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度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30  153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粘度控制器。


背景技术:

2.物料在进行生产的时候,由于其原料内部的溶剂在输送及加工的过程中,存在挥发的现象,在这过程中需要及时向物料内部补充溶剂,以补偿挥发的粘度,确保物料各成分的稳定性,从而可以达到颜色的稳定性。
3.目前,现在一般都是根据生产经验定时对物料内部添加补偿溶剂,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受到生产环境等影响,溶剂的挥发量不确定,单纯得靠人工定时添加溶剂,会导致添加不及时,以及添加量不易控制,而且粘度增加过度后,易对气动隔膜泵造成过度负荷损伤,因此,提出粘度控制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受到生产环境等影响,溶剂的挥发量不确定,单纯得靠人工定时添加溶剂,会导致添加不及时,以及添加量不易控制,而且粘度增加过度后,易对气动隔膜泵造成过度负荷损伤的问题,而提出的粘度控制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粘度控制器,包括控制箱及溶剂罐,所述控制箱的内部上方固定设有第一隔板并通过第一隔板分为工作腔及控制腔,所述控制腔的内部固定设有控制组件,所述工作腔的上侧壁固定插接有粘度传感器组件,所述粘度传感器组件与控制组件信号连接,所述溶剂罐的内部下侧固定设有第二隔板并通过第二隔板分为储存腔及检测腔,所述粘度传感器组件的检测端贯穿检测腔的下腔壁并延伸至内部设置,所述检测腔的左右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通料管,所述储存腔的下腔壁固定连接有泵体,所述泵体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右端贯穿溶剂罐的侧壁并延伸至外部,所述输液管的内部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控制组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箱的前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显示控制组件。
7.优选的,所述控制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四个所述支撑腿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8.优选的,所述储存腔的左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端固定插接有液位传感器。
9.优选的,所述工作腔的下侧壁右端固定连接有声音报警器。
10.优选的,所述控制箱的左侧壁下端开设有开口,且开口的一侧边沿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检修箱门。
11.优选的,所述溶剂罐的上端连接有罐盖。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粘度控制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粘度控制器,通过设有的控制箱、溶剂罐、两个通料管、第一隔板、控制组件、显示控制组件及粘度传感器组件的相互配合,可以对输送时的物料粘度进行实时监测,通
过设有的泵体、输液管及电磁阀的相互配合,当粘度超过预设值时,可以根据检测结果自动精准的添加溶剂,以使物料内各成分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防止粘度过大。
14.2、该粘度控制器,通过设有的支撑板、四个支撑腿及四个万向轮的相互配合,可以便于整个装置移动,通过社会摇的声音报警器,在粘度超过预设值时,可以报警提醒工作人员,通过设有的液位传感器及固定块,可以对溶剂罐内的溶剂液位进行实时监测。
15.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粘度的实时监测,可以自动精准的补偿粘度,保持物料成分的相对稳定,确保颜色的稳定性,减小批次生产时的颜色波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粘度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控制箱、2溶剂罐、3第一隔板、4控制组件、5粘度传感器组件、6第二隔板、7通料管、8泵体、9输液管、10显示控制组件、11支撑板、12支撑腿、13万向轮、14声音报警器、15固定块、16液位传感器、17检修箱门、18罐盖。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参照图1-2,粘度控制器,包括控制箱1及溶剂罐2,控制箱1的内部上方固定设有第一隔板3并通过第一隔板3分为工作腔及控制腔,控制腔的内部固定设有控制组件4,工作腔的上侧壁固定插接有粘度传感器组件5,粘度传感器组件5与控制组件4信号连接,溶剂罐2的内部下侧固定设有第二隔板6并通过第二隔板6分为储存腔及检测腔,粘度传感器组件5的检测端贯穿检测腔的下腔壁并延伸至内部设置,检测腔的左右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通料管7,储存腔的下腔壁固定连接有泵体8,泵体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液管9,输液管9的右端贯穿溶剂罐2的侧壁并延伸至外部,输液管9的内部设有电磁阀,电磁阀与控制组件4电性连接,控制箱1的前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显示控制组件10,控制组件4可以接收粘度传感器组件5传递的信号,并根据信号控制各个部件工作,以及显示控制组件10可以显示各类数据并对控制组件4进行数据设定等,此均为现有技术,未作过多赘述。
21.控制箱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的下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2,四个支撑腿12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3,可以便于整个装置整体移动。
22.储存腔的左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5,固定块15的上端固定插接有液位传感器16,可以对溶剂罐2内的溶剂液位进行实时监测。
23.工作腔的下侧壁右端固定连接有声音报警器14,当粘度超过预设值或溶剂罐2内的溶剂液位过低时,都可以通过声音报警器14提醒周围人员。
24.控制箱1的左侧壁下端开设有开口,且开口的一侧边沿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检修箱门17,可以便于对控制箱1内部的控制组件4进行检修。
25.溶剂罐2的上端连接有罐盖18,可以在添加完溶剂后将溶剂罐2密封盖起,以防止
溶剂挥发。
26.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通过显示控制组件10预先设定好预设值,气动隔膜泵在对物料进行循环输送时,通过一侧的通料管7将物料输送进检测腔内部,通过粘度传感器组件5可以对物料粘度进行检测,当检测到粘度超过预设值时,传递信号给控制组件4,控制组件4控制电磁阀打开,并控制泵体8工作,此时可以将储存腔内部的溶剂通过输液管9输送进物料内部,输送一定量后,关闭电磁阀及泵体8,完成对物料的粘度自动精准补偿。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粘度控制器,包括控制箱(1)及溶剂罐(2),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1)的内部上方固定设有第一隔板(3)并通过第一隔板(3)分为工作腔及控制腔,所述控制腔的内部固定设有控制组件(4),所述工作腔的上侧壁固定插接有粘度传感器组件(5),所述粘度传感器组件(5)与控制组件(4)信号连接,所述溶剂罐(2)的内部下侧固定设有第二隔板(6)并通过第二隔板(6)分为储存腔及检测腔,所述粘度传感器组件(5)的检测端贯穿检测腔的下腔壁并延伸至内部设置,所述检测腔的左右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通料管(7),所述储存腔的下腔壁固定连接有泵体(8),所述泵体(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液管(9),所述输液管(9)的右端贯穿溶剂罐(2)的侧壁并延伸至外部,所述输液管(9)的内部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控制组件(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箱(1)的前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显示控制组件(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的下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2),四个所述支撑腿(12)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腔的左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5),所述固定块(15)的上端固定插接有液位传感器(1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的下侧壁右端固定连接有声音报警器(1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1)的左侧壁下端开设有开口,且开口的一侧边沿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检修箱门(1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罐(2)的上端连接有罐盖(1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生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粘度控制器,包括控制箱及溶剂罐,控制箱的内部上方固定设有第一隔板并通过第一隔板分为工作腔及控制腔,控制腔的内部固定设有控制组件,工作腔的上侧壁固定插接有粘度传感器组件,粘度传感器组件与控制组件信号连接,溶剂罐的内部下侧固定设有第二隔板并通过第二隔板分为储存腔及检测腔,粘度传感器组件的检测端贯穿检测腔的下腔壁并延伸至内部设置,检测腔的左右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通料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粘度的实时监测,可以自动精准的补偿粘度,保持物料成分的相对稳定,确保整体颜色的稳定性,减小批次生产时的颜色波动。减小批次生产时的颜色波动。减小批次生产时的颜色波动。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福 章振进 李魏章 陆成 张中好 汪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0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