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工建筑地基防渗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4  92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水工建筑地基防渗结构。


背景技术:

2.水利工程中常采用单个或若干个不同作用、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来调控水流,以满足不同部门对水资源的需求,这些为兴水利、除水害而修建的建筑物称水工建筑。由于水工建筑的地基部分通常距离水体较近,因此需要对水工建筑的地基进行防渗处理。目前的防渗处理通常是在地基处铺设防水膜,由于防水膜的表面容易起皱,且承载能力较差,防水膜容易发生形变,影响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工建筑地基防渗结构。
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工建筑地基防渗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层、底板、防水膜、固定框架和第二混凝土层;第一混凝土层铺设于素土层上方,第一混凝土层的上表面呈水平状;底板覆盖于第一混凝土层的上表面,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多条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固定安装有铷磁铁条;多张防水膜重叠铺设于底板的上表面;多个固定框架放置于防水膜的上表面,固定框架的下表面开设有多条与底板上的矩形凹槽位置相对的矩形凹槽,固定框架下表面的矩形凹槽内固定安装有铷磁铁条;第二混凝土层浇筑于固定框架和防水膜的上方。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工建筑地基防渗结构,在素土层上铺设第一混凝土层,在第一混凝土层上方铺设底板,底板上表面开设有多条凹槽,凹槽内固定安装有铷磁铁条,底板的上方铺设有若干层防水膜,防水膜的上方放置有固定框架,固定框架的下表面开设有多条与底板上的凹槽相对的凹槽,凹槽内固定安装有铷磁铁条,防水膜和固定框架的上方浇筑有第二混凝土层。该地基防渗结构中的固定框架上的铷磁铁条与底板上的铷磁铁条相互吸引,使得固定框架对防水膜施加向下的压力,限制住防水膜,避免防水膜的表面起皱,底板为防水膜提供支撑,防止防水膜发生形变,使得该地基防渗结构具备良好的防水效果。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工建筑地基防渗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层、底板、防水膜、固定框架和第二混凝土层。其中,第一混凝土层铺设于素土层上方,第一混凝土层的厚度可根据实际施工需要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第一混凝土层的上表面抹平呈水平状。底板覆盖于第一混凝土层的上表面,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多条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固定安装有铷磁铁条。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底板为木板。多张防水膜重叠铺设于底板的上表面。多个固定框架放置于防水膜的上表面,固定框架的下表面开设有多条与底板上的矩形凹槽位置相对的矩形凹槽,固定框架下表面的矩形凹槽内固定安装有铷磁铁条,在放置固定框架时,将固定框架下表面的矩形凹槽对准底板上表面的矩形凹槽,固定框架和底板在铷磁铁条的吸引力下相互挤压,使得固定框架能够稳定限制住防水膜,防止防水膜起皱。在安装完固定框架后,第二混凝土层浇筑于固定框架和防水膜的上方。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工建筑地基防渗结构,在素土层上铺设第一混凝土层,在第一混凝土层上方铺设底板,底板上表面开设有多条凹槽,凹槽内固定安装有铷磁铁条,底板的上方铺设有若干层防水膜,防水膜的上方放置有固定框架,固定框架的下表面开设有多条与底板上的凹槽相对的凹槽,凹槽内固定安装有铷磁铁条,防水膜和固定框架的上方浇筑有第二混凝土层。该地基防渗结构中的固定框架上的铷磁铁条与底板上的铷磁铁条相互吸引,使得固定框架对防水膜施加向下的压力,限制住防水膜,避免防水膜的表面起皱,底板为防水膜提供支撑,防止防水膜发生形变,使得该地基防渗结构具备良好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8.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水工建筑地基防渗结构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9.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底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0.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底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1.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框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2.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框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3.在各附图中:1、素土层,2、第一混凝土层,3、底板,4、防水膜,5、固定框架,6、第二混凝土层,7、铷磁铁条,8、限位槽,9、连接部,10、第一连接板,11、第二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16.如图1所示,一种水工建筑地基防渗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层2、底板3、防水膜4、固定框架5和第二混凝土层6;第一混凝土层2铺设于素土层1上方,第一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呈水平状;底板3覆盖于第一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底板3的上表面开设有多条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固定安装有铷磁铁条7;多张防水膜4重叠铺设于底板3的上表面;多个固定框架5放置于防水膜4的上表面,固定框架5的下表面开设有多条与底板3上的矩形凹槽位置相对的矩形凹槽,固定框架5下表面的矩形凹槽内固定安装有铷磁铁条;第二混凝土层6浇筑于固定框架5 和防水膜4的上方。
1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工建筑地基防渗结构,在素土层上铺设第一混凝土层,在第一混凝土层上方铺设底板,底板上表面开设有多条凹槽,凹槽内固定安装有铷磁铁条,底板的上方铺设有若干层防水膜,防水膜的上方放置有固定框架,固定框架的下表面开设有多条与底板上的凹槽相对的凹槽,凹槽内固定安装有铷磁铁条,防水膜和固定框架的上方浇
筑有第二混凝土层。该地基防渗结构中的固定框架上的铷磁铁条与底板上的铷磁铁条相互吸引,使得固定框架对防水膜施加向下的压力,限制住防水膜,避免防水膜的表面起皱,底板为防水膜提供支撑,防止防水膜发生形变,使得该地基防渗结构具备良好的防水效果。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工建筑地基防渗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层2、底板3、防水膜4、固定框架5和第二混凝土层6。其中,第一混凝土层2铺设于素土层1上方,第一混凝土层2的厚度可根据实际施工需要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第一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抹平呈水平状。底板3 覆盖于第一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如图2所示,底板3的上表面开设有多条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固定安装有铷磁铁条7。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底板3为木板。多张防水膜4重叠铺设于底板3的上表面。多个固定框架5放置于防水膜4的上表面,如图4所示,固定框架5的下表面开设有多条与底板3上的矩形凹槽位置相对的矩形凹槽,固定框架5下表面的矩形凹槽内固定安装有铷磁铁条7,在放置固定框架5时,将固定框架5下表面的矩形凹槽对准底板3上表面的矩形凹槽,固定框架5和底板3在铷磁铁条的吸引力下相互挤压,使得固定框架5能够稳定限制住防水膜4,防止防水膜4起皱。在安装完固定框架5后,第二混凝土层6浇筑于固定框架5和防水膜4的上方。
18.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底板3上表面的矩形凹槽呈十字形排列,均匀分布于底板3的整个下表面。
19.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固定框架5由四根呈井字形排列固定的金属板构成,固定框架5 下表面的矩形凹槽与底板3上表面的十字形排列的矩形凹槽的位置相匹配。
20.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底板3的一侧侧壁上固定有上下两层连接部9,连接部9为与底板 3一体成型的长方体块,连接部9延伸至底板3的前后两端。底板3的另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上下两条与连接部9相匹配的限位槽8,限位槽8延伸至底板3的前后两端。相邻的两块底板3可通过各自的连接部9和限位槽8相互连接固定。
21.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固定框架5的每块金属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11,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11均与金属板一体成型。第一连接板10与金属板的上表面齐平;第二连接板11与金属板的下表面齐平。
22.进一步的,第一连接板10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圆形通孔;第二连接板11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螺孔。相邻的两个固定框架5可通过金属板上的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11相互贴合,再利用螺栓从螺孔处连接固定。
23.显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工建筑地基防渗结构,在素土层上铺设第一混凝土层,在第一混凝土层上方铺设底板,底板上表面开设有多条凹槽,凹槽内固定安装有铷磁铁条,底板的上方铺设有若干层防水膜,防水膜的上方放置有固定框架,固定框架的下表面开设有多条与底板上的凹槽相对的凹槽,凹槽内固定安装有铷磁铁条,防水膜和固定框架的上方浇筑有第二混凝土层。该地基防渗结构中的固定框架上的铷磁铁条与底板上的铷磁铁条相互吸引,使得固定框架对防水膜施加向下的压力,限制住防水膜,避免防水膜的表面起皱,底板为防水膜提供支撑,防止防水膜发生形变,使得该地基防渗结构具备良好的防水效果。
24.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即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实验等得出相关技术方案,因此这些相关技术方案都应在本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