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3  174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龙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水龙头。


背景技术:

2.目前水龙头制造通常采用砂模制造或重力制造这两种方式,由于通过砂模制造生产的水龙头表面粗糙,后续需要对水龙头的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但由于水龙头表面存在多个转角以及弯曲的部分,抛光难度增加,给抛光处理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且容易出现抛光质量不达标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水龙头,其具有便于抛光的优势。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水龙头主体、阀芯、手柄以及出水管,所述阀芯设置于所述水龙头主体内,所述手柄活动连接于所述水龙头主体,所述手柄与所述阀芯连接,所述水龙头主体上连接有接头,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接头可拆卸连接。
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制造该水龙头时,可分别制造水龙头主体、手柄、接头、阀芯以及出水管,制造完成后再分别进行抛光,完成抛光处理后再进行集中组装,组装时依次将接头与水龙头本体连接,出水管与接头连接,阀芯安装至水龙头本体内,手柄与阀芯连接,如此便能够减少对于水龙头表面转角以及弯曲的抛光处理,有效降低抛光难度,便于抛光。
6.优选的,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接头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出水管与接头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将连接件拆下后即可解除出水管与接头之间的连接。
8.优选的,所述接头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通孔,且所述通孔能够对所述连接件限位。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孔对连接件限位,使连接件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以此保证出水管与接头之间的连接稳定。
10.优选的,所述出水管内连接有固定块,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块可拆卸连接。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与出水管分别进行制造,组装时再将固定块与出水管连接,能够大幅降低制造难度。
12.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所述螺栓与所述固定块螺纹连接。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栓与固定块螺纹连接,以此实现出水管与接头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14.优选的,所述接头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能够与所述螺栓的螺头相抵靠。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凸起与螺栓的螺头相抵靠,以此对螺栓的相对位置进行
限制。
16.优选的,所述水龙头主体内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阀芯连通的通水管道,所述通水管道与所述出水管相连通。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水管道与阀芯连通,用户可通过手柄操作阀芯对通水管道进行控制,通水管道与出水管相连通,通水管道的水可流至出水管内,再经出水管向外流出。
18.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过流孔,所述过流孔连通所述通水管道与所述出水管。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水管道内的水可从过流孔处流至出水管内,再经出水管向外流出。
20.优选的,所述出水管套设于所述接头的外侧,所述接头与所述出水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出水管套设于接头的外侧,能够提高出水管的稳定性,且通过密封圈能够增强接头与出水管之间的密封性。
22.优选的,所述出水管的端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内可拆卸连接有起泡器。
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出水管内的水流向出水口进入至起泡器内,经过起泡器后向外流出。
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5.1.水龙头主体、接头以及出水管均单独进行制造,且制造完成后分别进行抛光处理,在完成抛光处理后再进行集中组装,组装时将接头与水龙头本体连接,出水管与接头连接,以此便能够减少对于水龙头表面转角以及弯曲的抛光处理,降低抛光难度,便于抛光。
附图说明
26.图1为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27.图2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实施例一水龙头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实施例一出水管以及固定块的剖视图;
30.图5为实施例一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32.图7为实施例二出水管以及固定块的剖视图。
33.附图标记:1、水龙头主体;2、阀芯;3、手柄;4、出水管;5、接头;6、连接件;61、螺栓;7、通孔;8、固定块;9、限位凸起;10、通水管道;11、过流孔;12、密封圈;13、容纳槽;14、螺纹孔;15、出水口;16、起泡器;17、中心孔;18、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实施例一:
37.一种新型水龙头,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水龙头主体1、阀芯2、手柄3以及出水管4,阀芯2设置于水龙头主体1内,水龙头主体1内设置有能够与阀芯2连通的通水管道10,通水管道10与出水管4相连通,手柄3活动连接于水龙头主体1,手柄3与阀芯2连接,手柄3能够通过阀芯2对通水管道10进行控制,阀芯2以及手柄3可以使用市面上售卖的阀芯2及手柄3,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38.水龙头主体1的侧壁连接有接头5,且出水管4套设于接头5的外侧,优选的,水龙头主体1与接头5固定连接,且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也可采用插接的方式实现固定,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固定,应当视为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等同,且需要说明的是,水龙头主体1以及接头5均单独制造,且分别通过抛光处理后再进行连接。
39.出水管4与接头5可拆卸连接,且出水管4与接头5之间通过连接件6可拆卸连接,出水管4内连接有固定块8,连接件6与固定块8可拆卸连接,优选的,出水管4与固定块8固定连接,且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也可采用金属粘接剂的方式实现固定,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固定,应当视为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等同,且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块8单独制造,且通过抛光处理后再与出水管4进行连接。
40.连接件6包括螺栓61,螺栓61与固定块8螺纹连接,固定块8上开设有螺纹孔14,螺栓61的螺柱螺纹连接于螺纹孔14内,接头5上开设有通孔7,连接件6穿设于通孔7,且通孔7能够对连接件6限位接头5上设置有限位凸起9,优选的,限位凸起9与接头5一体成型,限位凸起9能够与螺栓61的螺头相抵靠。
41.接头5的外侧壁开设有容纳槽13,接头5与出水管4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2,密封圈12放置于容纳槽13内。
42.螺栓61上开设有过流孔11,过流孔11连通通水管道10与出水管4。
43.出水管4的端部设置有出水口15,出水口15内可拆卸连接有起泡器16,优选的,起泡器16螺纹连接于出水口15内。
44.一种新型水龙头的生产方式:
45.分别单独制造水龙头主体1、阀芯2、手柄3、固定块8以及出水管4,制造完成后再分别进行抛光处理,抛光处理完毕后再集中进行组装;首先将接头5焊接于水龙头主体1,并且将密封圈12放置于容纳槽13内,再将出水管4套设于接头5的外侧,然后将螺栓61的螺柱穿设于通孔7且螺纹连接于螺纹孔14内,完成出水管4与水龙头主体1之间的连接,最后再将阀芯2安装至水龙头主体1内且将手柄3与阀芯2连接。
46.实施例二:
47.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6至图7所示,固定块8上开设有中心孔17,螺栓61的螺柱依次穿过通孔7以及中心孔17,螺栓61的螺柱上螺纹连接有螺母18,螺母18的内端面与固定块8的外端面相抵靠,螺母18无法通过中心孔17,螺母18可以使用市面上售卖的螺母18,只需与螺栓61相适配即可。
4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