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液压马达负载反馈自动变量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6  77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型液压马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型液压马达负载反馈自动变量结构。


背景技术:

2.液压马达是液压系统的一种执行元件,它将液压泵提供的液体压力能转变为其输出轴的机械能(转矩和转速)。液体是传递力和运动的介质,液压马达,亦称为油马达,主要应用于注塑机械、船舶、起扬机、工程机械、建筑机械、煤矿机械、矿山机械、冶金机械、船舶机械、石油化工、港口机械等。
3.液压马达按其结构类型来分,可以分为齿轮式、叶片式、柱塞式和其它型式,按液压马达的额定转速分为高速和低速两大类。额定转速高于500r/min 的属于高速液压马达,额定转速低于500r/min的属于低速液压马达。高速液压马达的基本型式有齿轮式、螺杆式、叶片式和轴向柱塞式等。它们的主要特点是转速较高、转动惯量小、便于启动和制动、调节(调速及换向)灵敏度高。通常高速液压马达输出转矩不大所以又称为高速小转矩液压马达。低速液压马达的基本型式是径向柱塞式,此外在轴向柱塞式、叶片式和齿轮式中也有低速的结构型式,低速液压马达的主要特点是排量大、体积大转速低(有时可达每分钟几转甚至零点几转)、因此可直接与工作机构连接;不需要减速装置,使传动机构大为简化,通常低速液压马达输出转矩较大,所以又称为低速大转矩液压马达
4.目前,对斜盘式轴向柱塞马达在使用过程中,在超越负载的情况下,不便于对高低速进行自动切换的油路控制、自动控制设备内部油路运作间的性能,使得装置智能化程度不高,大大增加了设备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严重影响到工作效率,对此我们提出一种微型液压马达负载反馈自动变量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型液压马达负载反馈自动变量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斜盘式轴向柱塞马达在使用过程中,在超越负载的情况下,不便于对高低速进行自动切换的油路控制、自动控制设备内部油路运作间的性能,使得装置智能化程度不高,大大增加了设备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严重影响到工作效率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型液压马达负载反馈自动变量结构,包括阀体,所述阀体正面设有阀座,且阀座的一侧设有单向阀,所述阀体的内壁设有油腔,所述油腔的下方设有油室,所述油室内设有变量油口管道,且油室内设有变量控制阀芯,所述变量控制阀芯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螺堵和第二螺堵,所述第一螺堵的一侧设有弹簧座,且弹簧座上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内设有自动复位控制阀芯,且自动复位控制阀芯与弹簧相连接,所述变量控制阀芯的下方设有第一油室,所述第一油室的一侧设有第二油室,所述阀体的背面设有通变量活塞,且通变量活塞的顶端连通有通油室。
7.优选的,所述第一油室与第二油室相连通。
8.优选的,所述阀座设有两个,且两个阀座呈对称状分布在阀体上,且两个阀座上的单向阀均与油腔相连通。
9.优选的,所述阀体呈圆台状结构设置,且阀体的边缘处呈圆周状开设有多个紧固孔。
10.优选的,所述弹簧与变量控制阀芯相抵触。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微型液压马达负载反馈自动变量结构,液压马达变量时液压油通过变量油口推动变量控制阀芯克服弹簧的力,向右运动,此时变量控制阀芯与阀体之间的油腔连通,高压侧的液压油通过通油室到变量活塞完成变量,高压油压力也作用在自动复位控制阀芯的左侧油室内、平衡力的作用在保持正常的变量工作状态,在负载升高时,自动复位控制阀芯的左侧油室内压力升高,变量控制阀芯在高压油和弹簧合力的作用下,克服变量油口作用在变量控制阀芯左侧的力,使变量控制阀芯向左运动,便趋于关闭状态,在超越负载的情况下实现高低速的转化,从而实现大扭矩的功率输出,实现履带驱动设备自动转化为低速大扭矩状态工作,让设备更加智能化,减轻设备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13.(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微型液压马达负载反馈自动变量结构,保证实现履带驱动设备的超负载设备的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对阀的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变量油口压力进入后,推动变量控制阀芯,使第一油室的系统高压油可以进入第二油室进入变量油路,由原来的七个油道改为两个油道,原来的双变量活塞改成单变量活塞,使之与原来的阀组相比更加简单,方便加工,便于对尺寸进行控制,新式阀组的结构简单,即便在整体尺寸很小的微型马达上也可以完成设计,并且能更好的完成其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阀体纵方向剖切截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阀体横方向剖切截面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油室和第二油室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中:1、阀体;2、阀座;3、单向阀;4、第一螺堵;5、弹簧座; 6、弹簧;7、自动复位控制阀芯;8、变量控制阀芯;9、第二螺堵;10、第一油室;11、第二油室;12、通油室;13、通变量活塞;14、变量油口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实施例
21.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型液压马达负载反馈自动变量结构技术方案:包括阀体1,阀体1正面设有阀座2,且阀座2的一侧设有单向阀3,阀体1的内壁设有
油腔,油腔的下方设有油室,油室内设有变量油口管道14,且油室内设有变量控制阀芯8,变量控制阀芯8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螺堵4和第二螺堵9,第一螺堵4的一侧设有弹簧座5,且弹簧座5上设有弹簧6,弹簧6内设有自动复位控制阀芯7,且自动复位控制阀芯7与弹簧 6相连接,变量控制阀芯8的下方设有第一油室10,第一油室10的一侧设有第二油室11,阀体1的背面设有通变量活塞13,且通变量活塞13的顶端连通有通油室12;
22.具体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力的平衡关系如下:p1*s1=p2*s2+k*x其中, p1为作用在变量控制阀芯8左端面的压力,s1变量控制阀的端面面积,p2自动复位控制阀芯7的左端面的压力,p2为系统工作压力,超越负载的临界压力,s2自动控制复位阀芯7的系统压力作用端面直径,k*x弹簧6的复位的作用力,实际过程中当遇到超越负载时,p2*s2会升高,使变量控制阀芯8失去平衡,而推动变量控制阀芯8向左移动,完成自动复位,实现马达由小排量到大排量的转化,在超越负载的情况下实现高低速的转化,从而实现大扭矩的功率输出,实现履带驱动设备自动转化为低速大扭矩状态工作,让设备更加智能化,减轻设备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23.在本实施方式中,液压油通过变量油口14推动变量控制阀芯8,由弹簧 6的弹性作用力,并克服弹簧6的作用力,带动变量控制阀芯8向右运动,此时变量控制阀芯8与阀体1之间的油腔连通,高压侧的液压油通过通油室12 到变量活塞13完成变量,高压油压力也作用在自动复位控制阀芯7的左侧油室内、平衡力的作用在保持正常的变量工作状态,在负载升高时,自动复位控制阀芯7的左侧油室内压力升高,变量控制阀芯8在高压油和弹簧6合力的作用下,克服变量油口14作用在变量控制阀芯8左侧的力,使变量控制阀芯8向左运动,便趋于关闭状态,在超越负载的情况下实现高低速的转化,从而实现大扭矩的功率输出,实现履带驱动设备自动转化为低速大扭矩状态工作,让设备更加智能化,减轻设备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24.进一步的,第一油室10与第二油室11相连通。
25.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原来的七个油道改为两个油道,与原来的阀组相比更加简单,方便加工。
26.进一步的,阀座2设有两个,且两个阀座2呈对称状分布在阀体1上,且两个阀座2上的单向阀3均与油腔相连通。
27.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两个单向阀3实现对油腔内的油路控制。
28.进一步的,阀体1呈圆台状结构设置,且阀体1的边缘处呈圆周状开设有多个紧固孔。
29.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紧固孔方便对阀体1进行安装。
30.进一步的,弹簧6与变量控制阀芯8相抵触。
31.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弹簧6的弹性作用力,并根据油室的油压实现对变量控制阀芯8的调节。
32.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液压油通过变量油口14推动变量控制阀芯8,由弹簧6的弹性作用力,并克服弹簧6的作用力,带动变量控制阀芯8向右运动,此时变量控制阀芯8与阀体1之间的油腔连通,高压侧的液压油通过通油室12到变量活塞13完成变量,高压油压力也作用在自动复位控制阀芯7的左侧油室内、平衡力的作用在保持正常的变量工作状态,在负载升高时,自动复位控制阀芯7的左侧油室内
压力升高,变量控制阀芯8在高压油和弹簧6合力的作用下,克服变量油口14作用在变量控制阀芯8左侧的力,使变量控制阀芯8向左运动,便趋于关闭状态,在超越负载的情况下实现高低速的转化,从而实现大扭矩的功率输出,实现履带驱动设备自动转化为低速大扭矩状态工作,让设备更加智能化,直至完成全部工作顺序。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