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拆PIN机的下铝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4  137


一种应用于拆pin机的下铝片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拆pin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拆pin机的下铝片装置。


背景技术:

2.下铝片装置在拆pin机中用于在待拆板割胶完成后,将铝片从待拆板上取到铝片存放处,从而实现下铝片作业。
3.现有技术中,常见下铝片采用吸盘将铝片吸住,再将铝片移动至铝片存放处上方,再放下铝片,从而实现下铝片作业,但是现有下铝片装置体积庞大,所需作业范围大,故装置占地面积大,结构不紧凑,从而导致空间利用不充分,导致场地容纳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应用于拆pin机的下铝片装置,通过吸板机构的设置,解决了下铝片装置体积庞大导致结构不紧凑、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实现了下铝片装置结构紧凑,有效缩小下铝片作业范围,大大减少装置占地面积,提高空间利用充分率,提高场地容纳率。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应用于拆pin机的下铝片装置,包括有:
7.移载模组机构;
8.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上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移载模组机构下端;
9.吸板机构,所述吸板机构上端连接于所述升降机构下端;
10.所述吸板机构包括有与所述升降机构下端连接的第一滑轨、设于所述第一滑轨一侧的第一吸盘体、设于所述第一滑轨另一侧的第二吸盘体,所述第一吸盘体、所述第二吸盘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滑轨活动连接。
11.其中,升降机构用于向下吸取铝片,向上一定高度,方便升降机构在移载模组机构上移动铝片;吸板机构用于将铝片吸稳。
12.本实用新型中,进行下铝片作业时,吸板机构位于待拆板上面,升降机构下降带动吸板机构触碰到铝片,第一吸盘体、第二吸盘体启动进行吸附铝片,吸稳后,升降机构带动吸板机构上升至设定高度,再通过移载模组机构将升降机构从待拆板上方水平移动至铝片存放处,此时第二吸盘体位于铝片存放处上端,第一吸盘体位于铝片存放处边缘,完成移动到该位置后,先将第二吸盘体停止运作,此时位于第二吸盘体一侧的铝片失去吸附力,此时第一吸盘体依旧对铝片有吸附力,此时铝片状态为一侧已进入铝片存放处内,另一侧依旧被吸附于第一吸盘体,铝片处于悬挂状态;然后,第一吸盘体在第一滑轨继续向第二吸盘体方向移动至铝片存放处上端,第二吸盘体停止运作,此时铝片另一侧失去吸附力而掉入铝片存放处,从而完成下铝片作业,其中,各机构的动作顺序时通过现有程序控制实现,通过该设置,有效减少下铝片作业范围,下铝片装置结构分布合理紧凑,大大减少装置占地面积,有效提高空间利用充分率,提高场地容纳率,且通过该设置,可吸附不同尺寸的铝片,适
应性强,实用便利。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盘体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吸盘体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吸盘体包括有与所述第一滑轨活动连接的支撑架、对称于所述第一滑轨且设于所述支撑架两侧的吸盘组,通过该设置,支撑架为吸盘组提供了稳定的作业环境,保证吸盘组的稳定吸附,实现下铝片的顺畅高效性。
14.进一步的,所述吸盘组包括有阵列设置的吸盘,所述吸盘组之间相距80-120mm,通过该设置,使得铝片吸附均匀,保证铝片移载平稳。
15.进一步的,所述吸盘组包括有3-6个吸盘,相邻的所述吸盘之间的距离为15-40mm,通过该设置,使得铝片受力分布广,受力均匀,保证铝片移载平稳顺畅,且可根据实际铝片的尺寸或者重量来设置吸盘的数量和吸盘之间的间隔距离,适应性强,满足多样性。
16.进一步的,所述移载模组机构包括有支撑体、设于所述支撑体一侧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升降机构滑动连接,通过该设置,有效提高升降机构水平移动的稳定性,保证下铝片的高效性。
17.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有与所述移载模组机构活动连接的滑块、连接于所述滑块下端的升降体,所述升降体包括有与所述滑块连接的第一板、设于所述第一板下方且与所述第一滑轨上端连接的第二板、矩形阵列设于所述第一板、第二板之间的升降杆,当升降机构处于下降状态时,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的距离变大;当升降机构处于上升状态时,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的距离变小,通过设置矩形阵列的升降杆,有效保证升降的稳定性,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9.通过吸板机构的设置,解决了下铝片装置体积庞大导致结构不紧凑、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实现了下铝片装置结构紧凑,有效缩小下铝片作业范围,大大减少装置占地面积,提高空间利用充分率,提高场地容纳率。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
22.图3为图1中b部放大示意图。
23.图中标记:移载模组机构1,支撑体11,第二滑轨12;升降机构2,滑块21,升降体22,第一板221,第二板222,升降杆223;吸板机构3,第一滑轨31,第一吸盘体32,支撑架321,吸盘组322,吸盘3221,第二吸盘体33。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25.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6.如图1-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拆pin机的下铝片装置,包括有:
27.移载模组机构1;
28.升降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2的上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移载模组机构1下端;
29.吸板机构3,所述吸板机构3上端连接于所述升降机构2下端;
30.所述吸板机构3包括有与所述升降机构下端连接的第一滑轨31、设于所述第一滑轨一侧的第一吸盘体32、设于所述第一滑轨另一侧的第二吸盘体33,所述第一吸盘体32、所述第二吸盘体33分别与所述第一滑轨31活动连接。
31.其中,升降机构2用于向下吸取铝片,向上一定高度,方便升降机构2在移载模组机构上移动铝片;吸板机构3用于将铝片吸稳。
32.本实用新型中,进行下铝片作业时,吸板机构3位于待拆板上面,升降机构2下降带动吸板机构3触碰到铝片,第一吸盘体32、第二吸盘体33启动进行吸附铝片,吸稳后,升降机构带动吸板机构3上升至设定高度,再通过移载模组机构1将升降机构2从待拆板上方水平移动至铝片存放处,此时第二吸盘体33位于铝片存放处上端,第一吸盘体32位于铝片存放处边缘,完成移动到该位置后,先将第二吸盘体33停止运作,此时位于第二吸盘体33一侧的铝片失去吸附力,此时第一吸盘体32依旧对铝片有吸附力,此时铝片状态为一侧已进入铝片存放处内,另一侧依旧被吸附于第一吸盘体32,铝片处于悬挂状态;然后,第一吸盘体32在第一滑轨31继续向第二吸盘体33方向移动至铝片存放处上端,第二吸盘体33停止运作,此时铝片另一侧失去吸附力而掉入铝片存放处,从而完成下铝片作业,其中,各机构的动作顺序时通过现有程序控制实现,通过该设置,有效减少下铝片作业范围,下铝片装置结构分布合理紧凑,大大减少装置占地面积,有效提高空间利用充分率,提高场地容纳率,且通过该设置,可吸附不同尺寸的铝片,适应性强,实用便利。
3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盘体32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吸盘体33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吸盘体32包括有与所述第一滑轨31活动连接的支撑架321、对称于所述第一滑轨31且设于所述支撑架321两侧的吸盘组322,通过该设置,支撑架321为吸盘组提供了稳定的作业环境,保证吸盘组的稳定吸附,实现下铝片的顺畅高效性。
34.进一步的,所述吸盘组322包括有阵列设置的吸盘3221,所述吸盘组322之间相距80-120mm,通过该设置,使得铝片吸附均匀,保证铝片移载平稳。
35.进一步的,所述吸盘组322包括有3-6个吸盘,相邻的所述吸盘3221之间的距离为15-40mm,通过该设置,使得铝片受力分布广,受力均匀,保证铝片移载平稳顺畅,且可根据实际铝片的尺寸或者重量来设置吸盘3221的数量和吸盘之间的间隔距离,适应性强,满足多样性。
36.进一步的,所述移载模组机构1包括有支撑体321、设于所述支撑体321一侧的第二滑轨12,所述第二滑轨12与所述升降机构2滑动连接,通过该设置,有效提高升降机构2水平移动的稳定性,保证下铝片的高效性。
37.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有与所述移载模组机构1活动连接的滑块21、连接
于所述滑块下端的升降体22,所述升降体22包括有与所述滑块21连接的第一板221、设于所述第一板221下方且与所述第一滑轨31上端连接的第二板222、矩形阵列设于所述第一板221、第二板222之间的升降杆223,当升降机构2处于下降状态时,第一板221和第二板222之间的距离变大;当升降机构2处于上升状态时,第一板221和第二板222之间的距离变小,通过设置矩形阵列的升降杆223,有效保证升降的稳定性,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39.通过吸板机构的设置,解决了下铝片装置体积庞大导致结构不紧凑、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实现了下铝片装置结构紧凑,有效缩小下铝片作业范围,大大减少装置占地面积,提高空间利用充分率,提高场地容纳率。
4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需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未详细描述的技术特征,均可以通过任一现有技术实现。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