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软机进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4  89



1.本实用新型涉及拉软机进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拉软机进料机构。


背景技术:

2.目前使用的拉软机进料机构,一般直接采用两个输送带转向辊、若干个同步轮及同步带的配合进行输送带的导向,因为同步带为易损件,需要经常更换,而传统的拉软机进料机构更换同步带时需要直接硬拉进行更换,更换难度比较大,并且目前拉软机进料机构是直接将皮革插入两个输送带之间进行送料,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软机进料机构,基座内部设置有两个转向辊和若干同步辊,同时还设置有张紧轮,通过设置有张紧轮,大大提高了同步带更换的便捷性,并且保证同步带的张紧;基座内侧设置有进料口,便于拉皮革的进料,并且大大提高了安全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拉软机进料机构,包括基座、第一输送带转向辊、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第二输送带转向辊、第三同步轮、张紧轮、支撑轮及进料口,所述基座支撑于支撑架上表面,所述基座靠近支撑架一端设置有第一输送带转向辊,所述基座远离支撑架一端设置有第二输送带转向辊,所述第一输送带转向辊和第二输送带转向辊之间设置有第一同步轮及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二输送带转向辊远离第一输送带转向辊一端设置有第三同步轮,所述第二同步轮和第三同步轮各与一个同步减速电机相连,所述基座位于第三同步轮上方设置有张紧轮,所述张紧轮与滑块转动连接,所述滑块两侧设置有导杆,所述基座位于张紧轮处开设有滑槽,所述导杆滑动设置于滑槽内,所述滑块与调节杆相连,所述基座上表面设置有内螺纹块,所述调节杆与内螺纹块相配合,所述张紧轮与第一输送带转向辊之间设置有支撑轮,所述第一输送带转向辊、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第二输送带转向辊、第三同步轮、张紧轮及支撑轮均与同步带依次连接,所述基座内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出口端设置于第一输送带转向辊和第二输送带转向辊之间,所述进料口的进口端设置于基座上方。
5.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拉软机进料机构,其中,所述第一输送带转向辊和第二输送带转向辊结构一致且均由输送带辊体及第一同步带轮构成,所述输送带辊体设置于基座内部,所述输送带辊体一端同轴设置有第一同步带轮,所述第一同步带轮设置于基座外部并与同步带相连,以实现同步。
6.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拉软机进料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及第三同步轮均设置于基座外部并与同步带相连,所述同步减速电机均设置于基座内部,以实现同步减速电机的安装。
7.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拉软机进料机构,其中,所述张紧轮设置于基座外
部并与同步带相连,以实现张紧轮的同步转动。
8.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拉软机进料机构,其中,所述调节杆上端设置有外螺纹并与内螺纹块相配合,所述调节杆下端为光滑表面,所述调节杆穿设于滑块,所述调节杆底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调节杆位于滑块上表面位置设置有限位环,调节杆和滑块转动连接,并通过限位板和限位环与滑块进行相对位置的固定。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基座内部设置有两个转向辊和若干同步辊,同时还设置有张紧轮,通过设置有张紧轮,大大提高了同步带更换的便捷性,并且保证同步带的张紧。
11.(2)基座内侧设置有进料口,便于拉皮革的进料,并且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第一输送带转向辊结构(第二输送带转向辊和第一输送带转向辊的结构一致)示意图;
14.图中:基座1、第一输送带转向辊2、第一同步轮3、第二同步轮4、第二输送带转向辊5、第三同步轮6、张紧轮7、支撑轮8、进料口9、支撑架10、同步减速电机11、滑块12、导杆13、调节杆14、内螺纹块15、同步带16、输送带辊体17、第一同步带轮18、限位板19、限位环20。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两侧”、“一端”、“另一端”“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7.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拉软机进料机构,包括基座1、第一输送带转向辊2、第一同步轮3、第二同步轮4、第二输送带转向辊5、第三同步轮6、张紧轮7、支撑轮8及进料口9,基座1支撑于支撑架10上表面,基座1靠近支撑架10一端设置有第一输送带转向辊2,基座1远离支撑架10一端设置有第二输送带转向辊5,第一输送带转向辊2和第二输送带转向辊5之间设置有第一同步轮3及第二同步轮4,第二输送带转向辊5远离第一输送带转向辊2一端设置有第三同步轮6,第二同步轮4和第三同步轮6各与一个同步减速电机11相连,基座1位于第三同步轮6上方设置有张紧轮7,张紧轮7与滑块12转动连接,滑块12两侧设置有导杆13,基座1位于张紧轮7处开设有滑槽,导杆13滑动设置于滑槽内,滑块12与调节杆14相连,基座1上表面设置有内螺纹块15,调节杆14与内螺纹块15相配合,调节杆14上端设置有外螺纹并与内螺纹块15相配合,调节杆14下端为光滑表面,调节杆14穿设于滑块12,调节杆14底端设置有限位板19,调节杆14位于滑块12上表面位置设置有限位环20,
张紧轮7与第一输送带转向辊2之间设置有支撑轮8,第一输送带转向辊2、第一同步轮3、第二同步轮4、第二输送带转向辊5、第三同步轮6、张紧轮7及支撑轮8均与同步带16依次连接,第一同步轮3、第二同步轮4及第三同步轮6均设置于基座1外部并与同步带16相连,同步减速电机11均设置于基座1内部,张紧轮7设置于基座1外部并与同步带16相连,基座1内部设置有进料口9,进料口9的出口端设置于第一输送带转向辊2和第二输送带转向辊5之间,进料口9的进口端设置于基座1上方。
18.如图2所示,第一输送带转向辊2和第二输送带转向辊5结构一致且均由输送带辊体17及第一同步带轮18构成,输送带辊体17设置于基座1内部,输送带辊体17一端同轴设置有第一同步带轮18,第一同步带轮18设置于基座1外部并与同步带16相连。
19.使用方法及原理:将基座1与支撑架10相连,支撑架10安装于拉软机的进料口9一端,随后将位于拉软机上方位的输送带经过第一输送带转向辊2,将位于拉软机下方位的输送带经过第二输送带转向辊5,随后将同步带16依次绕过第一输送带转向辊2的第一同步带轮18、第一同步轮3、第二同步轮4、第二输送带转向辊5的第一同步带轮18、第三同步轮6、张紧轮7及支撑轮8,两个同步减速电机11分别与第一同步轮3和第二同步轮4相连,随后调节张紧轮7,使同步带16张紧。通过第一同步轮3和第二同步轮4,使第一输送带转向辊2和第二输送带转向辊5同步转动的同时,还使第一输送带转向辊2和第二输送带转向辊5反向转动,实现上方位的输送带和下方位的输送带同步进入振动拉软区域。使用时,将皮革从进料口9送入,随后跟随上方位及下方位的输送带进入振动拉软区域进行拉软处理。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基座1内部设置有两个转向辊和若干同步辊,同时还设置有张紧轮7,通过设置有张紧轮7,大大提高了同步带16更换的便捷性,并且保证同步带16的张紧;基座1内侧设置有进料口9,便于拉皮革的进料,并且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20.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21.最后所要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