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矩形母排夹层接触面打磨工具。
背景技术:
2.目前对于多层矩形母排的检修过程中,在把搭接排拆下后恢复母排连接前,需对母排夹层接触面进行打磨刷新,以去除接触面的氧化层,确保母排重新连接后接触良好,但由于矩形母排夹层缝隙较小,因此传统的打磨方式和打磨机不能快速有效地对夹层接触面进行打磨,降低了矩形母排的检修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矩形母排夹层接触面打磨工具,能够安全快速的对细小缝隙进行打磨。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矩形母排夹层接触面打磨工具,包括打磨工具本体、打磨片和加固装置,所述打磨工具本体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打磨片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打磨片直线运动,所述加固装置固定在打磨工具本体上,所述加固装置设有夹槽,所述夹槽夹持在所述打磨片靠近所述打磨工具本体的位置上,所述打磨片对应所述夹槽的位置为光滑面。
5.进一步地,所述加固装置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打磨工具本体上。
6.进一步地,所述加固装置包括z字型金属片,所述z字型金属片的一侧横部与打磨工具本体贴合固定,所述z字型金属片的另一侧横部与打磨片垂直且设置有所述夹槽,所述z字型金属片的中间竖部平行于打磨片的侧边。
7.进一步地,所述加固装置一体成型。
8.进一步地,所述打磨片与所述电机可拆卸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打磨工具本体的一端包括夹持件和螺栓,所述夹持件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具有螺纹通孔,所述打磨片的一端插入所述安装槽,所述螺栓与所述螺纹通孔螺纹连接且抵触于所述打磨片插入安装槽的一端;
10.所述电机与夹持件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打磨片直线运动。
11.进一步地,还包括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12.进一步地,还包括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与所述电机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电机的转动速度。
13.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旋钮是无级调节旋钮。
14.进一步地,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与打磨工具固定连接组成枪形结构。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直线型运动的打磨片与打磨工具本体的一端连接,从而能够伸入各种微小的缝隙之中进行打磨,尤其适用于矩形母排夹层的打磨,能有效去除矩形母排夹层的氧化层,保证矩形母排连接的接触良好,同时,通过加固装置上的夹槽为打磨片提供了必要的支撑,防止打磨片断裂,且打磨片对应所述夹槽的位置为光滑面使
得与夹槽的接触为滑动连接,并不影响打磨片的直线运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矩形母排夹层接触面打磨工具与矩形母排打磨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8.标号说明:
19.1、矩形母排;2、打磨片;3、夹持件;31、加固装置;4、打磨工具本体;5、把手;6、调节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21.请参照图1-2,矩形母排夹层接触面打磨工具,包括打磨工具本体、打磨片和加固装置,所述打磨工具本体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打磨片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打磨片直线运动,所述加固装置固定在打磨工具本体上,所述加固装置设有夹槽,所述夹槽夹持在所述打磨片靠近所述打磨工具本体的位置上,所述打磨片对应所述夹槽的位置为光滑面。
22.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直线型运动的打磨片与打磨工具本体的一端连接,从而能够伸入各种微小的缝隙之中进行打磨,尤其适用于矩形母排夹层的打磨,能有效去除矩形母排夹层的氧化层,保证矩形母排连接的接触良好,同时,通过加固装置上的夹槽为打磨片提供了必要的支撑,防止打磨片断裂,且打磨片对应所述夹槽的位置为光滑面使得与夹槽的接触为滑动连接,并不影响打磨片的直线运动。
23.进一步地,所述加固装置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打磨工具本体上。
24.进一步地,所述加固装置包括z字型金属片,所述z字型金属片的一侧横部与打磨工具本体贴合固定,所述z字型金属片的另一侧横部与打磨片垂直且设置有所述夹槽,所述z字型金属片的中间竖部平行于打磨片的侧边。
25.由上述描述可知,当更换不同厚度的打磨片时,加固装置也可相应更换以改变夹槽的宽度以适应打磨片。
26.进一步地,所述加固装置一体成型。
27.由上述描述可知,一体成型的加固装置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能承受更大的应力。
28.进一步地,所述打磨片与所述电机可拆卸连接。
29.进一步地,所述打磨工具本体的一端包括夹持件和螺栓,所述夹持件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具有螺纹通孔,所述打磨片的一端插入所述安装槽,所述螺栓与所述螺纹通孔螺纹连接且抵触于所述打磨片插入安装槽的一端;
30.所述电机与夹持件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打磨片直线运动。
31.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打磨片与所述打磨工具本体是可拆卸连接,能根据现场氧化物、脏污程度及不同材质的夹层接触面进行选择和更换不同的粗细面和不同的大小厚度的打磨片,确保能打磨干净接触面而不损伤接触面。
32.进一步地,还包括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33.由上述描述可知,采用充电电池作为电源,无需外接交流电源,方便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安全性,不仅节省了外接电源的时间,还能在没有电源接口的地方进行工作,提高了打磨工具的适用性。
34.进一步地,还包括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与所述电机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电机的转动速度。
35.由上述描述可知,调节旋钮能调节电机的转速,从而调节打磨工具的工作效率。
36.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旋钮是无级调节旋钮。
37.由上述描述可知,无级调节旋钮能无级调节电机的转速,从而无级调节打磨工具的工作效率。
38.进一步地,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与打磨工具固定连接组成枪形结构。
39.由上述描述可知,打磨工具设置了把手,把手与打磨工具本体形成枪形结构,用户使用打磨工具时,无需转动手腕,能直接以舒适的姿势握持打磨工具,不仅方便了用户对打磨工具的握持,也能降低打磨工具由于震动导致用户手臂麻木脱手的可能和对用户手腕的损伤。
40.实施例一
41.请参照图1-2,本实施例的矩形母排夹层接触面打磨工具,应用于对矩形母排1的夹层或其他类似的微小缝隙进行打磨。
42.其包括打磨片2、夹持件3、打磨机本体4和把手5,其中,打磨机本体4前端安装有电机,后端安装有充电电池,充电电池给电机进行供电,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夹持件3做前后的往返运动,夹持件3夹持前端的打磨片2,带动打磨片2一起做前后往返运动,从而打磨片2能自动完成对矩形母排1的夹层的打磨,保证打磨后的矩形母排1连接后接触良好。
43.具体的,请参照图2,夹持件3包括前方的安置槽,安置槽的一壁具有两个螺纹通孔,打磨片2插入安置槽中后,采用螺栓将打磨片2紧固到位固定,从而打磨片2可拆卸的与夹持件3进行连接,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对打磨片2进行更换,从而更换不同厚度的打磨片2以对不同厚度的缝隙进行打磨,又或者根据打磨所需要的精细程度更换不同粗细度的打磨片2进行打磨,以保证成本的同时使缝隙打磨至所需的程度。
44.打磨片2后端光滑,夹持件3还包括加固装置31,加固装置31包括平行于打磨片2侧边的二部,二部前端具有垂直于打磨片2侧边的一部,一部开有垂直于打磨片2侧边的夹槽,夹槽宽度与打磨片2厚度相适应,打磨片2插入夹槽中,从而打磨片2光滑的后端沿夹槽进行运动,由于二者光滑,因此夹槽不影响打磨片2的运行,并给打磨片2提供一定的支持力,二部后端还包括与打磨片2侧边垂直的三部,三部与打磨工具本体4贴合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从而稳定的固定在打磨工具本体4上,当更换不同厚度的打磨片2时,加固装置31也可相应更换以改变夹槽的宽度以适应打磨片2。
45.本实施例中,打磨工具本体4后端还具有无级的调节旋钮6,充电电池经由调节旋钮6电连接电机,从而在调节旋钮6的调节下给充电电池进行供电,具体的,调节旋钮6可以是可调电阻,通过调节电阻的阻值调节充电电池给电机提供带的电流大小,从而控制电机的转速,进而控制打磨工具的打磨片2运动速度,精细控制打磨工具的工作状态。
46.把手5与打磨工具本体4的后端固定连接,把手5与打磨工具本体4垂直设置,从而用户使用打磨工具时,无需转动手腕便可直接握持打磨工具,方便了用户对打磨工具的握
持,也能降低打磨工具由于震动导致用户手臂麻木脱手的可能。
4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矩形母排夹层接触面打磨工具,设置了夹持件夹持打磨头,打磨头能够更换以适应不同的大小与材质,电机带动打磨头前后移动,采用加固装置加强打磨片的稳定性,设置有把手,方便用户的握持,设置了调节旋钮以调节打磨工具的工作速度,能有精确快速的对微小缝隙进行打磨抛光。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