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工程施工用污水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6  88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净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保工程施工用污水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3.环保工程施工用污水净化装置是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进行净化以达到排放标准,现有的污水净化方式仅仅通过药剂进行简单处理,处理后的水质依然很差,存在处理效果差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环保工程施工用污水净化装置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工程施工用污水净化装置,具备过滤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环保工程施工用污水净化装置是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进行净化以达到排放标准,现有的污水净化方式仅仅通过药剂进行简单处理,处理后的水质依然很差,存在处理效果差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工程施工用污水净化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隔板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左端与壳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所述横板的顶部轴承支撑有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的顶部贯穿壳体并延伸至壳体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所述隔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右端与壳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轴承支撑有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二搅拌杆的顶部贯穿壳体并延伸至壳体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所述横板底部的两侧均连通有管体,且管体的底部连通有y型管,所述隔板的左侧且位于横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板体,所述板体的左端与壳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所述板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y型管的底部连通,所述水泵的排水端连通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右端贯穿隔板并延伸至隔板的右侧,所述壳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气罐,所述气罐的顶部连通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部贯穿螺纹管并延伸至螺纹管的外部,所述螺纹管的左侧连通有气管,且气管的左端贯穿壳体并延伸至壳体的内腔连通有喷头,所述壳体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支腿。
6.优选的,所述壳体顶部的左侧连通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一管盖,所述壳体顶部的左侧且位于注水管的背面连通有进料管。
7.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表面等距开设有圆孔,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且位于隔板的右侧滑动连接有沉淀盒,所述沉淀盒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腔的底部放置有收集管,所述收集管的表面与凹槽的内腔贴合,所述收集管与支撑板表面的圆孔对应。
8.优选的,所述气罐的右侧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右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
9.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右侧且位于气罐的正面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阀。
10.优选的,所述壳体正面的两侧均嵌设有玻璃窗,所述玻璃窗的表面刻设有刻度尺。
11.优选的,所述壳体顶部的右侧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二管盖,且第二管盖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挡网。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隔板、支架、电机、主动齿轮、横板、第一搅拌杆、第一从动齿轮、支撑板、第二搅拌杆、第二从动齿轮、y型管、板体、水泵、单向阀、气罐、螺纹管、螺纹杆和喷头的设置,达到了过滤效果好的目的,解决了环保工程施工用污水净化装置是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进行净化以达到排放标准,现有的污水净化方式仅仅通过药剂进行简单处理,处理后的水质依然很差,存在处理效果差的问题。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注水管、进料管和第一管盖的设置,使用者可以通过进料管向壳体的内腔投入絮凝剂,可以通过注水管向壳体的内腔注水,达到了方便向壳体内腔投料的目的,通过支撑板表面的圆孔、沉淀盒和收集管的设置,经过混合后的絮凝剂通过水泵注入隔板的右侧,经过第二搅拌杆的搅拌混合,使絮凝剂与污水充分搅拌,污水中的杂质与絮凝剂混合并向下沉淀,通过支撑板表面的圆孔落入收集管的内部,达到了方便收集杂质的目的,通过进气管和密封盖的设置,气罐中的臭氧不足时,使用者将密封盖打开并向气罐的内部注入臭氧,达到了方便向气罐的内部注入臭氧的目的。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排水管和控制阀的设置,污水净化完成后,使用者打开控制阀,将壳体内腔的水排出,达到了方便排水的目的,通过玻璃窗和刻度尺的设置,使用者可以通过玻璃窗观察壳体内部的情况,并通过观察刻度尺掌握壳体内部的水位情况,以便随时加水,达到了方便观察壳体内部情况的目的,通过进水管和第二管盖的设置,使用者可以根据观察观察窗显示的水位情况,随时通过进水管向壳体的内部注入需要净化的污水,通过挡网的设置,壳体内腔的臭氧与污水混合后通过进水管向外界排出,同时防止外界的物体通过进水管进入壳体的内腔。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剖面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螺纹管局部正视剖面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沉淀盒局部俯视图。
21.图中:1、壳体;2、隔板;3、支架;4、电机;5、主动齿轮;6、横板;7、第一搅拌杆;8、第一从动齿轮;9、支撑板;10、第二搅拌杆;11、第二从动齿轮;12、y型管;13、板体;14、水泵;15、单向阀;16、气罐;17、螺纹管;18、螺纹杆;19、喷头;20、注水管;21、进料管;22、沉淀盒;23、收集管;24、进气管;25、排水管;26、玻璃窗;27、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5,一种环保工程施工用污水净化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隔板2,壳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架3,支架3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4,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5,隔板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横板6,横板6的左端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安装,横板6的顶部轴承支撑有第一搅拌杆7,第一搅拌杆7的顶部贯穿壳体1并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从动齿轮8,第一从动齿轮8与主动齿轮5啮合,隔板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9,支撑板9的右端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安装,支撑板9的顶部轴承支撑有第二搅拌杆10,第二搅拌杆10的顶部贯穿壳体1并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第二从动齿轮11,第二从动齿轮11与主动齿轮5啮合,横板6底部的两侧均连通有管体,且管体的底部连通有y型管12,隔板2的左侧且位于横板6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板体13,板体13的左端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安装,板体1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泵14,水泵14的进水端与y型管12的底部连通,水泵14的排水端连通有单向阀15,单向阀15的右端贯穿隔板2并延伸至隔板2的右侧,壳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气罐16,气罐16的顶部连通有螺纹管17,螺纹管17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8,螺纹杆18的顶部贯穿螺纹管17并延伸至螺纹管17的外部,螺纹管17的左侧连通有气管,且气管的左端贯穿壳体1并延伸至壳体1的内腔连通有喷头19,壳体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支腿,通过壳体1、隔板2、支架3、电机4、主动齿轮5、横板6、第一搅拌杆7、第一从动齿轮8、支撑板9、第二搅拌杆10、第二从动齿轮11、y型管12、板体13、水泵14、单向阀15、气罐16、螺纹管17、螺纹杆18和喷头19的设置,达到了过滤效果好的目的,解决了环保工程施工用污水净化装置是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进行净化以达到排放标准,现有的污水净化方式仅仅通过药剂进行简单处理,处理后的水质依然很差,存在处理效果差的问题。
24.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壳体1顶部的左侧连通有注水管20,注水管20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一管盖,壳体1顶部的左侧且位于注水管20的背面连通有进料管21,通过注水管20、进料管21和第一管盖的设置,使用者可以通过进料管21向壳体1的内腔投入絮凝剂,可以通过注水管20向壳体1的内腔注水,达到了方便向壳体1内腔投料的目的。
25.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支撑板9的表面等距开设有圆孔,壳体1内腔的底部且位于隔板2的右侧滑动连接有沉淀盒22,沉淀盒22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腔的底部放置有收集管23,收集管23的表面与凹槽的内腔贴合,收集管23与支撑板9表面的圆孔对应,通过支撑板9表面的圆孔、沉淀盒22和收集管23的设置,经过混合后的絮凝剂通过水泵14注入隔板2的右侧,经过第二搅拌杆10的搅拌混合,使絮凝剂与污水充分搅拌,污水中的杂质与絮凝剂混合并向下沉淀,通过支撑板9表面的圆孔落入收集管23的内部,达到了方便收集杂质的目的。
26.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气罐16的右侧连通有进气管24,进气管24的右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通过进气管24和密封盖的设置,气罐16中的臭氧不足时,使用者将密封盖打开并向气罐16的内部注入臭氧,达到了方便向气罐16的内部注入臭氧的目的。
27.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壳体1的右侧且位于气罐16的正面连通有排水管25,排水管
25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阀,通过排水管25和控制阀的设置,污水净化完成后,使用者打开控制阀,将壳体1内腔的水排出,达到了方便排水的目的。
28.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壳体1正面的两侧均嵌设有玻璃窗26,玻璃窗26的表面刻设有刻度尺,通过玻璃窗26和刻度尺的设置,使用者可以通过玻璃窗26观察壳体1内部的情况,并通过观察刻度尺掌握壳体1内部的水位情况,以便随时加水,达到了方便观察壳体1内部情况的目的。
29.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壳体1顶部的右侧连通有进水管27,进水管27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二管盖,且第二管盖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挡网,通过进水管27和第二管盖的设置,使用者可以根据观察观察窗显示的水位情况,随时通过进水管27向壳体1的内部注入需要净化的污水,通过挡网的设置,壳体1内腔的臭氧与污水混合后通过进水管27向外界排出,同时防止外界的物体通过进水管27进入壳体1的内腔。
30.工作原理:在需要对污水进行净化时,使用者通过注水管20向壳体1的内腔注水,通过进料管21向壳体1的内腔投入絮凝剂,通过进水管27向壳体1的内腔注入需要净化的污水,然后通过外置控制器打开电机4,电机4的输出轴带动主动齿轮5转动,主动齿轮5的转动带动第一从动齿轮8和第二从动齿轮11转动,第一从动齿轮8的转动带动第一搅拌杆7转动,第一搅拌杆7的转动使絮凝剂与水充分混合,然后通过外置控制器打开水泵14,水泵14的工作将混合后的絮凝剂注入隔板2右侧的污水中,第二从动齿轮11的转动带动第二搅拌杆10转动,第二搅拌杆10的转动使絮凝剂与污水充分搅拌,污水中的杂质与絮凝剂混合并向下沉淀,通过支撑板9表面的圆孔落入收集管23的内部,此时通过拧动螺纹杆18使螺纹杆18向上运动,然后气管通过螺纹管17与气罐16连接,气罐16中的臭氧在高压作用下向外通过气管排入喷头19并喷向污水,臭氧与污水混合,对污水进行杀菌消毒,污水净化完成后,使用者打开排水管25上的控制阀,净化后的污水向外排出。
31.本技术文件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技术文件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技术文件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该装置通过外置电源进行供电。
32.本技术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且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