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9  165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技术涉及钢绞线连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连接器。


背景技术:

2.钢绞线是由多根钢丝绞合构成的钢铁制品,碳钢表面可以根据需要增加镀锌层、锌铝合金层、包铝层、镀铜层、涂环氧树脂等。预应力是为了改善结构服役表现,在施工期间给结构预先施加的压应力,结构服役期间预加压应力可全部或部分抵消荷载导致的拉应力,避免结构破坏,常用于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在结构承受荷载之前,预先对其施加压力,使其在外荷载作用时的受拉区混凝土内产生压应力,用以抵消或减小外荷载产生的拉应力,使结构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不产生裂缝或者裂得比较晚。按粘结方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分为三类,有粘结预应力、无粘结预应力、缓粘结预应力。其中,缓粘结预应力是指在施工阶段预应力钢绞线伸缩变形自由、不与周围缓凝粘合剂产生粘结,而在施工完成后的预定时期内预应力筋通过固化的缓凝粘合剂与周围混凝土产生粘结作用。
3.在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应用过程中,避免不了使用钢绞线连接器对预应力钢绞线进行连接,现有的钢绞线连接器在施工时,连接器内容易有泥浆进入,导致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易出现被拉脱的现象,影响施工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连接器。
5.本技术提供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连接器,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两端面分别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可拆卸连接有用于装配预应力钢绞线的固定组件;所述连接柱和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防护套筒内;所述防护套筒的内壁通过粘合剂与所述连接柱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套筒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其装配连接的封盖;所述封盖上开设有可供所述钢绞线穿过的通孔。
6.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截面呈半圆环形的第一半圆柱壳体和第二半圆柱壳体;所述第一半圆柱壳体的内壁和所述第二半圆柱壳体的内壁均具有锯齿咬合面;所述第一半圆柱壳体沿其周向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半圆柱壳体沿其周向的第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半圆柱壳体沿其周向的第二端端面设有插杆;所述第二半圆柱壳体沿其周向的第二端端面设有可供所述插杆插入的第一插槽;所述插杆上设有垂直贯穿所述插杆的螺纹孔;所述第二半圆柱壳体的外壁上与所述螺纹孔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向所述第一插槽的沉头孔。
7.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半圆柱壳体的外壁上和所述第二半圆柱壳体的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二插槽;所述容纳槽的内侧壁上与所述第二插槽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三插槽;所述第三插槽的槽底与紧固螺栓螺纹连接;所述紧固螺栓的螺帽端位于所述连接柱的外部,螺杆端固定连接有插块。
8.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半圆柱壳体的外壁上和/或所述第二半圆柱壳体的外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定位滑条;所述容纳槽的槽壁上开设有可供所述定位滑条滑入的定位滑槽。
9.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通孔内设有一圈密封圈。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连接器在对两个预应力钢绞线(第一预应力钢绞线和第二预应力钢绞线)进行连接时,首先,将其中一个封盖和防护套筒套设在第一预应力钢绞线上,将另外一个封盖套设在第二预应力钢绞线上;其次,将第一预应力钢绞线的连接端装配在其中一个固定组件内,将第二预应力钢绞线的连接端装配在另外一个固定组件内,再分别将两个固定组件固定在连接柱上对应的两个容纳槽内;最后,在连接柱的外壁涂抹缓凝粘合剂,将防护套筒移动到能够将连接柱和两个固定组件罩住,将两个封盖分别固定在防护套筒的两端,完成两个预应力钢绞线的连接;通过设置连接柱、容纳槽和固定组件能够实现对预应力钢绞线的连接,通过在连接柱和固定组件的外部设置防护套筒和封盖,可有效防止有泥浆进入连接器内部,能够对装配的预应力钢绞线有效防滑,保证了装配的稳定性,防止预应力钢绞线脱落,有利于保证施工的质量。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连接器的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连接器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连接器的连接柱与固定组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15.图5为图1中局部a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
17.1、连接柱;2、容纳槽;3、固定组件;301、第一半圆柱壳体;302、第二半圆柱壳体;303、插杆;304、第一插槽;305、螺纹孔;306、沉头孔;307、第二插槽;308、定位滑条;4、防护套筒;5、封盖;6、通孔;7、第三插槽;8、紧固螺栓;9、插块;10、定位滑槽;11、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19.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连接器,包括连接柱1;所述连接柱1的两端面分别开设有容纳槽2,即位于图1中左侧的容纳槽和右侧的容纳槽,两个所述容纳槽2对称设置;所述容纳槽2内可拆卸连接有用于装配预应力钢绞线的固定组件3;所述连接柱1和所述固定组件3设置在防护套筒4内;所述防护套筒4的内壁通过粘合剂与所述连接柱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套筒4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其装配连接的封盖5;所述封盖5上开设有可供所述钢绞线穿过的通孔6。
20.该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连接器用于连接两段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记作第一预应
力钢绞线和第二预应力钢绞线),在使用时,首先,将其中一个封盖5和防护套筒4套设在第一预应力钢绞线上,将另外一个封盖5套设在第二预应力钢绞线上;其次,将第一预应力钢绞线的连接端装配在其中一个固定组件3内,将第二预应力钢绞线的连接端装配在另外一个固定组件3内,再分别将两个固定组件3固定在对应的两个容纳槽2内;最后,在连接柱1的外壁涂抹缓凝粘合剂,将防护套筒4滑动到将连接柱1和两个固定组件3罩住,将封盖5固定在防护套筒4的两端,完成两个预应力钢绞线的连接。其中,封盖5与防护套筒4的固定可以采用防水胶进行固定。
21.请进一步参考图3,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截面呈半圆环形的第一半圆柱壳体301和第二半圆柱壳体302;所述第一半圆柱壳体301和所述第二半圆柱壳体302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半圆柱壳体301和所述第二半圆柱壳体302扣合在一起可形成一个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半圆柱壳体301的内壁和所述第二半圆柱壳体302的内壁均具有锯齿咬合面,用于夹紧预应力钢绞线;所述第一半圆柱壳体301沿其周向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半圆柱壳体302沿其周向的第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半圆柱壳体301沿其周向的第二端端面设有插杆303;所述第二半圆柱壳体302沿其周向的第二端端面设有可供所述插杆303插入的第一插槽304;所述插杆303上设有垂直贯穿所述插杆303的螺纹孔305;所述第二半圆柱壳体302的外壁上与所述螺纹孔305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向所述第一插槽304的沉头孔306。
22.在采用固定组件3固定预应力钢绞线时,第一半圆柱壳体301的第二端和第二半圆柱壳体302的第二端处于打开状态,将预应力钢绞线的连接端伸入第一半圆柱壳体301和第二半圆柱壳体302之间,且伸入的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与半圆柱壳体(包括第一半圆柱壳体301和第二半圆柱壳体302)的长度相等,将第一半圆柱壳体301和第二半圆柱壳体302扣合,使得插杆303插入第一插槽304内,并将螺栓自沉头孔306穿入、伸至螺纹孔305并与之螺纹连接,实现对预应力钢绞线的固定。
23.请进一步参考图4和图5,所述第一半圆柱壳体301的外壁上和所述第二半圆柱壳体302的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二插槽30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圆柱壳体301和所述第二半圆柱壳体302上各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插槽307;所述容纳槽2的内侧壁上与所述第二插槽307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三插槽7;所述第三插槽7的槽底与紧固螺栓8螺纹连接;所述紧固螺栓8的螺帽端位于所述连接柱1的外部,螺杆端固定连接有插块9;所述插块9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24.在将所述固定组件3和所述连接柱1进行装配时,首先转动所述紧固螺栓8,使其带动所述插块9运动,使得所述插块9完全运动至所述第三插槽7,此时将所述固定组件3自所述容纳槽2的开口插入,并使其插入端紧贴所述容纳槽2的槽底,拧紧固定螺栓8,使得所述插块9插入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二插槽307内,并顶紧在所述第二插槽307的槽底,实现对固定组件3的固定。
2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圆柱壳体301的外壁上和/或所述第二半圆柱壳体302的外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定位滑条308;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半圆柱壳体301的外壁上和所述第二半圆柱壳体302的外壁上均设有定位滑条308;所述容纳槽2的槽壁上开设有可供所述定位滑条308滑入的定位滑槽10。
26.在将所述固定组件3和所述连接柱1进行装配时,所述定位滑条308和所述定位滑槽10的设置便于所述固定组件3的定位。
27.进一步的,所述通孔6内设有一圈密封圈11。
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连接器,通过设置连接柱、容纳槽和固定组件能够实现对预应力钢绞线的连接,通过在连接柱和固定组件的外部设置防护套筒和封盖,可有效防止有泥浆进入连接器内部,能够对装配的预应力钢绞线有效防滑,保证了装配的稳定性,防止预应力钢绞线脱落,有利于保证施工的质量;通过设置由第一半圆柱壳体、第二半圆柱壳体、插杆、第一插槽、螺纹孔和沉孔组成的固定组件,并且在第一半圆柱壳体和第二半圆柱壳体的内壁均设有锯齿咬合面,方便对预应力钢绞线的固定,并且固定效果良好;通过设置定位滑条和定位滑槽,便于对固定组件的定位。
29.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