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精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4  134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分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油气精分离器。


背景技术:

2.油气分离器的主要作用是分离曲轴箱排出气体中的机油,减少机油从曲轴箱呼吸口排放到发动机外面,发动机工作的时候,汽缸内燃烧的高温高压气体,会沿着活塞组件与气缸壁之间的间隙窜入曲轴箱中,在窜入曲轴箱的发动机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排入空气中会污染大气,还会稀释曲轴箱内部的机油,使得机油变质造成发动机过早磨损,因此会设置油气分离器将机油中的混合气体分离出,减少机械磨损,使得机油得到充分利用,现有技术中的油气分离器结构较为简单,大多通过隔板对油气进行阻挡,从而实现油气分离,不易进行拆卸和维护,而且不能对油气中的沙粒等物质进行过滤。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油气精分离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精分离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气精分离器,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两端螺纹连接有端盖,所述主壳体底端两侧分别设置有油气进口和出油口,所述主壳体上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主壳体内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一侧所述端盖之间形成过滤腔,所述过滤腔内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导出口,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导流筒外侧固定连接有螺旋导向片,所述螺旋导向片与主壳体内壁之间形成螺旋通道。
5.优选的,所述主壳体两端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端盖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相互配合设置。
6.优选的,所述端盖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主壳体两端固定连接有插块,所述插块插接在环形槽内。
7.优选的,所述过滤腔内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位于过滤组件与油气进口之间,所述导流板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通孔。
8.优选的,所述导流筒靠近第二隔板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向出油口一侧倾斜设置,所述导向筒与第二隔板之间形成导向口,所述导向筒端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油气精分离器通过主壳体与两个端盖之间的螺纹连接,使得装置便于拆卸,方便对分离器内部进行维修和更换,提高了使用寿命,利用过滤腔首先对油气内夹杂的颗粒杂质进行过滤,避免质量较轻的颗粒杂质随着气体进入到发动机内部,对内部元件造成磨损,通过螺旋导向片和螺旋通道的配合,使得
油气在受螺旋导向片的导流作用而产生强烈旋转,气流沿主壳体内壁呈螺旋形前进,密度大的油滴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向主壳体内壁,并在重力作用下,沿主壳体内壁下落通过出油口流出,旋转的气流在向上经出气口流出,实现油气的分离,油气分离更为彻底。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视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13.图中:主壳体1、端盖2、内螺纹3、外螺纹4、固定座5、环形槽6、插块7、油气进口8、出油口9、出气口10、第一隔板11、过滤腔12、导流板13、第一通孔14、过滤组件15、导出口16、导流筒17、螺旋导向片18、螺旋通道19、导油通道20、第二通孔21、导向筒22、导向口23、挡板24、第二隔板25。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5.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油气精分离器,包括主壳体1,所述主壳体1两端螺纹连接有端盖2,两头的端盖2与主壳体1为螺纹连接,方便拆卸和更换维护,在主壳体1和端盖2的连接处之间可设置导向机构,避免连接时出现偏差,影响密封性,在主壳体1和端盖2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提高装置的密封性,避免油气泄漏造成安全隐患;
16.所述主壳体1底端两侧分别设置有油气进口8和出油口9,所述主壳体1上端设置有出气口10,混合油气通过油气进口8进入到主壳体1的内部,通过主壳体1内部的油气分离装置分离过后,油滴通过出油口9排出,混合气体通过出气口10排出,出气口10设置成倒“l”形的折弯管,若混合气体中仍然残留有油滴,油滴在经过出气口10的折弯处时碰到内壁时被阻挡,气体顺利通过出气口10排出,油滴在重力作用下顺着出气口10的内壁留下,进一步保证油气分离的彻底性;
17.所述主壳体1内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25,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25分别位于主壳体1两端靠近两个端盖2的位置,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25与主壳体1内壁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为可拆卸连接,在内部装置收损时,方便将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25拆卸下来,对内部的装置进行维修和更换;
18.所述第一隔板11与一侧所述端盖2之间形成过滤腔12,所述过滤腔12内设置有过滤组件15,所述第一隔板11上设置有导出口16,第一隔板11位于油气进口8靠近出气口10的一侧,混合油气通过油气进口8进入到过滤腔12内,首先通过过滤腔12内部的过滤组件15对混合油气内部的颗粒杂质进行过滤,避免较轻的颗粒杂质与气体一同通过出气口10进入到发动机内部,对发动机内部造成磨损,过滤组件15可由多个滤孔直径不同的滤网构成,形成多级过滤,提高过滤效果和过滤效率;
19.所述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25之间设置有导流筒17,所述导流筒17上设置有第二通孔21,所述导流筒17外侧固定连接有螺旋导向片18,所述螺旋导向片18与主壳体1内壁之间形成螺旋通道19,经过过滤腔12过滤后的混合油气通过导出口16进入到螺旋通道19内部,导出口16与相邻的螺旋导向片18可为相切设置,保证油气进入到螺旋通道19内后发生旋转,通过螺旋导向片18和螺旋通道19的配合,使得油气在受螺旋导向片18的导流作用而产生强烈旋转,气流沿主壳体1内壁呈螺旋形前进,密度大的油滴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向主壳体1内壁,并在重力作用下,沿主壳体1内壁下落,通过导流筒17上的第二通孔21流出,并通过出油口9排出,旋转的气流在向上经出气口10流出,实现油气的分离。
20.在使用时,混合油气通过油气进口8进入过滤腔12内,首先通过过滤腔12内部的过滤组件15对混合油气内部的颗粒杂质进行过滤,避免较轻的颗粒杂质与气体一同通过出气口10进入到发动机内部,对发动机内部造成磨损,经过过滤腔12过滤后的混合油气通过导出口16进入到螺旋通道19内部,通过螺旋导向片18和螺旋通道19的配合,使得油气在受螺旋导向片18的导流作用而产生强烈旋转,气流沿主壳体1内壁呈螺旋形前进,密度大的油滴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向主壳体1内壁,并在重力作用下,沿主壳体1内壁下落,通过导流筒17上的第二通孔21流出,并通过出油口9排出,旋转的气流在向上经出气口10流出,实现油气的分离,出气口10设置成倒“l”形的折弯管,若混合气体中仍然残留有油滴,油滴在经过出气口10的折弯处时碰到内壁时被阻挡,气体顺利通过出气口10排出,油滴在重力作用下顺着出气口10的内壁留下。
21.进一步的,所述主壳体1两端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4,所述端盖2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3,所述外螺纹4与内螺纹3相互配合设置,外螺纹4和内螺纹3的相互配合,实现主壳体1和两端的端盖2之间的螺纹连接,方便拆卸。
22.进一步的,所述端盖2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座5,所述固定座5上设置有环形槽6,所述主壳体1两端固定连接有插块7,所述插块7插接在环形槽6内,在将主壳体1与端盖2进行螺纹连接时,插块7对准环形槽6不断插入,起到对主壳体1的导向限位作用,同时保证端盖2与主壳体1的紧密连接和密封性。
23.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腔12内设置有导流板13,所述导流板13位于过滤组件15与油气进口8之间,所述导流板13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通孔14,导流板13可对混合油气进行导向,使得气流在通过导流板13上的第一通孔14后平顺的通过过滤组件15。
24.更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筒17靠近第二隔板25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导向筒22,所述导向筒22向出油口9一侧倾斜设置,所述导向筒22与第二隔板25之间形成导向口23,所述导向筒22端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24,倾斜设置的导向筒22可便于油滴顺着导向筒22滴入到出油口9内,挡板24避免油滴倾洒到别处,对油滴进行遮挡。
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