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清渣的热处理烧结炉

专利查询2022-5-25  136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炉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清渣的热处理烧结炉。


背景技术:

2.烧结炉是指使粉末压坯通过烧结获得所需的物理、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结构的专用设备。烧结炉用于烘干硅片上的浆料、去除浆料中的有机成分、完成铝背场及栅线烧结。
3.现有技术中的热处理烧结炉在使用时内部会产生残渣,这些残渣会贴附于烧结炉的内壁上以及堆积在内底面上,不容易清理,从而对烧结炉工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清渣的热处理烧结炉,能够自动清理烧结炉内部的残渣并收集。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可清渣的热处理烧结炉,包括炉体和支撑所述炉体的一对支撑腿,所述炉体内部中央固定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外侧套设有套杆,所述螺杆与套杆为同轴设置且套杆能够相对螺杆进行转动,所述套杆一侧设置有沿其长度延伸的开口,所述螺杆上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螺杆螺接,所述移动块侧边固定设置有从开口中伸出的第一刮板,旋转所述套杆能够使移动块沿开口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刮板远离移动块一端设置有刮齿,所述刮齿与炉壁相贴合。
7.作为优选,所述螺杆下端设置有固定杆和第二刮板,所述螺杆与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刮板侧边为圆柱环设计且套接至固定杆上,所述第二刮板下方设置有毛刷,所述毛刷与炉体内底面贴合。
8.作为优选,所述炉体内部下侧设置有除渣口,所述除渣口设置有移动板。
9.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板侧边各设置有齿轮和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相啮合,所述移动板一侧设置有伸缩杆。
10.作为优选,所述螺杆与固定杆连接处设置有限位板,以控制第一刮板的移动范围。
11.作为优选,所述炉体内底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12.作为优选,所述炉体外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设置有主动轮且经转轴连接以驱动。
13.作为优选,所述炉体上方设置有水箱,所述套杆上端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经皮带与主动轮套接。
14.作为优选,所述炉体上方设置有水箱,所述炉体内部上方均匀设置有喷头,所述水箱与喷头经水管连接。
15.作为优选,所述两个支撑腿间设置有收集箱。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烧结炉内设置螺杆和套杆配合,套杆带动第一刮板对炉体内壁上的残渣进行清理,同时还设置有第二
刮板,对炉体内底部的残渣进行清扫收集,使炉内的残渣清理更加全面,避免因为炉内残渣淤积对烧结炉工作产生影响,降低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处理烧结炉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螺杆和套杆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杆与第二刮板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1、炉体;2、支撑腿;3、螺杆;4、套杆;5、开口;6、移动块;7、第一刮板;8、刮齿;9、固定杆;10、第二刮板;11、毛刷;12、除渣口;13、移动板;14、齿轮;15、齿条;16、伸缩杆;17、限位板;18、压力传感器;19、电机;20、主动轮;21、转轴;22、从动轮;23、皮带; 24、水箱;25、喷头;26、水管;27、收集箱。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5.如图1至4,一种可清渣的热处理烧结炉,包括炉体1和支撑炉体1的一对支撑腿2,炉体1内部中央固定设置有螺杆3,螺杆3外侧套设有套杆 4,螺杆3与套杆4为同轴设置且套杆4能够相对螺杆3进行转动,套杆4 一侧设置有沿其长度延伸的开口5,螺杆3上设置有移动块6,移动块6与螺杆3螺接,移动块6侧边固定设置有从开口5中伸出的第一刮板7,旋转所述套杆4能够使移动块6沿开口5往复移动,第一刮板7远离移动块6 一端设置有刮齿8,刮齿8与炉壁相贴合。中央设置的螺杆3固定不动,螺杆3外侧的套杆4与之为同轴设置,且套杆4设置有开口5槽,与螺杆3 固定的第一刮板7设置于开口5槽中,当套杆4转动时,第一刮板7被带着转动的同时能够在螺杆3上进行上下移动,增加了清理面积,更全面的对炉体1内壁进行刮除清理,提高了清洁效率。
26.螺杆3下端设置有固定杆9和第二刮板10,螺杆3与固定杆9固定连接,第二刮板10侧边为圆柱环设计且套接至固定杆9上,第二刮板10下方设置有毛刷11,毛刷11与炉体1内底面贴合。在套杆4的带动下,第二刮板10能够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转动,利用第二刮板10转动,对清理落下的残渣和底部沉积的残渣进行扫动清理,利用毛刷11使细小的残渣也能够很好的进行清理,清理效果好。
27.炉体1内部下侧设置有除渣口12,除渣口12设置有移动板13。移动板 13侧边各设置有齿轮14和齿条15,齿条15与齿轮14相啮合,移动板13 一侧设置有伸缩杆16。通过伸缩杆16带动,使移动板13能够在齿条15规定的轨道上进行移动,方便对除渣口12进行打开或关闭。
28.螺杆与固定杆9连接处设置有限位板17,以控制第一刮板7的移动范围。限位板17将螺杆和固定杆9进行分隔,使第一刮板7能够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移动,保证清洁效果。
29.炉体1内底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8。通过压力传感器18检测炉底的残渣重量,当残渣达到一定重量,压力传感器18发送信号使伸缩杆16移动,进而使移动板13移动,对除渣口12进行打开或关闭,自动化程度更高。
30.炉体1外侧设置有电机19,电机19上设置有主动轮20且经转轴21连接以驱动。套杆4上端设置有从动轮22,从动轮22经皮带23与主动轮20 套接。电机19启动提供动力,经主动轮20和从动轮22配合,达到将套杆 4进行转动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清渣的热处理烧结炉,包括炉体(1)和支撑所述炉体(1)的一对支撑腿(2),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内部中央固定设置有螺杆(3),所述螺杆(3)外侧套设有套杆(4),所述螺杆(3)与套杆(4)为同轴设置且套杆(4)能够相对螺杆(3)进行转动,所述套杆(4)一侧设置有沿其长度延伸的开口(5),所述螺杆(3)上设置有移动块(6),所述移动块(6)与螺杆(3)螺接,所述移动块(6)侧边固定设置有从开口(5)中伸出的第一刮板(7),旋转所述套杆(4)能够使移动块(6)沿开口(5)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刮板(7)远离移动块(6)一端设置有刮齿(8),所述刮齿(8)与炉壁相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清渣的热处理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3)下端设置有固定杆(9)和第二刮板(10),所述螺杆(3)与固定杆(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刮板(10)侧边为圆柱环设计且套接至固定杆(9)上,所述第二刮板(10)下方设置有毛刷(11),所述毛刷(11)与炉体(1)内底面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清渣的热处理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内部下侧设置有除渣口(12),所述除渣口(12)设置有移动板(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清渣的热处理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13)侧边各设置有齿轮(14)和齿条(15),所述齿条(15)与齿轮(14)相啮合,所述移动板(13)一侧设置有伸缩杆(16)。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清渣的热处理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3)与固定杆(9)连接处设置有限位板(17),以控制第一刮板(7)的移动范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清渣的热处理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内底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8)。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清渣的热处理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外侧设置有电机(19),所述电机(19)上设置有主动轮(20)且经转轴(21)连接以驱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清渣的热处理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杆(4)上端设置有从动轮(22),所述从动轮(22)经皮带(23)与主动轮(20)套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清渣的热处理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上方设置有水箱(24),所述炉体(1)内部上方均匀设置有喷头(25),所述水箱(24)与喷头(25)经水管(26)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清渣的热处理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支撑腿(2)间设置有收集箱(2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清渣的热处理烧结炉,包括炉体和支撑所述炉体的一对支撑腿,所述炉体内部中央固定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外侧套设有套杆,所述螺杆与套杆为同轴设置且套杆能够相对螺杆进行转动,所述套杆一侧设置有沿其长度延伸的开口,所述螺杆上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螺杆螺接,所述移动块侧边固定设置有从开口中伸出的第一刮板,旋转所述套杆能够使移动块沿开口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刮板远离移动块一端设置有刮齿,所述刮齿与炉壁相贴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刮板,对炉壁和内炉底上的残渣进行刮除清洁并经过除渣口,使残渣掉落至收集箱进行收集,操作简单。操作简单。操作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李嘉伟 鲍卫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4.15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