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集尘盒组件及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30  83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技术涉及清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尘盒组件及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清洁装置的功能越来越全面、使用也越来越便捷,因此广受用户青睐。清洁装置对地面进行清洁时,将从地面清扫的灰尘收集于集尘盒内,用户根据使用情况取出集尘盒对集尘盒进行清洁以便后续顺畅使用。在频繁取出或安装集尘盒过程中,集尘盒组装的方便性将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集成盒安装于清洁装置上的安装稳定性,也将影响清洁装置在清洁作业时的工作效率。因此,有必要对清洁装置内用于安装集成盒的结构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集尘盒组件及清洁装置,能够优化安装集尘盒的结构以便于集成盒的拆装。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尘盒组件,集尘盒组件包括集尘盒、顶出件以及锁紧件。集尘盒包括筒体;顶出件与所述集尘盒相接触;锁紧件包括相对绕设于所述筒体外围的两个锁紧臂以及连接两个所述锁紧臂的复位部,所述复位部设置为可伸缩,且所述复位部设置为于收缩状态带动两个所述锁紧臂与所述筒体相接触以夹紧所述集尘盒、于伸展状态带动两个所述锁紧臂远离所述筒体以使所述顶出件作用于所述集尘盒可带动所述集尘盒在所述两个所述锁紧臂之间活动。
5.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集尘盒组件还包括挤压件,所述挤压件设置为卡设于两个所述锁紧臂之间时带动所述复位部处于伸展状态。
6.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锁紧臂具有第一端,所述第一端还设有第一导向斜面,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斜面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所述筒体的中心轴呈夹角设置,所述挤压件具有与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分别对应且相接触的两个第二导向斜面。
7.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复位部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为沿与所述筒体的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伸缩,所述复位弹簧相对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锁紧臂端部连接。
8.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集尘盒组件还包括围设于筒体外围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与所述筒体间隔设置,所述安装件包括与所述筒体的中心轴垂直的安装平面,所述锁紧臂朝向所述底壁的表面与所述安装平面相接触。
9.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平面上设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的中心轴与所述筒体的中心轴平行,所述锁紧臂具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柱对应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导引平面、连接两个所述导引平面的限位面,所述导引平面与所述复位部的伸缩方向平行,所述第一限位柱活动容置于所述限位槽内,且所述第一限位
柱与同一所述限位槽内的两个所述导引平面相接触。
10.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集尘盒还包括与所述筒体连接的底壁,所述顶出件包括与所述底壁相接触的顶帽以及与所述顶帽连接的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设置为可沿与所述筒体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向伸缩以带动所述集尘盒沿所述筒体的中心轴所在的方向活动。
11.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集尘盒的底壁形成有限位凹槽,至少部分的所述顶帽容置于所述限位凹槽内,且所述顶帽的壁面与所述限位凹槽的壁面贴合。
12.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包括与所述底壁连接的第一壁段、与所述第一壁段连接的第二壁段,所述第一壁段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壁段外径,两个所述锁紧臂与所述第二壁段相接触;沿平行于所述筒体的中心轴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壁段与所述第二壁段相交处到所述锁紧臂最远离所述底壁的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顶出件推送所述集尘盒移动的行程。
13.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装置,清洁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如上所述的集尘盒组件,所述集尘盒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14.基于本技术实施例的集尘盒组件及清洁装置,通过设置两个锁紧臂从相对的两端作用于集尘盒的筒体,并设置复位部可伸缩以改变两个锁紧臂的安装状态,从而实现固定或松动集尘盒,以便定期对集尘盒进行清洁。并通过设置顶出件可作用于筒体,以在两个锁紧臂远离筒体时,顶出件可推动集尘盒活动,以便取出集尘盒。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尘盒组件结构简单,便于通过控制复位部的伸缩状态以实现顺畅地装取集尘盒,还可确保集尘盒的安装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集尘盒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锁紧臂与筒体相接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集尘盒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两个锁紧臂与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清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2.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集尘盒的安装结构复杂,在取出或安装集尘盒时容易出现卡顿等异常情况,影响对集尘盒拆装的方便性。另外,过于复杂的安装结构也会导致整个
安装结构较大,不利于清洁装置的轻便化、小型化设计。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集尘盒组件。
23.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尘盒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集尘盒组件100可安装于清洁装置的壳体内。集尘盒组件100可包括集尘盒、顶出件120以及锁紧件130,锁紧件130可与集尘盒相接触以固定集尘盒,或者锁紧件130也可远离集尘盒,并在锁紧件130远离集尘盒时,顶出件120作用于集尘盒并带动集尘盒活动。
24.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集尘盒可包括筒体111以及分别封装于筒体 111相对两端的底壁112和盖体113,筒体111、底壁112和盖体113的内壁面共同形成一个容纳腔。集尘盒还包括设于容纳腔内的滤芯114,筒体111上可形成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入风口115和出风口116,含有灰尘的气体从入风口115 进入容纳腔进行过滤,经滤芯114过滤后的清洁气体从出风口116送出。筒体 111外围还设有防护套101,防护套101可为具有弹性的橡胶防护套,防护套101具有分别与入风口115和出风口116对应的开口,集尘盒可通过防护套101 与清洁装置的风道组件对接,以确保入风口115和出风口116与风道组件对接处的密封性。底壁112可与筒体111一体成型,盖体113可拆卸地安装于筒体 111,以便于将盖体113拆卸后对滤芯114和容纳腔的壁面进行清洁。其中,筒体111为圆形筒体111。
25.顶出件120与集尘盒相接触,以使顶出件120可作用于集尘盒并带动集尘盒活动。其中,顶出件120可作用于集尘盒的底壁112,从底部推动集尘盒活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顶出件120也可作用于集尘盒的筒体111,从集尘盒侧面推动集尘盒活动。
26.如图2和图3所示,锁紧件130可包括相对绕设于筒体111外围的两个锁紧臂131以及连接两个锁紧臂131的复位部132,复位部132设置为可沿与筒体111中心轴h呈夹角的方向收缩,且复位部132设置为于收缩状态带动两个锁紧臂131与筒体111相接触以夹紧集尘盒,复位部132还设置为于伸展状态带动两个锁紧臂131远离筒体111以使顶出件120作用于集尘盒可带动集尘盒在两个锁紧臂131之间活动。
27.具体地,设置顶出件120可作用于集尘盒的底壁112,用户在取出集尘盒时,控制复位部132处于伸展状态,使两个锁紧臂131从相背的两个方向远离筒体111,顶出件120作用于集尘盒的底壁112推动集成盒活动,用户把持集尘盒的盖体113或筒体111即可取出集尘盒。安装集尘盒时,将集尘盒放置于两个锁紧臂131之间,并使集尘盒的底壁112与顶出件120相接触,然后控制复位部132处于收缩状态,使两个锁紧臂131从相对的两个方向作用于集尘盒的筒体111以固定集尘盒。其中,集尘盒被两个锁紧臂131固定时,集尘盒的底壁112可与顶出件120呈抵接状态,以在下次取出集尘盒时,顶出件120可直接推动集尘盒的底壁112以将集尘盒推动至用户可取的状态。
28.本技术实施例的集尘盒组件100,通过设置两个锁紧臂131从相对的两端作用于集尘盒的筒体111,并设置复位部132可伸缩以改变两个锁紧臂131的安装状态,从而实现固定或松动集尘盒,以便定期对集尘盒进行清洁。并通过设置顶出件120可作用于筒体111,以在两个锁紧臂131远离筒体111时,顶出件120可推动集尘盒活动,以便取出集尘盒。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尘盒组件100结构简单,可实现顺畅地取出集尘盒,还可确保集尘盒的安装稳定性。
29.复位部132可设置为其自身可伸展或收缩,例如复位部132可设置为电动推杆,并将电动推杆与清洁装置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控制系统向电动推杆发送控制信号以控制复
位部132伸展或收缩,进而带动两个锁紧臂131活动。本技术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复位部132也可设置为受外力驱动以实现伸展或收缩,例如,复位部132可设置为可恢复形变的弹性复位部132,弹性复位部 132相对的两端可分别与两个锁紧臂131连接,控制两个锁紧臂131活动,可改变弹性复位部132的伸缩状态。
30.集尘盒组件100还可包括挤压件140,挤压件140可推动两个锁紧臂131 使两个锁紧臂131运动,从而改变弹性复位部132的伸缩状态。具体地,挤压件140设置为卡设于两个锁紧臂131之间时使复位部132处于伸展状态,当挤压件140移动出两个锁紧臂131之间后,弹性复位部132恢复形变收缩,并带动两个锁紧臂131与筒体111抵接以固定集尘盒。
31.如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复位部132可为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设置为沿与筒体111中心轴h垂直的方向伸缩,复位弹簧相对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锁紧臂131端部连接,通过设置复位部132为复位弹簧,以便挤压件140 移入或移出两个锁紧臂131之间时,复位部132可自动配合两个锁紧臂131伸缩。
32.如图2所示,集尘盒组件100还包括围设于筒体111外围的安装件150,安装件150可固定安装于清洁装置的安装结构上,安装件150与筒体111间隔设置,使筒体111可相对安装件150顺畅活动。安装件150包括与筒体111的中心轴h垂直的安装平面151,锁紧臂131朝向底壁112的表面与安装平面151 相接触,使两个锁紧臂131可沿平行于安装平面151的方向活动,提高复位弹簧带动两个锁紧臂131移动的平稳性。通过设置复位弹簧、挤压件140和安装件150相互配合以便用户手动操作作用于挤压件140时可带动两个锁紧臂131 顺畅平稳的活动。
33.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锁紧臂13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两个锁紧臂131 的第一端相对设置,第一端还设有第一导向斜面1311,两个第一导向斜面1311 相对设置,且两个第一导向斜面1311与筒体111的中心轴h呈夹角设置。挤压件140可包括挤压部141和压帽142,挤压部141具有与两个第一导向斜面 1311分别对应且相接触的两个第二导向斜面1411,以便用户作用于压帽142 可将挤压部141顺畅地推入两个锁紧臂131之间,从而顺畅地推动两个锁紧臂 131向远离筒体111的方向移动。同时复位部132收缩带动两个锁紧臂131相互靠拢时,可推动挤压部141移开,以便两个锁紧臂131顺畅复位固定筒体111。其中,第一导向斜面1311和第二导向斜面1411均为平面,且第一导向斜面1311 与第二导向斜面1411相接触时两者相互贴合,以提高两个锁紧臂131活动过程中的平稳性。
34.挤压件140的压帽142上还设有多个凸缘143,多个凸缘143可一一对应容置于安装结构的多个条形凹槽(图中未示出)内,例如安装结构可为清洁装置的壳体等。条形凹槽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底面和连接两个底面的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限定出条形凹槽的长度,凸缘143可在条形凹槽内沿其长度方向来回移动,通过设置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以控制凸缘143的移动行程,进而控制挤压件140的移动行程,使挤压件140处于合适的移动范围内,以便调节集尘盒组件100占用的安装空间。
35.本技术实施例中,挤压件140可设置为沿平行于筒体111中心轴h且朝向底壁112的方向移动以滑入两个锁紧臂131之间,两个第一导向斜面1311则设置为朝向底壁112方向间距逐渐减小的斜面,以使挤压件140的压帽142与集尘盒的盖体113可同侧朝向用户。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挤压件140也可设置为沿靠近筒体111中心轴h的方向移动以滑入两个锁紧臂131之间,两个第一导向斜面1311则设置为朝向筒体111中心轴h的方向间距逐渐
减小的斜面,此时,挤压件140的压帽142与集尘盒的盖体113朝向两个不同的方向。
36.两个锁紧臂131在复位部132的带动下相互靠近作用于筒体111时,两个锁紧臂131的第一端相互抵接贴合,以提高两个锁紧臂131作用于筒体111的安装稳定性,复位部132相对的两端则分别连接于两个锁紧臂131的第一端。
37.本技术实施例中,筒体111为圆形筒体111,锁紧臂131作用于筒体111 的壁面设置为与筒体111外壁面贴合的圆弧面,以进一步提高锁紧臂131作用于筒体111的稳定性。其中,锁紧臂131的圆弧面的圆心角为90度。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锁紧臂131的圆弧面的圆心角也可大于90度,以使两个锁紧臂 131作用于筒体111时可稳定固定筒体111。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锁紧臂131 的数量也可为偶数个,偶数个的锁紧臂131两两一组均匀分布以作用于筒体111 外围,每组内的锁紧臂131圆弧面的圆心角可小于90度。
38.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安装平面151上设有第一限位柱161,第一限位柱161的中心轴与筒体111的中心轴h平行,锁紧臂131 具有与第一限位柱161对应的限位槽1312,限位槽1312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导引平面131a、连接两个导引平面131a的限位面131b,导引平面131a与复位部132的伸缩方向平行,第一限位柱161活动容置于限位槽1312内,且第一限位柱161与同一限位槽1312内的两个导引平面131a相接触,以在锁紧臂131 活动时引导锁紧臂131的活动方向,即引导锁紧臂131沿复位弹簧的伸缩方向远离或靠近筒体111。通过调控同一限位槽1312内导引平面131a沿复位部132 伸缩方向上的长度,可控制锁紧臂131的移动行程,避免锁紧臂131随意活动。限位槽1312的限位面131b设置为可与第一限位柱161壁面贴合的半圆弧面。
39.进一步地,集尘盒组件100包括与两个锁紧臂131分别对应的两组第一限位柱161,每组内的第一限位柱161的数量为多个,每个锁紧臂131上设有与多个第一限位柱161一一对应的多个限位槽1312,通过设置多个第一限位柱161 分别作用于锁紧臂131的不同部位,可有效控制锁紧臂131各部位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提高锁紧臂131的活动稳定性。
40.集尘盒组件100还可包括安装于安装件150上的第二限位柱162,第二限位柱162的中心轴与筒体111的中心轴h平行,第二限位柱162与锁紧臂131 远离复位部132的第二端相接触,锁紧臂131用于与第二限位柱162相接触的表面为平面且与复位部132的伸缩方向平行。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柱162作用于锁紧臂131远离复位部132的第二端,在挤压件140作用于复位部132的第一端时,第二限位柱162可限制锁紧臂131第二端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提高锁紧臂131的活动平稳性。
41.顶出件120可作用于集尘盒的底壁112,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顶出件120可包括与底壁112相接触的顶帽121以及与顶帽121连接的伸缩弹簧 122,集尘盒组件100还可包括安装套(图中未示出),集尘盒和伸缩弹簧122 可安装于安装套内,再将安装套安装于清洁装置的安装结构(例如壳体)上,或者伸缩弹簧122也可直接安装于清洁装置的安装结构上。伸缩弹簧122设置为可沿与筒体111的中心轴h平行的方向伸缩,以带动集尘盒沿筒体111的中心轴h的延伸方向活动。在将集尘盒安装于安装套或清洁装置内时,集尘盒的底壁112挤压伸缩弹簧122,以使伸缩弹簧122收缩;当两个锁紧臂131解除对集成盒的固定时,伸缩弹簧122恢复形变,即可推动集尘盒活动,将集尘盒顶出以便用户拿取集尘盒。
42.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集尘盒的底壁112形成有限位凹槽111b,限位凹槽111b可自底壁112延伸至筒体111,以便调控限位凹槽111b的深度。顶帽121可部分容置于限位凹
槽111b内,且顶帽121的壁面与限位凹槽111b的壁面贴合,以限制顶帽121与集尘盒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防止顶帽121推动集尘盒时出现滑动,确保顶出件120可顺畅将集尘盒顶起。进一步的,顶帽121 上还可设置导向孔1121,具有导向孔1121的部分顶帽121可伸出限位凹槽 111b,导向孔1121内可设置导向柱(图中未示出),导向柱沿平行于筒体111 中心轴h方向设置,通过导向柱引导顶帽121可沿平行于筒体111中心轴h方向移动。
43.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筒体111包括与底壁112连接的第一壁段1111、与第一壁段1111连接的第二壁段1112,第一壁段1111外径小于第二壁段1112 外径,当复位部132处于收缩状态时带动两个锁紧臂131与第二壁段1112相接触以夹持固定集尘盒。进一步地,沿平行于筒体111中心轴h的方向上,第一壁段1111与第二壁段1112相交处到锁紧臂131最远离底壁112的表面的距离小于顶出件120推送集尘盒移动的行程,确保集尘盒被顶出件推出时,第一壁段1111可移动至两个锁紧臂131之间,以便从两个锁紧臂131之间顺畅取出集尘盒。其中,第一壁段1111移动至两个锁紧臂131之间时,两个锁紧臂131 与第一壁段1111的外表面可间隔设置;两个锁紧臂131表面也可与第一壁段 1111的外表面贴合,可通过选择具有合适回复力的复位部132,以调控锁紧臂 131作用于第一壁段1111的作用力,使用户既可取出集尘盒又不至于使集尘盒随意晃动。
44.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壁段1111外表面还可设有沿筒体111中心轴h方向延伸至底壁112的导槽111a,导槽111a内可设置导向凸缘,并将导向凸缘安装于其他安装结构上,导槽111a可与限位凹槽111b交错设置,通过设置导槽111a和限位凹槽111b以充分提高集尘盒沿筒体111中心轴h方向移动时的顺畅性,避免集尘盒沿筒体111径向活动偏移范围过大。
45.如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清洁装置200,由于本清洁装置 2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该清洁装置200可以为洗地机、智能扫地机器人或者吸尘器等。清洁装置200可包括壳体210以及如上所述的集尘盒组件100,顶出件120的伸缩弹簧122和安装件150可分别固定安装于壳体210,壳体210还设有供挤压件140的压帽142、集尘盒的盖体113分别穿过的开口,且压帽142和盖体113优选为同侧朝向用户,用户按压压帽142带动两个锁紧臂131离开集尘盒,顶出件120则推动集尘盒,使集尘盒部分伸出壳体210表面,以便用户取出集尘盒。
46.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4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