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危重患者多用途裤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7  147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危重患者多用途裤子。


背景技术:

2.现有病服裤由裤腰、裤体、裤管构成,两个裤管与裤体的左右两侧连接,裤腰在患者腰部起到固定作用。为了方便会阴、臀部等地方检查、消毒,以及管路(如尿管、血透管)与外引流袋的连接,该种病服裤的后裤面上开设有开口,并另外通过挡布进行遮挡。但是这种类型的病服裤的开口小,用途单一,不方便检查、消毒,同时,无法观察裤体内的管路的情况;以及每次更换病服裤时,需要分离管路(如尿管、血透管)与外引流袋的连接,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途多样,方便检查、消毒、更换裤子等操作的危重患者多用途裤子。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5.一种危重患者多用途裤子,包括裤体、裤腰和裤管;所述裤腰连接在所述裤体的上端;两个所述裤管连接在所述裤体的下端;还包括:
6.横向连接开口,其由裤体的后裤面的左侧延伸至裤体的后裤面的右侧且位于所述裤腰的下方;
7.左侧竖向开口,其一端与所述横向连接开口的左端连接,另一端向所述裤管的后裤面的下端延伸;
8.右侧竖向开口,其一端与所述横向连接开口的右端连接,另一端向所述裤管的后裤面的下端延伸;
9.纽扣、扣孔,所述横向连接开口、左侧竖向开口、右侧竖向开口的长度方向均设有若干组可相互扣紧的纽扣和扣孔。
10.进一步地,所述左侧竖向开口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裤管的后裤面的底端上;所述右侧竖向开口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裤管的后裤面的底端上。
11.进一步地,所述裤腰的下端面至所述横向连接开口的顶端的距离为3-5cm。
12.进一步地,所述左侧竖向开口左右的宽度、右侧竖向开口左右的宽度均为2-3cm。
13.进一步地,所述裤体左右的宽度为l;所述横向连接开口左右的宽度为l;所述宽度l与宽度l的关系为:l=0.8~0.9l。
14.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孔和用于穿过所述固定孔以用于绑紧管路的固定绳;所述左侧竖向开口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对应裤体的裤裆的位置的所述固定孔和固定绳;所述右侧竖向开口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对应裤体的裤裆的位置的所述固定孔和固定绳。
15.进一步地,所述左侧竖向开口的一侧连接有用于盖合所述左侧竖向开口的左侧遮挡条;每个所述纽扣沿所述左侧遮挡条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扣孔对应每个所述
纽扣的位置设在所述左侧竖向开口的另一侧;
16.所述右侧竖向开口的一侧连接有用于盖合所述右侧竖向开口的右侧遮挡条;每个所述纽扣沿所述右侧遮挡条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扣孔对应每个所述纽扣的位置设在所述右侧竖向开口的另一侧。
17.进一步地,所述左侧遮挡条的宽度和右侧遮挡条的宽度均为3-5cm。
18.进一步地,所述纽扣和扣孔的数量相同;所述横向连接开口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有4个所述纽扣;所述左侧竖向开口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有4个所述纽扣;所述右侧竖向开口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有4 个所述纽扣。
19.进一步地,所述裤腰内具有松紧带;所述松紧带的长度是裤腰周长的1.5-2倍。
20.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21.本实用新型对应危重患者的会阴、臀部、大腿、小腿的位置在裤体和裤管的后裤面设置横向连接开口、左侧竖向开口和右侧竖向开口,使裤体和裤管的后裤面形成一个大开口,并在横向连接开口、左侧竖向开口、右侧竖向开口的长度方向上分别设置若干组纽扣和扣孔,将每组的纽扣和扣孔相扣好,实现横向连接开口、左侧竖向开口和右侧竖向开口的关闭,避免横向连接开口、左侧竖向开口和右侧竖向开口岔开,防止危重患者的会阴、臀部、大腿、小腿的位置被暴露,不需要挡布进行遮挡,很好地保护危重患者的私处隐私;同时,该危重患者多用途裤子整体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用途多样,也可以方便对危重患者的会阴、臀部、大腿、小腿等位置的检查和消毒,快速了解裤体和裤管内的管路的情况;以及在更换该危重患者多用途裤子时,不需要分离管路(如尿管、血透管)与外引流袋的连接,直接在将外引流袋穿过大开口后进行裤子更换,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减少危重患者被感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危重患者多用途裤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中包括:
25.裤体1、裤腰2、松紧带21、裤管3、横向连接开口4、左侧竖向开口5、右侧竖向开口6、纽扣7、扣孔8、固定孔9、固定绳10、左侧遮挡条11、右侧遮挡条12。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7.如图1所示,一种危重患者多用途裤子,包括裤体1、裤腰2、裤管3、横向连接开口4、左侧竖向开口5、右侧竖向开口6、纽扣7和扣孔8;所述裤腰2连接在所述裤体1的上端;两个所述裤管3连接在所述裤体1的下端;横向连接开口4由裤体1的后裤面的左侧延伸至裤体1的后裤面的右侧且位于所述裤腰2的下方;左侧竖向开口5的一端与所述横向连接开口4的左端连接,另一端向所述裤管3的后裤面的下端延伸;右侧竖向开口6的一端与所述横向连接开口4的右端连接,另一端向所述裤管3的后裤面的下端延伸;以纽扣7和扣孔8 作为一组扣紧结构,所述横向连接开口4、左侧竖向开口5、右侧竖向开口6的长度方向均设有若干组
可相互扣紧的纽扣7和扣孔8。
28.对应危重患者的会阴、臀部、大腿、小腿的位置在裤体1和裤管3 的后裤面设置横向连接开口4、左侧竖向开口5和右侧竖向开口6,使裤体1和裤管3的后裤面形成一个大开口,并在横向连接开口4、左侧竖向开口5、右侧竖向开口6的长度方向上分别设置若干组纽扣7和扣孔8,将每组的纽扣7和扣孔8相扣好,实现横向连接开口4、左侧竖向开口5和右侧竖向开口6的关闭,避免横向连接开口4、左侧竖向开口5和右侧竖向开口6岔开,防止危重患者的会阴、臀部、大腿、小腿的位置被暴露,不需要挡布进行遮挡,很好地保护危重患者的私处隐私;同时,该危重患者多用途裤子整体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用途多样,也可以方便对危重患者的会阴、臀部、大腿、小腿等位置的检查和消毒,快速了解裤体1和裤管3内的管路的情况;以及在更换该危重患者多用途裤子时,不需要分离管路(如尿管、血透管)与外引流袋的连接,直接在将外引流袋穿过大开口后进行裤子更换,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减少危重患者被感染的风险。
29.优选的,所述左侧竖向开口5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裤管3的后裤面的底端上;所述右侧竖向开口6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裤管3的后裤面的底端上,使裤体1和裤管3的后裤面形成一个足够大的大开口,方便对危重患者的会阴、臀部、大腿、小腿等位置的检查和消毒,快速了解裤体1和裤管3内的管路的情况;以及在更换该危重患者多用途裤子时,不需要分离管路(如尿管、血透管)与外引流袋的连接,直接在将外引流袋穿过大开口后进行裤子更换,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减少危重患者被感染的风险。
30.为了使裤体1和裤管3的后裤面形成一个足够大面积的大开口,方便检查、消毒、更换裤子等操作,所述裤腰2的下端面至所述横向连接开口4的顶端的距离为3-5cm。
31.为了使裤体1和裤管3的后裤面形成一个足够大面积的大开口,方便检查、消毒、更换裤子等操作,所述裤体1左右的宽度为l;所述横向连接开口4左右的宽度为l;所述宽度l与宽度l的关系为: l=0.8~0.9l。
32.为了防止危重患者的会阴、臀部等隐私处被暴露,所述左侧竖向开口5的一侧连接有用于盖合所述左侧竖向开口5的左侧遮挡条11;每个所述纽扣7沿所述左侧遮挡条1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扣孔8对应每个所述纽扣7的位置设在所述左侧竖向开口5的另一侧;所述右侧竖向开口6的一侧连接有用于盖合所述右侧竖向开口6的右侧遮挡条12;每个所述纽扣7沿所述右侧遮挡条1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扣孔8对应每个所述纽扣7的位置设在所述右侧竖向开口6的另一侧。通过设置左侧遮挡条11、右侧遮挡条12与纽扣7、扣孔8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利用左侧遮挡条11、右侧遮挡分别对左侧竖向开口5、右侧竖向开口6进行盖合,防止危重患者的会阴、臀部等隐私处被暴露。
33.优选的,所述左侧竖向开口5左右的宽度、右侧竖向开口6左右的宽度均为2-3cm。所述左侧遮挡条11的宽度和右侧遮挡条12的宽度均为3-5cm。通过设置左侧遮挡条11的宽度和右侧遮挡条12的宽度分别对应比左侧竖向开口5左右的宽度、右侧竖向开口6左右的宽度相等或略大,有助于实现对左侧竖向开口5、右侧竖向开口6的盖合,有效地防止危重患者的会阴、臀部等隐私处被暴露。
34.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纽扣7和扣孔8的数量相同;所述横向连接开口4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有4个所述纽扣7;所述左侧竖向开口5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有4个所述纽扣7;所述右侧竖向开口6 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有4个所述纽扣7。通过在横向连接开口4
的长度方向、左侧竖向开口5的长度方向、右侧竖向开口6的长度方向均合理均匀分布4组纽扣7和扣孔8,实现横向连接开口4、左侧竖向开口5和右侧竖向开口6的稳定关闭,避免横向连接开口4、左侧竖向开口5和右侧竖向开口6岔开,防止危重患者的会阴、臀部、大腿、小腿的位置被暴露,不需要挡布进行遮挡,很好地保护危重患者的私处隐私。当然,为了连接的稳定性,横向连接开口4的长度方向、左侧竖向开口5的长度方向、右侧竖向开口6的长度方向上的纽扣7和扣孔8的数量至少设置2组。
35.该危重患者多用途裤子还包括固定孔9和用于穿过所述固定孔9 以用于绑紧管路的固定绳10;所述左侧竖向开口5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对应裤体1的裤裆的位置的所述固定孔9和固定绳10;所述右侧竖向开口6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对应裤体1的裤裆的位置的所述固定孔9 和固定绳10。通过在左侧竖向开口5、右侧竖向开口6对应裤体1的裤裆的位置设置固定孔9和固定带,便于固定穿过固定孔9,对管路进行绑带固定,如管路为尿管,则对在固定带穿过固定孔9后,绑定从左侧竖向开口5或右侧竖向开口6穿出的尿管,使尿管稳定连接在裤体1上,避免尿管错乱外置放置。
36.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裤腰2内具有松紧带21;所述松紧带 21的长度是裤腰2周长的1.5-2倍。裤腰2的目的在于对危重患者的腰部起到固定作用,通过在裤腰2内设置长度是裤腰2周长的1.5-2 倍的松紧带21,可以适用于各种体型患者。
37.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危重患者多用途裤子,其中,该危重患者多用途裤子对应危重患者的会阴、臀部、大腿、小腿的位置在裤体1和裤管3的后裤面设置横向连接开口4、左侧竖向开口5 和右侧竖向开口6,使裤体1和裤管3的后裤面形成一个大开口,并在横向连接开口4、左侧竖向开口5、右侧竖向开口6的长度方向上分别设置若干组纽扣7和扣孔8,将每组的纽扣7和扣孔8相扣好,实现横向连接开口4、左侧竖向开口5和右侧竖向开口6的关闭,避免横向连接开口4、左侧竖向开口5和右侧竖向开口6岔开,防止危重患者的会阴、臀部、大腿、小腿的位置被暴露,不需要挡布进行遮挡,很好地保护危重患者的私处隐私;同时,该危重患者多用途裤子整体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用途多样,也可以方便对危重患者的会阴、臀部、大腿、小腿等位置的检查和消毒,快速了解裤体1和裤管3内的管路的情况;以及在更换该危重患者多用途裤子时,不需要分离管路(如尿管、血透管)与外引流袋的连接,直接在将外引流袋穿过大开口后进行裤子更换,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减少危重患者被感染的风险。
38.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