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手摇式球类清洗装置

专利查询2022-5-26  145



1.本实用新型涉及球类清洁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简易手摇式球类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2.我国体育运动项目种类繁多,其中球类运动占有很大比重。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用石球做投、扔、掷、抛等基本活动。球类运动常进行于室外,在室外运动舒适但容易使得球受到污染,影响运动过程体验感,造成手部脏污以及衣物脏污。球类的长期脏污还会影响球类的运动手感,减少球类的使用寿命,球上还可能会隐藏一些病毒细菌等,不利于人体的身体健康。目前对球类大多采用手工清洗,手工清洗球类容易弄脏或弄湿衣服,由于球类形状特殊,清洗不方便,清洗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且手部长时间接触水和洗涤剂,可能导致手部皮肤受损。
3.经检索,关于球类清洗装置已有相关专利公开。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20299632.8,申请日为2014年6月9日,发明创造名称为:户外用球类清理装置。该申请案的户外用球类清理装置包括刷身和刷毛,所述刷身为半球体,所述刷毛密布于刷身的内表面,所述刷身的底部设有清理固定座和连接件,所述清理固定座中心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机械旋转轴,所述机械旋转轴通过轴承轮固定在承重底座上,所述机械旋转轴可围绕轴承轮360度旋转,所述机械旋转轴上还设有钳夹手,所述钳夹手通过弧形连接杆与手柄连接。该申请案的户外用球类清理装置虽然能够实现球类清洁,但其为半开放式,一次只能清洗球的一半表面,且吸盘结构对球的固定作用有限制性,在清洗过程中的清洗效果有限,也无法对清洗所需的水及洗后污水进行安排,其整体设计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手工清洗球类产品,容易容易弄脏或弄湿衣服,且由于球类形状特殊,清洗不方便,清洗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同时,手部长时间接触水和洗涤剂,可能导致手部皮肤受损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简易手摇式球类清洗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转动摇杆即可使球壳内清洁软刷旋转对球类进行清洁,且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清洗效率高。
6.2、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简易手摇式球类清洗装置,包括第一底座、球壳体、球体固定机构、转轴和清洁刷,所述球壳体包括左右分体设置的左球壳和右球壳,右球壳底部安装于第一底座上,右球壳开口处圆形截面的直径大于待洗球体的直径,其底部附近开设有排水孔;所述第一底座为圆台结构,其顶部加工为与右球壳下表面贴合的曲面开口;所述球体固定机构安装于球壳体内腔中,用于固定待洗球体;所述清洁刷加工为扇环形结构,其内弧面靠
近待洗球体表面,清洁刷上部通过转轴可转动安装于球壳体内部,用于旋转清洗待洗球体表面污垢。
9.更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手握杆,第一轴承安装于球壳体顶部,其内圈与转轴固定相连;所述转轴上端通过摇杆与手握杆相连,其下端与第二轴承内圈安装相连;所述清洁刷上端与转轴相连。
10.更进一步的,所述球体固定机构上下对称设置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上与待洗球体相贴合的接触面均加工为曲形面;其中,第一固定片与第二轴承外圈安装相连;第二固定片依次通过弹簧及固定杆固定安装于右球壳底部,且第一固定片与第二固定片之间的间距小于待洗球体的直径。
11.更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套设于固定杆上,其一端与固定杆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固定片相连,且未安装球体时固定杆顶部与第二固定片底部留有间距。
12.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上与待洗球体相贴合的接触面均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13.更进一步的,所述清洁刷下端通过第三轴承与固定杆安装相连,且清洁刷的刷体通过安装槽可拆卸安装软刷毛,软刷毛为pa6尼龙材质。
14.更进一步的,所述左球壳和右球壳的开口端部均加工有互相匹配的螺纹,且右球壳顶部位于第一轴承上方还设有罩壳,罩壳顶部设有供转轴穿出的通孔。
15.更进一步的,所述右球壳侧上部还安装有入水花洒,入水花洒与外部供水装置相连;所述右球壳底部附近沿圆周向分布多个排水孔。
16.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座的曲面开口的直径与球壳体直径之比为1:(2.6~3.0)。
17.更进一步的,还包括圆台结构的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位于第一底座下方,第一底座底边边缘设有污水排出口,第二底座与第一底座可拆卸相连,且其顶板上对应第一底座上的污水排出口处设有污水进水口,其内部加工为用于存放污水的腔体。
18.3、有益效果
1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0.(1)本实用新型一种简易手摇式球类清洗装置,通过在转轴底部第一轴承外圈固定安装橡胶材质的第一固定片,以及配合固定杆顶端的橡胶材质的第二固定片,由于固定杆顶端第二固定片的下方设有弹簧,利用弹簧的弹力,加以所述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上与待洗球体相贴合的接触面均加工为曲形面为橡胶材质,具有防滑性,能够增大吸力,从而能够实现对球的固定作用。同时,将弹簧套设在固定杆上可以对弹簧的运动尽可能地进行限位,不会让弹簧因缺乏支撑会发生弯曲变形导致无法定位球体,且未安装球体时固定杆顶部与第二固定片底部留有间距,将球体卡住固定后,固定杆端部不会抵到第二固定片导致安装固定球体困难,能够适合尺寸大小有些许差距的多种球,增强装置实用性,有效的保证了其固定性受球尺寸不同的影响较小,进一步提高装置实用性;
21.(2)本实用新型一种简易手摇式球类清洗装置,通过对转轴、固定杆以及清洁刷进行设计,第一轴承安装于球壳体顶部,其内圈与转轴固定相连,转轴能进行360
°
旋转。所述清洁刷上端与转轴相连,下端通过第三轴承与固定杆安装相连,从而实现手动转动摇杆,清洁刷受到同步带动,同时由于其下端被安装在第三轴承结构上,进而实现其整个刷体转动
无阻,360
°
对球进行清洁,无需使用电力,降低了环境的要求,且清洁刷的刷体通过安装槽可拆卸安装软刷毛,可以对软刷毛进行拆卸清洗以及更换;
22.(3)本实用新型一种简易手摇式球类清洗装置,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为圆台结构,第一底座顶部加工为与右球壳下表面贴合的曲面开口,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通过拼接结合,可随拆卸,第二底座位于第一底座下方,第一底座底边边缘设有污水排出口,第二底座与第一底座可拆卸相连,且其顶板上对应第一底座上的污水排出口处设有污水进水口,其内部加工为用于存放污水的腔体。单独使用第一底座即可实现污水从上方球壳底部排水孔排出进入第一底座,进而从污水排出口中排出,流入外环境,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组合使用,即可实现污水从上方球壳底部排水孔排出进入第一底座,在污水排出口排出,通过污水进水口进入第二底座对污水进行收集,统一倒出,第二底座还可以提高整个装置高度,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简易手摇式球类清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入水花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清洁刷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安装结构示意图。
27.图中:
28.100、摇杆;101、手握杆;102、转轴;103、第一轴承;104、第二轴承;105、第一固定片;
29.200、左球壳;300、右球壳;
30.301、入水花洒;302、罩壳;303、排水孔;
31.400、清洁刷;401、安装槽;402、软刷毛;
32.500、固定杆;501、第二固定片;502、弹簧;503、第三轴承;
33.600、第一底座;700、第二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35.实施例1
36.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简易手摇式球类清洗装置,包括第一底座600、球壳体、球体固定机构、转轴102和清洁刷400。所述球壳体包括左右分体设置的左球壳200和右球壳300,所述左球壳200和右球壳300的开口端部均加工有互相匹配的螺纹,从而实现球壳的打开、放入球、取出球以及球壳的关闭。且所述右球壳300开口处圆形截面的直径略大于待洗球体的直径,一方面便于安装球体,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确保整个清洗装置的尺寸不会过大,有利于节约制造材料,降低制作成本。
37.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右球壳300底部安装于第一底座600上,其底部附近开设有排水孔303,用于对清洗后产生的污水进行排放。所述第一底座600为圆台结构,其顶部加工为与右球壳300下表面贴合的曲面开口,从而便于右球壳300与第一底座600的连接,直接将右球壳300放置于第一底座600上即可完成安装,且第一底座600顶部加工为曲面开口可
以进一步提高安装的稳定性。
38.所述球体固定机构安装于球壳体内腔中,用于固定待洗球体,其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第一固定片105、第二固定片501,且第一固定片105与第二固定片501之间的间距小于待洗球体的直径,从而便于将安装的球体进行卡紧。所述清洁刷400加工为扇环形结构,其内弧面靠近待洗球体表面,清洁刷400上部通过转轴102可转动安装于球壳体内部,用于旋转清洗待洗球体表面污垢。
39.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摇杆100、手握杆101、转轴102、第一轴承103、与转轴102同步转动的清洁刷400、固定杆500、固定安装于固定杆500杆上的第三轴承503、位于弹簧502顶端的第二固定片501。如图1、图2所示,转轴102上设有与转轴102底部相固定的第二轴承104、与第二轴承104外圈固定的第一固定片105。所述弹簧502套设于固定杆500上,其一端与固定杆500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固定片501相连,将弹簧502套设在固定杆500上可以对弹簧502的运动尽可能地进行限位,不至于让弹簧502因缺乏支撑会发生弯曲变形导致无法定位球体。利用弹簧502的弹力,加以所述第一固定片105和第二固定片501上与待洗球体相贴合的接触面均加工为曲形面,并采用橡胶材质材质制成,通过对第一固定片105和第二固定片501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从而使其具有防滑性,且能够增大吸力,进而有效实现对球的固定作用,且未安装球体时固定杆500顶部与第二固定片501底部留有间距,将球体卡住固定后,固定杆500端部不会抵到第二固定片501导致安装固定球体困难。
40.所述第一轴承103安装于球壳体顶部,其内圈与转轴102固定相连,使得摇杆100固定于右球壳300顶部。所述第一固定片105与第二轴承104外圈所固定,所述清洁刷400上端与转轴102相连,下端通过第三轴承503与固定杆500安装相连,从而实现转动手握杆101,清洁刷400随转轴102同步转动,而转轴102与第二轴承104内圈固定,轴承外圈不随内圈转动,因此第一固定片105固定不动。在使用时,旋转手握杆101,球被第一固定片105、第二固定片501所固定,同时清洁刷400进行360
°
旋转,对球全方位清洁。
41.更优化的,所述清洁刷400的刷体通过安装槽401可拆卸安装软刷毛402(可根据待清洗球的直径大小选用不同规格的软刷毛402,控制软刷毛402能够触碰到球体表面,保证较好地清洗效果),通过可拆卸的连接便于对软刷毛402进行拆卸清洗以及更换。
42.人们在使用时,可旋开左球壳200,将球放入右球壳300内,通过上下设置的第一固定片105与第二固定片501对球进行固定,再将左球壳200旋入后形成封闭空间,能够防止清洁过程中污水迸溅造成衣物脏污。
43.所述右球壳300顶部位于第一轴承103上方还设有罩壳302,罩壳302可以防止灰尘进入壳体内,保护第一轴承103,罩壳302顶部设有供转轴102穿出的通孔。右球壳300底部附近沿圆周向分布多个排水孔303,可以加速将球壳内清洗过球的污水进行排出。
44.所述右球壳300上有入水花洒301,可将水源连接到入水花洒301上,在清洗过程中对球进行浸湿,添加清洗液,连接清水对球进行冲洗等,同时也可将风源连接到入水花洒301上,吹落球体上的水珠,将球吹干。
45.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底座600和第二底座700为圆台结构,第一底座600顶部加工为与右球壳300下表面贴合的曲面开口,第一底座600开口圆形面与球壳体直径之比为1:(2.6~3.0),便于安装球壳体,使整体的稳定性较高。同时,所述第一底座600和第二底座700通过拼接结合,可随时拆卸,第二底座700位于第一底座600下方,第一底座600底边边缘
设有污水排出口,第二底座700与第一底座600可拆卸相连,且其顶板上对应第一底座600上的污水排出口处设有污水进水口,其内部加工为用于存放污水的腔体。单独使用第一底座600即可实现污水从上方球壳底部排水孔303排出进入第一底座600,进而从污水排出口中排出,流入外环境,第一底座600和第二底座700组合使用,即可实现污水从上方球壳底部排水孔303排出进入第一底座600,在污水排出口排出,通过污水进水口进入第二底座700对污水进行收集,统一倒出,第二底座700还可以提高整个装置高度,方便操作。
46.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