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ASC系统用高立式板沙障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3  166


一种easc系统用高立式板沙障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立式板沙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easc系统用高立式板沙障。


背景技术:

2.高立式沙障一般可由芦苇捆、尼龙网、棉布沙袋等制作。常见于沙漠、荒漠中铁路两侧的防沙场所,具有防风固沙、保护铁路的作用。高立式沙障是常用的防风固沙措施之一,其工作原理为增加沙漠地表粗糙度、人为改变风速廓线,达到减弱地表风速、减小风力、提高沙层湿度、提高固沙植物存活率等作用。采用高立式沙障进行防风固沙的区域,其地表粗糙度可以最高可达到其他区域的200倍以上,风沙流动率最小甚至可达到其他区域的百分之一及以下。高立式沙障每一排对风速的影响不同,对侵蚀量的降低程度也不同,例如青藏铁路格拉段高立式沙障中,第一排可降低侵蚀量67.94%,而第二排可以达到99.86%的降低程度。
3.生态合金防风固沙系统(easc系统)是一种新型防沙、固沙系统,其核心是采用高分子合成材料,针对铁路沿线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及风沙活动规律,设计出的一套有效的风沙治理方案,以减少风沙对铁路的危害,克服了现有材料在抗老化性、耐光和耐久性等方面的不足,极大地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寿命(可达20年,是现行采用的材料使用寿命3-5年的4到7倍)。具有可装配性,同时可拆卸重复使用。实现了防沙、固沙材料的高性能、环保的效果。
4.现有的高立式板沙障,如pe网的抗紫外线和抗老化性较弱,铁丝网等一些金属材料抗腐蚀性较弱;此外,当风沙较大时,现有的板沙障容易被风沙吹倒,稳固性较低,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6.为了解决现有的高立式板沙障抗紫外线、抗老化性和抗腐蚀性较弱,当风沙较大时板沙障容易被风沙吹倒,稳固性较低,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easc系统用高立式板沙障,包括板沙障边框和板沙网,所述板沙障边框包括第一板沙障边框和第二板沙障边框,所述板沙网位于第一板沙障边框和第二板沙障边框之间,还包括多个立柱,所述第一板沙障边框和第二板沙障边框两侧均与相应的一个立柱连接,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立柱通过固定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板沙网为hdpe板沙网,所述第一板沙障边框和第二板沙障边框均设置有中间边框,所述第一板沙障边框的中间边框与第二板沙障边框的中间边框通过固定件可拆卸连接,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中间边框通过转轴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为伸缩支撑柱。
10.进一步地,所述立柱和支撑柱下端均为锥形结构,用于插入地表起到固定作用。
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穿过立柱或中间边框与螺母连接,用于固定板沙网。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沙障边框和第二板沙障边框均设置有加强筋。
13.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高度为1.5-2.5m,所述第一板沙障边框与第二板沙障边框下端与地表之间的距离均为0-5cm。
14.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相接处内侧表面设置有橡胶垫。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沙障边框和第二板沙障边框的长度均为3.5-5m,所述第一板沙障边框和第二板沙障边框的宽度均为1.5-2.5m。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沙障边框和第二板沙障边框两端均与立柱焊接,所述立柱下端均长于第一板沙障边框和第二板沙障边框的下端。
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一种easc系统用高立式板沙障,第一板沙障边框和第二板沙障边框两侧均设置有立柱,立柱通过固定件连接,用于固定板沙网,使用时将板沙网固定在第一板沙障边框和第二板沙障边框之间,第一板沙障边框和第二板沙障边框均设置中间边框,中间边框的设置对板沙网起到再次固定的作用,防止由于长时间使用后板沙网脱落,可快速安装,提高施工效率,根据不同地形可调整相邻两个高立式板沙障之间的角度,布设更为灵活方便;具有可装配性,拆卸后可重复使用,具有节能环保效果;
19.hdpe板沙网属于是新型阻沙材料之一,具有抗紫外线性能强、化学稳定性好、耐老化的特点,相较于pe板沙网或金属板沙网可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20.还包括支撑柱,支撑柱与中间边框通过转轴连接,使用时根据地质不同调整支撑柱与中间边框之间的夹角后将支撑柱插入地面,可提高板沙障整体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easc系统用高立式板沙障的立体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easc系统用高立式板沙障的侧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easc系统用高立式板沙障的俯视图一;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easc系统用高立式板沙障的俯视图二;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个高立式板沙障的侧视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多个高立式板沙障的俯视图一;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多个高立式板沙障的俯视图二。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板沙障边框,2-板沙网,3-立柱,4-加强筋,5-固定件,6-支撑柱,8-转轴,9-橡胶垫,1-1-第一板沙障边框,1-2-第二板沙障边框,1-3-中间边框,5-1-螺栓,5-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
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
3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33.具体实施方案一: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easc系统用高立式板沙障,包括板沙障边框1和板沙网2,所述板沙障边框1包括第一板沙障边框1-1和第二板沙障边框1-2,所述板沙网2位于第一板沙障边框1-1和第二板沙障边框1-2之间,还包括多个立柱3,所述第一板沙障边框1-1和第二板沙障边框1-2两侧均与相应的一个立柱3连接,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立柱3通过固定件5可拆卸连接,所述板沙网2为hdpe板沙网,所述第一板沙障边框1-1和第二板沙障边框1-2均设置有中间边框1-3,所述第一板沙障边框1-1的中间边框1-3与第二板沙障边框1-2的中间边框1-3通过固定件5可拆卸连接,还包括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与中间边框1-3通过转轴8连接。
34.本实用新型为高立式结构,在实际施工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沙坝,宽度为2.4m,高度为2m,按照延伸方向铺设高立式板沙障,相邻两行高立式板沙障之间间隔40m,相邻两行高立式板沙障之间的沙坝上铺设蜂巢格室,铺设高立式板沙障时将板沙网2固定在第一板沙障边框1-1和第二板沙障边框1-2之间,可快速安装,提高施工效率,根据不同地形可调整相邻两个高立式板沙障之间的角度,布设更为灵活方便;具有可装配性,拆卸后可重复使用,具有节能环保效果;
35.hdpe板沙网属于是新型阻沙材料之一,它具有抗紫外线性能强、化学稳定性好、耐老化的特点,相较于pe板沙网或金属板沙网可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36.通过支撑柱6可再次对高立式板沙障进行固定,依据土质不同调整支撑柱6与中间边框1-3的角度,调节伸缩支撑柱的长度来调整插入地表的深度,操作更为灵活。
37.具体实施方案二:所述支撑柱6为伸缩支撑柱,可根据不同地质调整支撑柱的长度,进而调整支撑柱插入地面的深度。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一相同。
38.具体实施方案三:所述板沙网2的孔隙度为30%-40%。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二相同。
39.随着孔隙率的增大,气流水平速度曲线整体上移,以离地面0.1m处曲线为例,孔隙率分别为10%、25%、40%和60%时,最小速度分别为-9m
·
s-1
、-5.9m
·
s-1
、-1.3m
·
s-1
和8.9m
·
s-1
,说明最小速度随着孔隙率的增大而增大,当孔隙率在60%时,不会出现气流回流区,主要原因是孔隙率较大,大部分气流穿过高立式板沙障孔隙,小部分气流遇阻向上,两者形成的压差较小,不足以产生回流区;
40.通过在腾格里沙漠进行现场试验,发现孔隙率为30%-40%的板沙网2能最有效地防止沙粒在其迎风面上的堆积;孔隙率为30%-50%时,对降低板沙网2后气流的速度和表面压力最为有效;在室内风洞试验中使用粒子图像测速仪对板沙网2的平均速度场进行了研究,认为最优孔隙率是气流动力特性存在强烈差异时的临界孔隙率,其值为20%或30%;
使用激光可视化技术测量沙丘周围的流场和沙丘的侵蚀,发现当孔隙率为30%时,最能抑制风蚀的发展,选用30%-40%的板沙网2,能够起到有效地防止沙粒在其迎风面上的堆积,抑制风蚀的发展。
41.具体实施方案四: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立柱3的截面为半圆形或方形结构,所述支撑柱6的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长方形结构,所述立柱3和支撑柱6下端均为锥形结构,用于插入地表起到固定作用。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三相同。
42.具体实施方案五:结合图3至图7所示,所述固定件5包括螺栓5-1和螺母5-2,所述螺栓5-1穿过立柱3与螺母5-2连接,所述螺栓5-1穿过中间边框1-3与螺母5-2连接,用于固定板沙网2。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三或四相同。
43.具体实施方案六:结合图1、图2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板沙障边框1-1和第二板沙障边框1-2均设置有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为两个交叉斜杆,所述加强筋4两端与第一板沙障边框1-1或第二板沙障边框1-2连接。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五相同。
44.具体实施方案七:结合图1至图7所示,所述立柱3的高度为1.5-2.5m,所述第一板沙障边框1-1与第二板沙障边框1-2与地表之间的距离为0-5cm。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五相同。
45.具体实施方案八:结合图3和图4所示,所述立柱3相接处内侧表面设置有橡胶垫9,用于提高立柱3与板沙网2之间的摩擦力,增强固定效果。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五相同。
46.具体实施方案九:结合图1至图7所示,所述第一板沙障边框1-1和第二板沙障边框1-2的长度均为3.5-5m,所述第一板沙障边框1-1和第二板沙障边框1-2的宽度均为1.5-2.5m。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五相同。
47.具体实施方案十:结合图1至图7所示,所述第一板沙障边框1-1和第二板沙障边框1-2两端均与立柱3焊接,所述立柱3下端均长于第一板沙障边框1-1和第二板沙障边框1-2的下端,立柱3长于第一板沙障边框1-1和第二板沙障边框1-2的下端用于插入地表对高立式板沙障进行固定。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五相同。
48.虽然本实用新型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实用新型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9.工作原理:根据土质的实际情况调整支撑柱6的旋转角度和长度,根据整体高立式板沙障排布方式将第一板沙障边框1-1两端的立柱3和支撑柱6插入地表,依次将板沙网2沿布设角度通过第二板沙障边框1-2与第一板沙障边框1-1两侧的立柱3通过螺栓5-1和螺母5-2连接,最终形成完整的easc系统用高立式板沙障。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