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一种水平定向钻拖拉用开放式堵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5  78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技术涉及堵头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水平定向钻拖拉用开放式堵头。


背景技术:

2.管帽,又称封头、堵头、盖头、管子盖、闷头,用来封闭管路,为了便于对管道进行密封,以便于将流通物滞留在管道内,避免其流出管道外,作用与管堵相同。
3.现有的水平定向钻拖拉用开放式堵头的开口大小不便于调节,进而在无法实现调整泥浆的流量,且现有的堵头的开口在启闭时,具有较大阻力。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水平定向钻拖拉用开放式堵头。


技术实现要素:

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水平定向钻拖拉用开放式堵头用于解决现有的水平定向钻拖拉用开放式堵头的开口大小不便于调节的较大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水平定向钻拖拉用开放式堵头,包括出料管、保护套与堵头机构,所述出料管套接连接管,所述出料管外壁与握杆固定连接,所述握杆侧壁与限位柱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套内壁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侧壁的凹槽安装第一滑轮,所述第二连接板底部凹槽安装第二滑轮;
6.所述堵头机构包括连接管、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柱、第一滑动板、第一转动杆、第一滚轮滑动杆、第二滑动板、第二转动杆、第二滚轮、复位弹簧、第三滑动板、第三转动杆、第三滚轮和第二支撑柱,所述连接管内壁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外壁与保护套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套为空心圆台状。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内壁与引导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板的另一端与堵板侧壁贴合,所述引导板侧壁螺纹连接延伸管。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侧壁的凹槽与第二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滑动连接第三滑动板,所述第三滑动板侧壁与堵板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动板的凹槽内与第三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杆外壁与第三滚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滚轮与第二支撑柱侧壁贴合。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板侧壁的凹槽与第一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滑动连接第一滑动板,所述第一滑动板侧壁与堵板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板的凹槽内与第一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外壁与第一滚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一支撑柱侧壁贴合。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板底部的滑槽滑动连接u型贴合板,所述u型贴合板侧壁与堵板侧壁贴合,所述u型贴合板与第一滑动板以及第二支撑板螺纹连接螺纹杆。
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空腔内滑动连接第二滑动板,所述第二滑动板侧壁与滑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与堵板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板侧壁与钢绳的一端连接,所述钢绳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与施力板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施力板连接钢绳的一侧设有指槽,所述施力板中心处设有插接通孔。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动板侧壁的凹槽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外壁与第二滚轮连接,所述第二滚轮外壁与连接管空腔内壁贴合。
1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空腔内部固定安装复位弹簧。
16.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采用了延伸管,解决了现有的水平定向钻拖拉用开放式堵头的开口大小不便于对泥浆抽放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实用效果。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内部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2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2中c处局部放大结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出料管;2、连接管;3、保护套;4、握杆;5、限位柱;6、第一连接板;7、第一滑轮;8、第二连接板;9、第二滑轮;10、钢绳;11、施力板;12、引导板;13、第一支撑板;14、第二支撑板;15、第一支撑柱;16、第一滑动板;17、第一转动杆;18、第一滚轮;19、u型贴合板;20、螺纹杆;21、堵板;22、滑动杆;23、第二滑动板;24、第二转动杆;25、第二滚轮;26、复位弹簧;27、第三滑动板;28、第三转动杆;29、第三滚轮;30、第二支撑柱;31、延伸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6.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
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7.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8.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0.本实施例中的堵头机构可以适用于各种管道,例如,在本实施例提供了如下一种管道,本实施例中的堵头机构可以用来进行移动如下管道。
31.该管道,包括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内壁上设有缓冲层,所述的缓冲层为蜂窝状结构,所述缓冲层上设有防护层,所述的管道本体外壁上设有加强层。当管道内水的压力很大的时候,管道本体的内壁上设有的缓冲层,能够缓解水流对管道本体的内壁的冲击,达到减缓管内压力的作用,所述的缓冲层为蜂窝状,能很好的将管道内的压力进行分压,而且这样的结构稳定更好。所述管道本体外壁上加强层的设置,使得管道结构更加的牢固,密封性更好,让管道不易出现渗漏的现象,所述管道本体内防护层的设置,很好的保护了管道本体内壁,不会受到水流等介质的腐蚀或者磨损,延长了管道的使用寿命。所述加强层为ppr层。所述ppr层与管道接口采用热熔技术,与管子之间完全融合到了一起,通过安装打压测试,就绝不会再漏水,可靠度极高,使得管内的密封性更好,不易发生管道渗透,造成损失或是危害。所述防护层为pe层。所述的pe层材料,抗冲击,抗开裂,耐老化,耐腐蚀性特别好。很好的保护了管道本体内壁,在管道长期使用下,管道也不易受到管内介质的影响,使其的使用寿命延长。所述管道本体为不锈钢材质。所述锈钢材质,是一种耐高温,耐腐蚀性非常好的材料,使得整个管道不易受到其他物质的影响造成损坏,不用经常更换,保证了管道正常的工作效率。
32.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用于移动其他结构的管道。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堵头机构进行介绍。
33.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水平定向钻拖拉用开放式堵头,包括出料管1、保护套3与堵头机构,所述出料管1套接连接管2,所述出料管1外壁与握杆4固定连接,所述握杆4侧壁与限位柱5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套3内壁与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6侧壁的凹槽安装第一滑轮7,所述第二连接板8底部凹槽安装第二滑轮9;
34.所述堵头机构包括连接管2、第一支撑板13、第二支撑板14、第一支撑柱15、第一滑动板16、第一转动杆17、第一滚轮18、滑动杆22、第二滑动板23、第二转动杆24、第二滚轮25、复位弹簧26、第三滑动板27、第三转动杆28、第三滚轮29和第二支撑柱30,所述连接管2内壁第一支撑板13和第二支撑板14固定连接,便于通过堵头机构的设置,在泥浆通过出料管1进入连接管2时,通过堵板21的作用,将连接管2进行密封,且通过u型贴合板19的作用,提升两个堵板21的抗压能力,进而提升整个堵头机构的密封性能。
35.所述连接管2外壁与保护套3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套3为空心圆台状,便于通过保护
套3的作用,对工作人员手部进行保护,进而避免泥浆与工作人员皮肤直接接触,所述连接管2内壁与引导板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板12的另一端与堵板21侧壁贴合,所述引导板12侧壁螺纹连接延伸管31,便于在抽取泥浆时,使得泥浆通过延伸管31进入连接管2内,进而流入出料管1内,所述第一支撑板13侧壁的凹槽与第二支撑柱3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30滑动连接第三滑动板27,所述第三滑动板27侧壁与堵板21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动板27的凹槽内与第三转动杆28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杆28外壁与第三滚轮29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滚轮29与第二支撑柱30侧壁贴合,所述第二支撑板14侧壁的凹槽与第一支撑柱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15滑动连接第一滑动板16,所述第一滑动板16侧壁与堵板21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板16的凹槽内与第一转动杆17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17外壁与第一滚轮1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18与第一支撑柱15侧壁贴合,便于通过第一滚轮18和第三滚轮29的作用,使得在开启整个堵头的开口时,进一步减少堵板21滑动受到的阻力,所述第二支撑板14底部的滑槽滑动连接u型贴合板19,所述u型贴合板19侧壁与堵板21侧壁贴合,所述u型贴合板19与第一滑动板16以及第二支撑板14螺纹连接螺纹杆20,便于通过u型贴合板19的作用,提升两个堵板21的抗压能力,所述连接管2空腔内滑动连接第二滑动板23,所述第二滑动板23侧壁与滑动杆2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22的另一端与堵板21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板23侧壁与钢绳10的一端连接,所述钢绳10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滑轮7和第二滑轮9与施力板11连接,所述施力板11连接钢绳10的一侧设有指槽,所述施力板11中心处设有插接通孔,所述第二滑动板23侧壁的凹槽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杆24,所述第二转动杆24外壁与第二滚轮25连接,所述第二滚轮25外壁与连接管2空腔内壁贴合,便于工作人员通过对施力板11施力,进而滑动的施力板11带动钢绳10以及第二滑动板23滑动,且在第二滚轮25的作用下,再一次减小堵板21滑动时受到的阻力,所述连接管2空腔内部固定安装复位弹簧26,便于工作人员在不对施力板11时,通过复位弹簧26的作用,带动堵板21以及第二滑动板23复位,进而对连接管2道进行密封。
3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检查整个堵头的各个器件是否可以正常工作,在各个器件均可以正常工作时,在需要开启整个堵头时,工作人员通过对施力板11施力,进而滑动的施力板11带动钢绳10以及第二滑动板23滑动,且在第二滚轮25的作用下,减小堵板21滑动时受到的阻力,且通过第一滚轮18和第三滚轮29的作用,使得在开启整个堵头的开口时,进一步减少堵板21滑动受到的阻力,通过限位柱5的作用,对滑动之后施力板11的位置进行限位,且通过作保护套3的作用,对工作人员手部进行保护,进而避免泥浆与工作人员皮肤直接接触,在需要抽取泥浆时,将延伸管31与引导板12连接之后,进而直径较小的延伸管31,通过缩小流通的空间,进而提升吸力,进而便于更好的吸取泥浆,在关闭整个堵头机构的时,工作人员将延伸管31取下之后,将施力板11与限位杆分离,进而通过福复位弹簧26的作用,带动堵板21复位,进而将u型贴合板19与第二支撑板14连接之后,通过u型贴合板19的作用,提升两个堵板21的抗压能力,进而避免堵板21的承受能力小于泥浆的压力时,造成泥浆通过连接管流出,进而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施工。
37.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38.1.通过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的设置,使得在需要开启整个堵头时,工作人员通过对施力板施力,进而滑动的施力板带动钢绳以及第二滑动板滑动,通过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的,最大限度降低堵板滑动时受到的阻力;
39.2.通过延伸管的设置,需要抽取泥浆时,将延伸管与引导板连接之后,进而直径较小的延伸管,通过缩小气流的流通空间,进而提升吸力,进而便于更好的吸取泥浆;
40.3.通过u型贴合板的设置,通过u型贴合板的作用,提升两个堵板的抗压能力,进而避免堵板的承受能力小于泥浆的压力时,造成泥浆通过连接管流出,进而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施工。
41.涉及到的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4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