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便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化内科专用通便装置。
背景技术:
2.消化内科经常会遇到患者大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进而带来便秘、大便干结甚至嵌顿的问题,从而给患者带来病痛,而长此以往会带来其他更为严重的疾病,而临床上为了保持患者大便通常,一方面需要患者多吃含油纤维素较多的水果和蔬菜,而另一方面则需要医护人员常常采用灌肠的方式协助病人顺利排便。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3.1、通便装置存在现有的通便装置在使用时,一般只能够对患者的肠道进行促进蠕动,从而达到排便的效果,无法实现快速排便的问题;
4.2、对一些通便装置来说现有的通便装置在使用时,通便时需要人工对设备进行操作,无法依靠设备自动为患者进行输送混合液的问题,进而达不到通便装置的使用初衷,该通便装置的适用性变差,因此需要进行结构创新来解决具体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化内科专用通便装置,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润便溶液箱、润便液输出管道、溶液进入槽、水溶液输送管、管道固定块,解决现有的通便装置在使用时,一般只能够对患者的肠道进行促进蠕动,从而达到排便的效果,无法实现快速排便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通便装置在使用时,通便时需要人工对设备进行操作,无法依靠设备自动为患者进行输送混合液的问题,以达到使用设备能够自动为患者进行输送混合液,不需要人工对设备进行操作,减少作业人员劳动强度。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消化内科专用通便装置,包括通便装置主体、自主操作台、润便溶液箱,所述通便装置主体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管道固定块,所述管道固定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溶液输送管,所述通便装置主体的顶部设置有自主操作台,且所述通便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润便溶液箱。
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通便装置主体内部设置有固定抽液器,所述通便装置主体内部设置有固定轴。
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通便装置主体的内壁顶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抽液器,所述固定抽液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润便液吸取管道,所述润便液吸取管道的一端活动安装在通便装置主体的内壁底端,所述通便装置主体的内壁左侧开设且贯穿有溶液进入槽。
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通便装置主体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润便溶液箱,所述润便溶液箱的右侧固定安装在通便装置主体的内壁上,且所述润便溶液
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润便液输出管道。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通便装置主体的内壁底端固定安装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顶部活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搅拌杆固定架,所述搅拌杆固定架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搅拌杆。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自主操作台的内壁顶端开设且贯穿有混合液输送口,且所述自主操作台的内壁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固定伸缩器,所述控制器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混合液吸取板。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自主操作台的内壁底端开设且贯穿有混合液进入口,所述混合液吸取板的上下两端活动安装有混合液进入口,所述自主操作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溶液输送管道,所述溶液输送管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混合液输出器。
1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润便溶液箱的内壁底端固定安装有抽取器固定台,所述抽取器固定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润便溶液抽取器。
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6.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化内科专用通便装置,通过设计精妙,采用润便溶液箱、润便液输出管道、溶液进入槽、水溶液输送管、管道固定块结合,方便解决现有的通便装置在使用时,一般只能够对患者的肠道进行促进蠕动,从而达到排便的效果,无法实现快速排便的问题,以达到在对患者的肠道进行促进蠕动的同时,对肠道起到润滑,提高肠道蠕动的作用,使患者能够快速的实现排便的效果。
17.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化内科专用通便装置,通过采用自主操作台、溶液输送管道、混合液输出器、控制器、固定伸缩器、混合液进入口、混合液吸取板组合设置,可以实现解决现有的通便装置在使用时,通便时需要人工对设备进行操作,无法依靠设备自动为患者进行输送混合液的问题,以达到使用设备能够自动为患者进行输送混合液,不需要人工对设备进行操作,减少作业人员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通便装置主体展开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主操作台展开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润便溶液箱展开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通便装置主体;2、自主操作台;3、溶液输送管道;4、混合液输出器;5、固定抽液器;6、润便液吸取管道;7、润便溶液箱;8、润便液输出管道;9、固定搅拌杆;10、搅拌杆固定架;11、固定轴;12、转动轴;13、溶液进入槽;14、水溶液输送管;15、管道固定块;16、混合液输送口;17、控制器;18、固定伸缩器;19、混合液进入口;20、混合液吸取板;21、润便溶液抽取器;22、抽取器固定台。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4.实施例1
25.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科专用通便装置,包括通便装置主
体1、自主操作台2、润便溶液箱7,通便装置主体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管道固定块15,管道固定块1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溶液输送管14,通便装置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自主操作台2,且通便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润便溶液箱7,通便装置主体1内部设置有固定抽液器5,通便装置主体1内部设置有固定轴11,通便装置主体1的内壁顶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抽液器5,固定抽液器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润便液吸取管道6,润便液吸取管道6的一端活动安装在通便装置主体1的内壁底端,通便装置主体1的内壁左侧开设且贯穿有溶液进入槽13。
26.在本实施例中,自主操作台2将混合液进行自主吸取,水溶液输送管14通过设置在其上的管道固定块15与检测装置主体1相连接,润便液吸取管道6通过设置在其上的固定抽液器5与检测装置主体1相连接。
27.实施例2
28.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通便装置主体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润便溶液箱7,润便溶液箱7的右侧固定安装在通便装置主体1的内壁上,且润便溶液箱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润便液输出管道8,通便装置主体1的内壁底端固定安装有固定轴11,固定轴11的顶部活动安装有转动轴12,转动轴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搅拌杆固定架10,搅拌杆固定架10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搅拌杆9。
29.优选的,固定搅拌杆、搅拌杆固定架、固定轴、转动轴结合在一起能够将水溶液与润便液进行搅拌,并且能够使其充分融合,方便对患者进行使用。
30.实施例3
31.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自主操作台2的内壁顶端开设且贯穿有混合液输送口16,且自主操作台2的内壁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7,控制器17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固定伸缩器18,控制器17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混合液吸取板20,自主操作台2的内壁底端开设且贯穿有混合液进入口19,混合液吸取板20的上下两端活动安装有混合液进入口19,自主操作台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溶液输送管道3,溶液输送管道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混合液输出器4,润便溶液箱7的内壁底端固定安装有抽取器固定台22,抽取器固定台2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润便溶液抽取器21。
32.优选的,固定伸缩器18能够进行伸缩,推动混合液吸取板20进行吸收混合液,混合液吸取板20通过设置在其上的固定伸缩器18与控制器17相连接,固定伸缩器18通过设置在其上的控制器17与自主操作台2相连接。
33.下面具体说一下该消化内科专用通便装置的工作原理。
34.如图1-4所示,通过水溶液输送管14将水溶液流动到通便装置主体1中,润便溶液箱7内部的润便溶液通过润便液输出管道8流动到通便装置主体1中,再通过固定搅拌杆9、搅拌杆固定架10、固定轴11、转动轴12结合在一起能够将水溶液与润便液进行搅拌,并且能够使其充分融合,然后通过自主操作台2将混合液进行自主吸取,利用溶液输送管道3、混合液输出器4结合对患者的肠道进行促进蠕动的同时,对肠道起到润滑,提高肠道蠕动的作用,使患者能够快速的实现排便的效果。
35.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