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导向单座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3  168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导向单座调节阀。


背景技术:

2.调节阀在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领域中用于调节介质的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的常见控制元件,单座调节阀是指阀体内有只有一个阀芯和一个阀座的调节阀,具有泄漏量小的特点;现有的单座调节阀在开启和关闭时,由于阀门前后存在压差,导致作用在阀门阀芯上下表面的压力不一样,因此产生了不平衡力,阀门进行启闭动作时,执行机构要克服阀芯上的不平衡力,因此需要较大的推力才能完成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动作,而具备较大推力的执行机构制造难度大,成本高,所以适用范围较小;而且现有的单座阀仅在阀芯上端具有导向约束,下端悬空,在动作过程中很容易受高速流体长时间冲刷而产生持续震荡并损坏阀内件,从而缩短阀门的使用寿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既平衡了阀芯上下两端处的压差以配合小推力的执行机构,又彻底避免了阀芯在高速流体长时间冲刷下产生震荡并损坏阀内件,从而既扩大了适用范围,又显著延长了使用寿命的双导向单座调节阀。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导向单座调节阀,包括阀体、可拆卸的固定在阀体顶部的阀盖、竖直穿插设置在阀盖中并可上下移动的阀杆、固定在阀杆下端并活动设于阀体内的阀芯、套设在阀杆外并嵌设在阀盖顶部内部的填料组件、嵌设在阀盖顶部并压紧在填料组件顶部的填料压盖以及套接在阀盖顶部并套设在阀杆外的填料压盖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一侧开设有倾斜向上分布的进料腔,所述阀体的另一侧开设有倾斜向下分布的出料腔,所述进料腔的底部设于出料腔的底部上方,所述进料腔的底部与出料腔的底部之间还嵌设有阀座,所述阀体的顶部与进料腔的底部之间还嵌设有竖直分布的阀套,所述阀套同心设于阀座的上方并环绕在阀杆外,所述阀座的顶部开设有导向腔,所述导向腔的底部中心还穿插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导流套,所述阀芯设于进料腔的底部,所述阀芯的上端活动插入在阀套中,所述阀芯的下端活动插入在导向腔中并与导流套的上端开口处相互配合;所述阀芯中还开设有多个沿圆周等角度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导流套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沿圆周等角度均匀分布的窗孔。
5.优选地,所所述导流套的下端开口处与出料腔的底部下侧内壁间距一定距离。
6.优选地,所所述阀芯的上端外壁中还套嵌有若干个密封圈,每个所述密封圈的外壁均密封贴合在阀套的内壁上。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借助阀芯中的多个通孔平衡了阀门在开启和关闭时作用在阀芯上下两端处的压差,进而使执行机构仅需较小的力就能关闭和开启阀门,而小推力的执行机构其制造难度小,成本低,所以扩大了适用范围;而
且借助阀座在阀芯下端增加了一个导向约束,使之具备上下两个导向约束,进而彻底避免了阀芯在高速流体长时间冲刷下产生震荡并损坏阀内件,从而显著延长了阀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剖面结构图;
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阀芯与导流套的配合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11.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12.如图1~2所示,一种双导向单座调节阀,包括阀体1、可拆卸的固定在阀体1顶部的阀盖2、竖直穿插设置在阀盖2中并可上下移动的阀杆3、固定在阀杆3下端并活动设于阀体1内的阀芯8、套设在阀杆3外并嵌设在阀盖2顶部内部的填料组件4、嵌设在阀盖2顶部并压紧在填料组件4顶部的填料压盖6以及套接在阀盖2顶部并套设在阀杆3外的填料压盖螺母5,阀体1的一侧开设有倾斜向上分布的进料腔101,阀体1的另一侧开设有倾斜向下分布的出料腔102,进料腔101的底部设于出料腔102的底部上方,进料腔101的底部与出料腔102的底部之间还嵌设有阀座9,阀体1的顶部与进料腔101的底部之间还嵌设有竖直分布的阀套7,阀套7同心设于阀座9的上方并环绕在阀杆3外,阀座9的顶部开设有导向腔91,导向腔91的底部中心还穿插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导流套10,阀芯8设于进料腔101的底部,阀芯8的上端活动插入在阀套7中,阀芯8的下端活动插入在导向腔91中并与导流套10的上端开口处相互配合;阀芯8中还开设有多个沿圆周等角度均匀分布的通孔81;导流套10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沿圆周等角度均匀分布的窗孔1001。
13.导流套10的下端开口处与出料腔102的底部下侧内壁间距一定距离。
14.阀芯8的上端外壁中还套嵌有若干个密封圈11,每个密封圈11的外壁均密封贴合在阀套7的内壁上。
15.工作原理:将物料通入到进料腔101中,然后借助外部执行机构驱动阀杆3上升以使阀芯8的上端沿阀套7的内壁向上滑动,进而使阀芯8的下端与导流套10的上端开口处之间出现间隙,进而使物料经由上述间隙进入到导流套10中,最终经由出料腔102向外排出。
16.当需要切断物料时,则借助外部执行机构驱动阀杆3下降以使阀芯8的下端插入到导向腔91中;由于在阀芯8上设置了多个通孔81,使得位于阀芯8下方的物料经由多个通孔
81进入到阀套7中,进而使物料作用在阀芯8上下两端的压力相同,从而抵消了一部分阀芯下移时所受到的阻力,进而使得外部执行机构在驱动阀杆3升降时所需的牵引力减小,从而可以用较小的牵引力实现阀门的启闭动作;因为在现有技术的单座调节阀中,阀门关闭时执行机构需要克服的力大小为f1,而本实用新型在阀门关闭时执行机构需要克服的力大小为f1减去f2,也即执行机构所需的推力,其值远远小于f1。
17.阀芯8上端与阀套7之间形成了第一级导向约束,阀芯8下端与导向腔91之间形成了第二级导向约束,这两级导向约束能严格保证阀芯8运动方向的垂直度,进而大幅降低阀芯8在运动时的震荡程度;多个窗孔1001的设置,使流出到出料腔102中的物料进行有效的分流,从而起到控制流量的作用以有效减少物料对阀芯8的冲刷腐蚀。
18.本实用新型借助阀芯8中的多个通孔81平衡了阀门在开启和关闭时作用在阀芯上下两端处的压差,进而使执行机构仅需较小的力就能关闭和开启阀门,而小推力的执行机构其制造难度小,成本低,所以扩大了适用范围;而且借助阀座9在阀芯8下端增加了一个导向约束,使之具备上下两个导向约束,进而彻底避免了阀芯8在高速流体长时间冲刷下产生震荡并损坏阀内件,从而显著延长了阀门的使用寿命。
1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