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一种厌氧布水循环管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1  109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厌氧布水循环管路系统,属于发电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2.垃圾发电系统中,垃圾仓的渗滤液在厌氧池内进行厌氧发酵以备后续使用。渗滤液的水质特性比较复杂、含有大量的氨氮、钙、镁离子和碱度,渗滤液在厌氧发酵后ph升高会释放出大量的碱度和磷元素,同时由于进水和厌氧循环水混合时在布水管内会生成钙盐、镁盐和鸟粪石结垢,布水管路的内部管道位于厌氧池内的一端长期处于厌氧池的渗滤液内,极易发生堵塞。且由于布水管路的内部管道位于厌氧池内的一端固定设置且另一端封闭,使得管路即使发生堵塞,也难以察觉并且难以进行疏通,严重制约整个渗沥液系统的处理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厌氧布水循环管路系统,便于厌氧池布水管路在堵塞时进行查看和疏通,使得布水系统的工作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
4.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厌氧布水循环管路系统,包括厌氧池池体(1)、厌氧池顶盖(2)、水平设置的主布水管(3);厌氧池顶盖(2)覆盖并密封厌氧池池体(1)的上端开口;所述主布水管(3) 的一端连接渗滤液泵体且另一端通过三通管连接有两根分水管(4),分水管(4)水平设置且垂直于主布水管(3);所述分水管(4)上远离主布水管(3)的一端连接有分布管(5),分布管(5)的中段与分水管(4)连通并平行于主布水管(3)设置;所述分布管(5)的两侧均匀间隔连接有若干布水管,布水管的端部连接有连通管(8),连通管(8)竖直穿过厌氧池顶盖(2)且两端分别设置于厌氧池池体(1)内、厌氧池池体(1)外;所述连通管(8)设置于厌氧池池体(1)外的一端设置有封堵盖(10),封堵盖(10) 上设置有内部管(11),内部管(11)插接于连通管(8)内且侧壁上设置有与布水管连通的开口。
5.优化的,上述厌氧布水循环管路系统,所述主布水管(3)连接有循环管(16),循环管(16)的一端与主布水管(3)连通,循环管(16)的另一端穿过厌氧池池体(1)的侧壁并设置于厌氧池池体(1)内;循环管(16)设置于厌氧池池体(1)内的一端连接有u型的循环取水管(17),循环取水管(17)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通孔;循环取水管(17)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通孔。
6.优化的,上述厌氧布水循环管路系统,所述布水管包括若干布水长管(6)和若干布水短管(7),布水长管(6)的长度大于布水短管(7)的长度,布水长管(6)、布水短管(7)在分布管(5)上间隔交替设置。
7.优化的,上述厌氧布水循环管路系统,所述连通管(8)设置于厌氧池池体(1)内的一端与厌氧池池体(1)的内部底端面间隔设置;所述内部管(11)的端部突出于连通管(8)设置于厌氧池池体(1)内的一端且与厌氧池池体(1)的内部底端面间隔设置。
8.优化的,上述厌氧布水循环管路系统,所述连通管(8)设置于厌氧池池体(1)内的一端连接有锥型罩(9),锥型罩(9)的锥形底端面开口设置并贴合于厌氧池池体(1)内部底
端面;所述连通管(8)、内部管(11)的端部均设置于锥型罩(9)内。
9.优化的,上述厌氧布水循环管路系统,还包括集泥井(12),集泥井(12)设置于厌氧池池体(1)的一侧;所述厌氧池池体(1)与集泥井(12)之间设置有集泥管道(13),集泥管道(13)的一端穿过厌氧池池体(1)的侧壁并连接有内部集泥管(18),内部集泥管(18)为u型并设置于厌氧池池体(1)内的底部;内部集泥管(18)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通孔。
10.优化的,上述厌氧布水循环管路系统,所述厌氧池顶盖(2)上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水管支架(14),水管支架(14)与主布水管(3)、分水管(4)、分布管(5)配合设置。
11.优化的,上述厌氧布水循环管路系统,所述主布水管(3)、分水管(4)、分布管(5)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主布水管(3)上连接有用于连接到加热设备的加热管路(15)。
12.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3.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树枝型的布水管网进行多点式的布水,依靠污水进水时产生的水力搅拌来进行污水和微生物的混合,使得布水均匀且结构简单,渗滤液能够和微生物、污泥等较均匀的混合,保证厌氧池发酵的有序进行。插入厌氧池池体(1)内的连通管(8)内设置内部管(11),可以定期打开封堵盖(10)后将内部管(11)抽出,检查内部管(11)的堵塞情况,如果内部管(11)在厌氧池池体(1) 内的一端因长期使用发生堵塞,可以将内部管(11)抽出进行疏通,保证整个厌氧布水过程的顺利进行。
1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水管支架(14)保证主布水管(3)、分水管(4)、分布管(5),在管道满水、升温、降温后保持轴线水平,防止管路变形开裂也能够保持布水过程的顺畅有序。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技术中连通管与内部管在厌氧池池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的侧视图;
18.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19.图5为图3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
21.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厌氧布水循环管路系统,包括厌氧池池体(1)、厌氧池顶盖(2)、水平设置的主布水管(3)、集泥井(12);厌氧池顶盖(2)覆盖并密封厌氧池池体(1)的上端开口;所述主布水管(3)的一端连接渗滤液泵体且另一端通过三通管连接有两根分水管(4),分水管(4)水平设置且垂直于主布水管(3);所述分水管(4)上远离主布水管(3)的一端连接有分布管(5),分布管(5)的中段与分水管(4)连通并平行于主布水管(3)设置;所述分布管(5)的两侧均匀间隔连接有若干布水管,布水管的端部连接有连通管(8),连通管(8)竖直穿过厌氧池顶盖(2)且两端分别设置于厌氧池池体(1) 内、厌氧池池体(1)外;所述连通管(8)设置于厌氧池池体(1)外的一端设置有封堵盖(10),封堵盖 (10)上设置有内部管(11),内部管(11)插接于连通管(8)内且侧壁上设置有与布水管连通的开口。
22.插入厌氧池池体(1)内的连通管(8)内设置内部管(11),可以定期打开封堵盖(10)
后将内部管 (11)抽出,检查内部管(11)的堵塞情况,如果内部管(11)在厌氧池池体(1)内的一端因长期使用发生堵塞,可以将内部管(11)抽出进行疏通,保证整个厌氧布水过程的顺利进行。
23.所述布水管包括若干布水长管(6)和若干布水短管(7),布水长管(6)的长度大于布水短管(7) 的长度,布水长管(6)、布水短管(7)在分布管(5)上间隔交替设置。
24.通过树枝型的布水管网进行多点式的布水,依靠污水进水时产生的水力搅拌来进行污水和微生物的混合,使得布水均匀且结构简单,渗滤液能够和微生物、污泥等较均匀的混合,保证厌氧池发酵的有序进行。
25.所述连通管(8)设置于厌氧池池体(1)内的一端与厌氧池池体(1)的内部底端面间隔设置;所述内部管(11)的端部突出于连通管(8)设置于厌氧池池体(1)内的一端且与厌氧池池体(1)的内部底端面间隔设置。连通管(8)设置于厌氧池池体(1)内的一端连接有锥型罩(9),锥型罩(9)的锥形底端面开口设置并贴合于厌氧池池体(1)内部底端面;所述连通管(8)、内部管(11)的端部均设置于锥型罩(9)内。
26.锥形罩(9)上均匀的排布若干通孔,通过管路输送的渗滤液进入到锥形罩(9)内后通过通孔向多个方向喷射入厌氧池池体(1),通过水流的冲击力搅拌厌氧池池体(1)内的发酵渗滤液,使得新进入的渗滤液与微生物能够均匀混合。
27.厌氧池顶盖(2)上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水管支架(14),水管支架(14)与主布水管(3)、分水管 (4)、分布管(5)配合设置。主布水管(3)、分水管(4)、分布管(5)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水管支架(14)保证主布水管(3)、分水管(4)、分布管(5),在管道满水、升温、降温后保持轴线水平,防止管路变形开裂也能够保持布水过程的顺畅有序。
28.集泥井(12)设置于厌氧池池体(1)的一侧;所述厌氧池池体(1)与集泥井(12)之间设置有集泥管道(13),集泥管道(13)的一端穿过厌氧池池体(1)的侧壁并连接有内部集泥管(18),内部集泥管 (18)为u型并设置于厌氧池池体(1)内的底部;内部集泥管(18)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通孔。
29.内部集泥管(18)呈u型并设置于厌氧池池体(1)内的底部,用于吸走部分厌氧池池体(1)内的底部的污泥并将污泥排进集泥井(12)。为了污泥吸收、排出的均匀,内部集泥管(18)的管路应在厌氧池池体(1)内均匀排布。
30.所述主布水管(3)连接有循环管(16),循环管(16)的一端与主布水管(3)连通,循环管(16) 的另一端穿过厌氧池池体(1)的侧壁并设置于厌氧池池体(1)内;循环管(16)设置于厌氧池池体(1) 内的一端连接有u型的循环取水管(17),循环取水管(17)与循环管(16)连通;循环取水管(17)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通孔。
31.通过循环取水管(17)与主布水管(3)连通,可以实现厌氧池池体(1)内的渗滤液的内循环模式,从而减少厌氧沉淀区的表面负荷,减少厌氧出水循环量及带走的污泥量。维持厌氧系统所必须的污泥浓度,从而提高厌氧系统的处理效果。
3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