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股骨截骨导板组件。
背景技术:
2.数字化骨科以骨科临床为基础,基于患者医学影像数据,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患者骨模型重建与术前手术方案的个性化设计;基于重建骨模型结合3d打印技术,设计并打印手术导板,用于术中定位、导向,完成个性化手术方案的术中实现。
3.然而,对于股骨近端的截骨导板,目前以引导截骨为主,截骨后,原始股骨的中心位置丢失,医生在术中缺少股骨头中心位置作为引导信息,从而影响医生假体型号的选择及假体植入位置的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股骨截骨导板组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股骨截骨导板组件,包括贴合股骨颈表面的截骨导板本体,所述截骨导板本体包括导板贴合面,所述截骨导板本体上设有沿截骨线延伸的截骨引导部,所述截骨导板本体上还设有定位部;还包括三角定位导板,所述三角定位导板设有与所述定位部相配合的连接部,用于定位大转子尖端的第一指引臂、用于定位小转子尖端的第二指引臂、用于定位股骨头中心位置的第三指引臂。
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截骨线包括第一截骨线与第二截骨线,所述第一截骨线对应自股骨颈下缘靠近小转子尖端的一侧延伸至大转子内侧梨状窝的延伸线;所述第一截骨线垂直于股骨颈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二截骨线对应自大转子内侧梨状窝为起点、与第一截骨线呈钝角延伸至股骨颈下缘靠近大转子尖端的一侧的延伸线,所述截骨引导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截骨线延伸形成的第一引导部和沿所述第二截骨线延伸形成的第二引导部。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引导部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引导部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所述钝角为100
°
~120
°
。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引臂上设有与大转子尖端相配合的第一指引孔。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指引臂上设有与小转子尖端相配合的第二指引孔。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指引臂上设有与股骨头中心位置相配合的第三指引孔。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包括与所述定位部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定位部和定位孔可拆卸连接。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截骨导板本体自股骨颈表面向股骨头方向延伸
的距离为8mm~15mm。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三角定位导板的厚度为2.5mm~6mm。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引臂和所述第二指引臂之间的夹角可以为150
°
~180
°
;所述第二指引臂和所述第三指引臂之间的夹角为90
°
~120
°
;所述第三指引臂和所述第一指引臂之间的夹角为90
°
~120
°
。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引臂的长度为10mm~25mm;所述第二指引臂的长度为30mm~45mm;所述第三指引臂的长度为20mm~35mm。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7.本技术的股骨截骨导板组件可以有效避免术中所出现的股骨截骨后,股骨头中心位置丢失,医生在术中缺少股骨头中心位置作为引导信息,影响进行假体的选型和植入。本技术的股骨截骨导板组件可以提高术后关节与术前关节活动中心的一致性以及术后下肢长度与术前的一致性,从而提高手术效果,恢复患者功能,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附图说明
18.图1显示为本技术股骨截骨导板组件使用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显示为本技术股骨截骨导板组件使用状态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显示为本技术截骨导板本体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显示为本技术截骨导板本体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显示为本技术三角定位导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6显示为本技术股骨截骨导板组件截骨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显示为本技术股骨截骨导板组件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25.元件标号说明
26.1股骨截骨导板组件
27.11截骨导板本体
28.111导板贴合面
29.112第二引导部
30.113第一引导部
31.114定位部
32.12三角定位导板
33.121第一指引臂
34.122第二指引臂
35.123第三指引臂
36.124第一指引孔
37.125第二指引孔
38.126第三指引孔
39.127旋转基准部
40.2股骨
41.21大转子尖端
42.22小转子尖端
43.23股骨头中心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6.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7.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股骨截骨导板组件,如图1~7所示,股骨截骨导板组件包括贴合股骨颈的表面的截骨导板本体11,所述截骨导板本体11包括导板贴合面111,所述截骨导板本体11上设有沿截骨线延伸的截骨引导部,所述截骨导板本体11上还设有定位部114;还包括三角定位导板12,所述三角定位导板12设有与所述定位部114相配合的连接部127、用于定位大转子尖端的有第一指引臂121、用于定位小转子尖端的第二指引臂122、用于定位股骨头中心位置的第三指引臂123。
48.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股骨截骨导板组件,其截骨导板本体11可以与股骨颈表面相贴合,导板贴合面111通常可以自截骨线沿股骨颈表面向股骨头方向延伸,从而可以有效贴合该区域的股骨颈表面,通过截骨引导部引导截骨工具进行截骨。截骨完成后,如图6所示,通过三角定位模块的连接部127与定位部114对接后,通过对连接部127进行对三角定位模块进行旋转,使得第一指引臂121的末端可以指引大转子尖端21特征位置,第二指引臂122的末端可以指引小转子尖端22特征位置,第三指引臂123的末端指引股骨头中心位置23,通过找到股骨头中心位置23,从而可以很好的进行假体的选型和植入的指导。
49.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股骨截骨导板组件中,所述截骨线包括第一截骨线与第二截骨线,所述第一截骨线对应自股骨颈下缘靠近小转子尖端的一侧延伸至大转子内侧梨状窝的延伸线;所述第一截骨线垂直于股骨颈的轴向方向;也称为横向截骨线,第一截骨线位于小转子近端基底上方约8mm~15mm对应的股骨颈位置作为起始位置。优选的,第一截骨线位于小转子近端基底上方10mm~12mm对应的股骨颈位置。所述第二截骨线对应自大转子内侧梨状窝为起点、与第一截骨线呈钝角延伸至股骨颈下缘靠近大转子尖端的一侧的延伸线,第二截骨线也称为纵向截骨线。本技术中,为了和股骨柄轮廓相匹配,设置了两条截骨
线,可以避免损伤大转子,且可以使得截骨后假体放置更稳定,更到位。例如,第一截骨线和第二截骨线可以如证明文件所示。所述截骨引导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截骨线延伸形成的第一引导部113和沿所述第二截骨线延伸形成的第二引导部112。
50.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股骨截骨导板组件中,第二引导部11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引导部113的延伸方向呈钝角。所述第一引导部113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引导部112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可以为100
°
~120
°
、100
°
~110
°
、或110
°
~120
°
等。其中第一引导部11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截骨线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引导部11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截骨线的延伸方向一致。
51.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股骨截骨导板组件中,如图3和4所示,所述截骨导板本体11包括导板贴合面111,导板贴合面111可以向远离股骨颈表面的方向延伸一定的距离形成截骨导板本体11,延伸的距离即为截骨导板本体11的长度,所述截骨导板本体11的长度可以为8mm~15mm、8mm~10mm、10mm~12mm、或12mm~15mm等。截骨导板本体11与股骨颈贴合的弧度可以为110
°
~130
°
、110
°
~120
°
、或120
°
~130
°
等。
52.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股骨截骨导板组件中,如图5所示,第一指引面的长度为10mm~25mm、10mm~15mm、15mm~20mm、或20mm~25mm等。第二指引面的长度为30mm~45mm、30mm~35mm、35mm~40mm、或40mm~45mm等。第三指引面的长度为20mm~35mm、20mm~25mm、25mm~30mm、或30mm~35mm等。
53.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股骨截骨导板组件中,如图5所示,第一指引臂121、第二指引臂122、第三指引臂123之间的角度可以根据固形标志特征。具体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指引臂121和第二指引臂122之间的夹角可以为150
°
~180
°
、150
°
~160
°
、160
°
~170
°
、或170
°
~180
°
等。第二指引臂122和第三指引臂123之间的夹角为90
°
~120
°
、90
°
~100
°
、100
°
~110
°
、或110
°
~120
°
等。第三指引臂123和第一指引臂121之间的夹角为90
°
~120
°
、90
°
~100
°
、100
°
~110
°
、或110
°
~120
°
等。
54.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股骨截骨导板组件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指引臂121上设有与大转子尖端21相配合的第一指引孔124;第一指引孔124用于指引大转子尖端21的位置。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指引孔124的孔径为1mm~5mm、1mm~2mm、2mm~3mm、3mm~4mm、或4mm~5mm等。
55.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股骨截骨导板组件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指引臂122上设有与小转子尖端22相配合的第二指引孔125;第二指引孔125用于指引小转子尖端22的位置。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指引孔125的孔径为1mm~5mm、1mm~2mm、2mm~3mm、3mm~4mm、或4mm~5mm等。
56.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股骨截骨导板组件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三指引臂123上设有与指引股骨头中心位置23相配合的第三指引孔126;第三指引孔126用于指引股骨头中心位置23。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三指引孔126的孔径为1mm~5mm、1mm~2mm、2mm~3mm、3mm~4mm、或4mm~5mm等。
57.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股骨截骨导板组件中,如图2和5所示,所述连接部127包括与定位部114相配合的定位孔,定位部114与定位孔可拆卸连接。定位孔的孔径例如可以为2mm~8mm、2mm~4mm、4mm~6mm、或6mm~8mm等。定位部114的尺寸应略小于定位孔的尺寸,这样可以使得连接部127可以相对于定位部114轴向转动,但也不会太晃动。
58.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股骨截骨导板组件中,所述三角定位导板12通常具有一定的厚度,所述三角定位导板12的厚度例如可以为2.5mm~6mm、2.5mm~4.5mm、或4.5mm~6mm等。
59.综上,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股骨截骨导板组件可以有效避免术中所出现的股骨截骨后,股骨头中心位置丢失,医生在术中缺少股骨头中心位置作为引导信息,影响进行假体的选型和植入。本技术的股骨截骨导板组件可以提高术后关节与术前关节活动中心的一致性以及术后下肢长度与术前的一致性,从而提高手术效果,恢复患者功能,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60.综上所述,本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61.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