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六氟化硫气瓶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9  95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六氟化硫气瓶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的六氟化硫气瓶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电力行业中,六氟化硫气体在gis设备中起绝缘的作用,gis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六氟化硫气体压力,就可以保证足够的绝缘强度,从而保证gis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3.为gis气室充气时,六氟化硫气瓶的阀门应完全开启,用减压阀控制六氟化硫气体的压力和流量,六氟化硫由液态变为气态,此气化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热量,导致气瓶周围环境温度迅速下降,气化速度降低,在有限的时间内导致大量六氟化硫得不到完全气化,延长了补气的工作时间;并且六氟化硫气瓶重量较大,不方便移动。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移动的六氟化硫气瓶加热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移动以避免搬运的辛苦,可加快对gis气室内的补气速度,提高六氟化硫利用率的可移动的六氟化硫气瓶加热装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的六氟化硫气瓶加热装置包括:两个车架;底板,所述底板焊接于两个所述车架之间;两个移动轮,两个所述移动轮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车架的底端;两个把手,两个所述把手分别设于两个所述车架的顶端,两个所述把手上均套设有橡胶套;气瓶,所述气瓶设于两个所述车架之间,所述气瓶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两个密封条块,两个所述密封条块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安装孔上;两个加热板,两个所述加热板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安装孔内;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设于所述气瓶和两个所述车架上。
7.优选的,所述气瓶包括有外瓶体和内瓶体,所述外瓶体和所述内瓶体一体成型,且所述外瓶体和所述内瓶体之间为真空腔,两个所述加热板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内瓶体的外壁上。
8.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有l型板、安装箱、两个轴承座、两个中轴、蜗轮、蜗杆和转把,所述l型板和所述安装箱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车架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所述轴承座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l型板上和所述安装箱的底部内壁上,两个所述中轴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气瓶的两侧,两个所述中轴分别与两个所述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蜗轮设于所述安装箱内,且所述蜗轮固定套设在相应的所述中轴上,所述蜗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箱的两侧内壁上,且所述蜗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箱外,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相啮合,所述转把固定安装在所述蜗杆的一端。
9.优选的,所述安装箱的两侧均开设有转动孔,两个所述转动孔内均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均固定套设在所述蜗杆上。
10.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车架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池盒,所述电池盒与两个所述加热板电性连接。
1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的六氟化硫气瓶加热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的六氟化硫气瓶加热装置:
13.1、通过车架、底板、移动轮、把手、气瓶、密封条块、加热板、安装板和电池盒相配合,可方便对气瓶进行移动,避免搬运的辛苦,并通过对气瓶的加热,使气瓶内的六氟化硫气化时有足够的热量吸收,从而加快对gis气室内的补气速度;
14.2、通过转动机构,可将气瓶的瓶口朝下,有利于气瓶内残余六氟化硫从瓶口的减压阀排出,一方面增加gis气室内的补气效率,一方面提高气瓶内的六氟化硫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的六氟化硫气瓶加热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所示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17.图3为图1所示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
18.图4为图1的正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号:1、车架;2、底板;3、移动轮;4、把手;5、气瓶;501、外瓶体;502、内瓶体;503、真空腔;6、密封条块;7、加热板;8、l型板;9、安装箱;10、轴承座;11、中轴;12、蜗轮;13、蜗杆;14、转把;15、安装板;16、电池盒。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2.请结合参阅图1-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的六氟化硫气瓶加热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的正视外观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可移动的六氟化硫气瓶加热装置包括:两个车架1;底板2,所述底板2焊接于两个所述车架1之间;两个移动轮3,两个所述移动轮3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车架1的底端;两个把手4,两个所述把手4分别设于两个所述车架1的顶端,两个所述把手4上均套设有橡胶套;气瓶5,所述气瓶5设于两个所述车架1之间,所述气瓶5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两个密封条块6,两个所述密封条块6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安装孔上;两个加热板7,两个所述加热板7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安装孔内;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设于所述气瓶5和两个所述车架1上。
23.所述气瓶5包括有外瓶体501和内瓶体502,所述外瓶体501和所述内瓶体502一体成型,且所述外瓶体501和所述内瓶体502之间为真空腔503,两个所述加热板7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内瓶体502的外壁上,通过内瓶体502传导给气瓶5内的六氟化硫,可加快气瓶5内的六氟化硫的气化,并且通过真空腔503可降低热量从外瓶体501向外界的散发,以将足够多的热量通过内瓶体502传导给气瓶5内的六氟化硫,使其气化时有足够的热量吸收,从而加快对gis气室内的补气速度。
24.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有l型板8、安装箱9、两个轴承座10、两个中轴11、蜗轮12、蜗杆13和转把14,所述l型板8和所述安装箱9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车架1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所述轴承座10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l型板8上和所述安装箱9的底部内壁上,两个所述中轴11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气瓶5的两侧,两个所述中轴11分别与两个所述轴承座10转动连接,所述蜗轮12设于所述安装箱9内,且所述蜗轮12固定套设在相应的所述中轴11上,所述蜗杆13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箱9的两侧内壁上,且所述蜗杆1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箱9外,所述蜗杆13与所述蜗轮12相啮合,所述转把14固定安装在所述蜗杆13的一端,通过转动机构,可将气瓶5的瓶口朝下,有利于气瓶5内残余六氟化硫从瓶口的减压阀排出,一方面增加gis气室内的补气效率,一方面提高气瓶5内的六氟化硫的利用率。
25.所述安装箱9的两侧均开设有转动孔,两个所述转动孔内均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均固定套设在所述蜗杆13上。
26.其中一个所述车架1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5,所述安装板1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池盒16,所述电池盒16与两个所述加热板7电性连接,通过电池盒16对两个加热板7进行供电使其加热。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的六氟化硫气瓶加热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时,双手握住把手4,并推动把手4,通过移动轮3可将气瓶5移动至gis气室内,避免搬运的麻烦,方便移动;
28.在将气瓶5内的六氟化硫气化向gis气室内补气时,通过加热板7对气瓶5的内瓶体502进行加热,通过内瓶体502传导给气瓶5内的六氟化硫,可加快气瓶5内的六氟化硫的气化,并且通过真空腔503可降低热量从外瓶体501向外界的散发,以将足够多的热量通过内瓶体502传导给气瓶5内的六氟化硫,使其气化时有足够的热量吸收,从而加快对gis气室内的补气速度;
29.此外,随着气瓶5内液态的六氟化硫逐渐气化,通过转动转把14,带动蜗杆13转动,蜗杆13带动蜗轮12转动,蜗轮12带动中轴11转动,中轴11带动气瓶5转动,可使气瓶5转动一百八十度,将气瓶5的瓶口朝下,根据六氟化硫自身特性,气瓶5的瓶口朝下,有利于气瓶5内残余六氟化硫从瓶口的减压阀排出,一方面增加gis气室内的补气效率,一方面提高气瓶5内的六氟化硫的利用率。
3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的六氟化硫气瓶加热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的六氟化硫气瓶加热装置,通过车架1、底板2、移动轮3、把手4、气瓶5、密封条块6、加热板7、安装板15和电池盒16相配合,可方便对气瓶5进行移动,避免搬运的辛苦,并通过对气瓶5的加热,使气瓶5内的六氟化硫气化时有足够的热量吸收,从而加快对gis气室内的补气速度;
32.通过转动机构,可将气瓶5的瓶口朝下,有利于气瓶5内残余六氟化硫从瓶口的减压阀排出,一方面增加gis气室内的补气效率,一方面提高气瓶5内的六氟化硫的利用率。
3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装置的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设置并没有完全描述清楚,而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可清楚获知其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的具体;
3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5.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