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环锯扩孔器。
背景技术:
2.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进步,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势越来越明显,其中进行椎间孔的扩大成形是关键的步骤,目前的椎间孔成形通常使用环锯或骨钻来实现关节突的磨削,环锯应用较早,而且可以整块切除关节突,目前应用仍然非常广泛,但是普通环锯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需要逐级的扩张,操作步骤繁琐,且前方锯齿因出现突然的落空可能造成神经损伤;二是因环锯直径太大进行成形时容易造成出口神经根损伤,所以环锯的直径不能设计太大,这样极大的限制了椎间孔成形的效率;三是环锯锯开骨质时,不能对骨质的切割面进行止血,故而环锯切割后的切割面渗血较多,造成视野不清,而骨钻因为没有前方的锚定,需要先开一较小的骨性通道,在进行骨性通道的准备时,容易造成突然的落空伤及神经;四是环锯进行椎间孔成形时,只能形成内外直径相同的通道,这样大大限制了通道的活动能力,对手术操作造成困难;骨钻也有一些不足:一是骨钻前方系钝性的结构,只能在骨性的通道内进行椎间孔的扩大成形,因此,进行椎间孔成形时,需要先钻出一条骨性通道;二是骨钻属于实心的器械,进行椎间孔成形时,接触黄韧带或者突出的髓核组织时,可能对神经根或者硬膜囊的挤压,造成神经根或者硬膜囊的损伤;三是骨钻进行扩大椎间孔时向前需要较大的推力,容易造成突然的落空导致神经、血管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操作方便、增加通道活动范围,不会伤到神经或血管,减少骨质渗血,手术安全性高的环锯扩孔器。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环锯扩孔器,包括环锯本体,所述环锯本体前端设有锯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锯本体前部设有环切段和磨削段,所述锯齿间隔设置在环切段的前端面上,所述环切段的后端与磨削段固定连接,所述环切段前端的外径小于环切段后端的外径,所述环切段后端的外径与磨削段的外径相同,所述磨削段上设有外螺纹,以利于通过环切段的锯齿环形切割出通道后,通过后面外径较大的磨削段将前方的通道进一步扩大,能够明显增加通道的活动范围,更有助于减压,此外,磨削段还能起到限深的作用。
6.本实用新型所述环切段截面呈锥形,环切段前端的外径为7.5mm,环切段后端的外径和磨削段的外径均为7.9mm, 以利于通过渐变的外径实现椎间孔通道的扩大,同时磨削段可限深,防止突然落空,伤及神经。
7.本实用新型所述环切段的锥形壁面和水平截面的夹角∠a在30
°
到60
°
之间,以利于环切段环形切割后,磨削段能快速跟上,防止突然的落空,提高手术安全性。
8.本实用新型所述磨削段的外螺纹延伸至环切段的外壁上,以利于环切段在环形切
割的时候,磨削段的外螺纹延伸至环切段增加了环切段的外径,避免切割后的突然落空,同时通过磨削段的摩擦,可减少局部骨质的渗血。
9.本实用新型所述环锯本体后端安装有把手,以利于方便转动环锯本体,带动环切段和磨削段旋转切割和摩擦。
10.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操作方便、增加通道活动范围,不会伤到神经或血管,减少骨质渗血,手术安全性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环切段和磨削段的放大图。
13.附图标记:环锯本体1,锯齿2,环切段3,磨削段4,把手5。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5.一种环锯扩孔器,包括环锯本体1,所述环锯本体1前端设有锯齿2,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锯本体1前端设有环切段3和磨削段4,所述锯齿2间隔设置在环切段3的前端面上,所述环切段3的后端与磨削段4固定连接,所述环切段3前端的外径小于环切段3后端的外径,所述环切段3后端的外径与磨削段4的外径相同,所述磨削段4上设有外螺纹,以利于通过环切段的锯齿环形切割出通道后,通过后面外径较大的磨削段将前方的通道进一步扩大,能够明显增加通道的活动范围,更有助于减压,此外,磨削段还能起到限深的作用。
16.本实用新型所述环切段3截面呈锥形,环切段3前端的外径为7.5mm,环切段3后端的外径和磨削段4的外径均为7.9mm, 以利于通过渐变的外径实现椎间孔通道的扩大,同时磨削段可限深,防止突然落空,伤及神经。
17.本实用新型所述环切段3的锥形壁面和水平截面的夹角∠a在30
°
到60
°
之间,以利于环切段环形切割后,磨削段能快速跟上,防止突然的落空,提高手术安全性。
18.本实用新型所述磨削段4的外螺纹延伸至环切段3的外壁上,以利于环切段在环形切割的时候,磨削段的外螺纹延伸至环切段增加了环切段的外径,避免切割后的突然落空,同时通过磨削段的摩擦,可减少局部骨质的渗血。
19.本实用新型所述环锯本体1后端安装有把手5,以利于方便转动环锯本体,带动环切段和磨削段旋转切割和摩擦。
20.本实用新型所述环锯本体1内设有椎间孔镜,所述椎间孔镜的镜头安装在环切段3的内壁上,以利于通过椎间孔镜实现全可视操作,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2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椎间孔镜置于环锯本体内,椎间孔镜的镜头置于环切段的内壁上,椎间孔镜与电源连接,手术时,医生手握把手,通过椎间孔镜观察待手术端面情况,通过转动把手带动锯齿将骨小梁切断,使得椎间孔成形断端骨质渗血明显,然后继续转动把手,通过磨削段的旋转摩擦将局部的骨小梁断端填塞,减少局部骨质渗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椎间孔镜实现全可视操作,避免局部的锚定所带来的繁琐步骤及风险;本实用新型通过前端环切段环切出通道后,通过后面外径较大的磨削段将前方的通道进一步扩大,能够明显增加通道的活动范围,更有助于减压,磨削段外径变大,可起到类似限深的作
用,防止突然的落空,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此外,当锯齿切割后的端面某一处不适合扩张时,通过把手调整磨削段摩擦的角度即可避免碰到这一部位,减少对神经或血管的损伤。
2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操作方便、增加通道活动范围,不会伤到神经或血管,减少骨质渗血,手术安全性高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环锯扩孔器,包括环锯本体,所述环锯本体前端设有锯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锯本体前部设有环切段和磨削段,所述锯齿间隔设置在环切段的前端面上,所述环切段的后端与磨削段固定连接,所述环切段前端的外径小于环切段后端的外径,所述环切段后端的外径与磨削段的外径相同,所述磨削段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环切段的锥形壁面和水平截面的夹角∠a在30
°
到60
°
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锯扩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切段截面呈锥形,环切段前端的外径为7.5mm,环切段后端的外径和磨削段的外径均为7.9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环锯扩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削段的外螺纹延伸至环切段的外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环锯扩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锯本体后端安装有把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环锯扩孔器,包括环锯本体,环锯本体前端设有锯齿,环锯本体前部设有环切段和磨削段,锯齿间隔设置在环切段的前端面上,环切段的后端与磨削段固定连接,磨削段上设有外螺纹,环切段截面呈锥形,环切段前端的外径为7.5mm,环切段后端的外径和磨削段的外径均为7.9mm,环切段的锥形壁面和水平截面的夹角∠a在30
技术研发人员:付松 吕仁花 邵诗泽 王龙强 刘海军 王亚楠 黄相鹏 王欢 王振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3.26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