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一种接地装置及其接地弹片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5  91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接地弹片。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接地弹片的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子设备信号极易受到电磁干扰,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接地弹片消除电磁干扰。现有的接地弹片一般可分为以下两种:
3.第一种为通过螺丝固定的接地弹片,这种样式的接地弹片通常安装于印刷电路板,要求印刷电路板也需留有对应的安装孔;在安装的过程中,对印刷电路板尺寸的限制较多,需要多方配合,并且孔轴安装条件下如果没有完全限位,使用时极易出现发生位移而失去保护效果。
4.第二种为无需螺丝固定的接地弹片,直接安装于壳体或其他位置;此种情况下接地弹片的尺寸通常较大,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
5.综上所述,如何提高接地弹片的安装可靠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地弹片,将弹性功能部与安装部相对独立,方便安装;安装过程中弹性功能部可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量,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所受力的方向相反,在弹性形变力的作用下,可以使第一接触面与电路板之间的接触、第二接触面与接地器件之间的接触更加牢固,提高接地弹片的安装可靠性。
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接地弹片的接地装置。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接地弹片,包括:
10.弹性功能部,具有弹性形变量,设置有用于与电路板接触的第一接触面以及与接地器件接触的第二接触面,且所述接地弹片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所受力的方向相反;
11.安装部,设置有安装孔或与固定结构配合的定位件;
12.所述弹性功能部与所述安装部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弹性功能部包括至少两个弹性触片,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弹性触片设置有所述第一接触面,另外一个所述弹性触片设置有所述第二接触面;
14.所述弹性触片均与所述安装部连接。
15.优选的,所述弹性触片均为具有折弯形变的弹性片结构,且设置有所述第一接触面的所述弹性触片由与所述安装部的连接处向上倾斜,设置有所述第二接触面的所述弹性触片由与所述安装部的连接处向下倾斜。
16.优选的,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安装状
态下,所述第一接触面受挤压与所述电路板面面接触;
17.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接地器件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二接触面受挤压与所述接地器件面面接触。
18.优选的,所述定位件为板状结构,且所述板状结构包括厚度限位面、宽度限位面以及与所述固定结构配合的卡接面。
19.优选的,所述安装孔设置于所述定位件。
20.一种接地装置,包括固定结构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接地弹片;
21.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用于与所述接地弹片的安装部配合的卡扣部。
22.优选的,所述卡扣部包括用于限制所述定位件安装位置的限位槽,所述定位件安装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定位件相对于所述限位槽安装位置的卡接凸起。
23.优选的,所述限位槽的开口处倾斜设置有导入面。
24.优选的,所述限位槽的开口处设置有支撑所述弹性功能部的支撑部。
25.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地弹片的过程中,需要将安装部的定位件与固定结构连接,或者通过安装孔将接地弹片固定,并且使第一接触面与电路板接触,第二接触面与接地器件接触。
26.由于弹性功能部与安装部相对独立,在安装的过程中,只需通过安装部将接地弹片固定,安装过程方便;并且由于弹性功能部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量,安装之后,在弹性形变力的作用下,可以使第一接触面与电路板之间的接触、第二接触面与接地器件之间的接触更加牢固,提高接地弹片的安装可靠性。
27.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接地弹片的接地装置。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接地弹片的安装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接地弹片的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图2中接地弹片在安装状态下受力变形示意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接地弹片的具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接地弹片的具体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接地弹片的具体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接地弹片的具体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36.图8为固定结构在安装状态下受力变形示意图;
37.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接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9中:
39.1为弹性功能部、11为弹性触片、111为第一接触面、112为第二接触面、113为连接面、2为安装部、21为安装孔、22为定位件、221为厚度限位面、222为宽度限位面、223为卡接
面、3为固定结构、31为限位槽、311为卡接凸起、312为导入面、313为支撑部、314为限位凸起、4为电路板、5为接地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1.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接地弹片,将弹性功能部与安装部相对独立,方便安装;安装过程中弹性功能部可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量,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所受力的方向相反,在弹性形变力的作用下,可以使第一接触面与电路板之间的接触、第二接触面与接地器件之间的接触更加牢固,提高接地弹片的安装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接地弹片的接地装置。
42.请参考图1-9。
43.本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接地弹片,包括:
44.弹性功能部1,具有弹性形变量,设置有用于与电路板4接触的第一接触面111以及与接地器件5接触的第二接触面112,且接地弹片安装状态下,第一接触面111与第二接触面112所受力的方向相反;
45.安装部2,设置有安装孔21或与固定结构3配合的定位件22;
46.弹性功能部1与安装部2连接。
47.如图1所示,接地弹片在安装状态下第一接触面111与电路板4接触,第二接触面112与接地器件5接触,第一接触面111与第二接触面112所受的弹性力相反,会使接地弹片发生如图3所示的弹性形变,以使第一接触面111与电路板4、第二接触面112与接地器件5更紧密的贴合,提高接地弹片安装的可靠性。
48.优选的,弹性功能部1包括至少两个弹性触片11,其中至少一个弹性触片11设置有第一接触面111,另外一个弹性触片11设置有第二接触面112;
49.弹性触片11均与安装部2连接。
50.进一步,在初始状态下,可以使第一接触面111与所述电路板4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优选的,可以将夹角设置为5
°
,安装状态下,第一接触面111受挤压,产生形变,与电路板4面面接触;
51.在初始状态下,第二接触面112与接地器件5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优选的,可以将夹角设置为5
°
,安装状态下,第二接触面112受挤压,产生形变,与接地器件5面面接触。
52.如图2、4、5、7所示,弹性触片11均为具有折弯形变的弹性片结构,且设置有第一接触面111的弹性触片11由与安装部2的连接处向上倾斜,设置有第二接触面112的弹性触片11由与安装部2的连接处向下倾斜;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受力变形的情况下,可以使第一接触面111与第二接触面112之间的距离缩短,有利于适用于更小的安装空间。
53.在使用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接地弹片的过程中,需要将安装部2的定位件22与固定结构3连接,或者通过安装孔21将接地弹片固定,并且使第一接触面111与电路板4接触,第二接触面112与接地器件5接触。
54.由于弹性功能部1与安装部2相对独立,在安装的过程中,只需通过安装部2将接地弹片固定,安装过程方便;并且由于弹性功能部1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量,安装之后,在弹性形变力的作用下,可以使第一接触面111与电路板4之间的接触、第二接触面112与接地器件5之间的接触更加牢固,提高接地弹片的安装可靠性。
55.如图2所示,定位件22为板状结构,且板状结构包括厚度限位面221、宽度限位面222以及与固定结构3配合的卡接面223,在装配的过程中,定位件22的厚度限位面221、宽度限位面222以及卡接面223均与固定结构3的相关部分配合,以实现接地弹片的定位。
56.如图4、5所示,可以将安装孔21设置于定位件22,在安装的过程中,当需要螺丝固定时,可以将螺丝穿过安装孔21,实现打孔安装;当不需要螺丝固定时,可以直接通过定位件22进行安装,同一接地弹片既可以适用于打孔安装,也可以适用于无孔安装,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7.优选的,定位件22与弹性触片11之间的连接角度,在设置的过程中,可以如图4所示,也可以如图5所示,或者是其它的满足要求的角度,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8.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设置有3个弹性触片11,在安装的过程中,可以将上部的两个弹性触片11与不同的电路板4连接,或者与同一电路板4的不同位置连接;另一弹性触片11与接地器件5连接;当然,图6中的其中一个弹性触片11可以作为定位件22使用,在安装的过程中,与固定结构3配合;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9.如图7所示,接地弹片的安装部2为类似c形结构,两个弹性触片11设置于c形结构的非开口侧,并且两个弹性触片11与安装部2接触的一端均设置有可以用于定位的凹槽;当然,安装部2还可以是其它结构类型,需要与固定结构3配合,在此不做赘述。
60.如图1所示,接地弹片包括弹性功能部1和安装部2,弹性功能部1包括两个弹性触片11,其中一个弹性触片11设置有第一接触面111和连接面113,另一个弹性触片11设置有第二接触面112和连接面113;安装部2设置有定位件22,定位件22为板状结构,包括厚度限位面221、宽度限位面222以及卡接面223;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为了使接地弹片更加符合设计要求,可以针对接地弹片进行有限元模拟试验,在试验的过程中,向第一接触面111和第二接触面112施加如图3中箭头方向所示的力,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施力状态下接地弹片不同部位的位移及受力情况,改变连接面113的弯曲形态,直至得出最优方案。
61.具体的,在已知压缩状态为5.5mm条件下,利用inventor软件应力应变仿真计算模块模拟计算接地弹片弹性功能区的主要尺寸,即不同折弯角度d与高度h下的位移值s与安全系数u,其中折弯角度为连接面113与第一接触面111之间的角度、第二接触面112与连接面113之间的角度,高度h为初始状态下第一接触面111与第二接触面112之间的距离,位移值s为第一接触面111的位移量与第二接触面112的位移量的平均值,安全系数u为最大弹性位移量与实际弹性位移量的比值;最终得出高度数值6.2mm时可以得到较好的弹性形变效果。模拟双侧共计4n压力下接地弹片的位移状态时,双侧共计位移约0.8mm,设计的接地弹片未压缩状态高度为6.2mm,减去此位移的值0.8mm后为5.4mm,基本符合设计需求。经校核计算可得出,此状态下材料尚未发生塑性形变,安全系数大于1。
62.上述基于模拟计算的结构,可有效提高结构开发效率,降低试错成本,对于开模生产后期,弯折角度能够便捷调整,如更改生产设备部分参数即可完成部分尺寸调整(此结论来自实际生产经验,吨位较大的冲压设备可实现较大折弯),能适用于不同产品不同尺寸间
的接地需求。
63.本技术文件中的接地弹片,能够提供受力后的应力应变与产生弹性变形的位移范围等作为数据参考,从理论上判断其合适的安装空间,避免发生塑性形变避免接地失效。同时本技术文件所采用的分析与计算方法具备较强的可参考性与实用性,方便拓展解决同类结构问题
64.本技术文件中提到的接地器件5可以是外部安装导轨、壳体等,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65.除了上述接地弹片,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接地弹片以及固定结构3的接地装置,固定结构3包括用于与接地弹片的安装部2配合的卡扣部;该接地装置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66.如图9所示,卡扣部包括用于限制定位件22安装位置的限位槽31,定位件22安装于限位槽31内,限位槽31设置有用于限制定位件22相对于限位槽31安装位置的卡接凸起311。
67.在装配的过程中,直接将定位件22插入限位槽31内,卡接凸起311与定位件22的卡接面223配合,以限制定位件22的移动,并且当定位件22为板状结构时,定位件22的厚度限位面221与限位槽31的上下表面配合贴合,定位件22的宽度限位面222与限位槽31的宽度方向的侧面贴合。
68.如图9所示,限位槽31的开口处倾斜设置有导入面312,导入面312为倾斜设置的斜面,可以方便安装部2插入限位槽31内。
69.如图9所示,限位槽31的开口处设置有支撑弹性功能部1的支撑部313,图中支撑部313为与导入面312相邻的表面,当然支撑部313还可以是其它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支撑部313的设置可以提高接地弹片的安全系数。
70.如图9所示,限位凸起314主要限制接地弹片的弹性触片11在宽度方向的位置,起到限位的左右;优选的,可以在固定结构3的限位槽31的两侧均设置限位凸起314。
71.如图8所示,为固定结构3在接地弹片受力状态下所发生形变的示意图,图中箭头为受力方向。
72.本技术文件提供的接地装置适用于小尺寸塑胶类壳体,当然,还可以适用于其它结构;安装过程中可以有效节约安装空间,最大化利用模具,并减少配件数量,提高产线组装效率。
73.本技术文件中提到的第一接触面111和第二接触面112中的“第一”、“第二”仅仅是为了区分位置的不同,并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74.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有实施例的任意组合方式均在此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赘述。
7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接地装置及其接地弹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