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多功能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7  70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电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手电筒。


背景技术:

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年轻人更愿意在空闲时间离开城市,选择野外露营、垂钓等方式放松身心,感受自然的魅力。在城市之外的环境中,夜晚照明效果不理想,常常需要随身携带多功能手电筒来提供照明,以适应各种复杂的野外环境。
3.现有的多功能手电筒是设计来家用的,体积和重量大,不能随身携带。此外,现有的多功能手电筒功能过于单一,仅能实现照明和充电这些简单的效果,已无法满足年轻人出行的需要,更不能为野外出行提供必要的辅助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种多功能手电筒,为野外活动提供更多必要的辅助功能。
5.一种多功能手电筒,包括:壳体、侧灯组件、前灯组件以及电源组件;所述侧灯组件连接于所述壳体上,用于沿所述壳体的径向射出至少两种强度的照射光;所述前灯连接于所述侧灯组件背离所述壳体的一端,用于沿着所述壳体的中轴线方向射出照射光;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第一电池、充电接头、供电接头、以及电源罩,所述电源罩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电池设于所述电源罩内,所述第一电池用于给所述侧灯组件和所述前灯组件供电,所述第一电池通过所述充电接头用于接收外部电源的电能,所述第一电池通过所述供电接头用于给外部电子设备供电。
6.上述的多功能手电筒,前灯组件和侧灯组件使得多功能手电筒不仅能实现定向照明,还能在壳体的侧面发出照射光,有利于增加多功能手电筒的适用情景。此外,在多功能手电筒上设置的电源组件具有充电和放电的功能:充电功能使得该多功能手电筒无需打开外壳更换电池,减少了更换电池的不便,还提升了多功能手电筒的安全性、抗震性、以及抗冲击性;放电功能使得该多功能手电筒能够给其他电器设备供电,有利于拓宽多功能手电筒的适用方位和提升野外活动的安全性。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二电池,所述侧灯组件与所述前灯组件均与所述第二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池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以实现对所述侧灯组件和所述前灯组件供电。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接头设有转动轴和第一连接部,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电源罩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二电池处于充电模式时,所述充电接头的第一连接部转离所述电源罩;当所述电池处于不充电模式时,所述充电接头的第一连接部转动靠拢所述电源罩。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组件还包括导电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连接
部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片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并与所述第一电池电性连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接头插设于所述电源罩内,所述供电接头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壳体的径向并朝向所述电源罩外部延伸。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灯组件包括前灯珠、前灯座、透镜以及前灯壳,所述前灯座嵌设于所述前灯壳上,所述前灯珠连接于所述前灯座,所述透镜罩设于所述前灯珠,并与所述前灯座连接,所述前灯壳与所述侧灯组件连接。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灯组件还包括电路模块和控制按键,所述电路模块位于所述前灯壳内部,所述控制按键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模块,另一端伸出所述前灯壳,所述前灯组件、所述侧灯组件以及所述第一电池均与所述电路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按键用于控制所述前灯组件和所述侧灯组件的启闭状态。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灯组件包括侧灯珠、侧灯座、侧灯罩以及透光罩,所述侧灯罩将所述侧灯珠固定于所述侧灯座,所述侧透光罩连接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前灯组件之间,且罩设于所述侧灯珠、侧灯座、以及侧灯罩,所述侧灯珠发出的照射光用于透过所述侧灯罩和所述透光罩。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灯珠为彩色灯珠、驱蚊灯珠中的至少一种。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组件背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磁性件,所述磁性件用于将所述多功能手电筒吸附在金属物件上。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灯组件、所述侧灯组件、所述壳体和所述电源组件依次密封连接。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罩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底座连接。
附图说明
18.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多功能手电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多功能手电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0、多功能手电筒;100、壳体;110、第二电池;200、侧灯组件;210、侧灯珠;211、小灯珠;220、侧灯座;230、侧灯罩;240、透光罩;300、前灯组件;310、前灯珠;320、前灯座;330、透镜;340、前灯壳;341、挂钩;342、挂钩轴;343、套圈;350、电路模块;360、控制按键;370、电源指示灯;400、电源组件;410、第一电池;420、充电接头;421、转动轴;422、第一连接部;423、卡位齿;430、供电接头;431、第二连接部;440、电源罩;441、第一底座;442、第二底座;443、凹槽;444、顶珠;450、导电片;460、磁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3.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多功能手电筒10,包括:壳体100、侧灯组件200、前灯组件300以及电源组件400。侧灯组件200连接于壳体100上,用于沿壳体100的径向射出至少两种强度的照射光。前灯珠320连接于侧灯组件200背离壳体100的一端,用于沿着壳体100的中轴线s方向(如图2所示,s为壳体的中轴线)射出照射光。电源组件400包括第一电池410、充电接头420、供电接头430、以及电源罩440。电源罩440设于壳体100上。第一电池410设于电源罩440内。第一电池410用于给侧灯组件200和前灯组件300供电。第一电池410通过充电接头420用于接收外部电源的电能。第一电池410通过供电接头430用于给外部电子设备供电。
24.上述的多功能手电筒10,前灯组件300和侧灯组件200使得多功能手电筒10不仅能实现定向照明,还能在壳体100的侧面发出照射光,有利于增加多功能手电筒10的适用情景。此外,在多功能手电筒10上设置的电源组件400具有充电和放电的功能:充电功能使得该多功能手电筒10无需打开外壳更换电池,减少了更换电池的不便,还提升了多功能手电筒10的安全性、抗震性、以及抗冲击性;放电功能使得该多功能手电筒10能够给其他电器设备供电,有利于拓宽多功能手电筒10的适用方位和提升野外活动的安全性。
25.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0的径向为以壳体100中心线上任意一点为中心点的切平面中,通过该点的直线的方向。
26.可选地,壳体100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形、方形、圆锥形或其他能方便单手握持的形状。
27.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00形状为圆柱形。
28.可以理解地,上述多功能手电筒10各部分的连接顺序从前到后依次为:前灯组件300、侧灯组件200、壳体100和电源组件400。
29.还可以理解地,第一电池410可以通过导线或其他方式,分别与前灯组件300和侧灯组件200直接电性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也具有供电功能的电子元器件,分别与前灯组件300和侧灯组件200间接电性连接。
30.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壳体100内设有第二电池110。侧灯组件200与前灯组件300均与第二电池110电性连接。第一电池410为第二电池110充电,以实现对侧灯组件200和前灯组件300供电。
31.由此可知,侧灯组件200和前灯组件300的电能直接来自于第二电池110,第二电池110的电能来自于第一电池410,即第一电池410向第二电池110供电,第二电池110再将第一电池410供给的电能传输至侧灯组件200和前灯组件300。
32.可选地,第一电池410可以为能存储电能的蓄电池或锂电池等。
33.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池410为蓄电池(作充放电电源用),能存储电能,以方便在需要用电时,将电能通过第二电池110输送给前灯组件300和侧灯组件200,和/或向其他电器设备供电。
34.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充电接头420设有转动轴421和第一连接部422。转动轴421与电源罩440转动连接。当第二电池110处于充电模式时,充电接头420的第一连接部422转离电源罩440。当第二电池110处于不充电模式时,充电接头420的第一连接部422转动靠拢电源罩440。
35.由此可知,充电接头420在需要充电时,可以转离电源罩440,以方便连接外部电
源;在充电接头420不需要充电时,可以转动收拢在电源罩440内,以保护充电接头420,避免不经意间的擦碰和损伤。
36.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和图2,电源组件400还包括导电片450。转动轴421与第一连接部422电性连接。导电片450套设于转动轴421上,并与第一电池410电性连接。由此可知,当外部电源连接第一连接部422,并向第一电池410供电时,外部电源传输至第一连接部422的电能将通过转动轴421传输至导电片450,再经由导电片450传输至第一电池410。
37.需要说明的是,转动轴421为能导电的铜轴等。导电片450为能导电的铜片等。
38.还需要说明的是,利用转动轴421和导电片450的刚性电性接触代替电线连接的结构,能使得在第一连接部422转动的过程中,用于电能传输的元件不会发生过大的形变,以提高电源组件400内各元件的稳定性,还避免了因电线绕动而容易导致的线路缠绕等问题,有利于提高该电源组件400的使用寿命和电路安全性。
39.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供电接头430插设于电源罩440内。供电接头430设有第二连接部431。第二连接部431沿壳体100的径向并朝向电源罩440外部延伸。此外,第二连接部431固定于电源罩440。当多功能手电筒10向外部元器件供电时,外部元器件的插头能直接与第二连接部431连接,操作方便、快捷。
40.可以理解地,第二连接部431可以延伸出电源罩440的外侧面,也可以不延伸出电源罩440的外侧面。
4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431不延伸出电源罩440的外侧面,以使得该多功能手电筒10电源组件400部分美观、简洁。
42.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前灯组件300包括前灯珠310、前灯座320、透镜330以及前灯壳340。前灯座320嵌设于前灯壳340上。前灯珠310连接于前灯座320。透镜330罩设于前灯珠310,并与前灯座320连接。前灯壳340与侧灯组件200连接。
43.可以理解地,前灯壳340上开设有供前灯珠310照射光透过的槽口(图未标出)。前灯珠310发出的照射光透过透镜330照射而出。
44.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前灯壳340上设有挂钩341、挂钩轴342和套圈343。挂钩轴342穿设于前灯壳340。挂钩341转动连接于挂钩轴342的一端。套圈343连接于挂钩轴342的另一端。挂钩341能绕挂钩轴342旋转,并与套圈343对位配接,形成可开口的闭环结构。挂钩341能穿过带有穿孔的环境元件,以将多功能手电筒10挂在环境元件上。当套圈343与挂钩341形成闭环结构时,能确保多功能手电筒10稳定挂设于环境元件上,作为固定的照明设备使用;当套圈343与挂钩341脱离时(形成开口),可将挂钩341从环境元件上移除,以将多功能手电筒10从环境元件上移除,方便随身携带。
45.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前灯组件300还包括电路模块350和控制按键360。电路模块350位于前灯壳340内部。控制按键360的一端电性连接于电路模块350,另一端伸出前灯壳340。前灯组件300、侧灯组件200以及第一电池410均与电路模块350电性连接。控制按键360用于控制前灯组件300和侧灯组件200的启闭状态。可以理解地,第一电池410为电路模块350供电,
46.还可以理解地,控制按键360每按动一次,电路模块350则会顺应调整前灯组件300和侧灯组件200的照明模式,该照明模式不唯一,可根据实际需要,更换电路模块350中的控制模式。
47.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按键360每按动一次,前灯组件300和侧灯组件200的照明模式对应为:前灯组件300亮、侧灯组件200的第一颜色亮、侧灯组件200的第二颜色亮、侧灯组件200的第三颜色亮、侧灯组件200依次闪烁不同颜色、前灯组件300和侧灯组件200熄灭。
48.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和图2,前灯壳340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电源指示灯370。电源指示灯370的一端与第一电源电性连接,另一端伸出前灯壳340,以显示第一电源所剩的电能量。
49.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电源指示灯370的数量为4个。按下控制按键360时,若第一电池410中还存储有电能,则电源指示灯370亮起:当四电源指示灯370同时亮起时,第一电池410内的电能存储量占比为75%~100%;当只有三个电源指示灯370亮时,第一电池410内的电能存储量占比为50%~75%;当只有两个电源指示灯370亮时,第一电池410内的电能存储量占比为25%~50%;当只有一个电源指示灯370亮时,第一电池410内的电能存储量占比为0~25%;当四个电源指示灯370均不亮时,第一电池410内的电能耗尽。
50.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侧灯组件200包括侧灯珠210、侧灯座220、侧灯罩230以及透光罩240。侧灯罩230将侧灯珠210固定于侧灯座220。透光罩240连接于壳体100与前灯组件300之间,且罩设于侧灯珠210、侧灯座220、以及侧灯罩230。侧灯珠210发出的照射光用于透过侧灯罩230和透光罩240。由此可知,侧灯珠210发出的照射光透过侧灯罩230和透光罩240,以从多功能手电筒10径向方向照射而出。侧灯组件200照射光的朝向与前灯组件300照射光的方向不一致,使得在同一多功能手电筒10中照射出不同朝向的照射光,增加了该多功能手电筒10的照明范围和使用场景。此外,侧灯座220朝与透光罩240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侧灯珠210上设有小灯珠211。
51.可选地,侧灯组件200中可设有一个或多个侧灯座220。一个侧灯座220对应一个侧灯珠210。侧灯珠210包括至少一个小灯珠211。一个侧灯珠210上的小灯珠211数量大于一个时,至少一个小灯珠211可以沿侧灯座220延伸方向排布、或沿透光罩240延伸方向排布。
52.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侧灯组件200包括4个侧灯座220和4个灯珠,一个侧灯珠210上同时设有2个小灯珠211,且两个小灯珠211沿侧灯座220延伸方向排布。该排布方式不仅充分利用透光罩240中的空间,还能使得侧灯珠210照射出的照射光更加均匀。
53.可以理解地,侧灯座220、侧灯罩230以及透光罩240均为透光元件。
54.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侧灯珠210与侧灯座220斜放在侧灯罩230内。侧灯珠210发出的照射光朝斜背向前灯组件300发出照射光的方向射出。由此可知,当多功能手电筒10竖直放置于水平面时,前灯组件300发出的照射光竖直朝上照射,侧灯组件200发出的照射光斜向下照射。
55.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侧灯珠210为彩色灯珠、驱蚊灯珠中的至少一种。
56.可以理解地,当侧灯珠210为彩色灯珠时,彩色灯珠的颜色可以有多种,以方便操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侧灯珠210的颜色。当侧灯珠210为驱蚊灯珠时,该侧灯珠210能作为驱蚊灯使用。在户外活动时,操作人员能够通过点亮驱蚊灯,以驱赶蚊虫,从而避免蚊虫叮咬。
57.还可以理解地,侧灯珠210也可以同时包括彩色灯珠和驱蚊灯珠。此时,一个侧灯座220上同时装设有彩色灯珠和驱蚊灯珠,实现既能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灯光的颜色,还可以
打开驱蚊灯以避免蚊虫叮咬。
58.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电源组件400背离壳体100的一端设置有磁性件460。磁性件460用于将多功能手电筒10吸附在金属物件上。因此,该磁性件460能够将多功能手电筒10上靠近电源组件400的一端固定于金属件上,拓宽了使用场景。磁性吸附的结构设计能使得多功能手电筒10的固定时稳固,又方便拆卸,有利于简化固定多功能手电筒10的步骤,提升多功能手电筒10使用的灵活性。
59.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前灯组件300、侧灯组件200、壳体100和电源组件400依次密封连接。
60.需要说明的是,该密封连接为防水密封连接,防水级别为ip65。
61.进一步的,前灯壳340、透光罩240、壳体100以及电源罩440为依次连接、一体成型的圆柱型结构。该结构外观优、方便手持、便于安装、效果实用。
62.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电源罩440包括第一底座441和第二底座442。第一底座441的一端与壳体10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底座442连接。其中,转动轴421贯穿于第一连接部422。转动轴421的两端插设于第二底座442。第一底座441和第二底座442的同一侧开有能容纳第一连接部422的凹槽443。当需要充电时,第一连接部422转离第一底座441;当无需充电时,能将第一连接部422转动靠拢第一底座441,并位于凹槽443空间内,以实现对第一连接部422的收纳。
63.可以理解地,电源罩440分为第一底座441与第二底座442,能够方便安装电源组件400中的元器件。
64.还可以理解地,前灯壳340、透光罩240、壳体100、第一底座441以及第二底座442为依次连接、一体成型的圆柱型结构。
65.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和图2,第二底座442上设有顶珠444。第一连接部422靠近转动轴421的部分设有卡位齿423。当第一连接部422绕转动轴421转离第一底座441时,顶珠444与卡位齿423对位配合,以限制第一连接部422转动的位置。
66.可以理解地,卡位齿423可以为多个,以使得第一连接部422在多种不同的转动状态下均可被限制和定位,从而有利于提高充电时,第一连接部422的稳定性。
6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配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7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72.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