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直肠负压膜式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3  90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肠负压膜式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临床治疗直肠癌,通常对患者采用直肠切除术,在对直肠进行切割缝合术后,容易存在吻合口感染或吻合口漏等并发症,严重者肠腔内容物经吻合口缺损处泄露,进而造成患者腹腔感染。据统计,临床吻合口漏发生率约1~3%,轻者造成患者延迟出院,重者危及患者生命。为了避免排泄物污染吻合口,造成吻合口感染,一般均需要对吻合口进行保护。现有保护吻合口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将患者的末段回肠或横结肠提出主腹壁,在人体腹壁上做保护性肠造口,进行排泄物转流,待直肠处吻合口愈合后,再实施二次手术进行肠道还纳。然而,上述做法需进行二次还纳手术,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且整个康复周期长达半年,这样无疑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及医疗费用。目前临床上相继出现了诸多种直肠引流管,但这些引流管由于结构的缺陷无法保证完全将吻合口近端肠液彻底转流,排泄物滞留在直肠肠腔内仍然存在污染吻合口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直肠负压膜式引流装置,用于直肠切除术吻合口的保护,排泄物从此装置内部引流而出,不接触患者手术的吻合口,当患者出现吻合口漏时,能够避免排泄物从吻合口缺损处进入腹腔,给予患者充足的时间愈合吻合口处缺损,避免直肠切除术后短时间内二次手术的创伤和打击。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直肠负压膜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收集环、一对薄膜引流套、引流管、引流收集袋、单向阀和固定翼,所述收集环呈喇叭状,每个收集环小口末端与薄膜引流套固接,其中一个薄膜引流套插装在相邻的收集环内部,另一个薄膜引流套的体外端部依次连接引流管和引流收集袋,所述收集环的侧壁上制有负压腔,在收集环外表面上制有至少一道负压定位吸槽,所述负压定位吸槽与收集环侧壁上的负压腔连通,所述负压腔连通负压吸引管。
6.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优选的,所述收集环分别为第一收集环和第二收集环,所述薄膜引流套分别为第一薄膜引流套和第二薄膜引流套,所述第一收集环的小口端插装在第二收集环内,在第一收集环小口端和第二收集环小口末端分别固接薄膜引流套,所述第一收集环和第二收集环的薄膜引流套为各自独立的通道,第一薄膜引流套的体外端部位于引流管内部,所述第二薄膜引流套的体外端部依次连接引流管和引流收集袋。
8.优选的,所述第一薄膜引流套和第二薄膜引流套均采用薄壁软管结构。
9.优选的,所述负压腔的一端在第一收集环和第二收集环交界处分为第一负压腔和第二负压腔,所述第一负压腔与第一收集环上的负压定位吸槽相通,所述第二负压腔与第
二收集环上的负压定位吸槽相通,所述负压腔另一端与负压吸引管相连,所述负压吸引管末端处连接有单向阀。
10.优选的,所述引流管与第二收集环的薄膜引流套的体外端连接部设有便于与患者身体固定的固定翼。
11.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双层收集环结构,且收集环开口呈喇叭状,壁厚和直径可变化,能适应不同尺寸的肠腔,负压作用使收集环与肠壁严密贴合,可完全收集肠腔内容物,无残留和泄露,更安全。薄膜引流套柔软,顺应性好,内有排泄物时可将其扩张顺畅排出;无排泄物时其整体缩小,占据空间小,减小肠内异物感。设置负压定位吸槽位于每个收集环的表面,绕收集环一周,有利于置入患者肠腔,可减少对患者肠壁的损伤。收集环的侧壁凹槽结构使肠壁粘膜易于贴附固定,当使用完毕需要取出时易于剥离肠壁粘膜,方便取出。采用两道直径不同的负压定位吸槽可以适应不同粗细的肠腔,以便更加有效的防止肠液从侧方渗漏。负压吸引管直径较小,便于贴附于薄膜引流套外侧,引出体外,减小患者的异物感,减小对肛门收缩功能的影响。固定翼可将引流管固定于体外,保证引流管定位,方便患者活动。将收集环、薄膜引流套、引流管与引流袋形成一个密闭顺畅的通道,使整个引流过程肠腔内容物不与吻合口接触,收集过程更安全,有效的保护肠吻合口。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图1的k向视图;
15.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
16.图5是图4的b部放大图。
17.图中:1、第一收集环;2、第二收集环;3、第一薄膜引流套;4,第二薄膜引流套;5、固定翼;6、引流管;7、引流收集袋;8、负压腔;9、负压吸引管;10、单向阀;11、负压定位吸槽;12、第一负压腔;13第二负压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9.请参阅图1-图5,
20.直肠负压膜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收集环、一对薄膜引流套、引流管6、引流收集袋7、单向阀10和固定翼5,所述收集环呈喇叭状,每个收集环小口末端与薄膜引流套固接。所述薄膜引流套分别为第一薄膜引流套3和第二薄膜引流套4,所述第一薄膜引流套和第二薄膜引流套均采用薄壁软管结构。所述第一薄膜引流套3位于第二收集环2和第二薄膜引流套4的内部,所述第二薄膜引流套4的体外端部依次连接引流管6和引流收集袋7,所述两个收集环的侧壁上制有负压腔8,所述收集环外表面上制有至少一道负压定位吸槽11,所述负压定位吸槽与收集环侧壁上的负压腔连通,所述负压腔连通负压吸引管9。
21.具体所述,所述收集环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收集环1和第二收集环2,所述第一收集环的小口端插装在第二收集环内,在第一收集环小口端固接第一薄膜引流套3,所述第二收集环小口端的外壁固接第二薄膜引流套4,所述第一收集环的第一薄膜引流套和第二收集环的第二薄膜引流套为各自独立的通道,第一薄膜引流套的体外端部位于引流管内部,第二薄膜引流套的体外端部依次连接引流管6和引流收集袋7。所述第一收集环1和第二收集环2之间通过四根支柱支撑连接,其中一根支柱内部制有负压腔。
22.具体所述,所述负压腔8的一端在第一收集环和第二收集环交界处分为第一负压腔12和第二负压腔13,所述第一收集环1和第二收集环2的外壁上分别制有两道负压定位吸槽11。所述第一负压腔与第一收集环上的负压定位吸槽相通,所述第二负压腔与第二收集环上的负压定位吸槽相通,所述负压腔8另一端与负压吸引管9相连,所述负压吸引管末端处连接有单向阀10。这样可使第一收集环和第二收集环在负压的作用下与患者肠壁严密贴合,并可将本装置固定于结肠肠壁上,两道直径不同的负压定位吸槽可以适应不同粗细的肠腔,能更加有效的防止肠液从侧方渗漏。
23.具体所述,所述薄膜引流套采用薄壁软管结构。第一收集环的第一薄膜引流套和第二收集环的第二薄膜引流套为各自独立的通道,肠腔内容物最终通过第一薄膜引流套和第二薄膜引流套导入体外引流管,进入引流收集袋,整个过程肠腔内容物均不与吻合口接触,而且通过两个收集环,使收集过程更安全,无泄漏,无返流。
24.具体所述,所述负压吸引管9位于体外端处连接有单向阀10。
25.具体所述,所述引流管6与第二收集环的薄膜引流套的体外端连接部设有便于与患者身体固定的固定翼5,通过该固定翼可将引流管固定于患者体外肛门处,以便保证引流管定位。
26.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7.本装置在手术中放置于患者吻合口近端结肠肠壁上,通过第一收集环和第二收集环上的负压定位吸槽与患者的肠壁严密贴合,使吻合口近端结肠肠腔内肠液完全经过本装置转流到体外。术后如果患者出现吻合口漏时,患者肠腔内容物不会经过吻合口漏口进入腹腔,避免了再次转流手术,同时可以不做预防性结肠或回肠造瘘术。
28.本实用新型附图中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