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一种混凝土墙模板支撑加固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5  82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墙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墙模板支撑加固组件。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模板浇筑前,需要对墙体进行加固处理,传统加固方式是在墙体两侧模板间设置钢筋或实心混凝土内撑,用穿墙螺杆将模板拉结固定,再对墙体进行混凝土浇筑。
3.现有授权公告号cn210924577u的相关专利,提供了一种基于钢筋模板一体化带洞口墙构件模型,包括混凝土墙两侧的模板,模板的外侧均设置有挡板,模板之间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与相邻模板相连,模板之间还设置有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通过连接件、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实现模板进行固定。
4.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模板内的钢筋等支撑件需要人工进行安装,存在安装不牢固的可能,难以确保支撑件与模板面之间垂直,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浇筑墙面倾斜的问题,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浇筑后墙面出现倾斜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墙模板支撑加固组件。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凝土墙模板支撑加固组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混凝土墙模板支撑加固组件,包括隔板,所述模板与隔板相贴合,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模板的连接组件,所述隔板远离模板一侧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座和若干支撑杆,所述底座位于地面上,所述底座与隔板的侧壁相连,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底座相连,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在连接组件上。
8.由于模板内的钢筋等支撑件需要人工进行安装,存在安装不牢固的可能,难以确保支撑件与模板面之间垂直,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浇筑墙面倾斜的问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通过在模板与隔板之间设置连接组件进行固定,在隔板一侧焊接固定底座,通过底座上的支撑杆与连接组件连接,对模板进行支撑,从而进行混凝土浇筑,连接组件、底座和支撑杆的设置,有利于墙体的支撑更加稳定,保证了墙体尺寸的正确与平整,提高了墙体的工程质量。
9.可选的,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若干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转动设置有转动丝杆,所述转动丝杆上螺纹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动槽内侧壁相贴,所述滑块与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置容槽,所述置容槽内设置有驱动转动丝杆的驱动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底座上开设若干滑动槽,在滑动槽内转动连接转动丝杆;由于需要浇筑的墙体高度等略有不同,支撑杆与墙体之间的角度需要有一定的调节,使支撑杆进一步抵紧在墙体上,此时操作人员启动驱动件,驱动件带动转动丝杆转
动,转动丝杆上的滑块在螺纹连接过程中,产生移动,从而实现支撑杆位置的调节,提高了对墙体的支撑能力。
11.可选的,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位于置容槽内,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蜗杆和若干蜗轮,所述蜗杆与驱动件的输出轴相连,所述蜗轮连接在相邻转动丝杆上,所述蜗杆与若干蜗轮相啮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驱动件的输出端设置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蜗杆和若干蜗轮,当驱动件启动时,驱动件上的蜗杆转动,蜗轮与蜗杆相啮合,蜗轮带动相应的转动丝杆转动,滑块移动进而使支撑杆移动,蜗轮和蜗杆的设置,使若干支撑杆之间移动具有同步性,确保相邻支撑杆之间位置的一致,使抵紧墙体时受力更加均匀,提高支撑杆的支撑能力,并且减少了驱动件的使用数量,减小了工程所需要的成本。
13.可选的,所述蜗轮的内侧壁开设有若干限位槽,所述转动丝杆上设置有若干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插设在限位槽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转动丝杆通过限位块插设在限位槽的方式,实现转动丝杆与蜗轮之间的固定,减小转动丝杆在转动过程中与蜗轮出现脱离,导致转动丝杆停转的现象。
15.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连接板和若干连接螺栓,所述隔板和模板位于两个连接板之间,所述连接螺栓贯穿隔板和模板,且连接在连接板上,所述支撑杆远离滑块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板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和连接螺栓,通过将连接螺栓贯穿隔板与模板,连接在相应的连接板上,从而对隔板与模板进行固定,结构简单、连接紧密。
17.可选的,所述连接螺栓的两端分别套设有防漏塞,所述防漏塞抵接在连接板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连接螺栓的两端套设防漏塞,防漏塞的设置,当混凝土对墙体进行浇筑时进行密封,减小混凝土从连接螺栓与模板之间的间隙处流出漏浆,导致墙体表面起砂的可能;提高了墙体的密封性,同时提高了墙体的工程质量。
19.可选的,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若干卡扣环槽,所述卡扣环槽内插设有柔性卡环,所述防漏塞靠近连接板的一侧与柔性卡环相连。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连接板上开设卡扣环槽,在防漏塞上一体成型柔性卡环,通过插设的形式进行安装,进一步提高了防漏塞的密封性,通过便于操作人员的对防漏塞的安装与拆卸。
21.可选的,所述卡扣环槽开口处的内侧壁倾斜设置有导向面。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漏塞的柔性卡环在插设在卡扣环槽时,先将柔性卡环的一端与导向面相抵,即可在导向面的作用下逐渐将柔性卡环与卡扣环槽进行对准,进行安装,提高了防漏塞安装的便捷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操作人员在墙体外侧设置连接组件、底座和支撑杆,有利于使墙体的支撑更加稳定,保证了墙体尺寸的准确与平整,提高了墙体的工程质量;
25.2.操作人员设置驱动件、转动丝杆和滑块,驱动件启动,转动丝杆转动,滑块在转动丝杆上移动,实现支撑杆位置的调节,提高了对墙体的支撑能力;
26.3.蜗轮和蜗杆的设置,使若干支撑杆之间移动具有同步性,确保相邻支撑杆之间
位置的一致,使抵紧墙体时受力更加均匀,提高支撑杆的支撑能力,并且减少了驱动件的使用数量,减小了工程所需要的成本。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混凝土墙模板支撑加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中的a-a向剖视图。
29.图3为图2的a部分放大图。
30.图4为图2的b部分放大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模板;2、隔板;21、定位块;211、铰接孔;212、铰接螺栓;3、支撑组件;31、底座;32、支撑杆;4、连接组件;41、连接板;411、卡扣环槽;4111、导向面;42、连接螺栓;5、滑动槽;6、转动丝杆;61、限位块;7、滑块;8、驱动件;9、传动组件;91、蜗杆;92、蜗轮;921、限位槽;10、防漏塞;101、柔性卡环;11、置容槽。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混凝土墙模板支撑加固组件。参照图1,混凝土墙模板支撑加固组件包括隔板2,本技术中隔板2的数量为两个,模板1与隔板2相贴合,隔板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模板1的连接组件4,隔板2远离模板1一侧设置有支撑组件3,支撑组件3与隔板2的侧壁相连;操作人员通过连接组件4将隔板2与模板1固定,支撑组件3对隔板2进行支撑,从而对模板1进行支撑固定。
34.参照图1和图2,连接组件4包括两个连接板41和若干连接螺栓42,模板1与隔板2位于两个连接板41之间,连接螺栓42螺纹连接在相邻连接板41上。
35.参照图2和图3,连接螺栓42的两端分别套设有防漏塞10,防漏塞10可以是橡胶材质,防漏塞10靠近连接板4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柔性卡环101,连接板41上开设有卡扣环槽411,卡扣环槽411开口处的内侧壁上倾斜开设有导向面4111,柔性卡环101插设在卡扣环槽411内。
36.参照图2和图3,支撑组件3包括底座31和若干支撑杆32,底座31的一端与隔板2焊接固定,底座31放置在地面上。
37.参照图2和图3,底座31上开设有若干滑动槽5,滑动槽5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丝杆6,转动丝杆6上螺纹连接有滑块7。
38.参照图2和图3,隔板2上的连接板41和滑块7上均焊接有若干定位块21,定位块21上开设有贯穿支撑杆32的铰接孔211,铰接孔211内螺纹连接铰接螺栓212,支撑杆32的两端通过铰接螺栓212分别固定在相邻定位块21之间。
39.参照图2和图4,底座31上开设有置容槽11,置容槽11内焊接有驱动件8,驱动件8可以是驱动电机,驱动件8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组件9,传动组件9与转动丝杆6相连;启动驱动件8,传动组件9带动转动丝杆6转动,滑块7与转动丝杆6螺纹连接,滑动槽5的内侧壁对滑块7进行限位后,滑块7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实现支撑杆32位置的调节。
40.参照图4,传动组件9包括蜗杆91和若干蜗轮92,蜗杆91与驱动件8的输出端焊接固定,若干蜗轮92分别套设在相应的转动丝杆6上,每个蜗轮92均与蜗杆91相啮合,转动丝杆6
上焊接有若干限位块61,蜗轮92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限位槽921,限位槽921沿涡轮92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限位块61插设在限位槽921内,实现蜗轮92与转动丝杆6的固定。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混凝土墙模板支撑加固组件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将模板1与隔板2竖直放置,连接螺栓42贯穿模板1与隔板2,拧紧在连接板41上,防漏塞10套设在连接螺栓42的两端,此时将支撑杆32的一端放置在滑块7上的定位块21之间,将铰接螺栓212穿过铰接孔211进行旋紧;操作人员启动驱动件8,蜗杆91转动,蜗轮92带动相邻的转动丝杆6转动,此时滑块7在转动丝杆6上移动,支撑杆32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调节支撑杆32与隔板2之间的距离,当支撑杆32与隔板2之间距离达到指定标准,操作人员关闭驱动件8,将支撑杆32的一端放置在连接板41的定位块21之间,利用铰接螺栓212拧紧在铰接孔211内,对支撑杆32的固定,从而实现支撑杆32抵紧在隔板2上,此时对相邻模板1之间形成的区域进行混凝土浇筑;操作人员设置连接组件4、底座31和支撑杆32,有利于使墙体的支撑更加稳定,保证了墙体尺寸的准确与平整,提高了墙体的工程质量。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