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一种软面吸附型床体减震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1  101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震降噪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软面吸附型床体减震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2.减震降噪装置大多是利用弹性限度较大的材料制作或利用某些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具有弹性的结构,减震器种类繁多,用途也不尽相同,不同的用途也使之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结构形式。
3.床体减震降噪装置可用于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床体,一般支撑在床体的底面与地面相接,或支撑在床体的侧面与墙面相接,容易在使用过程中造成地面或墙体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面吸附型床体减震降噪装置,在减震降噪的同时,可有效保护地面或墙面。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面吸附型床体减震降噪装置,包括柔性壳体、吸盘、凸块防滑面、弹簧支座ⅰ、弹簧支座ⅱ和第一内置弹性系统;柔性壳体包括吸附端板、防滑端板以及连接吸附端板和防滑端板的侧板;吸盘设置在吸附端板外;凸块防滑面设置在防滑端板外;弹簧支座ⅰ和弹簧支座ⅱ均位于柔性壳体内,弹簧支座ⅰ与吸附端板相对设置,弹簧支座ⅱ与防滑端板相对设置;第一内置弹性系统包括套管ⅰ、内柱ⅰ、压缩弹簧ⅰ;套管ⅰ和内柱ⅰ滑动插接,分别与弹簧支座ⅰ和弹簧支座ⅱ连接;压缩弹簧ⅰ套设在内柱ⅰ上,两端分别与弹簧支座ⅱ和套管ⅰ相接。
6.进一步地,弹簧支座ⅰ与侧板之间以及弹簧支座ⅱ与侧板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内置弹性系统;第二内置弹性系统包括套管ⅱ、内柱ⅱ、压缩弹簧ⅱ;套管ⅱ和内柱ⅱ滑动插接;套管ⅱ与弹簧支座ⅰ或弹簧支座ⅱ连接,连接端的边缘设置有凸缘;内柱ⅱ与侧板连接,连接端的边缘设置有凸缘;压缩弹簧ⅱ套设在套管ⅱ和内柱ⅱ上,两端分别与凸缘相接。
7.进一步地,弹簧支座ⅰ上设置有限位凹槽,吸附端板上设置有与限位凹槽配合的限位凸起。
8.进一步地,弹簧支座ⅱ上设置有限位凹槽,防滑端板上设置有与限位凹槽配合的限位凸起。
9.进一步地,侧板上设置有两组向内凸起的限位挡板,限位挡板ⅰ的边缘位于弹簧支座ⅰ的内侧,限位挡板ⅱ的边缘位于弹簧支座ⅱ的内侧;第二内置弹性系统位于弹簧支座、限位挡板、侧板和端板围合成的环形空间内。
10.进一步地,第一内置弹性系统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弹簧支座为等边三角形。
11.进一步地,柔性壳体为圆柱形壳体,内腔为鼓形内腔。
12.进一步地,多个第二内置弹性系统沿着侧板等间距分布。
13.进一步地,凸块防滑面包括与防滑端板连接的面板以及设置在面板上的柔性凸
起。
14.进一步地,柔性凸起的端部为弧形。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上述软面吸附型床体减震降噪装置,吸盘固定效果好且不留痕迹,凸块防滑面与全包围结构的柔性壳体可有效防止损伤地面或墙面,弹性系统同平面均匀分布有效减弱床体不规律晃动幅度,从而减弱噪音,采用柔性壳体全包围结构有效隔绝外部空气,有效防止压缩弹簧与氧气和水接触而发生反应,有利于提升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为软面吸附型床体减震降噪装置的正视透视图;
18.图2为图1的俯视图;
19.图3为第一内置弹性系统在弹簧支座上的布置图;
20.图4为第二内置弹性系统与柔性壳体和弹簧支座的连接图;
21.图5为第一内置弹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第二内置弹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柔性壳体1;吸盘2;凸块防滑面3;弹簧支座ⅰ4;弹簧支座ⅱ5;第一内置弹性系统6;套管ⅰ6.1;内柱ⅰ6.2;压缩弹簧ⅰ6.3;第二内置弹性系统7;套管ⅱ7.1;内柱ⅱ7.2;压缩弹簧ⅱ7.3;限位挡板ⅰ8;限位挡板ⅱ9。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软面吸附型床体减震降噪装置,包括柔性壳体1、吸盘2、凸块防滑面3、弹簧支座ⅰ4、弹簧支座ⅱ5和第一内置弹性系统6;柔性壳体1包括吸附端板、防滑端板以及连接吸附端板和防滑端板的侧板;吸盘2设置在吸附端板外;凸块防滑面3设置在防滑端板外;弹簧支座ⅰ4和弹簧支座ⅱ5均位于柔性壳体1内,弹簧支座ⅰ4与吸附端板相对设置,弹簧支座ⅱ5与防滑端板相对设置;第一内置弹性系统6包括套管ⅰ6.1、内柱ⅰ6.2、压缩弹簧ⅰ6.3;套管ⅰ6.1和内柱ⅰ6.2滑动插接,分别与弹簧支座ⅰ4和弹簧支座ⅱ5连接;压缩弹簧ⅰ6.3套设在内柱ⅰ6.2上,两端分别与弹簧支座ⅱ5和套管ⅰ6.1相接。
26.进一步地,弹簧支座ⅰ4与侧板之间以及弹簧支座ⅱ5与侧板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内置弹性系统7;第二内置弹性系统7包括套管ⅱ7.1、内柱ⅱ7.2、压缩弹簧ⅱ7.3;套管ⅱ7.1和内柱ⅱ7.2滑动插接;套管ⅱ7.1与弹簧支座ⅰ4或弹簧支座ⅱ5连接,连接端的边缘设置有凸缘;内柱ⅱ7.2与侧板连接,连接端的边缘设置有凸缘;压缩弹簧ⅱ7.3套设在套管ⅱ7.1和内柱ⅱ7.2上,两端分别与凸缘相接。
27.进一步地,弹簧支座ⅰ4上设置有限位凹槽,吸附端板上设置有与限位凹槽配合的限位凸起。
28.进一步地,弹簧支座ⅱ5上设置有限位凹槽,防滑端板上设置有与限位凹槽配合的
限位凸起。
29.进一步地,侧板上设置有两组向内凸起的限位挡板,限位挡板ⅰ8的边缘位于弹簧支座ⅰ4的内侧,限位挡板ⅱ9的边缘位于弹簧支座ⅱ5的内侧;第二内置弹性系统7位于弹簧支座、限位挡板、侧板和端板围合成的环形空间内。
30.进一步地,第一内置弹性系统6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弹簧支座为等边三角形。
31.进一步地,柔性壳体1为圆柱形壳体,内腔为鼓形内腔。
32.进一步地,多个第二内置弹性系统7沿着侧板等间距分布。
33.进一步地,凸块防滑面3包括与防滑端板连接的面板以及设置在面板上的柔性凸起。
34.进一步地,柔性凸起的端部为弧形。
35.工作原理:柔性壳体1在不受力状态下处于力学平衡状态,当柔性壳体1受到外力挤压时,柔性壳体1将压力传递给弹簧支座ⅰ4、弹簧支座ⅱ5,内柱ⅰ6.2向套管ⅰ6.1内收缩,压缩弹簧ⅰ6.3被压缩将床体动能转化为弹簧弹性势能,减小床体振幅,从而实现减震降噪,当配有第二内置弹性系统7时,内柱ⅱ7.2向套管ⅱ7.1外伸出,压缩弹簧ⅱ7.3被拉伸,可进一步削减震动和噪音。地面安装时,吸盘2接地面,凸块防滑面3与床体底部相接。墙上安装时,吸盘2接床体外板,凸块防滑面3面向墙体。
3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