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一种U型钢板梁与楼板的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7  81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一种u型钢板梁与楼板的连接节点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u型钢板梁与楼板的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2.目前房屋建造过程中,楼板的下方通常会设有钢梁结构,用于提高楼板的结构稳定性。
3.现有的钢梁和楼板连接节点,包括呈u型设置的钢板梁,钢板梁内浇筑有钢筋混凝土,由于钢筋混凝土的自重较大,容易引起钢板梁发生屈曲,影响该连接节点的整体稳定性,存在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连接节点整体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u型钢板梁与楼板的连接节点。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u型钢板梁与楼板的连接节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u型钢板梁与楼板的连接节点,包括呈u型设置的钢板梁、混凝土楼板、发泡混凝土梁,所述混凝土楼板搭接在钢板梁上,所述钢板梁内设置有加劲肋,所述发泡混凝土梁位于钢板梁内。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劲肋,增加了发泡混凝土梁与钢板梁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钢板梁和发泡混凝土梁整体的稳定性,且加劲肋有助于提高钢板梁的抗弯强度,进而有助于提高该节点整体的稳定性;其中,发泡混凝土梁由发泡混凝土在钢板梁内浇筑而成,相较钢筋混凝土梁,发泡混凝土梁的自重轻,进而降低了钢板梁的承重,进而有助于避免钢板梁发生屈曲,即有助于提高该节点整体的稳定性。
8.优选的,所述加劲肋浇铸成型在钢板梁的底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浇铸的方式成型加劲肋,有助于避免加劲肋和钢板梁之间产生焊缝,进而有助于提高钢板梁的结构强度,将加劲肋成型在钢板梁的底部,有助于提高钢板梁底部的结构强度,防止钢板梁底部发生屈曲。
10.优选的,所述加劲肋呈t型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劲肋呈t型设置,提高了钢板梁的竖向刚度,且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加劲肋与发泡混凝土梁的接触面积,进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该节点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12.优选的,所述混凝土楼板由预制板和混凝土层叠合而成,所述预制板搭接在钢板梁上,所述混凝土层设置在预制板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楼板由预制板和混凝土层叠合而成,在浇筑混凝土时,便于对混凝土进行找平,同时有助于提高混凝土楼板的结构强度。
14.优选的,所述钢板梁的两侧开口处设置有承托板,所述预制板搭接在钢板梁的承托板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承托板增大与预制板直接的接触面积,进而有助于
提高钢板梁对楼板的支撑强度。
16.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层内设置有钢筋网片。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混凝土层内预埋钢筋网片,有助于提高混凝土楼板的结构强度,进而有助于提高该节点整体的结构强度。
18.优选的,所述发泡混凝土梁内预设有多个第一钢筋,所有所述第一钢筋的长度方向均与钢板梁的长度方向平行。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钢筋,有助于提高发泡混凝土梁的抗弯强度,进而有助于提高对混凝土楼板的支撑强度。
20.优选的,所述发泡混凝土梁内对应第一钢筋的数量设有多个第二钢筋,任一所述第二钢筋呈竖直设置,且所有所述第二钢筋分别和对应的第一钢筋固定连接,且所有所述第二钢筋穿过预制板并深入混凝土层内。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钢筋连接混凝土层和发泡混凝土梁,有助于提高该整体的结构强度,进而有助于提高该节点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2.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层内预设有第三钢筋,所述第三钢筋与所有第二钢筋固定连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三钢筋与第二钢筋连接,进一步有助于提高混凝土层和发泡混凝土梁的连接强度,即进一步有助于提高该节点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在钢板梁内浇筑发泡混凝土形成发泡混凝土梁,由于发泡混凝土梁的自重较轻,降低了钢板梁的承重,即有助于防止钢板梁发生屈曲,进而有助于提高该连接节点的整体稳定性;
26.借助t型加劲肋,有助于提高钢板梁与发泡混凝土梁的接触面积,进而有助于提高钢板梁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有助于防止钢板梁发生屈曲;
27.利用第一钢筋、第二钢筋和第三钢筋,有助于提高混凝土层和发泡混凝土梁的连接强度,即有助于提高该连接节点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钢板梁;11、承托板;2、混凝土楼板;21、预制板;22、混凝土层;3、发泡混凝土梁;4、加劲肋;5、钢筋网片;6、第一钢筋;7、第二钢筋;8、第三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u型钢板梁与楼板的连接节点。
32.参照图1,u型钢板梁与楼板的连接节点包括呈u型的钢板梁1、混凝土楼板2和发泡混凝土梁3,钢板梁1的底部一体浇铸有呈t型的加劲肋4,混凝土楼板2搭接在钢板梁1上,发泡混凝土梁3成型在钢板梁1内,发泡混凝土梁3由发泡混凝土浇筑而成,在浇筑过程中,钢板梁1起到浇筑模板的作用。
33.其中,参照图1,混凝土楼板2由预制板21和混凝土层22叠合而成,钢板梁1开口的
两侧均一体浇铸有承托板11,预制板21搭接在钢板梁1的承托板11上,混凝土层22通过浇筑的方式成型在预制板21上,且混凝土层22内预埋有钢筋网片5,有助于提高混凝土层22的结构强度。
34.另外,参照图1,发泡混凝土梁3内预埋有第一钢筋6和第二钢筋7,第一钢筋6设置有多个,且任一第一钢筋6的长度方向与钢板梁1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钢筋7对应第一钢筋6的数量设置有多个,所有第二钢筋7均呈竖直设置,且任一第二钢筋7的下端与对应的第一钢筋6焊接固定,且所有第二钢筋7的上端穿过预制板21并深入混凝土层22内,混凝土层22内预设有第三钢筋8,第三钢筋8呈水平设置,且第三钢筋8与所有第二钢筋7的上端焊接固定。
35.利用第一钢筋6和第二钢筋7有助于提高发泡混凝土梁3的结构强度,其中,第二钢筋7深入混凝土层22内,有助于提高发泡混凝土梁3和混凝土层22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有助于提高该连接节点的稳定性,在混凝土层22内预埋第三钢筋8,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混凝土层22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与第二钢筋7固定,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发泡混凝土梁3和混凝土层22之间的连接强度。
3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u型钢板梁与楼板的连接节点的实施原理为:实际中,利用发泡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发泡混凝土梁3,相较钢筋混凝土梁重量较轻,有助于降低钢板梁1的承重,进而有助于防止钢板梁1发生屈曲;在钢板梁1的底部浇铸有t型加劲肋4,有助于提高钢板梁1的竖向刚度,进而有助于提高钢板梁1的抗弯强度,同时,加劲肋4提高了发泡混凝土梁3与钢板梁1的接触面积,有助于提高发泡混凝土梁3与钢板梁1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有助于提高该节点的整体稳定性。
37.另外利用第一钢筋6、第二钢筋7和第三钢筋8,在增加发泡混凝土梁3和混凝土层22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还提高了发泡混凝土梁3和混凝土层22的连接强度,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该节点的整体稳定性。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