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端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3  103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端子装置,属于端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接线端子逐渐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常用的接线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导电端子等,使用时将接线端子套在导线的端部并通过铆压实现端子与导线的连接。在现有技术中,端子与导线的铆压连接多为人工操作,具体是将端子套接在导线的端部后一只手捏住导线,另一只手使用压线钳进行压接,如此操作生产效率偏低。


技术实现要素:

3.对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压端子装置,使用该压端子装置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4.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压端子装置,包括安装座、可直线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的驱动块、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的定位圆盘、若干沿周向分布设置在所述定位圆盘上的压接块和套设在所述定位圆盘外周的驱动套圈,所述定位圆盘中心位置沿轴向设置有端子穿孔,所述压接块可沿所述定位圆盘的径向移动,在所述定位圆盘与所述压接块之间设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使所述压接块保持沿定位圆盘径向向外移动的趋势,在所述驱动套圈内侧具有与各压接块外端配合连接的驱动部,所述驱动套圈转动时通过所述驱动部带动所述压接块克服所述弹性部件的弹力沿所述定位圆盘径向向内移动,所述驱动套圈与所述驱动块通过联动结构联动连接,所述驱动块受动力部件驱动而移动,在所述驱动块移动时带动所述驱动套圈转动。
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块上设有连接插槽,所述驱动套圈外部具有与所述连接插槽活动插接的连接插杆,所述连接插杆与所述连接插孔配合构成所述联动结构。
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圆盘的外端面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径向滑槽,若干所述压接块一一对应设置在若干所述径向滑槽内,并在所述定位圆盘外端面上固定有将压接块限制在所述径向滑槽内的限位盖板。
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径向滑槽的外端连通设置有阶梯槽口,所述压接块外端具有向所述阶梯槽口内延伸的限位挡台,所述弹性部件为压簧,该压簧设置在所述阶梯槽口的槽壁与所述限位挡台的相对侧壁之间。
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部为成型于所述驱动套圈内周壁上内凹的斜滑面,所述压接块外端部为圆弧状,在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下所述压接块的外端抵接于所述斜滑面上。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座上具有限位槽,所述定位圆盘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凸台。
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座上设有限位安装所述驱动块的直线滑槽,所述驱动
块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直线滑槽内。
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力部件为油缸或气缸,所述油缸或气缸的输出轴端部与所述驱动块端部的连接卡槽卡接。
1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圆盘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四个所述压接块。
14.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压端子装置结构设计优化合理,其工作时,动力部件带动驱动块向下移动过程中带动所述驱动套圈转动并通过驱动部对所述压接块进行施压,使所述压接块沿所述定位圆盘径向向端子穿孔内移动,从而通过压接块内端对插入所述端子穿孔中的端子(端子预先套接在导线端部)进行压接从而完成端子与导线的铆压连接,压接完成动力部件带动驱动块向上移动过程中带动驱动套圈反向转动,进而驱动部撤去施加在压接块上的压力,通过弹性部件的弹力作用带动压接块回弹复位释放端子,如此由外部驱动动力部件驱动即可实现压接端子的目的,无需人工使用压线钳来压接,工作省时省力,能够有效提高端子压接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端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端子装置的正向视图;
17.图3为图2中沿a-a剖切线剖切的剖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圆盘与驱动套圈与压接块的装配图;
19.图5为图4所示装配体的分解视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圆盘与安装座的装配图。
21.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安装座,11-限位槽,12-直线滑槽,2-驱动块,21-连接卡槽,22-插槽,3-定位圆盘,31-径向滑槽,32-阶梯槽口,33-限位凸台,4-压接块,41-限位挡台,5-驱动套圈,51-驱动部,52-连接插杆,6
‑ꢀ
端子穿孔,7-弹性部件,8-限位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压端子装置具体结构做以说明:
23.一种压端子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其包括安装座1、可直线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上的驱动块2、固定在所述安装座1上的定位圆盘3、若干沿周向分布设置在所述定位圆盘3上的压接块4和套设在所述定位圆盘3外周的驱动套圈5,所述定位圆盘3中心位置沿轴向设置有端子穿孔6,所述压接块4可沿所述定位圆盘3的径向移动,在所述定位圆盘3与所述压接块4之间设有弹性部件7,所述弹性部件7使所述压接块4保持沿定位圆盘3径向向外移动的趋势,在所述驱动套圈5内侧具有与各压接块4外端配合连接的驱动部51,所述驱动套圈5转动时通过所述驱动部51带动所述压接块4克服所述弹性部件7的弹力沿所述定位圆盘3径向向内移动,所述驱动套圈5与所述驱动块2通过联动结构联动连接,所述驱动块2受动力部件驱动而移动,在所述驱动块2移动时带动所述驱动套圈5转动;本实施例的压端子装置结构设计优化合理,其工作时,动力部件(图中未示出)带动驱动块向下移动过程中带动所述驱动套圈5转动并通过驱动部对所述压接块4进行施压,使所述压接块4沿所述定位圆盘3径向向端子穿孔6内移动,从而通过压接块4内端对放入所述端子穿孔6中的端子(端子预先套接在导线端部)进行压接从而完成端子与导线的铆压连接,压接完成动力部件
带动驱动块向上移动过程中带动驱动套圈5反向转动,进而驱动部51撤去施加在压接块4上的压力,进而通过弹性部件7的弹力作用带动压接块4回弹复位释放端子,如此由外部驱动动力部件驱动即可实现压接端子的目的,无需人工使用压线钳来压接,工作省时省力,能够有效提高端子压接的工作效率。
24.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动力部件可采用油缸或气缸,所述油缸或气缸的输出轴端部与所述驱动块2端部的连接卡槽21卡接;通过连接卡槽21的设计方便与动力部件输出轴的连接。
25.本实施例中,参看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驱动块2上设有连接插槽22,所述驱动套圈5外部具有与所述连接插槽22活动插接的连接插杆52,所述连接插杆52与所述连接插孔配合构成所述联动结构;在所述驱动块2 与所述驱动套圈5的众多连接方案中优选采用所述连接插槽22与连接插杆 52的插接配合连接的联动方式,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利用动力部件驱动所述驱动块2上下移动时,通过对连接插杆52施加压力进而推动所述驱动套圈5相对定位圆盘3转动;作为另一种实施方案,在所述驱动套圈5外周面上设置弧形分布的齿牙部,在驱动块2侧面设置与所述齿牙部啮合的齿条,通过驱动块2移动时带动驱动套圈5转动。
26.进一步,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定位圆盘3的外端面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径向滑槽31,若干所述压接块4一一对应设置在若干所述径向滑槽31内,并在所述定位圆盘3外端面上固定有将压接块4限制在所述径向滑槽31内的限位盖板8;本方案中的结构设计进一步对所述压接块4进行径向限位,所述压接块4受径向滑槽31限制只可沿定位圆盘3径向移动,通过所述限位盖板8结构设计防止所述压接块4脱离径向滑槽31,进一步提高压端子装置的使用稳定性。
27.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参看图3所示,所述径向滑槽31的外端连通设置有阶梯槽口32,所述压接块4外端具有向所述阶梯槽口32内延伸的限位挡台41,所述弹性部件7为压簧,该压簧设置在所述阶梯槽口32 的槽壁与所述限位挡台41的相对侧壁之间;本实施例方案中利用所述阶梯槽口32与限位挡台41的结构设计进一步方便所述压簧的安装,使得所述压接块4在径向方向受压簧的弹力而复位,本方案结构合理,安装方便;作为优化设计,为了保证压簧的安装效果,所述阶梯槽口32的槽壁上和所述限位挡台41上相应侧壁的相对位置分别设置与压簧两端配合的定位孔。
28.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驱动部51为成型于所述驱动套圈5内周壁上内凹的斜滑面,所述压接块4外端部为圆弧状,在所述弹性部件7的作用下所述压接块4的外端抵接于所述斜滑面上;所述斜滑面的设置方向上距离所述驱动套圈5中心的间距逐渐增大,如此一来,所述驱动套圈5相对定位圆盘3正向转动时通过斜滑面对压接块外端施加推力使压接块沿径向滑槽31向内移动,当驱动套圈5相对定位圆盘3 反向转动时斜滑面撤去动压接块4外端的推力从而压接块4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向外移动复位,压接块外端圆弧状设计使得所述斜滑面在推动压接块时更加顺畅。
29.本实施例中,参看图6所示,所述安装座1上具有限位槽11,所述定位圆盘3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11配合的限位凸台33;通过限位槽11与限位凸台33配合能够对定位圆盘3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使得所述定位圆盘 3固定安装更加稳定。
30.更进一步,所述安装座1上设有限位安装所述驱动块2的直线滑槽12,所述驱动块2
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直线滑槽12内,通过直线滑槽12用于安装所述驱动块2及对驱动块2的移动限位,如图6所示。
31.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圆盘3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四个所述压接块4;所述压接块4设置为四个,沿周向均匀分布从而能够在端子上四个不同的方向进行同步压接,保证端子与导线连接的可靠性。
32.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