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清洗设备及具有其的电池片印刷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9  72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清洗设备及具有其的电池片印刷生产线。


背景技术:

2.在电池片的印刷过程中,需要对硅片进行多次涂覆浆料处理,且硅片在每次涂覆浆料后均需要进行加热烘干处理,所以电池片印刷生产线中配置有多个加热设备。加热设备通过电池片输送带将涂覆有浆料的电池片运送至加热腔中以及在加热烘干后将其运出加热腔。其中,电池片输送带会形成有沉积物,沉积物包括部分浆料、从浆料挥发出的部分有机溶剂和粘接剂等。沉积物不仅会在电池片的表面形成油污污染,且还会划伤电池片,所以需要对电池片输送带进行在线清洗。
3.目前,现有的在线清洗装置多为集成式超声清洗设备,且在对电池片印刷生产线中的多个电池片输送带进行清洗时,需要对每个电池片输送带均配置有整套的超声清洗设备,如此导致电池片印刷生产线中电池片输送带的清洗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清洗设备及具有其的电池片印刷生产线。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清洗设备,包括:
6.一个以上的清洗装置,各清洗装置用于一一对应的设置在清洗工位,清洗装置包括清理部以及用于对待清洗物喷洒第一清洗液的第一喷洒部,清理部位于第一喷洒部的一侧,以用于对喷洒有第一清洗液的待清洗物进行清理;
7.载液装置,载液装置可移动地设置,载液装置包括第一供液部,第一供液部用于在载液装置移动至任一清洗工位时,向位于当前清洗工位处的清洗装置的第一喷洒部提供第一清洗液。
8.进一步地,清洗装置还包括吹风部,吹风部的吹风口位于清理部远离第一喷洒部的一侧,以用于向待清洗物吹风。
9.进一步地,载液装置还包括加热部,加热部设置于第一供液部,以用于加热第一清洗液。
10.进一步地,待清洗物包括相对的第一待清洗面和第二待清洗面,其中,
11.清理部包括用于清理第一待清洗面的第一清洗刷,和/或,清理部包括用于清理第二待清洗面的第二清洗刷。
12.进一步地,清洗装置还包括第一收液部,第一收液部设置于第一喷洒部的下方,以用于回收第一清洗液。
13.进一步地,第一供液部包括用于存放第一清洗液的第一储液器,第一储液器连接有第一进液接头,第一收液部包括用于回收第一清洗液的第二储液器,第二储液器连接有
第一排液接头,第一进液接头和第一排液接头可拆卸地配合连接。
14.进一步地,第一储液器和第一进液接头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第一连接管设有第一水泵,以用于将第二储液器中的第一清洗液输送至第一储液器;
15.或者,第二储液器和第一排液接头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第二连接管设有第二水泵,以用于将第二储液器中的第一清洗液输送至第一储液器。
16.进一步地,第一喷洒部连接有第二进液接头,第一供液部包括第一储液器和第二排液接头,第二排液接头连接至第一储液器,第二进液接头和第二排液接头可拆卸地配合连接。
17.进一步地,第一储液器和第二排液接头之间通过第三连接管连接,第三连接管设有第三水泵,以用于将第一储液器中的第一清洗液输送至第一喷洒部;
18.或者,第一喷洒部和第二进液接头之间通过第四连接管连接,第四连接管设有第四水泵,以用于将第一储液器中的第一清洗液输送至第一喷洒部。
19.进一步地,清洗装置还包括用于对待清洗物喷洒第二清洗液的第二喷洒部,第二喷洒部位于清理部远离第一喷洒部的一侧;
20.载液装置还包括第二供液部,第二供液部用于在载液装置移动至任一清洗工位时,向位于当前清洗工位处的清洗装置的第二喷洒部提供第二清洗液。
21.进一步地,清洗装置还包括第二收液部,第二收液部设置于第二喷洒部的下方,以用于回收第二清洗液。
22.进一步地,第二供液部包括用于存放第二清洗液的第三储液器,第三储液器连接有第三进液接头,第二收液部包括用于存放回收的第二清洗液的第四储液器,第四储液器连接有第三排液接头,第三进液接头和第三排液接头可拆卸地配合连接。
23.进一步地,第三储液器和第三进液接头之间通过第五连接管连接,第五连接管设有第五水泵,以用于将第四储液器中的第二清洗液输送至第三储液器;
24.或者,第四储液器和第三排液接头之间通过第六连接管连接,第六连接管设有第六水泵,以用于将第四储液器中的第二清洗液输送至第三储液器。
25.进一步地,第二喷洒部连接有第四进液接头,第二供液部包括第三储液器和第四排液接头,第四排液接头连接至第三储液器,第四进液接头和第四排液接头可拆卸地配合连接。
26.进一步地,第三储液器和第四排液接头之间通过第七连接管连接,第七连接管设有第七水泵,以用于将第三储液器中的第二清洗液输送至第二喷洒部;
27.或者,第二喷洒部和第四进液接头之间通过第八连接管连接,第八连接管设有第八水泵,以用于将第三储液器中的第二清洗液输送至第二喷洒部。
28.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片印刷生产线,包括两个以上的电池片输送带以及清洗设备,其中每个电池片输送带处均安装有清洗装置。
29.本技术提供的清洗设备及具有其的电池片印刷生产线,清洗设备配置有载液装置和一个以上的清洗装置,各个清洗装置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清洗工位以对相应的电池片输送带进行清洗,且载液装置可移动切换至任一清洗工位以向当前清洗工位处的清洗装置提供清洗液,如此能够实现清洗设备在仅配置一个载液装置时完成对电池片印刷生产线中的每个电池片输送带的清洗,无需对电池片印刷生产线中的每个电池片输送带均配置有载液装
置和清洗装置,降低了清洗成本,同时载液装置在与不同清洗装置之间的切换操作简单便捷,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3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载液装置和其中一个清洗装置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32.附图标记:
33.100、清洗装置;111、第一喷洒部;112、第二进液接头;
34.113、第四连接管;121、第二储液器;122、第一排液接头;
35.123、第二连接管;131、第二喷洒部;132、第四进液接头;
36.133、第八连接管;141、第四储液器;142、第三排液接头;
37.143、第六连接管;150、第一清洗刷;160、第二清洗刷;
38.170、吹风部;200、载液装置;211、第一储液器;
39.212、第一进液接头;213、第一连接管;214、第一水泵;
40.215、第二排液接头;216、第三连接管;217、第三水泵;
41.221、第三储液器;222、第三进液接头;223、第五连接管;
42.224、第五水泵;225、第四排液接头;226、第七连接管;
43.227、第七水泵;230、移动部;240、阀门;
44.250、液位传感器;260、加热部;300、电池片输送带;
45.301、第一待清洗面;302、第二待清洗面。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47.请参考附图1,本技术提供的清洗设备用于清洗待清洗物,待清洗物可以为电池片印刷生产线中的电池片输送带300,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为了对本技术更清楚地阐述,下文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待清洗物均以电池片输送带300为例。
48.请继续参考附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洗设备,包括:
49.一个以上的清洗装置100,各清洗装置100用于一一对应的设置在清洗工位,清洗装置100包括清理部以及用于对待清洗物喷洒第一清洗液的第一喷洒部111,清理部位于第一喷洒部111的一侧,以用于对喷洒有第一清洗液的待清洗物进行清理;
50.载液装置200,载液装置200可移动地设置,载液装置200包括第一供液部,第一供液部用于在载液装置200移动至任一清洗工位时,向位于当前清洗工位处的清洗装置100的第一喷洒部111提供第一清洗液。
51.在本实施例中,清洗设备包括载液装置200和一个以上的清洗装置100,各个清洗装置100一一对应地设置于相应的清洗工位,清洗装置100用于对位于对应清洗工位处的电池片输送带300进行清洗。清洗装置100包括第一喷洒部111和清理部,第一喷洒部111和清
理部沿电池片输送带300的运动方向(如附图1中箭头a所示)顺次间隔设置。第一喷洒部111用于向电池片输送带300喷洒第一清洗液,第一清洗液能够对电池片输送带300上的沉积物进行湿润以及化学分解,清理部用于将喷洒有第一清洗液的电池片输送带300的表面进行清理,以去除电池片输送带300上的沉积物。上述的清洗装置100,不仅结构简单,且清洗效果好。
52.载液装置200可移动地设置,以实现载液装置200可移动至任一清洗工位。载液装置200包括第一供液部,第一供液部用于在载液装置200移动至任一清洗工位时,向位于当前清洗工位处的清洗装置100的第一喷洒部111提供第一清洗液,以供第一喷洒部111喷洒第一清洗液。
53.在本实施例中,载液装置200能够移动至任一清洗装置100处并向该清洗装置100提供第一清洗液,使得清洗设备中仅需配置一个载液装置200即可,无需对每个清洗装置100均配置载液装置200,降低了清洗设备的成本,同时在切换所需清洗的电池片输送带300时仅需将清洗装置100和载液装置200之间的连接部分进行拆分即可,无需拆卸清洗装置100,使得载液装置200在与不同清洗装置100之间的切换操作简单便捷,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54.其中,第一喷洒部111的喷洒方式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例如可以为面喷淋方式。第一喷洒部111采用面喷淋方式,能够使得第一喷洒部111具有较大的喷淋面积,确保第一清洗液和电池片输送带300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一清洗剂的清洗效果。
55.其中,第一喷洒部111可以为喷洒头,第一清洗液可以为酒精或者碱性清洗剂等,本技术对此均不作限制。
5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载液装置200还包括移动部230,第一供液部设置于移动部230,载液装置200通过移动部230进行移动。其中,移动部230可以为移动小车等,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5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清洗装置100还包括吹风部170,吹风部170的吹风口位于清理部远离第一喷洒部111的一侧,以用于向待清洗物吹风。
58.在本实施例中,清洗装置100还包括吹风部170,吹风部170的吹风口位于清理部远离第一喷洒部111的一侧。吹风部170用于向待清洗物吹风,以用于对被清理后的电池片输送带300进行风干,避免电池片输送带300带液导致污染加热设备和电池片。
59.其中,吹风部170可为压缩气体吹扫装置,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60.其中,在清洗装置100包括第二喷洒部131时,吹风部170的吹风口位于第二喷洒部131远离第一喷洒部111的一侧。
6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载液装置200还包括加热部260,加热部260设置于第一供液部,以用于加热第一清洗液。
62.在本实施例中,载液装置200还包括加热部260,加热部260用于对第一供液部内的第一清洗剂进行加热,以提高第一清洗剂的温度,进而提高第一清洗剂的清洗效果。
63.其中,加热部260对第一清洗剂的加热方式可为直接加热或间接加热的方式。在直接加热方式中,加热部260设置于第一供液部的储液腔中以对第一清洗剂进行直接加热,其中加热部260可以为电热棒等,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在间接加热方式中,加热部260设置于第一供液部的储液腔的外侧,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对第一清洗剂进行加热,如此可避免加热
部260上的金属离子引入第一清洗液,其中加热部260可以为电加热板等,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6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待清洗物包括相对的第一待清洗面301和第二待清洗面302,其中,清理部包括用于清理第一待清洗面301的第一清洗刷150,和/或,清理部包括用于清理第二待清洗面302的第二清洗刷160。
65.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片输送带300的第一待清洗面301可为电池片输送带300上直接支撑硅片的表面,电池片输送带300的第二待清洗面302与第一待清洗面301相对设置,电池片输送带300的第一待清洗面301和第二待清洗面302均附着有沉积物。第一喷洒部111向电池片输送带300喷洒第一清洗液后,第一清洗液会流动至第一待清洗面301和第二待清洗面302。通过设置第一清洗刷150和/或第二清洗刷160,能够对喷洒有第一清洗液的第一待清洗面301和/或第二待清洗面302进行清理,以去除第一待清洗面301和/或第二待清洗面302上的沉积物。
66.在本实施例中,清理部采用清洗刷,不仅成本低,且清理效果好,同时对电池片输送带300的磨损少。
67.当然,清理部并不限于上述的清洗刷,例如可以为刮刀等。
6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清洗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收液部,第一收液部设置于第一喷洒部111的下方,以用于回收第一清洗液。
69.在本实施例中,清洗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收液部,第一收液部位于第一喷洒部111和电池片输送带300的下方。第一收液部用于对第一喷洒部111所喷出的第一清洗液进行收集,避免第一清洗液污染地面或电池片印刷生产线中其他部件。
70.其中,第一收液部所回收的第一清洗液可以进行合理排放或者重复利用。
71.应当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喷洒部111喷出的第一清洗液在流经电池片输送带300时可能会混入部分沉积物,所以第一收液部所回收的第一清洗液中可能会混有沉积物等。
7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供液部包括用于存放第一清洗液的第一储液器211,第一储液器211连接有第一进液接头212,第一收液部包括用于回收第一清洗液的第二储液器121,第二储液器121连接有第一排液接头122,第一进液接头212和第一排液接头122可拆卸地配合连接。
7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供液部包括第一储液器211,且通过第一储液器211存放第一清洗液。第一储液器211所存放的第一清洗液包括未使用的第一清洗液以及第一收液部提供的回收的第一清洗液。第一收液部包括第二储液器121,且通过第二储液器121存放所回收的第一清洗液。第一储液器211连接有第一进液接头212,第二储液器121连接有第一排液接头122,第一进液接头212和第一排液接头122可拆卸地配合连接,如此不仅能够使得第一收液部所回收的第一清洗液回流至第一供液部,实现第一清洗液的重复利用,降低清洗成本,同时仅需拆分第一进液接头212和第一排液接头122便可使得第一收液部与第一供液部之间分离,有助于实现载液装置200在与不同清洗装置100之间的切换操作简单便捷。
74.其中,第一进液接头212和第一排液接头122相互配合结构,当第一进液接头212和第一排液接头122之间配合连接时,第一储液器211和第二储液器121之间连通以供回收的第一清洗液回流至第一储液器211中。第一进液接头212和第一排液接头122可以为快插接头组件中相互配合的两个接头,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75.其中,第一储液器211和第二储液器121均可以为储液槽或储液罐等,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7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储液器211和第一进液接头21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213连接,第一连接管213设有第一水泵214,以用于将第二储液器121中的第一清洗液输送至第一储液器211;
77.或者,第二储液器121和第一排液接头12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123连接,第二连接管123设有第二水泵,以用于将第二储液器121中的第一清洗液输送至第一储液器211。
7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储液器211和第二储液器121之间的连接管路中设有水泵,通过水泵将第二储液器121内的第一清洗液输送至第一储液器211,能够使得第一收液部和第一供液部之间的位置高低无需考虑,提高了清洗装置100和载液装置200之间的位置布局灵活性。
79.具体地,请参考附图1,第一储液器211和第一进液接头21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213连接,第一连接管213设有第一水泵214。第一水泵214用于将第二储液器121中的第一清洗液输送至第一储液器211。或者,第二储液器121和第一排液接头12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123连接,第二连接管123设有第二水泵。第二水泵用于将第二储液器121中的第一清洗液输送至第一储液器211。其中,通过在载液装置200中配置有第一水泵214,无需清洗装置100配置有第二水泵,减少清洗设备中水泵的数量,进一步减少清洗设备的成本。
8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喷洒部111连接有第二进液接头112,第一供液部包括第一储液器211和第二排液接头215,第二排液接头215连接至第一储液器211,第二进液接头112和第二排液接头215可拆卸地配合连接。
8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喷洒部111连接有第二进液接头112,第一供液部连接有第二排液接头215,第二进液接头112和第二排液接头215可拆卸地配合连接,如此不仅能够使得第一供液部中的第一清洗液输送至第一喷洒部111,同时仅需拆分第二进液接头112和第二排液接头215便可使得第一供液部与第一喷洒部111之间分离,有助于实现载液装置200在与不同清洗装置100之间的切换操作简单便捷。
82.其中,第二进液接头112和第二排液接头215为相互配合结构,当第二进液接头112和第二排液接头215之间配合连接时,第一储液器211和第一喷洒部111之间连通以使第一清洗液进入第一喷洒部111。第二进液接头112和第二排液接头215可以为快插接头组件中相互配合的两个接头,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8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储液器211和第二排液接头215之间通过第三连接管216连接,第三连接管216设有第三水泵217,以用于将第一储液器211中的第一清洗液输送至第一喷洒部111;
84.或者,第一喷洒部111和第二进液接头112之间通过第四连接管113连接,第四连接管113设有第四水泵,以用于将第一储液器211中的第一清洗液输送至第一喷洒部111。
8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喷洒部111和第一储液器211之间的连接管路中设有水泵,通过水泵将第一储液器211内的第一清洗液输送至第一喷洒部111,能够使得第一喷洒部111和第一供液部之间的位置高低无需考虑,提高了清洗装置100和载液装置200之间的位置布局灵活性。
86.具体地,请参考附图1,第一储液器211和第二排液接头215之间通过第三连接管
216连接,第三连接管216设有第三水泵217。第三水泵217用于将第一储液器211中的第一清洗液输送至第一喷洒部111。或者,第一喷洒部111和第二进液接头112之间通过第四连接管113连接,第四连接管113设有第四水泵。第四水泵用于将第一储液器211中的第一清洗液输送至第一喷洒部111。其中,通过在载液装置200中配置有第三水泵217,无需清洗装置100配置有第四水泵,减少清洗设备中水泵的数量,进一步减少清洗设备的成本。
8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清洗装置100还包括用于对待清洗物喷洒第二清洗液的第二喷洒部131,第二喷洒部131位于清理部远离第一喷洒部111的一侧;
88.载液装置200还包括第二供液部,第二供液部用于在载液装置200移动至任一清洗工位时,向位于当前清洗工位处的清洗装置100的第二喷洒部131提供第二清洗液。
89.在本实施例中,清洗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喷洒部131,第二喷洒部131位于清理部远离第一喷洒部111的一侧,第二喷洒部131用于向被清理后的电池片输送带300喷洒第二清洗液。第二清洗液用于对被清理部清理后的电池片输送带300进行再次清洗,以清除电池片输送带300上残留的沉积物和第一清洗液,提高清洗装置100的清洗效果。载液装置200还包括第二供液部,第二供液部设置于移动部230上,第二供液部用于在载液装置200移动至任一清洗工位时,向位于当前清洗工位处的清洗装置100的第二喷洒部131提供第二清洗液,以供第二喷洒部131喷洒第二清洗液。
90.其中,第二喷洒部131的喷洒方式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例如可以为线喷淋方式。第二喷洒部131采用线喷淋方式,能够使得第二喷洒部131喷出的第二清洗液具有较高的清洗力度,提高第二清洗液的清洗效果。
91.其中,第二喷洒部131可以为喷洒头,第二清洗液可为水、酒精等,本技术对此均不作限制。
9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清洗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收液部,第二收液部设置于第二喷洒部131的下方,以用于回收第二清洗液。
9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收液部位于第二喷洒部131和电池片输送带300的下方。第二收液部用于对第二喷洒部131所喷出的第二清洗液进行收集,避免第二清洗液污染地面或电池片印刷生产线中其他部件。
94.其中,第二收液部所回收的第二清洗液可以进行合理排放或者重复利用。
95.应当理解的是,由于第二喷洒部131喷出的第二清洗液在流经电池片输送带300时会带走沉积物和第一清洗液,所以第二收液部所回收的第二清洗液中会混有沉积物和第一清洗液等。
9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供液部包括用于存放第二清洗液的第三储液器221,第三储液器221连接有第三进液接头222,第二收液部包括用于存放回收的第二清洗液的第四储液器141,第四储液器141连接有第三排液接头142,第三进液接头222和第三排液接头142可拆卸地配合连接。
9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供液部包括第三储液器221,且通过第三储液器221存放第二清洗液。第三储液器221所存放的第二清洗液包括未使用的第二清洗液以及第二收液部提供的回收的第二清洗液。第二收液部包括第四储液器141,且通过第四储液器141存放所回收的第二清洗液。第三储液器221连接有第三进液接头222,第四储液器141连接有第三排液接头142,第三进液接头222和第三排液接头142可拆卸地配合连接,如此不仅能够使得第二
收液部所回收的第二清洗液回流至第二供液部,实现第二清洗液的重复利用,降低清洗成本,同时仅需拆分第三进液接头222和第三排液接头142便可使得第二收液部与第二供液部之间分离,有助于实现载液装置200在与不同清洗装置100之间的切换操作简单便捷。
98.其中,第三进液接头222和第三排液接头142相互配合结构,当第三进液接头222和第三排液接头142之间配合连接时,第三储液器221和第四储液器141之间连通以供回收的第二清洗液回流至第三储液器221中。第三进液接头222和第三排液接头142可以为快插接头组件中相互配合的两个接头,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99.其中,第三储液器221和第四储液器141均可以为储液槽或储液罐等,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第二储液器121和第四储液器141之间可分开设置,也可以为整体结构。当第二储液器121和第四储液器141为整体结构时,能够提高清洗装置100的装配效率。
10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储液器221和第三进液接头222之间通过第五连接管223连接,第五连接管223设有第五水泵224,以用于将第四储液器141中的第二清洗液输送至第三储液器221;
101.或者,第四储液器141和第三排液接头142之间通过第六连接管143连接,第六连接管143设有第六水泵,以用于将第四储液器141中的第二清洗液输送至第三储液器221。
10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三储液器221和第四储液器141之间的连接管路中设有水泵,通过水泵将第四储液器141内的第二清洗液输送至第三储液器221,能够使得第二收液部和第二供液部之间的位置高低无需考虑,提高了清洗装置100和载液装置200之间的位置布局灵活性。
103.具体地,请参考附图1,第三储液器221和第三进液接头222之间通过第五连接管223连接,第五连接管223设有第五水泵224。第五水杯用于将第四储液器141中的第二清洗液输送至第三储液器221。或者,第四储液器141和第三排液接头142之间通过第六连接管143连接,第六连接管143设有第六水泵。第六水泵用于将第四储液器141中的第二清洗液输送至第三储液器221。其中,通过在载液装置200中配置有第五水泵224,无需清洗装置100配置有第六水泵,减少清洗设备中水泵的数量,进一步减少清洗设备的成本。
10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喷洒部131连接有第四进液接头132,第二供液部包括第三储液器221和第四排液接头225,第四排液接头225连接至第三储液器221,第四进液接头132和第四排液接头225可拆卸地配合连接。
10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喷洒部111连接有第四进液接头132,第三储液器221连接有第四排液接头225,第四进液接头132和第四排液接头225可拆卸地配合连接,如此不仅能够使得第二供液部中的第二清洗液输送至第二喷洒部131,同时仅需拆分第四进液接头132和第四排液接头225便可使得第二供液部与第二喷洒部131之间分离,有助于实现载液装置200在与不同清洗装置100之间的切换操作简单便捷。
106.其中,第四进液接头132和第四排液接头225为相互配合结构,当第四进液接头132和第四排液接头225之间配合连接时,第三储液器221和第二喷洒部131之间连通以使第二清洗液进入第二喷洒部131。第四进液接头132和第四排液接头225可以为快插接头组件中相互配合的两个接头,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10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储液器221和第四排液接头225之间通过第七连接管226连接,第七连接管226设有第七水泵227,以用于将第三储液器221中的第二清洗液输
送至第二喷洒部131;
108.或者,第二喷洒部131和第四进液接头132之间通过第八连接管133连接,第八连接管133设有第八水泵,以用于将第三储液器221中的第二清洗液输送至第二喷洒部131。
10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三储液器221和第二喷洒部131之间的连接管路中设有水泵,通过水泵将第三储液器221内的第二清洗液输送至第二喷洒部131,能够使得第二喷洒部131和第二供液部之间的位置高低无需考虑,提高了清洗装置100和载液装置200之间的位置布局灵活性。
110.具体地,请参考附图1,第三储液器221和第四排液接头225之间通过第七连接管226连接,第七连接管226设有第七水泵227。第七水泵227用于将第三储液器221中的第二清洗液输送至第二喷洒部131。或者,第二喷洒部131和第四进液接头132之间通过第八连接管133连接,第八连接管133设有第八水泵。第八水泵用于将第三储液器221中的第二清洗液输送至第二喷洒部131。其中,通过在载液装置200中配置有第七水泵227,无需清洗装置100配置有第八水泵,减少清洗设备中水泵的数量,进一步减少清洗设备的成本。
1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储液器211、第二储液器121、第三储液器221以及第四储液器141中至少一个设有液位传感器250,以实时获取储液器中的液位数据。例如,在第一储液器211中设有液位传感器250,通过液位传感器250测取第一储液器211中第一清洗液的液位数据,以判断第一清洗液是否充足,避免出现干烧的情况。
1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213至第八连接管133均设有阀门240,以避免清洗装置100和载液装置200分离后出现清洗液漏出的情况。
1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储液器121的顶部和第四储液器141的顶部均呈开口设置,第二储液器121和第四储液器141的开口的四周均设有挡板,如此能够降低清洗液在第二储液器121和第四储液器141上的飞溅程度,降低清洗液污染其他部件的风险。
11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片印刷生产线,包括两个以上的电池片输送带300以及清洗设备,其中每个电池片输送带300处均安装有清洗装置100。
115.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片印刷生产线用于对电池片进行印刷,以在电池片上形成栅线等结构。电池片印刷生产线中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加热设备,且加热设备可以为烘干炉、烘箱等。每个加热设备均对应设有电池片输送带300,用于将涂覆有浆料的电池片输送至加热设备。其中,清洗设备包括一个载液装置200和两个以上的清洗装置100,两个以上的清洗装置100分别一一对应地安装于两个以上的加热设备中的清洗工位处,载液装置200能够与每个清洗装置100配合以向相应的清洗装置100提供清洗液。
116.需要理解的是,上文如有涉及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三个以上。
117.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
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