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人体前臂外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30  89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实用新型属于骨折复位固定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前臂外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对于上肢骨折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大多采用专业的前臂吊带对患肢进行悬吊,以促进静脉回流利于血肿的消退和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前臂吊带大多采用纺织材料制成袋兜状,通过织带套于颈部,使用时一般将肘关节屈曲90度,然后中列位放于胸前,给以悬吊。然而现有前臂吊带很难使肩关节维持极度内收位,在需要时常用的方法为:将肩关节极度内收,使手腕搭于对侧肩部,再用宽布带将肘关节屈曲成锐角的上肢捆扎于胸前。这种悬吊方式舒适性很差,患者难以接受,临床上常见患者自行解除捆扎悬吊,从而影响外固定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体前臂外固定装置,目的是实现肩关节极度内收位外固定,并提高舒适性。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人体前臂外固定装置,包括布袋兜、与布袋兜连接的肩颈套调节吊带、与所述布袋兜连接的腕部调节吊带、与腕部调节吊带连接的第一日子环、与所述肩颈套调节吊带连接的第二日子环、与肩颈套调节吊带连接的旋转机构和与旋转机构连接的底板调节吊带,底板调节吊带与布袋兜连接,第一日子环套设于肩颈套调节吊带上。
5.所述肩颈套调节吊带上设置护颈套。
6.所述布袋兜为u型结构,所述肩颈套调节吊带和所述腕部调节吊带与布袋兜的同一端连接,所述底板调节吊带与布袋兜的另一端连接。
7.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与所述肩颈套调节吊带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底板调节吊带连接的第二连接件以及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的旋转轴,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对可转动。
8.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为口字型结构。
9.所述的人体前臂外固定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布袋兜为可拆卸式连接的底托板和肘部板,肘部板与底托板为转动连接,底托板位于布袋兜的下方,肘部板位于布袋兜的封闭端的外部。
10.所述底托板和所述肘部板与所述布袋兜为粘接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人体前臂外固定装置,肩颈套调节吊带的有效长度可调节,可以使肩关节进行极度内收位外固定,可以舒适的使患肢手腕搭于对侧肩部,患肩能于较长时间内维持极度内收位,使外固定治疗得以顺利的进行,提高舒适性。
附图说明
12.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人体前臂外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中标记为:1、护颈套;2、肩颈套调节吊带;3、第一日子环;4、第二日子环;5、腕部调节吊带;6、布袋兜;7、第一连接件;8、第二连接件;9、旋转轴;10、底托板;11、肘部板;12、底板调节吊带;13、铰链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16.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1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体前臂外固定装置,包括布袋兜6、与布袋兜6连接的肩颈套调节吊带2、与布袋兜6连接的腕部调节吊带5、与腕部调节吊带5连接的第一日子环3、与肩颈套调节吊带2连接的第二日子环4、与肩颈套调节吊带2连接的旋转机构和与旋转机构连接的底板调节吊带12,底板调节吊带12与布袋兜6连接,第一日子环3套设于肩颈套调节吊带2上。
18.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肩颈套调节吊带2的长度大于腕部调节吊带5的长度,肩颈套调节吊带2采用纺织带制作,长度较长,布袋兜6为u型结构,肩颈套调节吊带2和腕部调节吊带5与布袋兜6的同一端连接,底板调节吊带12与布袋兜6的另一端连接。布袋兜6具有一定的长度,布袋兜6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为具有开口的敞开状,布袋兜6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为封闭端,布袋兜6的顶部也为具有开口的敞开状,布袋兜6的底部封闭,布袋兜6用于柔性兜托患者前臂与肘关节,采用纺织材料制作。肩颈套调节吊带2的前端与布袋兜6的开口端的一侧边固定连接,肩颈套调节吊带2的后端依次穿过第一日子环3、第二日子环4和旋转机构后朝向第二日子环4反折,最后与第二日子环4的中轴固定连接,在此段形成肩颈套调节吊带2的重叠,移动第二日子环4可以调节肩颈套调节吊带2的长短,从而可以调节肩颈套调节吊带2的有效长度。当布袋兜6托兜于患者前臂和肘关节时,向对侧肩部移动第二日字环,使肩颈套调节吊带2重叠缩短,受肘关节的限制,布袋兜6的开口端上升,腕手部随着向对侧肩部靠近,肘关节屈曲,形成患肩的极度内收。
19.如图1所示,肩颈套调节吊带2依次穿过第一日子环3的两个相邻通孔,第一日子环3套在肩颈套调节吊带2上,腕部调节吊带5的一端与布袋兜6的开口端的另一侧边固定连接,腕部调节吊带5的另一端与第一日子环3的边轴固定连接,腕部调节吊带5与肩颈套调节吊带2相接触。当肩颈套调节吊带2松弛时可以移动第一日字环,当肩颈套调节吊带2绷紧时,第一日字环固定不能移动,形成腕部调节吊带5松紧调节,联动布袋兜6前u形开口处的松紧调节。
20.如图1所示,旋转机构包括与肩颈套调节吊带2连接的第一连接件7、与底板调节吊带12连接的第二连接件8以及与第一连接件7和第二连接件8连接的旋转轴9,第一连接件7和第二连接件8相对可转动。旋转轴9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7转动连接,旋转轴9的另一端与
第二连接件8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7和第二连接件8相对转动时的旋转中心线为旋转轴9的轴线。第一连接件7和第二连接件8为口字型结构,肩颈套调节吊带2从第一连接件7的中心孔穿过,底板调节吊带12从第二连接件8的中心孔穿过。底板调节吊带12为长条形短织带,底板调节吊带12的一端与布袋兜6的封闭端固定连接,底板调节吊带1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连接件8的中心孔并反折重叠后与布袋兜6的封闭端固定连接。由于所用吊带均为扁平织带,容易翻转影响织带的服帖,采用旋转机构连接,通过旋转将翻转的织带恢复平整。
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人体前臂外固定装置还包括与布袋兜6为可拆卸式连接的底托板10和肘部板11,肘部板11与底托板10为转动连接,底托板10位于布袋兜6的下方,肘部板11位于布袋兜6的封闭端的外部。第一连接件7位于第二连接件8的上方,第二连接件8位于肘部板11的上方,底板调节吊带12与肘部板11活动式连接。
22.底托板10和肘部板11均为矩形平板,底托板10的长度方向与布袋兜6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底托板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通过铰链结构13与肘部板11的下端转动连接,底托板10的长度大于肘部板11的长度,肘部板11与布袋兜6的封闭端端面连接。底托板10和肘部板11在使用时可依随肘关节角度变化对前臂与肘关节形成刚性兜托。当进行肩关节极度内收位外固定时,肘部板11与底托板10的连接处呈锐角状(也即肘部板11的长度方向与底托板10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呈锐角),对前臂和肘关节构成刚性悬吊,有助于提高外固定治疗效果。
23.在本实施例中,底托板10和肘部板11与布袋兜6为粘接连接,方便拆装。
24.如图1所示,肩颈套调节吊带2上设置护颈套1,护颈套1位于第一日子环3和第二日子环4之间。护颈套1采用长方形柔性材料制作,通过毛勾带粘贴呈筒状,套于肩颈套调节吊带2,护颈套1与患者肩颈部接触,用于保护肩颈部皮肤。
25.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