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设备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自动化设备种类繁多,其采用众多的功能模块、完善的嵌入式解决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众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但自动化设备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有可能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对自动化设备要进行必要的检测措施。
3.申请号为cn201721692184.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化设备的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检测探头、中间支撑座、挡罩、警报器、伸缩柱和备用电池盒,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弹簧,所述检测探头固定在连接杆的下端,且连接杆与角度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挡罩的内部设置有警示灯,且挡罩固定在信号处理中心的上方,所述伸缩柱固定在中间支撑座的下方,中间支撑座的侧面设置有控制开关。该自动化设备的检测装置设置有底座,可以将整个检测装置固定安装在自动化设备上,避免人工检测定位不准的问题,且底座上方设置有弹簧,能够有效抵消自动化设备运转时产生的震动,使整个装置更好的固定在自动化设备上,且能避免检测探头震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精度。
4.但是,现有技术中装置无法测量到自动化设备狭窄的地方的零部件,从而导致装置的适用范围较小,本专利通过采用一种自动化设备的检测装置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设备的检测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装置无法测量到自动化设备狭窄的地方的零部件,从而导致装置的适用范围较小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自动化设备的检测装置,包括底座、伸缩机构以及检测机构,所述底座上端与伸缩机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机构上端设有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后端与伸缩机构前端连接。
8.更进一步,所述检测机构呈现为一个类圆柱形结构体或者类圆球形结构体,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外壳、感应探头、主控模块、故障报警器以及缓冲组件,所述外壳呈现为一个类圆柱形结构体,所述外壳内部前端设有感应探头,所述感应探头呈现为与外壳前端结构类似结构体,所述感应探头后端设有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与感应探头电气连接,所述主控模块后端设有故障报警器,所述故障报警器内嵌于外壳内,所述故障报警器与主控模块电气连接,所述外壳侧端设有缓冲组件。
9.更进一步,所述伸缩机构呈现为一个升降推杆结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伸缩筒、助
力组件、连接组件以及伸缩杆,所述伸缩筒呈现为一个圆柱空心柱结构,所述伸缩筒后端与底座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筒前端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呈现为类矩形块结构,所述连接组件后端与伸缩筒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前端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呈现为一个实心圆柱体结构且横截面积小于伸缩筒横截面积,所述伸缩杆后端位于伸缩筒内,前端伸出伸缩筒,所述伸缩杆前端与检测机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后端与底座前端设有若干助力组件,所述助力组件后端与底座连接,所述助力组件前端与连接组件后端连接。
10.更进一步,所述伸缩杆长度不大于伸缩筒长度。
11.更进一步,所述助力组件采用硬性材料制成。
12.更进一步,所述故障报警器内设有蜂鸣器。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伸缩机构以及检测机构,所述为整个装置提供支撑以及为装置的其他零部件提供安装位置,当需要对自动化设备进行检测时,将检测机构能够在伸缩杆伸出伸缩筒直到伸缩杆后端被连接组件卡住,当检测机构进入自动化设备的狭小空间内,感应探头接触自动化设备需要检测的部位,感应探头采集检测部位的数据,然后传输回主控模块,主控模块将数据与预设数据进行比较,如果数据不正常,主控模块控制故障报警器的蜂鸣器发出声音,从而实现对自动化设备的检测的目的。
15.本实用新型较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装置无法测量到自动化设备狭窄的地方的零部件,从而导致装置的适用范围较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小巧,收纳性强,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化设备的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化设备的检测装置的检测机构内部原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化设备的检测装置的侧视图;
19.附图中涉及到的附图标记有:
20.底座1;伸缩机构2;检测机构3;伸缩筒4;助力组件5;连接组件6;伸缩杆7;感应探头8;主控模块9;缓冲组件10;故障报警器11;外壳12。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2.实施例一:
23.如图1-3所示,自动化设备由振动盘搭配组成,自动化系统中的大型成套设备,又称自动化装置,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一种自动化设备的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伸缩机构2以及检测机构3,所述底座1上端与伸缩机构2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机构2上端设有检测机构3,所述检测机构3后端与伸缩机构2前端连接。
24.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伸缩机构2以及检测机构3,所述为整个装置提供支撑以及为装置的其他零部件提供安装位置,所述检测机构3呈现为一个圆柱体结构,所述检测机构3包括外壳12、感应探头8、主控模块9以及故障报警器11,所述外壳12呈现为一个圆柱形结构体,所述外壳12内部前端设有感应探头8,所述感应探头8呈现为与外壳12前端结构类似结构体,所述感应探头8后端设有主控模块9,所述主控模块9与感应探头8电气连接,所述主控模块9后端设有故障报警器11,所述故障报警器11内嵌于外壳12内,所述故障报警器11与主控模块9电气连接,所述伸缩机构2呈现为一个升降推杆结构,所述伸缩机构2包括伸缩筒4、连接组件6以及伸缩杆7,所述伸缩筒4呈现为一个圆柱空心柱结构,所述伸缩筒4后端与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筒4前端设有连接组件6,所述连接组件6呈现为类矩形块结构,所述连接组件6后端与伸缩筒4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6前端设有伸缩杆7,所述伸缩杆7呈现为一个实心圆柱体结构且横截面积小于伸缩筒4横截面积,所述伸缩杆7后端位于伸缩筒4内,前端伸出伸缩筒4,所述伸缩杆7前端与检测机构3后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7长度不大于伸缩筒4长度,所述助力组件5采用硬性材料制成,所述故障报警器11内设有蜂鸣器。
25.实施例二:
26.如图1-3所示,自动化设备由振动盘搭配组成,自动化系统中的大型成套设备,又称自动化装置,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一种自动化设备的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伸缩机构2以及检测机构3,所述底座1上端与伸缩机构2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机构2上端设有检测机构3,所述检测机构3后端与伸缩机构2前端连接。
27.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伸缩机构2以及检测机构3,所述为整个装置提供支撑以及为装置的其他零部件提供安装位置,所述检测机构3呈现为一个圆柱体结构,所述检测机构3包括外壳12、感应探头8、主控模块9、故障报警器11以及缓冲组件10,所述外壳12呈现为一个圆柱形结构体,所述外壳12内部前端设有感应探头8,所述感应探头8呈现为与外壳12前端结构类似结构体,所述感应探头8后端设有主控模块9,所述主控模块9与感应探头8电气连接,所述主控模块9后端设有故障报警器11,所述故障报警器11内嵌于外壳12内,所述故障报警器11与主控模块9电气连接,所述外壳12侧端设有缓冲组件10,所述缓冲组件10呈现为一个类似于弹簧的结构,所述缓冲组件10能够保证感应探头8接触到被测部位的时候,不会因为测试人员用力过大,从而损坏感应探头8,所述伸缩机构2呈现为一个升降推杆结构,所述伸缩机构2包括伸缩筒4、助力组件5、连接组件6以及伸缩杆7,所述伸缩筒4呈现为一个圆柱空心柱结构,所述伸缩筒4后端与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筒4前端设有连接组件6,所述连接组件6呈现为类矩形块结构,所述连接组件6后端与伸缩筒4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6前端设有伸缩杆7,所述伸缩杆7呈现为一个实心圆柱体结构且横截面积小于伸缩筒4横截面积,所述伸缩杆7后端位于伸缩筒4内,前端伸出伸缩筒4,所述伸缩杆7前端与检测机构3后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6后端与底座1前端设有若干助力组件5,所述助力组件5后端与底座1连接,所述助力组件5前端与连接组件6后端连接,所述伸缩杆7长度不大于伸缩筒4长度,所述助力组件5采用硬性材料制成,所述故障报警器11内设有蜂鸣器,所述助力组件5能够保证伸缩杆7在完全伸出伸缩筒4的时候,为伸缩杆7提供一个拉力保证伸缩
杆7的姿态不会发生弯曲。
28.当需要对自动化设备进行检测时,将检测机构3能够在伸缩杆7伸出伸缩筒4直到伸缩杆7后端被连接组件6卡住,当检测机构3进入自动化设备的狭小空间内,感应探头8接触自动化设备需要检测的部位,感应探头8采集检测部位的数据,然后传输回主控模块9,主控模块9将数据与预设数据进行比较,如果数据不正常,主控模块9控制故障报警器11的蜂鸣器发出声音,从而实现对自动化设备的检测的目的。
29.实施例二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优点在于:
30.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降低了装置的损坏率,减少了装置的维护成本,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3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