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胃肠减压装置

专利查询2022-5-23  161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生儿护理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生儿胃肠减压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新生儿疾病中需要胃肠减压的情况很普遍,例如: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鼻塞持续正压通气等均可引起患儿腹胀,因此需要进行胃肠减压引流出胃内气体或胃液以达到缓解患儿腹胀的目的。传统的胃肠减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胃管末端开放零压自然引流,这种方法效果比较差,只有患儿腹压大于大气压力时胃内气体和液体才能自然流出。第二种是人工用注射器抽吸胃内空气及胃液,此种方法可以有效抽出患儿胃内空气及胃内容物但压力不可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生儿胃肠减压装置,其能够。
5.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新生儿胃肠减压装置,包括:引流组件,其包括:连通胃管的引流管和收集器;
6.负压发生装置,其包括:筒体,其一端与所述引流管流体连通;
7.活塞,其设置在所述筒体内,与所述筒体内壁过盈配合,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筒体内壁滑动;
8.以及弹簧,其一端连接所述活塞,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筒体端部。所述引流组件例如可以采用常规的引流管连接引流袋,所述收集器例如为引流袋或者引流筒,在其表面上可以标识容量刻度,以监控新生儿胃液的量。使用时,医护人员先将所述活塞推至所述筒体的适当位置,以提供相应的负压,随后将所述筒体与胃管和引流管同时连通,以便于引流新生儿胃肠道内的液体或气体。所述收集器也可以与所述筒体设置成一体,沿液体流动方向上,所述收集器的尾端直接连接至所述筒体的上游端。所述收集器为引流筒时,可以与所述筒体一体成型。
9.优选的是,所述筒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标识压力的刻度。所述刻度根据新生儿胃肠状况,例如设置为15kpa、13.3kpa、10kpa或者5kpa。由此,操作人员可以直接将活塞推至预定刻度处,便于医护人员操作并提供精确负压。
10.优选的是,所述新生儿胃肠减压装置还包括:三通连接件,其第一端连通所述胃管;第二端连通所述引流管,第三端连通所述筒体。所述三通连接件用于密封连接胃管、引流管以及负压发生装置。
11.优选的是,所述新生儿胃肠减压装置还包括:透气膜,其仅供气体通过,所述透气膜设置在所述第三端的端部。
12.优选的是,所述筒体的一端形成有管状连接件,所述管状连接件具有连接引流管
的近端和连接所述筒体的远端;所述透气膜设置在所述管状连接件的近端端部。
13.优选的是,所述透气膜设置在所述管状连接件的远端端部。
14.所述筒体的一端形成有管状连接件,所述管状连接件的端部设置有仅供气体通过的透气膜,所述管状连接件的自由端连接所述引流管。所述筒体的一端例如形成密封端,在密封端的中央形成所述管状连接件用于连通所述三通连接件。
15.优选的是,所述透气膜设置在所述管状连接件的自由端端部。当然所述透气膜也可以设置在于所述自由端相对的另一端,例如可以粘贴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优选的是,所述透气膜粘贴在所述管状件的自由端,以便于有效分离液体和气体。
16.优选的是,所述收集器为带刻度的引流筒,所述引流筒流体连通所述引流管。将所述收集器设置为筒状,便于医护人员更直观快捷地读取容量。当然所述收集器也可以设置成引流袋。
17.优选的是,所述活塞为橡胶塞,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活塞与所述筒体的一端之间。沿气体流通方向上,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管状连接件与所述活塞之间。所述弹簧可以是两根,分别靠近所述筒体内壁设置。由此,医护人员可以直接将活塞推至预定刻度处。当然所述弹簧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活塞的下游,例如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活塞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筒体的端壁上。由此,医护人员需要施加拉力将所述活塞拉至预定刻度处。
18.优选的是,所述弹簧为一根圆形压缩弹簧,所述弹簧的钢丝沿所述筒体内壁螺旋延伸。
19.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新生儿胃肠减压装置结构合理,稳定可靠。所述负压发生装置利用所述活塞与弹簧的配合,为新生患儿的胃肠减压提供稳定可靠的负压。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儿腹胀状态,调整所述活塞的位置,提供恰当的负压,避免因压力过大对患儿造成伤害,也能够避免因压力不够,无法引流成功。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可以控制引流的负压压力,增加胃肠减压成功率,提高医疗效率。
20.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新生儿胃肠减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新生儿胃肠减压装置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新生儿胃肠减压装置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25.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生儿胃肠减压装置,包括:引流组件100,其包括:连通胃管的引流管101和收集器102;所述引流管用于连接至新生儿胃管,引流出新生儿胃肠内液体或者气体。所述收集器例如为密封集液袋或者密封集液桶。
27.负压发生装置200,其包括:筒体201,其一端与所述引流管流体连通;活塞202,其设置在所述筒体201内,与所述筒体201内壁过盈配合,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筒体201 内壁滑动;以及弹簧203,其一端连接所述活塞202,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筒体201端部。如图1所示,所述弹簧203一端固定在所述筒体201封闭端的端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活塞的内壁上。使用时,医护人员将所述活塞202先所述筒体201的封闭端推动,将所述活塞202推到相应刻度例如10kpa后,将所述筒体201与所述引流管101和胃管连通。本实用新型所述负压发生装置用于连接至新生儿的胃管上,对新生患儿的胃肠减压引流出胃内气体或胃液以达到缓解患儿腹胀。所述负压发生装置200在所述弹簧203的回复力和所述活塞202的摩擦力相互作用下,为负压引流提供适当负压并缓慢释放,避免过大压力对新生儿的胃肠造成损伤,或压力过小无法完成引流。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筒体20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标识压力的刻度 204。所述刻度用于指示医护人员快速确定所述负压发生装置200能够提供的压力,便于精确控制施加在所述胃管上的负压。
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新生儿胃肠减压装置还包括:三通连接件300,其第一端连通所述胃管(图中未示出);第二端连通所述引流管101,第三端连通所述筒体201。
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新生儿胃肠减压装置还包括:透气膜206,其仅供气体通过,所述透气膜206设置在所述第三端的端部。所述透气膜206用于阻止胃液等液体流入所述负压发生装置,有利于引导液体流入引流筒102内。
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筒体201的一端形成有管状连接件205,所述管状连接件205具有连接引流管101的近端和连接所述筒体201的远端;所述透气膜 206设置在所述管状连接件205的近端端部。所述筒体201的一端例如形成密封端,在密封端的中央形成所述管状连接件205用于连通所述三通连接件。所述管状连接件205便于医护人员快速连接所述三通连接件300,以提高操作效率。
3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透气膜206设置在所述管状连接件205的远端端部。所述透气膜206设置在所述管状连接件205的远端端部,由此可以阻挡从胃肠内引流出的液体进入所述筒体201内,更有利于液体流入引流筒102内,有助于医护人员实时监控液体流出量,为患儿护理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33.当然,如图1所示,所述透气膜206也可以设置在于所述自由端相对的另一端,例如可以粘贴在所述筒体201的内壁上。沿气体流动方向上,所述透气膜206也可以直接粘贴在所述管状连接件205的下游端,由此可以降低加工难度,增加结构稳定性。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收集器102为带刻度的引流筒,所述引流筒流体连通所述引流管101。将所述收集器102设置成筒状,便于医护人员能够更快速地读取引流液刻度,提高医疗效率。
3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活塞202为橡胶塞,所述弹簧203为两根,且位于在所述活塞202与所述管状连接件205之间。使用时,医护人员只需要将所述活塞 202推至相应刻度,然后可以按压着活塞202将所述负压发生装置200连接至所述三通连接件300上,结构更加稳定,医护人员操作更加方便。
3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弹簧203为一根,所述弹簧203两端分别焊
接在所述筒体201和活塞202上。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加装置的稳定性,降低成本和加工难度。
37.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