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网组件、进风装置以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3  105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滤网组件、进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空调室内机蒸发器容易积累灰尘,灰尘积累后容易对蒸发器翅片形成堵塞,进而会影响室内机的换热效率,同时也增加了能源的消耗;因此,会在室内机的风管机进风口处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网。
3.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风管机滤网有两种,一种为可折叠式,在过滤网中间通过帆布实现软连接,另一种为不可折叠式,即过滤网设置为一体结构;两种过滤网均是由尼龙网与铁丝支撑条或金属边框缝制而成;两种过滤网虽然能够实现过滤灰尘的目的,但是生产成本较高,并且由于受到安装空间的限制,过滤网装卸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风管机滤网生产成本高、装卸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滤网组件,所述滤网组件安装在空调器的进风口处,所述滤网组件安装在空调器的进风口处,所述进风口处设有第一配合件;所述滤网组件包括:滤网本体;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滤网本体,且与所述第一配合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滤网本体通过所述弹性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进风口处。
6.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配合件的可拆卸连接实现了所述滤网组件的安装以及拆卸,以所述弹性件自身的弹性的方式实现连接与拆卸,提高了所述滤网组件与所述空调器之间的连接效率,降低了装难度;同时由于所述弹性件的成本较低,故在所述滤网本体与所述空调器出风口处采用所述弹性件实现连接,从而降低所述滤网组件的成本。
7.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且所述弹簧设置有第一卡勾,所述第一卡勾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滤网本体。
8.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所述滤网本体与所述空调器连接时,通过所述弹簧结构的设置,能够提高连接效率,进一步的降低了所述滤网组件的生产成本。
9.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滤网本体,且所述连接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卡勾卡接至所述第二配合件。
10.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弹簧能够带动所述连接件的移动,进而达到了所述滤网本体与所述空调器之间连接的目的;同时设置所述连接件能够有效的对所述滤网本体进行保护,避免了所述弹簧与所述滤网本体之间连接的情况下,在所述弹簧进行收缩时对所述滤网本体造成的损坏。
11.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套筒,设置于所述滤网本体对
应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其中,所述连接件贯穿设置于所述套筒,且所述连接件的所述第二配合件暴露在所述套筒外侧。
12.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套筒的设置一方面实现了对所述连接件的保护,避免了在所述滤网本体安装的过程中,所述连接件出现的晃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所述滤网本体出现的拉丝现象,有效的实现了对所述滤网本体的保护,进一步的提高了所述滤网本体以及所述滤网组件的使用寿命。
13.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滤网本体两侧。
14.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连接件设置为两个,且位于所述进风口相对的两侧,进一步的提高了所述滤网本体与所述空调器之间的安装效率。
15.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簧还设置有第二卡勾,所述第二卡勾卡接至所述第一配合件。
16.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卡勾实现了对所述滤网组件的安装,进一步的提升了安装效率,节省了装卸时间。
17.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件为配合孔,且所述配合孔设置于所述进风口边缘处,配合孔所述第二卡勾卡接至所述配合孔。
18.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第二卡扣卡接至所述配合孔,实现了对所述滤网组件的安装,节省了安装时间,降低了安装难度。
19.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件为限位件,且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进风口边缘处,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部与卡接部,所述第二卡勾卡接至所述卡接部。
20.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限位部的设置实现了对所述第二卡扣的限位,避免了所述第二卡扣从所述限位件的滑落,提升了所述滤网组件与所述空调器之间的连接强度。
21.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进风装置,所述进风装置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的滤网组件。
22.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进风装置在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滤网组件后,具备了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滤网组件的所有技术特征以及所有有益效果,此处不再作一一赘述。
23.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的进风装置。
24.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空调器在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进风装置后,具备了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进风装置的所有技术特征以及所有有益效果,此处不再作一一赘述。
25.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26.i)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配合件的可拆卸连接实现了所述滤网组件的安装以及拆卸,以所述弹性件自身的弹性的方式实现连接与拆卸,提高了所述滤网组件与所述空调器之间的连接效率,降低了装难度;
27.ii)所述弹性件的成本较低,故在所述滤网本体与所述空调器出风口处采用所述弹性件实现连接,降低所述滤网组件的成本;
28.iii)在所述滤网本体与所述空调器连接时,通过所述弹簧结构的设置,能够提高连接效率,进一步的降低了所述滤网组件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风管机100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图1中圈示部分a处的放大视图。
31.图3为图1中圈示部分b处的放大视图。
32.图4为图2中弹簧40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图1中风管机本体10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图5中圈示部分c处的放大视图。
35.图7为限位件112的结构示意图。
36.图8为限位件112与弹簧40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37.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滤网组件50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0为图9中圈示部分d处的放大视图。
39.图11为连接件30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2为图11中圈示部分e处的放大视图。
41.附图标记说明:
42.100-风管机;50-滤网组件;10-风管机本体;11-第一侧板;111-配合孔;112-限位件;113-卡接部;114-限位部;12-第二侧板;13-进风口;20-滤网本体;21-套筒;22-固定部;30-连接件;31-连接杆;32-第二配合件;40-弹簧;41-第一卡勾;42-第二卡勾。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4.【第一实施例】
45.参见图1-图5,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且所述空调器为风管机100,风管机100例如包括:风管机本体10以及滤网组件50;风管机本体10设置有进风口13,且在风管机本体10的进风口13处设置于有第一配合件,滤网组件50通过所述第一配合件可拆卸的连接至所述侧板。
46.进一步的,进风口13处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配合件,具体的,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位于进风口13的左右两侧,且在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配合件,滤网组件50通过所述第一配合件安装在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之间;通过滤网组件50的设置,实现了对空气
的过滤,避免了空气中的灰尘进入风管机100内机中,对风管机100换热效率的影响。
47.优选的,滤网组件50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滤网本体20,且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滤网本体20与所述侧板之间,滤网本体20通过所述弹性件可拆卸的安装在进风口13处,通过所述弹性件的设置,实现了所述滤网本体20与风管机本体10之间的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侧板设置有两个,且位于进风口13的左右两侧,所述弹性件用于实现滤网本体20与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之间的连接,故在设置所述弹性件时,将所述弹性件设置有至少两个,且两个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滤网本体20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对应;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弹性件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滤网本体20两侧时,便能够实现滤网本体20与风管机本体10之间的连接,当然了,所述弹性件也可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弹性件均匀分布与滤网本体20的左右两侧。
48.举例来说,所述弹性件设置为弹簧40,且弹簧40设置有第一卡勾41与第二卡勾42,第一卡勾41与第二卡勾42设置于弹簧40的两端,且第一卡勾41可拆卸的连接至滤网本体20,第二卡勾42可拆卸的连接至所述第一配合件;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弹簧40自身具有弹性,且弹簧40可拆卸的连接在滤网本体20与第一侧板11以及第二侧板12之间,通过弹簧40的伸展与收缩,便可实现安装以及拆卸滤网本体20的目的;本实施例中,弹簧40设置于四个,且四个弹簧40位于滤网本体20的四角,当然了,弹簧40还可以设置为其他个数,只有能够实现滤网本体20与风管机本体10之间的固定即可。
49.进一步的,在安装滤网本体20时,首先将弹簧40的第一卡勾41挂接至滤网本体20,再将滤网本体20两侧的弹簧40向外进行拉伸,最终将第二卡勾42挂接在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的所述第一配合件上,同样的,在拆卸滤网本体20,只需对弹簧40进行拉伸,将第二卡勾42从所述第一配合件上拆下即可,可以理解的是,在安装以及拆卸滤网本体20时,均通过弹簧40的弹性来实现;需要说明的是,为提高滤网本体20与风管机本体10之间的连接强度,在弹簧40拉伸的过程中,要保证弹簧40的拉伸长度在弹簧40自身的形变范围内;在滤网本体20与风管机本体10之间通过弹簧40的方式实现安装与拆卸,从而降低了风管机滤网的装卸难度,且与现有技术中通过以滑槽、螺栓等连接的方式相比,节省了装卸时间;同时弹簧40的生产成本较低,通过在滤网本体20设置弹簧40,降低了滤网本体20的生产以及制造成本。
50.优选的,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配合件为配合孔111,且配合孔111设置于进风口13边缘处,第二卡勾42卡接至所述配合孔111,具体的配合孔111设置在第一侧板11以及第二侧板12上,其中,以第一侧板11为例,参见图6,在弹簧40与第一侧板11与连接时,弹簧40的第二卡勾42卡接至配合孔111;为提高了滤网本体20与风管机本体10之间的连接强度,配合孔111与弹簧40设置的个数相同,配合孔111可以设置有多个,分布在滤网本体20四周;可以的是,设置滤网组件50的目的在于实现对于进风口13处空气的过滤,故在安装滤网本体20时,要实现对于进风口13的封闭,故在设置配合孔111时,第一侧板11在上侧开设的配合孔111与第二侧板12最上侧开设的配合孔111在同一水平高度。
51.进一步的,参见图7与图8,所述第一配合件还可以为第一侧板11上设置的限位件112,限位件112设置于进风口13边缘处;限位件112包括:卡接部113以及限位部114,卡接部113固定在第一侧板11上,所述限位部为卡接部113远离第一侧板11的一侧设置的限位凸台,当弹簧40与第一侧板11连接时,弹簧40的第二卡勾42位于所述限位凸台与第一侧板11
之间,即第二卡勾卡接至卡接部113;同样的,所述第一配合件设置为限位件112时,同样的实现了对滤网本体20的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配合件可以为第二侧板12上设置的限位件112;当然了,在第一侧板11的所述第一配合件设置为限位件112时,第二侧板12上的所述第一配合件可以设置为限位件112,和/或设置为配合孔111,具体的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以及风管机100的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52.【第二实施例】
53.参见图9-图12,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滤网组件50,滤网组件50还设置有连接件30;连接件30连接至滤网本体20,连接件30用于连接弹簧40,套筒21设置于滤网本体20的一侧,且与连接件30对应设置,连接件30贯穿设置于套筒21内;套筒21的设置实现了对连接件30的固定。
54.优选的,连接件30包括:连接杆31以及设置于连接杆31两端的第二配合件32,第二配合件32可以设置配合圆环,当连接件30设置于套筒21内部时,连接件30两端的第二配合件32暴露在套筒21的外侧;进一步的当弹簧40与滤网本体20连接时,弹簧40的第一卡勾41卡接在第二配合件32上;当然了,第二配合件32与第一卡勾41还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连接,举例来说,弹簧40与连接件30之间可以通过卡扣卡槽的方式实现连接,当然了,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此处不作一一赘述。
55.可以理解的是,弹簧40与连接件3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实现了降低更换弹簧40以及连接件30成本的目的,若在弹簧40以及连接件30自身质量以及材质较好的情况下,连接件30可与弹簧40设置为一体,通过将连接件30与弹簧40设置为一体结构,从而简化了滤网组件50的结构。
56.进一步的,再参见图9,滤网本体20设置为整体结构,且采用尼龙网材料,套筒21设置为帆布结构,且套筒21设置于滤网本体20的左右两侧,避免了滤网本体20在左右方向上的拉丝,进一步的,为避免尼龙网在上下方向上拉丝,在滤网本体20上下两侧设置有固定部22,即通过固定部22能够有效的避免尼龙网在上下方向上的拉丝,有效的对滤网本体20进行了保护;举例来说,固定部22可采用帆布封边的方式,当然了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对滤网本体20进行保护,此处不再作一一赘述。
57.【第三实施例】
58.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进风装置,所述进风装置设置有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述的滤网组件50,所述进风装置安装在空调器的进风口处,所述空调器例如可以为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风管机100。具体的,本实施例能够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对应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作一一赘述。
59.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