的负压,从而储液空间11内的液体无法再被吸入引液腔22内。
38.上述抽液泵的泵壳10自身具有能够存储液体的储液空间,从而无需再额外安装储液箱来配合抽液泵使用,有效节约成本,同时,驱动件30安装在泵壳10上,从而在组装至马桶上时,只需要将泵壳10安装至马桶上即可,无需额外进行驱动件30的安装工序,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组装效率。
39.请参考图1,导流件20为筒状结构,进液口21及排液口23分别位于导流件20的相对两端,导流件20设有进液口21的一端容置在储液空间11内,导流件20设有排液口23的一端延伸至泵壳10的外部。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导流件20沿竖直方向垂直泵壳10设置,导流件20的下端浸没在储液空间11内的液体中,导流件20的上端延伸至泵壳10的外部,进液口21位于导流件20的下端,排液口23位于导流件20的上端。进一步地,导流件20的下端与泵壳10的底部间隔设置,即导流件20并未与泵壳10接触,从而在组装时,将导流件20单独与马桶的其他部件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流件20通过连接柱与泵壳10的底部连接;或者,也可以将导流件20的下端部与泵壳10的底部直接连接,且导流件20与泵壳10的底部直接连接时,排液口23设于导流件20的周侧。通过将导流件20与泵壳10连接,使抽液泵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在组装至马桶上时,只需要将泵壳10安装至马桶上即可。
40.驱动件30位于泵壳10的外部,具体地驱动件30位于泵壳10外的底部上;泵壳10上设有通孔12,抽液泵还包括穿设于通孔12的传动轴50,传动轴50的两端分别连接驱动件30及叶轮40连接。具体地,传动轴50的一端连接驱动件30,另一端穿过通孔12延伸至储液空间11内连接叶轮40,可以理解地,叶轮40通过传动轴50连接驱动件30,从而驱动件30通过驱动传动轴50旋转带动叶轮40旋转。进一步地,驱动件30与进液口21对应设置,传动轴50远离驱动件30的一端自进液口21延伸至导流件20内。通过将驱动件30设置在泵壳10外的底部上,相对驱动件30设置在储液空间11内,有利于减少对储液空间11内的空间占用,能够降低导流件20容置在储液空间11内的高度,即能够降低第二预设液位的高度,使储液空间11内较低液位的液体也能够被抽走。
41.在本实施例中,叶轮40包括转轴41及设置在转轴41上的扇叶42,转轴41与传动轴50远离驱动件30的一端连接,扇叶42设于引液腔22内并位于进液口21与排液口23之间,扇叶4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扇叶42沿转轴41的周向间隔设置。进行抽液时,液体沿叶轮40的轴向自进液口21流向扇叶42,在扇叶42的旋转导向下沿叶轮40的轴向流向排液口23。
42.在一些实施例中,抽液泵还包括套设在传动轴50上的限位套60,限位套60容置于储液空间11内,限位套60沿传动轴50的轴向延伸设置,限位套60的一端与泵壳10的底部连接并与通孔12对应设置,限位套60的另一端延伸至导流件20内并与叶轮40相接触。通过设置限位套60对传动轴50进行限位,有效防止传动轴50旋转时发生严重的抖动而产生较大的噪音,同时有利于保证传动轴50旋转的稳定性。具体到本实施例中,限位套60与泵壳10一体成型。
43.进一步地,限位套60与叶轮40之间设置有垫圈(图未示),垫圈的相对两侧面紧贴限位套60的端面及叶轮40的端面。通过在限位套60与叶轮40之间设置垫圈,有效减少限位套60与叶轮40之间的摩擦力。具体地,垫圈为石墨垫圈。
44.进一步地,限位套60靠近泵壳10的一端设有容纳槽61,容纳槽61内容置有轴套62,轴套62套设在传动轴50上。
45.在一些实施例中,抽液泵还包括密封壳70,密封壳70安装在泵壳10外的底部上,驱
动件30容置在密封壳70内,传动轴50的一端延伸至密封壳70内并与驱动件30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密封壳70安装在泵壳10外的底部上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密封壳70与泵壳10之间可以扣接或卡接或螺钉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另外,当密封壳70及泵壳10均由金属材质制成时,密封壳70与泵壳10之间还可以焊接。当密封壳70及泵壳10均由塑胶材质制成时,密封壳70与泵壳10之间还可以熔接。
46.具体地,密封壳70包括第一壳部71及第二壳部72,第一壳部71与泵壳10外的底部相连,第一壳部71为环状体,驱动件30容置在第一壳部71内,第一壳部71的两端均敞开设置,第一壳部71的其中一敞开端与泵壳10对接并与通孔12对应设置,第二壳部72密封于第一壳部71的另一敞开端。通过泵壳10密封第一壳部71的其中一敞开端,无需额外设置密封件,有利于减少材质,节约成本。
47.进一步地,第一壳部71与第二壳部72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73,且密封圈73紧贴第一壳部71及第二壳部72设置。通过在第一壳部71与第二壳部72之间设置密封圈73,有效保证第一壳部71与第二壳部72之间的密封性。
48.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0为水轮,抽液泵还包括连接密封壳70的进液管80及连接密封壳70的出液管90,进液管80与出液管90分别位于密封壳70的相对两侧,进液管80内及出液管90内均与密封壳70内连通。外界液体经进液管80进入导流件20内并沿驱动件30的径向冲击驱动件30,使驱动件30旋转,驱动件30旋转时带动传动轴50同步旋转,进而带动叶轮40旋转。
49.请参考图2,驱动件30包括轮毂31及设置在轮毂31上的多个叶片32,传动轴50的一端与轮毂31连接。叶片32设于轮毂31的周侧面上,叶片3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叶片32沿轮毂31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叶片32相对轮毂31的径向倾斜设置,且各叶片32的倾斜方向一致。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壳70上还设有喷射口74,喷射口74位于进液管80与驱动件30之间,且喷射口74连通进液管80内及密封壳70内。进液管80及出液管90的横截面均为圆形,喷射口74的横截面也为圆形,设喷射口74的内径为d1,进液管80的口径为d2,d2>d1,即进液管80的内径大于喷射口74的口径,从而经进液管80流入的外界液体在口径较小的喷射口74的汇聚下,以较大的流速喷射至密封壳70内并冲击驱动件30的叶片32,有利于加快驱动件30的转速。具体地,d2=3d1~5d1,即进液管80的内径为喷射口74的口径的3至5倍。
51.进一步地,喷射口74的朝向与驱动件30偏离其轴线的位置对应设置,即喷射口74与驱动件30的边缘对应设置,经喷射口74进入至密封壳70内的液体冲击驱动件30的边缘,以增大驱动件30的驱动力臂,从而增大驱动件30的扭矩。
52.在一些实施例中,抽液泵还包括汇流管120,如图1,汇流管120内与排液口23及出液管90内相连通,以使经出液管90排出的液体与经导流件20排出的液体在汇流管120内汇流,可以理解地,冲击驱动件30后的液体也用于冲洗马桶,有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有效加大液体的排出量,以对马桶冲洗的更加洁净。具体地,出液管90远离密封壳70的一端与导流件20设有排液口23的一端并列设置,汇流管120同时套设在导流件20设有排液口23的一端及出液管90远离密封壳70的一端上。
53.请参考图3,为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抽液泵,包括泵壳10、导流件20、驱动件30、传动轴50及叶轮40。本实施例中的泵壳10、导流件20、传动轴50及叶轮40的结构分别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泵壳10、导流件20、传动轴50及叶轮40的结构相同。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的
驱动件30为电机,即通过电机驱动传动轴50旋转,传动轴50带动叶轮40旋转。
54.抽液泵还包括输出轴100及转接套110,输出轴100与驱动件30连接,转接套110活动设于密封壳70中,转接套110的两端分别与输出轴100及传动轴50套接。进一步地,密封壳70包括相互配合拼接的第一壳部71及第二壳部72,第一壳部71与泵壳10固定连接,第一壳部71设有连通限位套60内及第二导流件20内的通道,转接套110活动设于通道中。进一步地,第一壳部71上还设有减重槽,减重槽环绕通道设置,且减重槽贯穿第一壳部71靠近泵壳10的一端。第二壳部72为环状体,驱动件30容置在第二壳部72内。第二壳部72朝向第一壳部71的一端为敞开设置,第一壳部71密封于第二壳部72的敞开端。
55.请参考图4及图5,为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抽液泵,包括泵壳10a、导流件20a、驱动件30a、叶轮40a及传动轴50a。泵壳10a具有能够存储液体的储液空间11a,泵壳10a的底部上设有通孔12a。导流件20a容置于储液空间11a内,导流件20a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液口21a、引液腔22a及排液口23a。导流件20a上设有与通孔12a对应连通的插孔21a。驱动件30a安装在泵壳10a外的底部上并与导流件20a对应设置。叶轮40a容置在引液腔22a内。传动轴50a的一端与驱动件30a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通孔12a及插孔21a与叶轮40a连接。
56.导流件20a的底部与泵壳10a的底部贴合,进液口21a位于导流件20a的顶部,排液口23a位于导流件20a的侧部,可以理解地,进行抽水时,整个导流件20a都浸没在储水箱的液体中,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导流件20a容置在储液空间11a内的高度,使储液空间11a内较低液位的液体也能够被抽走。
57.在本实施例中,导流件20a为蜗壳结构,引液腔22a包括相连通的容纳空间220a及流道221a,叶轮40a容置在容纳空间220a内,流道221a沿叶轮40a的周向环绕叶轮40a设置,进液口21a与容纳空间220a连通并沿叶轮40a的轴向对应叶轮40a设置,排液口23a沿叶轮40a的径向与流道221a连通。
58.请参考图5,进一步地,流道221a的两端分别为大端222a和小端223a,流道221a的横截面自小端223a朝大端222a逐渐增大,排液口23a位于流道221a的大端222a,且排液口23a与外界排水管相连。需要说明的是,流道221a的横截面为垂直流道221a内水流的流动方向的截面。
59.请一并参考图5,进一步地,叶轮40a包括轮盘41a、与轮盘41a同轴间隔设置的轮环42a、以及连接于轮盘41a与轮环42a之间的扇叶43a,传动轴50a与轮盘41a连接,轮环42a具有与进液口21a对应连通的贯穿口44a。更进一步地,轮环42a对应贯穿口44a的周侧设有凸环45a,凸环45a经进液口21a延伸至导流件20a外,且凸环45a的外周侧与进液口21a的内周侧贴合。从而储液空间11a内的水经凸环45a及贯穿口44a进入轮盘41a、轮环42a及扇叶43a三者配合形成的空间内。驱动件30a通过传动轴50a驱动叶轮40a旋转时,轮盘41a、轮环42a及扇叶43a三者配合形成的空间内的液体在叶轮40a的旋转下产生旋转离心运动,不断地流向流道221a并朝排液口23a方向运动,最后从排液口23a排出。
60.在一些实施例中,轮盘41a朝向轮环42a的一侧设置有凸起46a,凸起46a位于轮盘41a的轴心处,凸起46a呈锥形状,且凸起46a自轮盘41a朝轮环42a逐渐缩小,凸起46a用于对液体进行导向,使液体快速地流向至通道流道221a。轮盘41a的上设有轴孔47a,轴孔47a对应插孔24a及通孔12a对应连通,轴孔47a延伸至凸起46a内,传动轴50a的一端插入至轴孔47a内。通过将轴孔47a延伸至凸起46a内,有利于增大传动轴50a与轮盘41a的接触面积,有
利于加强传动轴50a与轮盘41a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61.在一些实施例中,抽液泵还包括密封壳70a,密封壳70a安装在泵壳10a外的底部上,驱动件30a容置在密封壳70a内,传动轴50a的一端延伸至密封壳70a内并与驱动件30a连接。具体地,密封壳70a为环状体,密封壳70a靠近泵壳10a的一端敞开设置并与泵壳10a对接。通过泵壳10a密封密封壳70a的敞开端,无需额外设置密封件,有利于减少材质,节约成本。
62.进一步地,密封壳70a与泵壳10a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73a。
63.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0a为水轮,且本实施例中的驱动件30a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均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件30a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64.在一些实施例中,抽液泵还包括套设在传动轴50a上的限位套60a,限位套60a位于密封壳70a内,限位套60a沿传动轴50a的轴向延伸呈条形状,限位套60a的一端与泵壳10a的底部连接并与通孔12a对应设置,限位套60a的另一端朝驱动件30a相接触。通过设置限位套60a对传动轴50a进行限位,有效防止传动轴50a旋转时发生严重的抖动而产生较大的噪音,同时有利于保证传动轴50a旋转的稳定性。具体到本实施例中,限位套60a与泵壳10a一体成型。
65.进一步地,抽液泵还包括设置在限位套60a与传动轴50a之间的轴套62a,具体地,轴套62a位于限位套60a内并套设在传动轴50a上。通过设置轴套62a,有效防止密封壳70a内的液体进入至限位套60a内。
66.请参考图6,为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抽液泵,包括泵壳10a、导流件20a、驱动件30a、叶轮40a及传动轴50a。导流件20a容置于储液空间11a内。驱动件30a安装在泵壳10a外的底部上并与导流件20a对应设置。叶轮40a位于导流件20a内。传动轴50a的一端与驱动件30a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泵壳10a及导流件20a与叶轮40a连接。实施例中的导流件20a及叶轮40a的结构分别与第三实施例中的导流件20a及叶轮40a的结构相同。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驱动为电机,即通过电机驱动传动轴50a旋转,传动轴50a带动叶轮40a旋转。
67.具体地,抽液泵还包括输出轴100a及转接套110a,输出轴100a与驱动件30a连接,转接套110a活动设于密封壳70a中,转接套110a的两端分别与输出轴100a及传动轴50a套接。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壳70a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中的密封壳70a的结构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6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马桶,包括上述的抽液泵及连接抽液泵的本体。具体地,本体设有液池,液池底部设有排污口,抽液泵的排液口23排出的液体输出至本体的液池或排污口,以对液池的内壁进行冲洗或将污物自排污口排出。
69.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0.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