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一种新型真空阀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7  79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输送系统的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真空阀。


背景技术:

2.阀门根据其种类和用途有着不同的要求,主要分为密封、强度、调节、流通、启闭等性能。在设计和选用阀门时,除了要考虑基本参数和性能外,还要考虑流体的性能,包括流体的相态(气体、液体)、腐蚀性、粘度、毒性、易燃易爆性、贵重稀有程度和放射性等。其中,真空阀是用以控制流体流量、压力和流向的装置,是管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被控制的流体可以是液体、气体或气液混合体,市场对于这种阀门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3.然而现有普遍使用的真空阀,虽然其气动阀门密封性有所提升、结构空间有所简化,生产成本有所降低,但还是存有结构复杂、密封件易脱落及易损坏而导致密封性不良、存在泄露风险、维修不便等问题,从而降低了产品质量。进而,为了解决密封件易脱落及易损坏而导致密封性不良、结构复杂、维修不便等问题,做到高质量、高效率、高自动化生产,故针对传统的真空阀门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真空阀。
5.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新型真空阀,其包括阀体、以及与该阀体连接的控制气缸,所述阀体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座以划分为气缸室和缓冲室,所述阀体的两侧分别连通所述缓冲室平行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中心线不在同一直线;
7.贯穿所述密封座设置有用于阻断所述缓冲室与第二流体通道连通的阀芯,于所述气缸室中设置有与所述阀芯固定连接的活塞,围绕所述活塞的外侧面与所述气缸室的内壁面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漏结构,所述阀芯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阀芯与缓冲室之间间隙的第二防漏结构,于所述密封座的内壁面、外侧面分别对应所述阀芯、阀体设置有第三防漏结构、第四防漏结构。
8.上述的新型真空阀,其中所述活塞的外侧面环设有第一密封圈固定座,所述第一密封圈固定座中设置有与所述气缸室过盈设置的第一密封圈。
9.上述的新型真空阀,其中所述阀芯包括一体成型的阀芯本体和推杆,所述阀芯本体设置于所述缓冲室中,所述推杆贯穿设置于所述密封座中,于所述阀芯本体上对应围绕所述缓冲室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连通孔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固定座,所述第二密封圈固定座中设置有与所述缓冲室过盈设置的第二密封圈。
10.上述的新型真空阀,其中于所述密封座上围绕所述推杆设置有垫片固定座,于所述垫片固定座中设置有与所述阀芯本体相抵接的铁氟龙垫片。
11.上述的新型真空阀,其中所述密封座的内壁面围绕所述推杆至少设置有两组第三
密封圈固定座,所述第三密封圈固定座中设置有与所述推杆过盈设置的第三密封圈。
12.上述的新型真空阀,其中围绕所述密封座的外侧面至少设置有两组第四密封圈固定座,所述第四密封圈固定座中设置有与所述缓冲室和/或气缸室过盈设置的第四密封圈。
13.上述的新型真空阀,其中所述阀体的内部围绕所述气缸室环设有密封固定台,所述密封座对应所述密封固定台相适配地设置有密封卡合凹台,所述第四密封圈固定座环设于所述密封座和/或密封卡合凹台上的外侧面。
14.上述的新型真空阀,其中所述密封座与所述活塞的接触面互相平行。
15.上述的新型真空阀,其中所述密封座与所述活塞的接触面互相平行。
16.上述的新型真空阀,其中分别贯穿所述阀体且连通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第二流体通道设置有进流口、出流口。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巧妙,通过控制所述活塞驱使所述阀芯上下移动,以实现对所述缓冲室与第二流体通道的连通或阻断控制,即为所述真空阀的打开或封闭操作,进而实现对流体流量的控制;独立划分设置所述缓冲室,有效地降低所述阀体的内部流体压力,减少流体对所述阀芯的挤压,并且结合设置所述第一防漏结构、第二防漏结构、第三防漏结构和第四防漏结构,有效地避免流体在所述阀体内的泄露,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泄露风险;此外,所述真空阀的结构简单,极大地提高了在保养维修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而非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
22.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真空阀,其包括阀体1、以及与该阀体1连接的控制气缸,所述阀体1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座4以划分为气缸室和缓冲室,所述阀体1的两侧分别连通所述缓冲室平行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51、第二流体通道52,所述第一流体通道51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52的中心线不在同一直线;
23.贯穿所述密封座4设置有用于阻断所述缓冲室与第二流体通道52连通的阀芯3,于所述气缸室中设置有与所述阀芯3固定连接的活塞2,围绕所述活塞2 的外侧面与所述气缸室的内壁面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漏结构,所述阀芯3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阀芯3与缓冲室之间间隙的第二防漏结构,于所述密封座4的内壁面、外侧面分别对应所述阀芯3、阀体1设置有第三防漏结构、第四防漏结构。
24.具体地,通过控制所述活塞2驱使所述阀芯3上下移动,以实现对所述缓冲室与第二流体通道52的连通或阻断控制,即为所述真空阀的打开或封闭操作,进而实现对流体流量的控制;独立划分设置所述缓冲室,有效地降低所述阀体1 的内部流体压力,减少流体对所述阀芯3的挤压,并且结合设置所述第一防漏结构、第二防漏结构、第三防漏结构和第四
防漏结构,有效地避免流体在所述阀体1内的泄露,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泄露风险;此外,所述真空阀的结构简单,极大地提高了在保养维修时的便捷性。
25.较佳地,所述活塞2的外侧面环设有第一密封圈固定座,所述第一密封圈固定座中设置有与所述气缸室过盈设置的第一密封圈21;优选地,所述活塞2 与所述气缸室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密封圈21可选用组合式的c型密封圈,以提高所述活塞2与所述气缸室之间的密封性能,避免出现泄露风险。
26.较佳地,所述阀芯3包括一体成型的阀芯本体和推杆,所述阀芯本体设置于所述缓冲室中,所述推杆贯穿设置于所述密封座4中,于所述阀芯本体上对应围绕所述缓冲室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52的连通孔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固定座,所述第二密封圈固定座中设置有与所述缓冲室过盈设置的第二密封圈31,所述第二密封圈31可选用t型密封圈,以提高所述阀芯本体与所述缓冲室之间的密封性能,避免出现泄露风险。
27.进一步地,于所述密封座4上围绕所述推杆设置有垫片固定座,于所述垫片固定座中设置有与所述阀芯本体相抵接的铁氟龙垫片41。
28.较佳地,所述密封座4的内壁面围绕所述推杆至少设置有两组第三密封圈固定座,所述第三密封圈固定座中设置有与所述推杆过盈设置的第三密封圈42;优选地,所述推杆与所述密封座4间隙配合,所述第三密封圈42可选用pdr型密封圈,以提高所述密封座4与所述推杆之间的密封性能,避免出现泄露风险。
29.较佳地,围绕所述密封座4的外侧面至少设置有两组第四密封圈固定座,所述第四密封圈固定座中设置有与所述缓冲室和/或气缸室过盈设置的第四密封圈43;所述第四密封圈43可选用o型密封圈,以提高所述密封座4与所述缓冲室和/或气缸室之间的密封性能,避免出现泄露风险。
30.进一步地,所述阀体1的内部围绕所述气缸室环设有密封固定台,所述密封座4对应所述密封固定台相适配地设置有密封卡合凹台,所述第四密封圈固定座环设于所述密封座4和/或密封卡合凹台上的外侧面;优选地,所述密封座 4与所述气缸室间隙配合,所述密封固定台与所述密封卡合凹台锁固设置,提高所述真空阀的结构可靠性。
31.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座4与所述活塞2的接触面互相平行,所述密封座4与所述活塞2的接触面互相平行,进一步提高所述阀体1内部的密封性,降低泄露风险。
32.进一步地,分别贯穿所述阀体1且连通所述第一流体通道51、第二流体通道52设置有进流口、出流口,围绕所述进流口、出流口分别设置有o型圈。
33.工作原理:当本新型真空阀未工作时,所述活塞2驱使所述阀芯3与所述密封室贴合,即所述真空阀封闭,流体无法通过;
34.当本新型真空阀开始工作时,所述活塞2驱使所述阀芯3与所述密封座4 贴合,即所述真空阀打开,流体可通过。
35.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巧妙,通过控制所述活塞驱使所述阀芯上下移动,以实现对所述缓冲室与第二流体通道的连通或阻断控制,即为所述真空阀的打开或封闭操作,进而实现对流体流量的控制;独立划分设置所述缓冲室,有效地降低所述阀体的内部流体压力,减少流体对所述阀芯的挤压,并且结合设置所述第一防漏结构、第二防漏结构、第三防漏结构和第四防漏结构,有效地避免流体在所述阀体内的泄露,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泄露风险;此外,所述真空阀的结构简单,极大地提高了在保养维修时的便捷性。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手段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