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一种新型机器人底座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7  71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机器人底座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生产需求的变化,由于机器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以及加工精度高等多项优点,因此机器已经被广泛应用工业制造的各个领域,起到了提升加工效率和成品质量的作用,在各类加工过程中,保持机器人自身的稳定性是实现以上生产效果的基础,因此需要利用固定装置对机器人的底座进行固定,但由于各类机器人体积大小不同,机械臂长度不同,因此现有的一体形固定装置无法适应多尺寸的机器人,随着机器人体积的增大,固定装置的稳定性也会下降,导致单一固定装置的适用范围窄,针对此问题,可以提出一种新型机器人底座固定装置,通过设计可调节的固定装置结构,扩宽单一固定装置的使用范围,提升固定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机器人底座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可调节的固定装置稳定性不足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新型机器人底座固定装置,包括支撑箱,支撑箱的顶部呈开口结构,支撑箱的外侧开设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开槽且开槽内固定连接有气缸,支撑箱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环,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接环固定连接,支撑箱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侧杆,侧杆的顶部与连接环通过扭转弹簧转动连接,支撑箱的内侧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内侧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安装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压紧组件。
6.优选的,侧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转辊。
7.优选的,压紧组件包括滑块,支撑板的内部开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通槽和滑槽,两个滑槽对称分布与通槽的两侧且与通槽连通,滑块通过弹簧与支撑板弹性连接且弹簧位于滑槽内,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套,支撑套的内侧设置有螺栓,螺栓与支撑套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支撑套的顶部设置有压板,压板套设在螺栓的外壁上且与螺栓转动连接。
8.优选的,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板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水袋,第一水袋位于支撑柱的正下方且与支撑箱固定连接,第一水袋内填充有缓冲液,第一水袋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水袋,第二水袋呈环形结构,第二水袋位于安装槽内且与支撑箱固定连接,第一水袋与支撑柱通过隔板固定连接,第一水袋和第二水袋通过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水管连通,第二水袋的进水口位于第一水袋的出水口的顶部。
9.优选的,第一水袋位于隔板的正下方且外轮廓线不超出隔板的外轮廓线,隔板与第一水袋和支撑柱均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支撑箱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凹槽,凹槽内活动嵌设有支撑球体,凹槽的内
部设置有弹簧且弹簧位于支撑球体底部,支撑板的底部开设有与支撑球体相配合的卡槽。
11.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使用此固定装置使,可根据机器人尺寸的大小调节气缸的活塞杆的伸长或缩短,从而带动连接环升降,实现侧板展开角度的调节,因此固定装置可以通过展开侧板扩大支撑面积,从而提升支撑稳定性,且在非使用状态下可通过收回侧杆减小自身体积,便于运输收纳,有效提升了固定装置的实用性。
13.本实用新型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第一水袋配合第二水袋以及缓冲液,可以对机器人、支撑板以及支撑柱连接而成的整体提供缓冲减震,进一步提升了机器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示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18.图3为第一水袋与第二水袋配合正视图。
19.图中:1、支撑箱;2、支撑板;3、压紧组件;4、滑块;5、支撑套;6、螺栓;7、压板;8、通槽;9、滑槽;10、气缸;11、连接环;12、侧杆;13、转辊;14、凹槽;15、支撑球体;16、支撑柱; 17、第一水袋;18、第二水袋;19、水管;20、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参照图1-3,一种新型机器人底座固定装置,包括支撑箱1,支撑箱1的顶部呈开口结构,支撑箱1的外侧开设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开槽且开槽内固定连接有气缸10,支撑箱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环11,气缸10的活塞杆与连接环11固定连接,支撑箱1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侧杆12,侧杆12的顶部与连接环11 通过扭转弹簧转动连接,支撑箱1的内侧设置有支撑板2,支撑板2 的内侧安装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顶部安装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压紧组件3,环形阵列分布可确保各部件受力平衡,可确保装置自身的稳定性。
22.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
23.当机器人尺寸过大时,可通过控制气缸10的伸缩杆缩短,从而带动连接环11下降,则侧杆12可在于地面接触后侧滑逐渐展开,扩大此固定装置的支撑面积,从而提升所固定的机器人的稳定性,无需使用时,可控制气缸10的伸缩杆伸长,从而带动侧杆12收回,则此固定装置整体体积缩小,便于移动和收纳。
24.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知:
25.此固定装置可根据固定的机器人的体积的大小调整支撑面的大小,有效提升了单一固定装置对不同尺寸的机器人的适应性,并提升了稳定性。
26.进一步的,侧杆12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转辊13,转辊13可减小磨损。
27.进一步的,压紧组件3包括滑块4,支撑板2的内部开设有与滑块4相配合的通槽8和滑槽9,两个滑槽9对称分布与通槽8的两侧且与通槽8连通,滑块4通过弹簧与支撑板2弹性连接且弹簧位于滑槽9内,滑块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套5,支撑套5的内侧设置有螺栓6,螺栓6与支撑套5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支撑套5的顶部设置有压板7,压板7套设在螺栓6的外壁上且与螺栓6转动连接,将机器人底座压入支撑套5内侧再将压板7旋转至底座顶部,最后旋转螺栓6至压板7压紧底座即可固定底座和支撑板2,此固定方式操作简单且便于拆卸。
28.进一步的,支撑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6,支撑板2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水袋17,第一水袋17位于支撑柱16的正下方且与支撑箱1固定连接,第一水袋17内填充有缓冲液,第一水袋17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水袋18,第二水袋18呈环形结构,第二水袋18位于安装槽内且与支撑箱1固定连接,第一水袋 17与支撑柱16通过隔板20固定连接,第一水袋17和第二水袋18 通过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水管19连通,第二水袋18的进水口位于第一水袋17的出水口的顶部,当支撑板2和机器人连接而成的整体震动时,第一水袋17会被挤压至变形且缓冲液会被挤压至第二水袋18内,从而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29.进一步的,第一水袋17位于隔板20的正下方且外轮廓线不超出隔板20的外轮廓线,隔板20与第一水袋17和支撑柱16均固定连接,可避免支撑柱16的震动导致第一水袋17被损毁的问题,起到了保护第一水袋17的作用,可提升装置的耐用性。
30.进一步的,支撑箱1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凹槽14,凹槽14内活动嵌设有支撑球体15,凹槽14的内部设置有弹簧且弹簧位于支撑球体15底部,支撑板2的底部开设有与支撑球体15相配合的卡槽,支撑球体15可为支撑板2提供侧边支撑,配合弹簧可进一步提升缓冲减震的效果。
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