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一种提高电机弱磁扩速功效用的防护转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7  81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转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电机弱磁扩速功效用的防护转子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机转子也是电机中的旋转部件,电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它是用来实现电能与机械能和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装置。电机转子分为电动机转子和发电机转子;
3.在转子进行快速时,由于转子固定方式简单,造成转子在电机内高速转动不稳定,从而使转子碰撞定子,导致电机损坏,不能保证转子高速转动的安全空间;
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需要提出一种提高电机弱磁扩速功效用的防护转子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电机弱磁扩速功效用的防护转子装置,利于电机高速旋转及扩速;第二通孔沿周向均匀分布在转子铁芯内,利于散热,防止永磁体退磁,便于弱磁扩速;永磁体由v型永磁体、一型永磁体构成,永磁体沿径向依次镶嵌在转子铁芯芯内,减小漏磁,增加电机凸极率,提高弱磁扩速能力。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提高电机弱磁扩速功效用的防护转子装置,包括主体组件和防护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圆形壳体、端盖、过滤罩、杆体和散热扇;
8.所述主体组件的内部安装有防护组件;
9.所述防护组件包括第一圆环板体、第二圆环板体、转子铁芯、第三圆环板体、限位板体、把手和定子板体;
10.所述圆形壳体的内侧壁安装于所述定子板体的外侧壁,所述定子板体的内侧壁安装于所述第二圆环板体的外侧壁,所述第二圆环板体的一侧相互对称开设有四个方形凹槽,所述第二圆环板体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圆环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圆环板体的另一侧相互对称开设有四个方形通槽,所述方形凹槽的内侧壁贴合于所述限位板体的外侧壁,所述限位板体的下表面焊接于所述第三圆环板体的外侧壁,所述第三圆环板体的内侧壁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转子铁芯的外侧壁。
11.进一步的,所述转子铁芯的一端均匀贯穿有一型永磁体,所述转子铁芯的一端均匀贯穿有两个v型永磁体,通过永磁体由v型永磁体、一型永磁体构成,永磁体沿径向依次镶嵌在转子铁芯芯内,减小漏磁,增加电机凸极率,提高弱磁扩速能力。
12.进一步的,所述转子铁芯的内侧壁焊接于所述杆体的外侧壁,所述圆形壳体的前表面安装于所述端盖的后表面,所述端盖的前表面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杆体的外侧壁,所述杆体远离所述端盖的一端安装有散热扇,通过端盖的设置,用于防护内部的零件,又能防护使用安全。
13.进一步的,所述圆形壳体的下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固定板体,所述固定板体的下
表面焊接有底座板体,通过固定板体的设置,用于增强稳定圆形壳体的位置。
14.进一步的,所述圆形壳体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杆体的外侧壁,所述圆形壳体的后表面焊接于所述过滤罩的前表面,通过第三通孔的设置,既能进一步对杆体进行限位,又能进一步辅助杆体进行转动。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环板体的一侧焊接有把手,所述第一圆环板体与所述第二圆环板体的一侧开设有螺纹通孔,通过操作把手带动第一圆环板体上的螺纹通孔进行移动,从而对第二圆环板体与第一圆环板体上的第二通孔处于同一平面上,然后通过螺栓将第一圆环板体与第二圆环板体进行固定。
16.进一步的,所述圆形壳体的内侧壁均匀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转子铁芯的一侧均匀开设有第二通孔,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设置,用于辅助内部的进行散热,提高散热的效率。
17.进一步的,所述底座板体的上表面相互对称开设有四个第五通孔,通过第五通孔的设置,将螺栓通过第五通孔固定在指定位置,从而增强固定圆形壳体的位置。
1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在于:通过手持把手带动第一圆环板体上的方形通槽移动至第二圆环板体上的方形凹槽内,此时手持转子铁芯带动第三圆环板体上的限位板体从方形通槽移动至方形凹槽内,此时操作把手带动第一圆环板体上的方形通槽与螺纹通孔进行移动,从而使第二圆环板体与第一圆环板体上的第二通孔处于同一平面上,然后通过螺栓将第一圆环板体与第二圆环板体进行固定,当需要对电机进行扩速时,永磁体由v型永磁体、一型永磁体构成,永磁体沿径向依次镶嵌在转子铁芯芯内,减小漏磁,增加电机凸极率,提高弱磁扩速能力,此时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方便对内部进行散热,其中杆体转动时带动散热扇进行转动,提高对转子铁芯散热的目的。
19.相比于现有技术,有益效果为:通过转子铁芯带动第三圆环板体上的限位板体从方形通槽移动至方形凹槽内,此时操作把手带动第一圆环板体上的方形通槽与螺纹通孔进行移动,从而使第二圆环板体与第一圆环板体上的第二通孔处于同一平面上,然后通过螺栓将第一圆环板体与第二圆环板体进行固定,达到防止转子铁芯进行转动时晃动的目的,减少转动不稳定撞击定子板体损坏电机,提高防护转子铁芯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2的a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2的b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体侧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1、主体组件;101、圆形壳体;102、端盖;103、过滤罩;104、杆体;105、散热扇;2、防护组件;201、第一圆环板体;202、第二圆环板体;203、转子铁芯;204、第三圆环板体;205、限位板体;206、把手;207、定子板体;3、方形通槽;4、螺纹通孔;5、方形凹槽;6、第一通孔;7、v型永磁体;8、一型永磁体;9、第二通孔;10、第三通孔;11、第四通孔;12、固定板体;13、底座板体;14、第五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7.参照图1、图2、图3、图4以及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提高电机弱磁扩速功效用的防护转子装置,包括主体组件1和防护组件2,主体组件1包括圆形壳体101、端盖102、过滤罩103、杆体104和散热扇105;
28.主体组件1的内部安装有防护组件2;
29.防护组件2包括第一圆环板体201、第二圆环板体202、转子铁芯203、第三圆环板体204、限位板体205、把手206和定子板体207;
30.圆形壳体101的内侧壁安装于定子板体207的外侧壁,定子板体207的内侧壁安装于第二圆环板体202的外侧壁,第二圆环板体202的一侧相互对称开设有四个方形凹槽5,第二圆环板体202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第一圆环板体201的一侧,第一圆环板体201的另一侧相互对称开设有四个方形通槽3,方形凹槽5的内侧壁贴合于限位板体205的外侧壁,限位板体205的下表面焊接于第三圆环板体204的外侧壁,第三圆环板体204的内侧壁通过轴承安装于转子铁芯203的外侧壁。
31.参照图4和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转子铁芯203的一端均匀贯穿有一型永磁体8,转子铁芯203的一端均匀贯穿有两个v型永磁体7,通过永磁体由v型永磁体7、一型永磁体8构成,永磁体沿径向依次镶嵌在转子铁芯203芯内,减小漏磁,增加电机凸极率,提高弱磁扩速能力。
32.参照图1、图2和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转子铁芯203的内侧壁焊接于杆体104的外侧壁,圆形壳体101的前表面安装于端盖102的后表面,端盖102的前表面开设有第四通孔11,第四通孔11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杆体104的外侧壁,杆体104远离端盖102的一端安装有散热扇105,通过端盖102的设置,用于防护内部的零件,又能防护使用安全,其中第四通孔11的设置,既能对杆体104进行限位,又能辅助杆体104进行转动,然后杆体104转动时带动散热扇105进行转动,提高对转子铁芯203散热的目的。
33.参照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圆形壳体101的下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固定板体12,固定板体12的下表面焊接有底座板体13,通过固定板体12的设置,用于增强稳定圆形壳体101的位置,其中底座板体13的设置,既能增强固定面积,又能进一步增强稳定圆形壳体101的位置。
34.参照图1、图2和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圆形壳体101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三通孔10,第三通孔10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杆体104的外侧壁,圆形壳体101的后表面焊接于过滤罩103的前表面,通过第三通孔10的设置,既能进一步对杆体104进行限位,又能进一步辅助杆体104进行转动,其中过滤罩103的设置,既能辅助空气流通,又能防止灰尘进入。
35.参照图3和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第一圆环板体201的一侧焊接有把手206,第一圆环板体201与第二圆环板体202的一侧开设有螺纹通孔4,通过操作把手206带动第一圆环板体201上的螺纹通孔4进行移动,从而对第二圆环板体202与第一圆环板体201上的第二通孔9处于同一平面上,然后通过螺栓将第一圆环板体201与第二圆环板体202进行固定。
36.参照图4和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圆形壳体101的内侧壁均匀开
设有第一通孔6,转子铁芯203的一侧均匀开设有第二通孔9,通过第一通孔6与第二通孔9的设置,用于辅助内部的进行散热,提高散热的效率。
37.参照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底座板体13的上表面相互对称开设有四个第五通孔14,通过第五通孔14的设置,将螺栓通过第五通孔14固定在指定位置,从而增强固定圆形壳体101的位置。
38.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